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析经济报道中一些概念术语的错用
- 1
-
-
作者
陆衍东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89年第3期39-,41,共2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报纸上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多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一些概念、术语错用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兹举数例并略加分析: 例1 从“六五”以来的8年里,兵团机械工业连续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8%,利润从1980年亏损154万元,到去年盈利超过1500万元。(《新疆军垦》1989年2月21日一版《兵团机械工业连续八年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分析:“同步”
-
关键词
工业总产值
实现速度
新疆军垦
概念术语
石河子报
资金周转率
供应处
最大幅度
变动过程
八年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好新闻评选有感
- 2
-
-
作者
陆衍东
-
机构
石河子报社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2期41-41,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好新闻评选活动,对某些习惯做法逐渐生出了些感慨,录于此。 该由谁发奖 据笔者所知,现在的好新闻评选,大都是由某一级的记协或新闻学会主持,下属各新闻单位报送参评稿件。然后,或由主持者邀请若干专家评选,或者由参评单位派员共同评选。好作品评出后,则由主持者发一纸通知,请各单位自己发奖。 这样做,主持者比较省事,然而弊端也不少。其一,主持者没什么经济压力,难免大开绿灯,做好人落人情,放宽评选尺度,以致有些入选获奖者未必是真正的优秀之作。其二,反正由各单位自己掏腰包发奖,那就排排坐吃果果,家家有份,为了“平衡”,对稿件质量的考虑弹性较大。其三,正因为家家有份,而指标又有限,往往有不少好作品落选,而一些平庸的作品却被推上了领奖台,致使一些真正写出好稿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那么,应该由谁来发奖呢?我看还是应该由评选主持单位来发。发奖是整个评选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持者既有善始之举,也应尽善终之责,不能把最后一个环节往下一推了之。至于奖金来源,可以通过社会赞助来解决。现在许多体育比赛都是由社会赞助的,好新闻评选也可争取社会赞助。
-
关键词
社会赞助
主持者
新闻评选活动
新闻单位
参评稿件
稿件质量
新闻学会
受到打击
经济压力
新闻作品
-
分类号
G21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读者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 3
-
-
作者
陆衍东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3期49-49,共1页
-
文摘
陆衍东在来稿中谈到,读者阅读报纸时的思维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求知、评估、感悟。先说求知,求知实际上是阅读的准备阶段。读者打开报纸,接触的初始信息是版面的形象和文章的标题,这第一印象便触发了读者的思维活动。阅读尚未开始,思维却已先行,简言之,在接触新闻的具体内容前,读者已经在评价这张报纸有没有看头,怎样读这张报纸。其次是评估。
-
关键词
初始信息
阅读行为
第一印象
判断信息
主观随意性
有严
唯物主义认识论
理论修养
社会效果
不自觉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通讯员写稿十忌
- 4
-
-
作者
陆衍东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1期47-47,共1页
-
文摘
在编辑的位子上坐了多年,经常听到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编辑最不欢迎什么样的稿件?”我说,这个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应该问“读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因为,归根结底,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稿子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通讯员不要琢磨编辑的好恶,而应该面对读者,考虑我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事?读者对这些事有没有兴趣?编辑对通讯员稿件的取舍,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是在替读者作选择,读者不喜欢的稿子,编辑是不想用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写稿的十条忌讳,供通讯员们参考。一忌作工作总结。有些通讯员在报道一个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时,既写各方面的成绩,又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加上今后的打算,把消息写成了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类稿件新闻性大多不强,很难写的生动活泼。
-
关键词
宣传价值
工作总结
新闻价值
数字的
一个问题
十忌
经验教训
新闻工作
计划措施
精神传达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从记者“斗”不过通讯员说起
- 5
-
-
作者
陆衍东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不知道新闻界同行们注意到没有,在各种好新闻评比的角逐中,我们的专业记者往往“斗”不过业余通讯员,至少在笔者所在的《石河子报》情况是如此令人难堪。1986—1990年的五年中,在自治区五届好新闻评选中,《石河子报》共有10篇文字稿获奖,其中出自记者手笔的只有1篇,仅仅是10%。对此认真加以分析,不难找出多种原因,但其中有一条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记者在会海中耗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以1990年的情况为例,我们报纸共发记者撰写的稿件243篇,其中会议报道及根据文件改写的消息就有155篇,占总数的64%。记者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会海里了,难得有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去抓“活鱼”。
-
关键词
石河子报
会议报道
文字稿
令人
会议名称
讲话摘要
头声
有所成就
花样翻新
客观存在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既是新兵又是指挥员——记石河子报总编辑、社长王立
- 6
-
-
作者
陆衍东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2-42,共1页
-
文摘
在新疆石河子市,1995年底的报刊“发行大战”硝烟落定,没怎么“参战”的石河子报发行成绩倒颇令人振奋:1996年的订阅数由上年的14000份增加到15900份。
-
关键词
总编辑
新兵
新疆石河子市
地市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激光照排系统
从事新闻工作
两个文明建设
报纸采访
六字原则
-
分类号
K8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该由谁发奖?
- 7
-
-
作者
陆衍东
-
机构
新疆石河子报
-
出处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21,共1页
-
文摘
据我所知,现在的好新闻评选,大抵是由某一级的记协或新闻学会主持,下属各新闻单位报送参评稿件.然后,或者由主持者邀请若干专家评选,或者由参评单位派员共同评选.好作品评出后,则由主持者发通知请各单位自己发奖.我参加过的几次活动都循此例.这样做,自有主持者比较省事之利,然而弊端也不少.弊之一,主持者没什么经济压力,难免大开绿灯,做好人落人情,放宽评选尺度,以致入选获奖未必得孚众望.弊之二,反正由各单位自己掏腰包发奖,那就排排坐,吃果果,家家有份,为了“平衡”,对稿件质量的考虑自然就少了.弊之三,正因为家家有份,所以往往有不少好作品落选,而一些平庸的作品却被推上了领奖台,以致一些写出真正好稿的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
关键词
主持者
社会赞助
参评稿件
新闻学会
经济压力
据我所知
稿件质量
新疆石河子
新闻单位
体育比赛
-
分类号
G211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