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童春容 耿彦彪 陆道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killer ,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再用抗CD3单抗、白细胞介素 2、干扰素γ培养10d左右 ,将细胞洗涤后经...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killer ,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再用抗CD3单抗、白细胞介素 2、干扰素γ培养10d左右 ,将细胞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 :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接受 5 8疗程CIK治疗。 34例血液学缓解期接受CIK治疗患者的 3年持续完全缓解 (continuouscompleteremission ,CCR)概率为 75 % ,CIK治疗后的中位CCR期为 2 6月 (1~ 5 9月 )。经 1疗程CIK治疗后 ,2例 (2 /3)肿大的脾明显缩小 ,均CCR至今 (12 ,16月 ) ;8例(8/8)骨髓残留的异常染色体和 /或基因标志消失。CIK输注后除一过性发热 ,畏寒、疲乏外 ,无其它严重副作用。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具有明显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自体细胞因子
下载PDF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GIAC方案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8
2
作者 韩伟 陆道 +11 位作者 黄晓军 刘开彦 陈欢 许兰平 刘代红 江倩 陈育红 路瑾 王静波 吴彤 董陆佳 任汉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3-457,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移植方案。方法  10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5 6例为高危病例 ,进行HLA配型至少 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GIAC移植方案 ,即G CSF动员供者干细胞 ...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移植方案。方法  10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5 6例为高危病例 ,进行HLA配型至少 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GIAC移植方案 ,即G CSF动员供者干细胞 ,强化、延长的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以及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完全供者植入。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aGVHD) 4 5例 ,累积发生率 4 8.39% ,发生Ⅲ~Ⅳ度aGVHD 12例 ,累积发生率 12 .90 %。 6 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 ,发生慢性 (c)GVHD 38例 ,广泛型 11例。复发 12例 ,11例为高危患者 ,3例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达再次完全缓解。死亡 2 2例 ,6例死于复发 ,16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72例患者无病存活 ,1年预期无病生存率 ,高危组为 (4 7.6 3± 8.4 9) % ,标危组为 (83.5 2± 7.4 1) %。结论 GIAC方案适用于HLA配型不合的HSCT ,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配型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GIAC方案 组织相容性试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HSCT
原文传递
硫化砷诱导NB4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延方 江滨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47-648,共2页
关键词 硫化砷 NB4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 白血病 APL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育红 黄晓军 +5 位作者 郭乃榄 任汉云 张耀臣 许兰平 高志勇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发生率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了 118例患者 12 0次的allo HSCT的临床资料。结果  6 3例患者发生了aGVHD ,累积发生率为 5 2 .5 7%。其中轻度...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发生率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了 118例患者 12 0次的allo HSCT的临床资料。结果  6 3例患者发生了aGVHD ,累积发生率为 5 2 .5 7%。其中轻度aGVHD (Ⅰ~Ⅱ度 ) 4 6例 ,累积发生率38 91% ,重度aGVHD(Ⅲ~Ⅳ度 ) 17例 ,累积发生率 14 .17%。 12 0例次患者移植后 2年时总的累积疾病复发率为 14 .14 % ,其中无aGVHD组和轻度aGVHD组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12 .4 8% (6例 )和 2 0 .5 3%(9例 ) ,重度aGVHD(Ⅲ~Ⅳ度 )组无一例复发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无aGVHD组和轻度、重度GVHD组患者 2年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1.4 0 % ,6 4 .0 8%和 17.6 5 % ,重度aGVHD组预后较差 (P <0 .0 1)。非血缘关系移植 ,HLA配型不合为发生aGVHD的危险因素。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移植方式、疾病种类、分期、供受者性别和血型、输入细胞数等因素无关。结论 aGVHD是HSCT的重要并发症 ,发生时间越早 ,症状越重 ,预后越差。非血缘关系移植 ,HLA配型不合为发生aGVH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危险因素 发生率 预后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00例追踪观察 被引量:39
5
作者 江倩 陈珊珊 +8 位作者 江滨 江浩 丘镜滢 刘艳荣 张艳 秦亚溱 陆颖 黄晓军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1-726,共6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93例)或600 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93例)或600 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4.5~58.0)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6.0%,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为26.6%,预计54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6%。治疗中,18.0%和28.0%的患者分别出现了Ⅲ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3,RR=4.196)和治疗前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0.05(P=0.012,RR=4.173)为独立预示Ⅲ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普遍,大多程度轻微。10.0%和13.0%的患者分别检出了Ph+和Ph-细胞克隆演变,除个别Ph+细胞克隆演变者外多数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骨髓中存在高比例(100%)的Ph+细胞(P=0.027,RR=0.523或P=0.004,RR=0.424)和治疗中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P=0.001,RR=0.306或P=0.004,RR=0.337)为独立影响MCyR或CCyR获得时间和比例的不利因素。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Ph+CML慢性期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费城染色体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乐萍 陆爱东 +3 位作者 童春容 刘桂兰 田开功 陆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 14例予CIK细胞 /IL 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 ,余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 14例中 8例复发 ,6例MRD转阴 ,并长期生存 ;治疗组MRD均转阴 ,中位随访期 18个月未见复发 (P <0 .0 1)。结论 CIK/IL 2治疗具有清除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诱导 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治疗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疗效观察
