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动力学累积特征 被引量:99
1
作者 许世远 陶静 +2 位作者 陈振楼 陈中 吕全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1993年7-8月,在上海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淤泥质潮滩不同地貌部位,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筛析法、离心法、火焰原子吸收法、210Pb法等分别对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总量、不同粒级重金属含量以及沉积速率等进行了分析... 1993年7-8月,在上海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淤泥质潮滩不同地貌部位,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筛析法、离心法、火焰原子吸收法、210Pb法等分别对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总量、不同粒级重金属含量以及沉积速率等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受沿岸排污的直接影响,而与沉积动力作用密切相关。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淤涨岸段和高潮滩部位,伴随着细颗粒泥沙的大量堆积,Cu,Zn,Pb,Cr,Cd等重金属元素明显趋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潮滩 重金属 累积 动力学 沉积物
下载PDF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 被引量:103
2
作者 魏钧 陈中 张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8-955,共8页
组织认同是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与组织认定、组织承诺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阐述了组织认同基础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对比了差异论、资源论和信息论的研究视角和相互关系。文章着重说明了组织认同的测量工具,分析... 组织认同是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与组织认定、组织承诺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阐述了组织认同基础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对比了差异论、资源论和信息论的研究视角和相互关系。文章着重说明了组织认同的测量工具,分析了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前因变量,以及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等结果变量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今后有必要对扩展定义、影响因素和国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认同 自我构念 前因变量 结果变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中 洪雪晴 +2 位作者 李山 王露 史晓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太湖地区134个新石器遗址考古资料的剖析,并结合钻孔数据,发现本区马家浜至马桥期(7000aBP~3200aBP)以来的古文化发育与三角洲平原的演化关系密切:7000aBP三角洲的建造导致先民在本区逐渐聚集,然... 通过对太湖地区134个新石器遗址考古资料的剖析,并结合钻孔数据,发现本区马家浜至马桥期(7000aBP~3200aBP)以来的古文化发育与三角洲平原的演化关系密切:7000aBP三角洲的建造导致先民在本区逐渐聚集,然而,海平面上升造成环境恶化,但贝壳沙堤的形成保护了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使得大量先民移居冈身后缘栖身,但最终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和江水回灌造成太湖湖泊群的大量发育,从而抑制了本区自良渚以来古文化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贝壳堤 太湖 海平面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TM与SPOT影像融合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德超 周海波 +1 位作者 陈中 吴健平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各种不同的传感器所获取的影像数据与日俱增 ,在同一地区形成了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影像序列金字塔。如何综合各种类型的遥感影像信息 ,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效益已成为遥感应用的瓶颈...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各种不同的传感器所获取的影像数据与日俱增 ,在同一地区形成了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影像序列金字塔。如何综合各种类型的遥感影像信息 ,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效益已成为遥感应用的瓶颈问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即将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进行空间配准 ,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种影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或互补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产生新影像的过程。以 Landsat和 SPOT数据为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为了充分利用 TM丰富的光谱信息和 SPOT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研究中引入了 4种影像融合算法 :加权融合、K— L变换、K—T变换、基于信息特征的融合。通过信息量和分类精度的比较 ,表明基于信息特征的融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SPOT 影像融合 算法 遥感图像
下载PDF
长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及沉积环境解释 被引量:48
5
作者 段凌云 王张华 +4 位作者 李茂田 潘建明 陈中 Yishiki Saito Yutaka kanai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4-522,共9页
在长江河口潮滩、分流河道和水下三角洲共获得18个柱样,进行沉积学分析和210Pb测定,并对其中6根柱样进行137Cs测定。经研究发现,长江口外在水深25~30m,122°30′N,31°00′E附近存在一个泥质沉积中心,沉积速率达2.0~6.3cm/yr... 在长江河口潮滩、分流河道和水下三角洲共获得18个柱样,进行沉积学分析和210Pb测定,并对其中6根柱样进行137Cs测定。经研究发现,长江口外在水深25~30m,122°30′N,31°00′E附近存在一个泥质沉积中心,沉积速率达2.0~6.3cm/yr。另外,在潮滩和涨潮槽也获得较高沉积速率,其中南汇和横沙岛潮滩沉积速率(1.03~1.94cm/yr)高于崇明东滩(0.51~0.76cm/yr),涨潮槽沉积速率也达0.86cm/yr。此外,在石洞口、南汇、九段沙潮滩和三角洲前缘有部分柱样未获沉积速率,推测为沉积环境不稳定或沉积速率过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210PB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2
