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变革的技术路径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浮 王思遥 +3 位作者 于昊辰 陈润 杨永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2-1461,共10页
碳中和目标下传统能源体系面临根本性变革,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如何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责任。为此,从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明确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不同情景(可控保底、优化保底、核心保底)弹... 碳中和目标下传统能源体系面临根本性变革,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如何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责任。为此,从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明确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不同情景(可控保底、优化保底、核心保底)弹性安全区间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厘清煤炭资源全过程碳足迹,探索不同技术路径下煤炭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顺应碳中和愿景目标要求的未来煤炭行业颠覆式变革技术路径,并探讨2条技术路径的优劣性。结果表明:①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保底安全能源不可或缺。在核心保底、优化保底和可控保底等3种情景弹性安全区间中分别占61.5%,47.1%,43.5%;②2019年煤炭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71.3亿t,其中,发电和供热环节占56.1%,钢铁冶炼占26.6%,煤化工环节占8.1%。推行零碳高效发电、终端电气化和煤制绿氢是煤炭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变革之首选;③探讨了UCG-IGCC-CCUS发电技术和UCG-H_(2)-CCUS制绿氢技术变革的可行性,与超超临界燃煤和IGCC发电相比,UCG-IGCC-CCUS虽发电煤耗上升,但可实现零排放。与其他制氢技术相比,UCG-H_(2)-CCUS制绿氢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可实现近零排放。这些技术将成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零碳变革的必由之路,为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创新发展和技术变革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炭产业 全生命周期评价 技术变革 CO_(2)捕集与封存
下载PDF
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方法及反应原理概述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清方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13期4-5,7,共3页
介绍了MEA、DEA、DIPA、MDEA及Sulfinol溶剂吸收CO2方法的历史渊源和应用条件,并就其反应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醇胺溶液 二氧化碳 MEA DEA DIPA MDEA
下载PDF
燃烧后CO_2捕集技术与工程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黄凤敏 +1 位作者 李清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2,共5页
当前主流CO2捕集技术有3种,分别是燃烧后、燃烧前和富氧燃烧CO2捕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燃烧后脱碳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CO2捕集项目及其进展情况,最后结合目前CO2捕集发展状况提出了未来碳捕集技术发展方向建议。
关键词 燃烧后 CO2捕集 CCS 工艺流程 工程进展
下载PDF
烟道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向平 +1 位作者 李清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8期1207-1209,共3页
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回收二氧化碳的现有技术,指出了适用范围,并对烟气二氧化碳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物理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溶剂吸收法、物理吸附法两类;化学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化学固定技术、化学吸收法、化学... 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回收二氧化碳的现有技术,指出了适用范围,并对烟气二氧化碳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物理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溶剂吸收法、物理吸附法两类;化学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化学固定技术、化学吸收法、化学吸附法、薄膜分离法和二氧化碳重组法;生物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回收技术和球石藻回收技术。其中以薄膜分离法最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二氧化碳回收 物理性方法 化学性方法 生物性方法
下载PDF
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用于强化采油技术进展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向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前烟气回收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热点是化学吸收法和富氧燃烧法,2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CO2强化采油技术(EOR)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目前应用并非很广,其主要原因在于用于采油的CO2的获得上。本文介绍了工业化的烟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及... 目前烟气回收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热点是化学吸收法和富氧燃烧法,2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CO2强化采油技术(EOR)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目前应用并非很广,其主要原因在于用于采油的CO2的获得上。本文介绍了工业化的烟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及CO2用于EOR的原理,并举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二氧化碳 强化采油 可行性 分析
下载PDF
搅拌法对TEA溶液吸收和解吸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清方 +1 位作者 杨向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是MEA和DEA CO2吸收容量的两倍,但因吸收速率慢而未受到重视.作者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TEA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指数增长和衰减拟合,拟合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TEA溶液 吸收 解吸