下载PDF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邱镜滢 赖悦云 +5 位作者 柴晔 张艳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9/ +9q +,-Y ,+11/+11q - ,- 9/ 9q - ,dup(1q)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黄晓军 许兰平 +3 位作者 任汉云 张耀臣 郭乃榄 陆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6-769,共4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 (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本所行Allo HSCT患者 131例 ,用Kaplan 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 ,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 (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本所行Allo HSCT患者 131例 ,用Kaplan 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 ,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 8例患者发生了CMV间质性肺炎 (2 1 35 % ) ;9例发生了CMV肠炎 (6 87% ) ,CMV病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 32 5 4 %。在单因素分析中 ,非血缘关系供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或抗CD3 单克隆抗体、Ⅱ 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因GVHD而加用免疫抑制剂、慢性GVHD、大剂量皮质激素、输血次数、患者血浆CMV阳性均与CMV病发生率增加有关 ;对CMV DN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 DNA阴转 ,则有降低CMV病发生的作用。在多因素分析时 ,因血浆CMV DNA阳性、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量输血使CMV病发生危险增加 (RR分别为 :3 30 9、2 2 4 2、1 0 4 6 ) ,而干预性治疗使CMV DNA转阴降低了发病危险 (RR为 0 346 )。 13例死于CMV病。结论 CMV病是Allo HSCT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血浆CMV阳性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至CMV转阴 ,可能会减少CMV病的发生。对合并II IV度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多聚酶链反应 干预性治疗
原文传递
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9
作者 江浩 刘开彦 +2 位作者 童春容 江滨 陆道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6个月的AL患者41例.19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2例接受同期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CIK细胞治疗:采用血细胞分离...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6个月的AL患者41例.19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2例接受同期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CIK细胞治疗: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抗CD3单抗、IL-2、IFNγ培养10 d,将细胞洗涤后经静脉于化疗后第一天回输给患者.结果 CIK组19例患者化疗同时共接受52疗程CIK细胞治疗,每例患者平均接受2~3个疗程CIK细胞治疗.每疗程回输CIK细胞总数为(2.2~30.0)×109/L,平均(14.2±8.5)×109/L.4年持续CR(CCR)率CIK组为73.4%;单纯化疗组4年预期CCR率为2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接受≥3个疗程CIK治疗的10例患者至观察截止时均处于CCR,中位CCR期43个月(23~52个月);接受<3个疗程CIK治疗的患者4/9例复发.结论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AL的CCR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疗效与疗程有关, 疗程≥3个患者的疗效优于疗程<3个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患者 化疗 CIK细胞 疗程 联合 自体细胞 诱导 单抗 因子
原文传递
白花丹醌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艳丽 陆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8-211,共4页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花丹醌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NA凝胶电泳及annexinV/PI双染实验测定检测细胞凋亡;DNAPI染色法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峰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在2-15μ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1);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白花丹醌诱导细胞出现DNA梯形条带,annexinV+/PI-凋亡细胞及亚二倍体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细胞比例与白花丹醌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白花丹醌能够抑制APL细胞系NB4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被引量:31
11
作者 许兰平 郭乃榄 +6 位作者 汪素琴 刘开彦 张耀臣 范蕴明 黄晓军 陈欢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相合,ABO 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中存在的免疫及造血问题。方法 对本所38 例ABO 血型主要不合,23 例次要不合的HLA 相合的alloBMT 受者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ABO ... 目的 探讨HLA 相合,ABO 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中存在的免疫及造血问题。方法 对本所38 例ABO 血型主要不合,23 例次要不合的HLA 相合的alloBMT 受者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ABO 血型相合的alloBMT 患者作配对比较。结果ABO 血型不合的alloBMT患者,输注骨髓后无一例发生急性溶血。经配对t 检验及χ2 检验,ABO 血型不合对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 及5 年无病生存率均无影响; 在ABO 血型主要不合组, 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使红细胞输用量明显增多;其中5 例患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纯红再障) ,持续约7 ~24 个月。发生纯红再障者均为“O”型血受者,红系恢复与血型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ABO 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BMT,但对发生纯红再障高危的患者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异基因 ABO血型不合
原文传递