6
作者 韦桃源 陈中 +3 位作者 魏子新 王张峤 王张华 殷鸿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405,共9页
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 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布与本区各种沉积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B和Sr及其比值B/Ga和Sr/Ba在冲积相、河流相沉积中较低,在溺谷-浅海相、三角洲相沉积中较高.而Ba与之相反,一般在陆相沉积环境中比较高.Ga元素在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分布波动不明显,但极大值还是偏向陆相环境.本研究还发现微量元素B和Sr及其比值B/Ga,Sr/Ba的分布自下而上存在7个(1~7)高值阶段.阶段1~3高值与海侵无关,认为反映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干旱气候的产物;阶段4~7高值则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4次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Sr 海侵 古气候 第四纪地层 长江河口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53
7
作者 陈静 王哲 +1 位作者 王张华 陈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0-708,共9页
主要针对长江三角洲东西部两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分布特征,探讨了近河口区和内陆三角洲平原区物源演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河口区自下而上地层中可以划分出5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内陆平原区可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 主要针对长江三角洲东西部两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分布特征,探讨了近河口区和内陆三角洲平原区物源演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河口区自下而上地层中可以划分出5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内陆平原区可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别对应着上新世、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区在上新世时期重矿物特征十分相似,以金红石、锆石、电气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为主,伴随着许多强氧化自生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白钛石等,表明了以基底和西部天目山为主的物源,指示了强烈风化的沉积环境。进入第四纪,两区沉积物来源发生了变化,内陆平原区继承了西部山地物源,但不稳定矿物增加,并伴随出现许多还原性自生矿物,如黄铁矿、重晶石、碳酸盐等,指示还原环境占主导。相比之下,近河口区物源明显发生变化,尤其是中更新世后矿物种类丰富,金红石、榍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紫苏辉石、钛铁矿等基性矿物,透辉石、蓝晶石、符山石、十字石等典型变质岩矿物都稳定出现,意味着随着沉积盆地下沉,河口区逐渐接受了长江中下游和上游沉积物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河口区 内陆平原区 基底 天目山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河网水系演化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德超 李香萍 +2 位作者 杨吉山 陈中 吴朝军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5,13,共6页
随着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展 ,上海市的河流数量锐减 ,水质明显恶化 ,雨季暴雨积水严重 ,给城市水系水质和排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 5 0年来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河网水系的演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 随着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展 ,上海市的河流数量锐减 ,水质明显恶化 ,雨季暴雨积水严重 ,给城市水系水质和排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 5 0年来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河网水系的演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得出了河流自然排水功能下降 ,径流系数 (不透水面积 )增加的不利于城市排水的结论。作者提出了尽量保留现有城市河道 ,完善泵站—管网排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河网水系演化 土地利用 排水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水质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过仲阳 陈中 +2 位作者 李绿芊 宋保平 陆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9,共6页
根据前人研究 ,上海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主要受人工开采和回灌活动的影响 ,然而 ,由于地下水流动的复杂性 ,水质变化与采灌井的开采量及回灌量之间存在着完全非线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解决矛盾样本 (即非线... 根据前人研究 ,上海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主要受人工开采和回灌活动的影响 ,然而 ,由于地下水流动的复杂性 ,水质变化与采灌井的开采量及回灌量之间存在着完全非线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解决矛盾样本 (即非线性问题 )的能力 ,因此 ,作者在收集已有观测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上海地区第III承压含水层的矿化度变化进行了预测。算例表明 ,应用该法进行单井预测的相对误差只有 2 .0 7% ,多井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 1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地下水水质 人工开采 回灌 动态预测 单井预测 多井预测
下载PDF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中 杨文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6-448,共13页
通过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层理揭片、矿物、微体古生物、孢粉、地球化学元素及古地磁等项目的实验室分析,着重探讨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特征和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古地理 古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孢粉-气候对应分析重建上海西部地区8.5kaB.P.以来的气候 被引量:26
11