下载PDF
MEA-TETA二元复配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晓东 袁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28-32,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乙醇胺(MEA)为主体的三种二元混合胺溶液MEA-TETA(三乙烯四胺)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CO2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量和pH值与吸收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二乙醇胺)溶液进...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乙醇胺(MEA)为主体的三种二元混合胺溶液MEA-TETA(三乙烯四胺)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CO2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量和pH值与吸收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二乙醇胺)溶液进行了对比;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0.7 mol.L-1MEA-0.3 mol.L-1TETA是较佳的MEA-TETA混合胺体系,混合胺二种组分之间存在较弱的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混合胺溶液 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三乙烯四胺(TETA)
下载PDF
MEA-MDEA复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清方 +1 位作者 刘晓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27-1131,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MDEA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MDEA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5 mol/L MEA-0.5 mol/L MDEA是MEA-MDEA复合胺体系中最佳配比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胺溶液 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N-甲基二乙醇胺(MDEA)
下载PDF
碳足迹评估技术及其在重点工业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含笑 吴黎明 +7 位作者 林青阳 周烨 罗象 桂志军 刘小伟 单思珂 朱前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1-2218,共18页
我国碳足迹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评估体系是我国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低碳经济竞争、科学推动和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序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碳足迹概念... 我国碳足迹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评估体系是我国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低碳经济竞争、科学推动和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序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碳足迹概念、碳足迹评估方法、碳足迹评估标准、碳足迹评估边界划分及数据获取等。虽然学术上对碳足迹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更多倾向于从全生命周期来进行阐述,本文从“全生命周期”和“全工艺流程”2个角度对工业产品碳足迹概念进行了补充完善。与投入产出分析法(IOA)相比,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发展相对较为领先,在普适性、系统化、定量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对产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扩展,但在截断误差控制、数据质量保证和标准体系统一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标准,但针对具体的产品门类,还需开展更细化、精准、明确的产品类别评估规范(PCR)。基于上述研究总结及碳足迹评估技术在电力、钢铁、水泥、石油和化工等重点工业控排行业的应用进展分析,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国内碳足迹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多领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本土化碳排放数据库尚待完善;高精度、标准化、国际互认的碳足迹评估方法体系尚待构建;碳足迹和碳减排量化评估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碳足迹支撑低碳化方案实施的标志化示范项目较少。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碳足迹评估技术与排放量核算、碳交易研究的结合,产品碳足迹与产品碳标签、绿色产品认证(EPD)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碳足迹评估技术在推动科学有序降碳、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应对贸易壁垒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法 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足迹评估标准 产品碳足迹 贸易壁垒
下载PDF
MEA-AMP二元复配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清方 +2 位作者 杨向平 焦广龙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实验以乙醇胺(MEA)为主体,加入定量的新型空间位阻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配成复合胺,研究了该复合胺液对CO_2吸收和再生性能,并与同浓度的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比较,筛选了MEA-AMP体系中最佳吸收液。以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了... 实验以乙醇胺(MEA)为主体,加入定量的新型空间位阻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配成复合胺,研究了该复合胺液对CO_2吸收和再生性能,并与同浓度的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比较,筛选了MEA-AMP体系中最佳吸收液。以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了MEA-AMP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CO_2特性,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_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记录分析。结果表明,0.7 mol/L MEA-0.3 mol/L AMP吸收容量最大,为0.329 moL;再生温度最低,为100℃,是MEA-AMP复合胺体系中最佳配比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胺溶液 乙醇胺 二乙醇胺 2-氨基-2-甲基丙醇
