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苗苗 黄科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ASAⅠ~Ⅱ级60例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组(C组),各30例。D组取羟考酮5 mg于颈丛神经阻滞前10 ... 目的 研究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ASAⅠ~Ⅱ级60例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组(C组),各30例。D组取羟考酮5 mg于颈丛神经阻滞前10 min缓慢静注,随后静脉注射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10 min,继续以0.2μg/(kg·h)速度持续泵注维持至缝皮;C组不予注射羟考酮,其他用药一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T0、T1、T2及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T0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时点,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2及T3时点,C组MAP、HR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与T1时点MAP比较,t=10.527,P〈0.05,与T1时点HR比较,t=12.712,P〈0.05;T3与T1时点MAP比较,t=11.245,P〈0.05,与T1时点HR比较,t=10.155,P〈0.05)。D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减轻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右美托咪定 颈丛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氢吗啡酮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岩 +1 位作者 朱苗苗 田雪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H组和C组,各30例。C组在缝皮前不予任何镇痛药,H组缝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氢吗...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H组和C组,各30例。C组在缝皮前不予任何镇痛药,H组缝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1 mg/kg。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 h(T1)、4 h(T2)、8 h(T3)采集VAS、BCS评分,当患者的VAS评分为10分,BCS评分为0级时,以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并记录术后初次使用哌替啶的时间及使用次数、例数,随访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H组术后T2、T3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而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H组术后使用哌替啶例数及次数低于C组,哌替啶的初次使用时间长于C组(P〈0.05);H组和C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7%和53.3%(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中头昏嗜睡和恶心呕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超前镇痛,对术后切口疼有显著镇痛效果,且可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术后苏醒安全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超前镇痛 妇科 腹腔镜
下载PDF
术后胸腔镜直视下、超声引导下INB分别联合PCIA对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3
作者 史建明 +1 位作者 单靖华 徐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术后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术(INB)、超声引导下INB分别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胸腔镜直视下INB+PCIA... 目的观察术后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术(INB)、超声引导下INB分别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胸腔镜直视下INB+PCIA组(X组)、超声引导下INB+PCIA组(C组)、对照组(D组)3组,每组30例。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关胸前,由手术医生于胸腔镜直视下行INB;C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未拔除气管导管前,在手术室内借助超声行INB;D组患者不行INB;所有患者在关胸时均接入PCIA。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48 h的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病房给与补救性镇痛药物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48 h时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及患者对其镇痛策略的满意度。结果X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D组(P均<0.05),且X组患者术后8 h VAS评分低于C组(P均<0.05);C组X组患者术后4 h、8 h VAS评分均低于D组(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3.3±1.3)、(4.5±1.5)、(5.9±1.6)次,组间相比,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使用率分别为13.3%、26.7%、33.3%,组间相比,P均>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时Richmond评分分别为0.5(1)、1(1)、1(1.25)分,组间相比,P均>0.05。X组、C、D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3%、83.3%、73.3%,其中X组患者满意度高于D组(P<0.05)。结论与术后不进行INB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INB的患者相比,术后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INB联合PCIA的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使用PCIA次数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胸腔镜手术 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 肋间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羟考酮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内脏痛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苗苗 黄科昌 +4 位作者 古秀霞 李林艳 季英龙 刘京涛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内脏痛的镇痛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羟考酮组(O组),每组30例。M组:吗啡5mg+罗哌卡因300mg+0.9%生理盐水至250ml;O组:羟考...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内脏痛的镇痛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羟考酮组(O组),每组30例。M组:吗啡5mg+罗哌卡因300mg+0.9%生理盐水至250ml;O组:羟考酮30mg+罗哌卡因300mg+0.9%生理盐水至250ml,关腹时行PCEA。负荷量6ml,背景输注速率4ml/h,PCA为1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产妇连接镇痛泵4h,8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两种状态下内脏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命体征,记录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静息状态M组相比,各时点静息状态O组的VAS降低(P<0.05);除48h外,其余时点咳嗽状态O组与咳嗽状态M组的VAS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使用吗啡镇痛的产妇中,咳嗽状态VAS相对于静息状态升高(P<0.05);除4h外,使用羟考酮镇痛的产妇咳嗽状态VAS相对于静息状态升高(P<0.05);O组恶心、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羟考酮对剖宫产术后早期内脏痛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且不良反应少;镇痛早期,羟考酮可减轻因咳嗽加重引起的内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吗啡 镇痛 硬膜外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