作者 蔡永立 章薇 +2 位作者 过仲阳 陈宇 陈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资料 ,借助于对应分析方法 ,进行了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 .取自中国东部区域的表土层孢粉数据被用来建立孢粉 -气候转换函数 .对取自上海青浦县赵巷有14 C测年的钻孔孢粉数据进行转换 ,重建了上海地区 8.5kaB .P .以来... 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资料 ,借助于对应分析方法 ,进行了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 .取自中国东部区域的表土层孢粉数据被用来建立孢粉 -气候转换函数 .对取自上海青浦县赵巷有14 C测年的钻孔孢粉数据进行转换 ,重建了上海地区 8.5kaB .P .以来年均温度和降雨量系列 .结果表明 :约 8.5kaB .P .以来 ,本区温度和降雨量持续升高 ,约 8.2 - 6 .0kaB .P .期间为全新世气候适宜期 ,年均温和降水量值平均高于现今值 0 .9℃和 16 0mm ,约 8.0kaB .P .达到最高值 (温度和降雨量为 18.5℃和 1575mm) ;但气候波动剧烈 ;约 6 .0 - 4 .0kaB .P .期间为温凉干燥期 ,气候波动平缓 ,年均温度和降雨量平均低于现今值 ,最低值为 13.5℃和 82 7mm(4.1kaB .P .) ;约 4 .0 - 2 .0kaB .P .期间温度和降水回升 ,但暖湿程度远不及全新世大暖期 .2 .0kaB .P .以来温度和降雨又呈下降趋势 .8.0kaB .P .、7.6kaB .P .和 2 .7kaB .P .前后的出现高温高湿峰值 ,7.5kaB .P .、7.3kaB .P .和 4 .0kaB .P .前后出现低温低湿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孢粉 对应分析 古气候重建 碳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流域环境系统演化概念模型:山-河-湖-海互动及对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以长江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长安 殷鸿福 +1 位作者 俞立中 陈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358-363,共6页
流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长江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山-河-湖-海互动是流域环境系统变化的实质,同时也是流域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最直接的体现。地貌过程变化,水、沙等物理通量变化,C、P、N等化学通量变化是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联... 流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长江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山-河-湖-海互动是流域环境系统变化的实质,同时也是流域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最直接的体现。地貌过程变化,水、沙等物理通量变化,C、P、N等化学通量变化是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流域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以山-河-湖-海互动为核心的流域环境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山、河、湖、海各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输入、迁移和输出理论,系统演化平衡理论和系统自组织、自反馈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环境系统 全球变化响应 长江 环境系统工程
下载PDF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Y7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卫国 贾铁飞 +5 位作者 陆敏 瞿建国 刘苍字 陈中 俞立中 周菊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3-1071,共9页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一组成,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220cm以下,频率磁化率(fd)、非磁滞剩磁磁化率(ARM)、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SIRM)、ARM/以及ARM/SIRM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退磁参数S-100mT和S-300mT则呈相反变化趋势;220cm以上,fd,,ARM/,ARM/SIRM以及S-100mT和S-300mT随深度变化不大,而SIRM和ARM则随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Y7柱样中硬剩磁(HIRM)随深度变化不大。结合Mn/Fe比值的变化,研究认为Y7柱样300cm以下层位,随深度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和超顺磁颗粒急剧减少,还原成岩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因相对稳定而导致其在磁性矿物组合中的比例上升。此外,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泥沙贡献率的变化可能会对Y7柱样磁性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尚需进一步的工作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下三角洲 磁性特征 地球化学 粒度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之沉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中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年第2期95-101,共7页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 长江三角洲 重力沉降 基底构造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公元960年以来的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张华 陈中 +1 位作者 寇莹 陈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1,共6页
利用史料和文献建立了太湖流域公元 96 0~ 1992年的逐年干湿等级序列 ,对此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分析表明 ,本区近千年来的历史干湿气候变化是一种复合振动 ,其主周期是准 10 0年 ,另外还有多个周期 ,这些周期与天体活动密... 利用史料和文献建立了太湖流域公元 96 0~ 1992年的逐年干湿等级序列 ,对此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分析表明 ,本区近千年来的历史干湿气候变化是一种复合振动 ,其主周期是准 10 0年 ,另外还有多个周期 ,这些周期与天体活动密切相关。统计还发现 12 47~ 12 6 3年附近由干变湿和 16 18~ 16 35年附近由湿变干的两次非局地性气候突变事件。其中 ,14、15世纪是太湖流域近千年来最湿润的时期 ,它可能是东亚地区大范围气候变湿波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周期 突变现象 逐年干湿等级序列 太湖流域 天体活动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系列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世远 邵虚生 +1 位作者 陈中 严钦尚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767-773,共7页