下载PDF
气提法去除油田污水中H_2S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西臣 曲虎 +2 位作者 刘静 杨向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实验室小型模拟气提装置对油田污水中的H2S气体进行去除,考察了载气通量、通气时间以及酸碱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提法对油田污水中的H2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大幅降低污水对碳钢的腐蚀速率,当原水pH为5,气水比为6∶1... 采用实验室小型模拟气提装置对油田污水中的H2S气体进行去除,考察了载气通量、通气时间以及酸碱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提法对油田污水中的H2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大幅降低污水对碳钢的腐蚀速率,当原水pH为5,气水比为6∶1时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气提 油田污水
下载PDF
MEA-DETA混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晓东 +2 位作者 李清方 袁琴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为主体的二元混合胺溶液MEA-DETA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该体系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为主体的二元混合胺溶液MEA-DETA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该体系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7 mol/L MEA-0.3 mol/L DETA是MEA-DETA混合胺体系中较佳的配比溶液,混合胺二种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混合胺溶液 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二乙烯三胺(DETA)
下载PDF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复合溶液脱除采出气中的CO_2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松水 李清方 +2 位作者 耿拥军 刘海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O_2驱现场情况,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_2驱采出气。在中斥条件下对W-甲基二乙醇胺(MDEA)及MDEA与二乙醇胺(DEA)的复合溶液脱除模拟采出气中CO_2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吸收饱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在模拟采出气中... 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O_2驱现场情况,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_2驱采出气。在中斥条件下对W-甲基二乙醇胺(MDEA)及MDEA与二乙醇胺(DEA)的复合溶液脱除模拟采出气中CO_2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吸收饱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在模拟采出气中V(CH_4):V(CO_2)=3:7、反应温度为70.0℃、反应压力为0.5 MPa、MDEA-DEA复合溶液中MDEA质量分数为40%、DEA质量分数为2%的条件下,CO_2吸收体积为48.429 71 L,再生温度为106.0℃,再生能耗为0.010 12 kW·h/L,再生率为9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气 二氧化碳 吸收 N-甲基二乙醇胺 二乙醇胺
下载PDF
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清方 +2 位作者 杨向平 焦广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7-481,共5页
采用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烯三胺(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CO_2。实验结果表明:MEA-MDEA-DETA 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明显大于DETA溶液和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但低于DETA溶液与MEA-MDEA... 采用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烯三胺(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CO_2。实验结果表明:MEA-MDEA-DETA 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明显大于DETA溶液和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但低于DETA溶液与MEA-MDEA复合胺溶液CO_2吸收速率之和;350 mL0.5 mol/L MEA-0.5 mol/L MDEA-0.3 mol/L 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为0.327 2 mol,小于相同体积0.3 mol/L DETA溶液与0.5 mol/L MEA-0.5 mol/L 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之和;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达到饱和时,溶液pH约为8.0,溶液电位约为-80 mV。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饱和后的再生温度为103℃,一次再生率约为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胺溶液 乙醇胺 N-甲基二乙醇胺 二乙烯三胺
下载PDF
K_2CO_3-哌嗪复合溶液脱除CO_2驱采出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新军 李庆领 +3 位作者 高嵩 李清方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8,284,共6页
CO2被注入油层后,约有40%~50%(体积分数)随着油田采出液伴生气溢出,采出液中含有大量CO2及水,针对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开展实验模拟研究,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2驱采出伴生气特性,结合胜利油田CO2驱现场实际情况,在中压条件下对碳酸... CO2被注入油层后,约有40%~50%(体积分数)随着油田采出液伴生气溢出,采出液中含有大量CO2及水,针对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开展实验模拟研究,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2驱采出伴生气特性,结合胜利油田CO2驱现场实际情况,在中压条件下对碳酸钾及其与哌嗪的复合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不同浓度溶液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下的进出气量,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时间、溶液浓度的内在关系;对吸收饱和的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详细记录CO2初始析出温度,富液再生温度,富液再生能耗及富液再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综合分析,筛选出质量分数为30%碳酸钾+3%哌嗪溶液是较优的二元复合溶液,在油田CO2驱采出气CO2捕集领域具有较佳的科研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气 二氧化碳 碳酸钾(K2CO3) 哌嗪(PZ)
