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与理想美
1
作者 东冠 《电影新作》 1980年第3期90-91,共2页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表达了作者在一定时代和社会生活中的审美理想。电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家为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创造的,同时又通过艺术形象为媒介,对观众进行审美理想的教育。那个留着一撮小胡子,头戴大礼帽,脚穿大皮鞋...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表达了作者在一定时代和社会生活中的审美理想。电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家为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创造的,同时又通过艺术形象为媒介,对观众进行审美理想的教育。那个留着一撮小胡子,头戴大礼帽,脚穿大皮鞋,手持文明棍的“夏尔洛”是一个在困顿中挣扎的小人物。卓别林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艺术形象呢?卓别林说:“我希望表现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在哪个国家里,他的愿望是得到尊严。”这就是卓别林的审美理想。这位大师正是通过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电影作品 艺术作品 陪衬人物 林照 别林斯基选集 人物形象 理想美 审美价值 蒙太奇手法
原文传递
“共同美”在哪里?——与邱明正同志商榷
2
作者 东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后的第一期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我虽对文章中的论点持有不同意见,但我不能不认为这是促进美学研究的良好的开端.作为美学爱好者,我感到欣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美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后的第一期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我虽对文章中的论点持有不同意见,但我不能不认为这是促进美学研究的良好的开端.作为美学爱好者,我感到欣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美的观念的阶级性邱明正同志认为,各个阶级有各阶级的美,此外还存在一种"共同美".不同阶级的人对某一事物都发出"美"的赞许,便形成了"共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美 阶级性 超阶级 审美理想 劳动人民 美学研究 审美意识 内容美 审美感受 人民性
下载PDF
奋进的一代
3
作者 东冠 《电影新作》 198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受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与艺术家的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一部艺术作品将会给欣赏者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影片《女大学生宿舍》中那欢快的节奏,那明朗的色调,那充满青春活力的画面,都足以显示出:编导者的审... 受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与艺术家的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一部艺术作品将会给欣赏者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影片《女大学生宿舍》中那欢快的节奏,那明朗的色调,那充满青春活力的画面,都足以显示出:编导者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精神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宿舍 时代精神 编导者 艺术作品 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主义大学 青春活力 费尔 散点透视 “乌托邦”
原文传递
再论“共同美”在哪里?
4
作者 东冠 《学术月刊》 1980年第1期62-65,共4页
一九七八年《复旦学报》复刊号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这篇文章引起了艺术工作者和美学爱好者的兴趣。我在去年第一期《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与邱明正同志商榷的文章,题为《“共同美”在哪里?》。接着,去年第四期《复旦... 一九七八年《复旦学报》复刊号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这篇文章引起了艺术工作者和美学爱好者的兴趣。我在去年第一期《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与邱明正同志商榷的文章,题为《“共同美”在哪里?》。接着,去年第四期《复旦学报》发表了胡惠林同志和姜浪萍同志的两篇文章,对我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同时,我还收到了几封读者来信,都是与我商榷的。关于“共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美 审美评价 艺术美 作家艺术家 审美理想 新时代 审美感受 艺术作品 读者来信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