本文根据作者等近10年来实地调查和室内测试数据的综合研究,论证了长江三角洲滨后沼泽低地、滨岸贝壳沙堤、潮坪、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不同地貌、沉积相带发育了一套风暴沉积系列,特别是正常波基面以上,丘状交错层理的发现,更显示了... 本文根据作者等近10年来实地调查和室内测试数据的综合研究,论证了长江三角洲滨后沼泽低地、滨岸贝壳沙堤、潮坪、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不同地貌、沉积相带发育了一套风暴沉积系列,特别是正常波基面以上,丘状交错层理的发现,更显示了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模式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三角洲 风暴沉积 丘状交错层
原文传递
40年来长江九江河段河道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茂田 于霞 陈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2,共7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技术定量模拟 4 0年来九江河段冲淤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 :196 3~ 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 ,淤积量为 6 .5 0 5hm3 ,平均淤积速率为 0 .6 5hm3 /a。 1972~ 2 0 0 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技术定量模拟 4 0年来九江河段冲淤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 :196 3~ 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 ,淤积量为 6 .5 0 5hm3 ,平均淤积速率为 0 .6 5hm3 /a。 1972~ 2 0 0 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2 0 .72 0hm3 ,平均年冲刷率为 1.0 36hm3 /a。 196 3~ 2 0 0 2年九江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14 .977hm3 。 2 0 0 3年与 196 3年比较 ,河床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九江河道上段近南岸区域 ,中下段河道的中间区域 ;冲刷区域主要分布在九江河道上段的中间及近北岸区域 ,中下段河道两岸的近岸区域。中下段南岸的不断刷深和南偏对九江的防洪带来更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数字高程模型(DEM) 河床演变 防洪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床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怡文 陈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对长江中下游武汉至河口段304处河床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量与分析,通过各参数间的模拟、统计及对比,探讨了沉积物粒度、水动力因素及河床地貌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河床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床底搬运十分微弱,河道相对稳... 对长江中下游武汉至河口段304处河床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量与分析,通过各参数间的模拟、统计及对比,探讨了沉积物粒度、水动力因素及河床地貌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河床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床底搬运十分微弱,河道相对稳定;从上至下沿程有明显的“粗-细-粗-细”粒径变化,主要反映河流动力地貌、动力沉积特征;粒径在河床的沿程分布总体为北粗南细,说明北岸侵蚀,南岸淤积的特点。研究同时也表明,颗粒因河型不同而迥异;颗粒偏态度-峭度在不同河型中表现各异,对区分顺直微弯分汊和鹅头形分汊河道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河流地貌 长江 粒度 河床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粘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月英 陈中 王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8,共7页
采用XRD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表层样品和5个剖面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表层样品粘土矿物含量和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以本区7 500-8 000 a前古岸线为界呈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指示古岸线东西两侧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剖面样品中... 采用XRD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表层样品和5个剖面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表层样品粘土矿物含量和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以本区7 500-8 000 a前古岸线为界呈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指示古岸线东西两侧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剖面样品中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相互消长的变化则反映了晚更新世末以来气候的波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时空分布 环境意义 长江三角洲平原
下载PDF
长江九江段40年来河道演变的DEM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茂田 陈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模拟了40年来长江九江段的冲淤过程,结果表明:1963-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淤积量为650 5万m3,平均淤积速率为65万m3/a。1972-200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2072万m3,平均年冲刷率为1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模拟了40年来长江九江段的冲淤过程,结果表明:1963-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淤积量为650 5万m3,平均淤积速率为65万m3/a。1972-200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2072万m3,平均年冲刷率为103 6万m3/a。1963-2002年,九江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1497 7万m3。2003年与1963年比较,河床淤积区域主要在长江九江上段的近南岸区域、中下段的中间区域;冲刷区域主要在长江九江上段的中间及近北岸区域、中下段两岸的近岸区域。长江九江河段40年的演变是河床的边界条件、上下游来水来沙及人类活动耦合的结果。中下段南岸的不断刷深和南偏对九江的防洪带来更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九江 数字地面高程 地理信息系统 河道演变 防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