下载PDF
碳酸钾-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新军 +3 位作者 李清方 刘海丽 张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钾-DETA二元复合体系吸收效果优于单组份碳酸钾的吸收效果.碳酸钾-DETA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80mol·L-1;再生温度最低,为107℃;再生率最高,为95.5%.同时与相同配比的碳酸钾-一乙醇胺(MEA)、碳酸钾-二乙醇胺(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碳酸钾-DETA复合体系在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存在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胺溶液 碳酸钾(K_2CO_3) 二乙烯三胺(DETA)
原文传递
CCS—EOR项目碳净减排量方法学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松水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第4期9-11,共3页
介绍了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工艺流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碳捕集与驱油封存过程碳净减排量的计算模型。以50万吨/年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为例,参照目前主流工艺水平,核算了每吨CO2的实际减排量和能量消耗值。计算结果表明,对碳捕集与驱油... 介绍了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工艺流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碳捕集与驱油封存过程碳净减排量的计算模型。以50万吨/年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为例,参照目前主流工艺水平,核算了每吨CO2的实际减排量和能量消耗值。计算结果表明,对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在没有采出气回收环节的情景下,每吨CO2的净减排量为0.496 5 t,能量消耗值为5.740 5 GJ;在有采出气回收环节的情景下,每吨CO2的净减排量为0.395 1 t,能量消耗值为6.6117 G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捕集 封存 回收率 净减排量
下载PDF
烟道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向平 +1 位作者 杨帅 李西春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烟道气中SO2、NOx往往同时存在,但是实际中脱SO2、脱NOx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妨碍了两种污染物质的脱除。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利用催化剂、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活性炭、固体废物、电子束、脉冲电晕等脱硫脱... 烟道气中SO2、NOx往往同时存在,但是实际中脱SO2、脱NOx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妨碍了两种污染物质的脱除。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利用催化剂、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活性炭、固体废物、电子束、脉冲电晕等脱硫脱硝的一体化技术,分析了其脱除过程及相关反应原理。比较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并对各类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脱硫 脱硝 一体化技术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油田清洁能源利用工艺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虎 +2 位作者 杨佳朋 宋义伟 刘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能利用和风力发电等油田清洁替代工艺的应用条件、投资、运行费用和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能耗下,水源热泵工艺单位综合造价为0.17×10^(4) CNY/kW、LNG工艺为0.40×10^(4) CNY/kW,二者相较于其他工艺投资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不产生碳排放,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运行费用为0.018×10^(4)~0.040×10^(4) CNY/(kW·a),碳排放强度为0~0.45 t(/kW·a),这3种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运行费用和碳排放强度低。在高温采出液、油田伴生气和电力等条件均具备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费用现值最低的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分别为1.20×10^(4) CNY/kW和1.29×10^(4) CNY/kW。在高温采出液和油田伴生气等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优先采用LNG工艺和大型风机发电。与小型风机相比,大型风机发电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光伏发电经济效益介于大型风机和小型风机之间。在零碳油田建设中,应优先采用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提供热力,采用大型风机或者光伏提供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清洁能源 高温采出液 热泵 太阳能
下载PDF
具有自萃取功能的相变CO_(2)吸收剂体系开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含笑 +5 位作者 吴黎明 方梦祥 俞徐林 赵东亚 刘玲 康国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3,I0017,共12页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嗪(N-aminoethyl piperazine,AEP)为主吸收体系,添加亲脂性分相剂二正丁胺(Di-n-butylamine,DPA)和活化剂(activator,ACT)。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该相变吸收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负载达1.082 mol CO_(2)/mol溶液,再生温度降至98.5℃,具有优异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NMR分析表明,反应产物具有氨基甲酸盐分子结构,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与同浓度3 mol/L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相同再生能耗下,单位体积同浓度相变体系相比MEA吸收容量提高33%以上;相同再生能耗下相变体系的再生率比MEA提高15%,相同再生率下相变体系的再生能耗比MEA降低31%以上。结果表明,该相变吸收剂对于低分压CO_(2)捕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亲水性胺 亲酯性胺 再生能耗 自萃取 相变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