龙葵总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蔚 陆道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L;龙葵总提取物影响U266细胞周期,G0 /G1 期细胞减少,S期、G2 /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V/PI染色及TFAR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龙葵总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提取物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株 龙葵 U266细胞 Annexin 流式细胞仪检测 体外细胞毒作用 TFAR19 剂量依赖关系 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CCK-8 共同培养 半数抑制 细胞减少 PI染色 作用机制 细胞增 G1期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51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瑶 陆道 +11 位作者 刘开彦 董陆佳 任汉云 黄晓军 陈欢 刘代红 江倩 陈育红 许兰平 张耀臣 路瑾 高志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患者151次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异同,供受者血型异同,...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患者151次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异同,供受者血型异同,患者移植前巨细胞病毒(CM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含全身照射(TBI)或不含TBI],GVHD预防方案[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不含ATG],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活(≤14天或>14天)及移植早期感染(除外CMV感染)等因素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40.2%,发生时间为第1天至第85天,中位时间为第21天,其中43例发生Ⅰ~Ⅱ度aGVHD,17例发生Ⅲ~Ⅳ度aGVHD。完全缓解率为63.6%。发生Ⅰ~Ⅱ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90%,发生Ⅲ~Ⅳ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为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受者血型差异,疾病诊断,疾病状态,疾病病程,预处理方案(含TBI或不含TBI),移植物来源,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入以及移植早期感染均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Coxregression)确定HLA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HD 患者 受者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配型 危险因素 细胞数量 疾病状态 CD34^+细胞
原文传递
HLA配型不合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晓军 韩伟 +8 位作者 许兰平 陈欢 刘代红 陈育红 江倩 路瑾 刘开彦 任汉云 陆道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采用新方法进行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 :5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33例为高危或难治复发白血病 ,接受了至少一个HLA位点不合的家庭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 目的 :采用新方法进行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 :5 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33例为高危或难治复发白血病 ,接受了至少一个HLA位点不合的家庭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lony stimulatingfactor ,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而无需体外去除T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 +霉酚酸酯 +短程甲氨喋呤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持久、完全供者植入。 5 8例患者中发生Ⅱ度及以上急性GVHD 2 2例 (37.9% ) ,其中Ⅲ度和Ⅳ度急性GVHD分别为 2例和 1例 ,其严重程度与HLA不合程度无相关 ;4 2例可评估患者中 ,慢性GVHD为 2 6例 (6 1.9% ) ,广泛型和局限型分别为 11例和 15例。复发 9例 ,除 1例外均为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死亡 14例 ,其中 7例死于疾病复发 ,另 7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其中严重感染和间质性肺炎各 2例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病毒型肝炎和急性GVHD死亡各 1例。中位随访 10月 (2~ 37.5月 ) ,5 8例患者中 4 2例无病存活 (disease freesurvival,DFS) ,高危患者 2年DFS明显低于标危患者 ,分别为 6 3.2 %和 77.6 % (P =0 .0 4 )。DFS与供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配型不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物 抗宿主病
下载PDF
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晓军 刘代红 +7 位作者 许兰平 韩伟 江倩 陈育红 张耀臣 刘开彦 鲍立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8-550,共3页
目的研究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100例ABO血型主要及主次要... 目的研究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100例ABO血型主要及主次要均不合allo-HSCT患者中,12例发生PRCA。A供O者9例,A供B者1例,B供O者2例。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10例)较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2例)易发生PRCA(P<0.05)。PRCA的发生不影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发生PRCA时血型转换的中位时间为150.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60.0d)(P<0.05);红系恢复的中位时间为203.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76.0d)(P<0.05)。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血型转换中位时间为90.0d,显著长于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55.0d)(P<0.05);红系恢复中位时间为98.0d,长于有抗B凝集素者(80.0d)(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CA是ABO血型不合移植的合并症之一。A供O是主要ABO血型不合allo-HSCT后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再生障碍 ABO血型系统不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ABO血型不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移植后 ALLO-HSCT 巨细胞病毒(CMV) 发病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艳荣 常艳 +4 位作者 王卉 于弘 高晖 陆道 陈珊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研究国内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采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16 3例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结果  71 8% ( 117/ 16 3)患者共表达CD5和B细胞标志。采用WHO引用的计分系统 ,将病例分... 目的 研究国内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采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16 3例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结果  71 8% ( 117/ 16 3)患者共表达CD5和B细胞标志。采用WHO引用的计分系统 ,将病例分为B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CLL) ,毛细胞白血病 (HCL)和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典型的B CLL表达CD5、CD2 3、CD2 0、CD19、HLA DR ,但仍有部分患者表达CD2 2、CD11c、CD2 5和FMC7。CD10 3似为HCL最特异的标志。但仅仅依靠免疫表型难以鉴别非典型B CLL、B细胞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B PLL)和外套细胞淋巴瘤 (MCL) ,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查将有助于鉴别诊断。以同一标本中残存的正常淋巴细胞为内参照 ,计算前向角光散射 (FSC)指数和抗原表达指数 ,可定量地表示细胞的大小和抗原表达的强度 ,使不同的标本具有可比性。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非常有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免疫分型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A novel approach to human leukocyte antigen-mismatched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 被引量:27
17
作者 黄晓军 韩伟 +8 位作者 许兰平 陈育红 刘代红 路谨 陈欢 张耀臣 江倩 刘开彦 陆道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778-1785,共8页
Background Many patients requir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do not have an human loukocyte antigen (HLA) matched donor Alternative donors, such as HLA mismatched family donors, are ass... Background Many patients requir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do not have an human loukocyte antigen (HLA) matched donor Alternative donors, such as HLA mismatched family donor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graft rejection and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 if T cells are not first depleted We developed a new technique for HLA mismatched allogeneic HSCT using G CSF primed bone marrow plus G CSF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without ex vivo T cell deple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58 patients, including 33 with high risk or advanced leukemia, were transplanted with cells from an HLA 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 with 1-3 mismatched loci After conditioning, patients received G CSF primed bone marrow grafts that had not been depleted ex vivo of T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G CSF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as well as GVHD prophylaxis Result All patients achieved sustained, full donor type engraftment The incidence of grade Ⅱ Ⅳ aGVHD was 37 9%, including 3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Ⅳ aGVHD The development of aGVH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nt of HLA disparity Chronic GVHD was observed in 30 of 51 evaluable patients (65 4%) Fourteen patients died among whom 7 died of recurrent disease and 7 of transplant related complications Forty four of the 58 patients survived, and 42 remained disease free at the time of a median follow up of 12 months (3 5 to 39 5 months) The 2 year probabilities of disease free survival were 74 8% and 69 3% for standard and high risk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to use bone marrow from 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 without ex vivo T cell deple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G PBSCs, as a source of stem cells even in cases of HLA mismatched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LEUKEMIA THERAPY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原文传递
应重视我国骨髓移植的感染问题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陆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骨髓移植(BMT),也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目前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BMT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BMT在我国应用和发展较快,治疗的病种不断扩大。BMT不但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用于治疗多... 骨髓移植(BMT),也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目前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BMT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BMT在我国应用和发展较快,治疗的病种不断扩大。BMT不但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用于治疗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及部分遗传性、免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感染 免疫功能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异基因骨髓移植两种预处理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24
19
作者 周洁 郭乃榄 +11 位作者 郑缓 卢锡京 黄晓军 史琪 吴彤 范蕴明 张耀臣 陈欢 邓星明 许兰平 江滨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4-66,共3页
比较两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159人次)和改良马利兰(BUCY20人次)方案的优缺点。结果显示改良BUCY组的肝脏损害明显高于TBI组,分别为80%和48%(P<0.05);出... 比较两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159人次)和改良马利兰(BUCY20人次)方案的优缺点。结果显示改良BUCY组的肝脏损害明显高于TBI组,分别为80%和48%(P<0.05);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分别为50%和19%(P<0.05);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5%,18%;两组各发生一例肝静脉阻塞综合征。Kaplan-Meier曲线显示,对处于疾病进展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骨髓移植 预处理 全身照射 马利兰
原文传递
骨髓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病因与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乃榄 赵晓武 +6 位作者 许兰平 张耀臣 范蕴明 黄晓军 陈欢 刘开彦 陆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32-534,共3页
为探讨骨髓移植(BMT)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有关因素及其治疗措施。对29例患者和63例患者分别检测了腺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预处理方案采用包括全身照时方案和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HC预防措施包括水化及碱... 为探讨骨髓移植(BMT)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有关因素及其治疗措施。对29例患者和63例患者分别检测了腺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预处理方案采用包括全身照时方案和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HC预防措施包括水化及碱化尿液、静脉用前列腺素E_1(PGE_1),部分患者加用巯乙磺酸钠。结果:发生HC16例(23.8%);腺病毒阳性13例中12例发生HC,而阴性16例中仅有4例发生HC(P<0.01),巨细胞病毒阳性患者29例中13例发生HC,阴性患者34例中3例发生HC(P<0.05);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2例中发生HC10例,而未发生GVHD的29例中3例发生HC(P<0.05);混合BMT组HC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BMT组。经多元回归分析,HC的发生与BMT类型、腺病毒感染及GVHD的发生均呈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HC的发生与白血病类型、预处理方案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HC的治疗是在预防性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重症采用Foley导管或膀胱造瘘连续冲洗。无一例死于严重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膀胱炎 病因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