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396
1
作者 靳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724,共12页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东南方向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江苏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不断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最大。最后,将江苏省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演化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差函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45
2
作者 李平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8,共10页
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本文综合了可达性的主要定量评价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近... 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本文综合了可达性的主要定量评价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近期可达性评价方法的进展与动态。随后分别在区域和国家尺度与城市内部尺度上总结了可达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城市社会问题等各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讲,国内关于可达性的研究尚不丰富。最后,本文阐述了目前可达性研究中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可达性 空间结构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14
3
作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山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从形成类型看,可分为内源型和外生型2种类型的双核结构,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对于后者,还衍生出由新旧首都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双核结构现象。双核结构的形成与流域有莫大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基于流域的双核结构形成的理想图式。流域自然条件、运输结构的改变,以及运输主通道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双核结构的形成区域由流域拓展至其它一般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结构模式 形成机理 内源型双核结构 外生型双核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 港口城市
下载PDF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20
4
作者 张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5-1246,共12页
对于给定的区域而言,区内任意一点可达性的评价应当是区内可达性和区外可达性的综合评价。利用MapX控件和Delphi编程工具,开发了基于时间最短的区域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生成了可达性的分值扩散图。基于长江三角洲的陆路交通网,从... 对于给定的区域而言,区内任意一点可达性的评价应当是区内可达性和区外可达性的综合评价。利用MapX控件和Delphi编程工具,开发了基于时间最短的区域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生成了可达性的分值扩散图。基于长江三角洲的陆路交通网,从时间距离的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内16个地级市目前和未来的区内可达性和区外可达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可达性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状辐射,可达性最好的是上海和嘉兴,可达性最差的是台州和南通。随着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所有城市的区内可达性都有了提高,尤其是绍兴、宁波和泰州,区内可达性减少了1h,其余城市区内可达性平均减少了25min。随着南通洋口港的建成,长江三角洲境内江苏城市以海港为节点的区外可达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达海港的平均时间减少了近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内可达性 区外可达性 区域可达性 陆路交通网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被引量:221
5
作者 孟德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内以及三大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各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表明: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分异较为突出,苏南和苏中的区内和区间经济联系较强,区域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沿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通过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与比较,识别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不仅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而且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江苏
下载PDF
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 被引量:139
6
作者 尹贻梅 刘志高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8期22-25,共4页
旅游目的地在争夺游客的激烈竞争中,必须采取适宜的竞争战略来获得并保持竞争力,企业集群战略是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企业集群 竞争力 竞争战略模式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被引量:171
7
作者 孟德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变化状况,以及全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对河南沿线城市的省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省内地区间和省际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经济联系 河南
下载PDF
城市可达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量:132
8
作者 李平华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4,共6页
首先探讨了可达性的涵义与主要特征。其次综合可达性的主要定量评价方法 ,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并总结了近期可达性评价方法的进展情况。最后对可达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交通 可达性 空间结构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43
9
作者 姜海宁 吕国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苏南地带内差异又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定量比较江苏省三大地带入境旅游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02
10
作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从理论渊流看 ,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 ,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 )、线 (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 )、面 (农业等腹地资源 )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 ,由于侧重点的不... 从理论渊流看 ,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 ,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 )、线 (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 )、面 (农业等腹地资源 )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 ,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 ,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 ,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 =4的空间结构模式 ,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变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 ,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 ,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 ,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 ,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正是因为如此 ,区域可达性、空间扩散方式等方面的理论创新 ,构成为点—轴系统理论得以提出的科学基础。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 ,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 ,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中心地学说 论域 区域可达性 点-轴式扩散方式 T型开发战略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 被引量:132
11
作者 靳诚 +1 位作者 张莉 徐菁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运用旅游景点可达性方法来定量地研究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开发基于最短时间路径选择算法的旅游景点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基于南京市区的公路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区旅游景点可达性做了实证研究,生成了景点可达性的分值扩散图、时间等值... 运用旅游景点可达性方法来定量地研究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开发基于最短时间路径选择算法的旅游景点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基于南京市区的公路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区旅游景点可达性做了实证研究,生成了景点可达性的分值扩散图、时间等值线图、旅游景点服务范围图和以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景点可达性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笔者发现:南京市区旅游景点整体可达性较好,80.59%的区域景点可达性在40min之内,但其内部差异也比较明显,中心主城区景点可达性较好,外围地区特别是边界地区景点可达性较差,最差地区为103min39s,通过对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景点可达性的等级分析,发现南京市区景点可达性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南京市区分为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区域,根据三个地区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景点可达性优化目标,并给出了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结构 景点可达性 南京市区
原文传递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被引量:124
12
作者 孟德友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系的空间指向。研究表明:(1)经过第五、六次铁路客运提速,省际可达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省际可达性表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的圈层式空间格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范围在扩展,干线指向性越来越强;(2)各省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突出,东部地带省区的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带省区;(3)地区间经济联系依托京沪、京广以及京哈等主要铁路干线形成了省际联系的主导轴线,并且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网络的大幅度提速,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格局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提速 铁路交通网络 可达性 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
原文传递
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徐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0-833,共4页
从可达性的概念、度量方式两方面回顾了近期可达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提出相对可达性的概念。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发达省份高等级公路网络的演化及由此引起的省内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对各地级市在路网中的地位做出评价... 从可达性的概念、度量方式两方面回顾了近期可达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提出相对可达性的概念。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发达省份高等级公路网络的演化及由此引起的省内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对各地级市在路网中的地位做出评价,针对高等级公路网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网 区域可达性 通达性 经济发 合理化建议 江苏 发达 问题提出 概念 网络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被引量:118
14
作者 钟业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人口 空间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原文传递
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16
15
作者 钟业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铁路运输已成为客货流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影响城镇体系的重要因素,由铁路站点和铁路运输线构成的铁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筛选出具有始发列车的1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城市始发列... 铁路运输已成为客货流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影响城镇体系的重要因素,由铁路站点和铁路运输线构成的铁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筛选出具有始发列车的1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城市始发列车数据分析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分布格局。在证明铁路始发列车数量与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呈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图表判别和聚类分析法,将中国186个具有始发列车的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全国性中心城市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8个,省域性中心城市3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145个。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等级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并受行政级别、地形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城市体系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高等级中心城市在中国东部均衡分布,构成了中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基本骨架,并与国家国土开发中的"T"型战略格局非常吻合。高等级中心城市由于铁路网络的紧密联系,形成了6对双核结构城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网络 始发列车 城市体系 等级结构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被引量:116
16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4,共8页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县域经济 空间耦合 中原经济区
原文传递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 被引量:106
17
作者 靳诚 范黎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 可达性 旅游景点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1
18
作者 靳诚 徐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680,共5页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模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97
19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1 位作者 樊新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长三角地区各县市1992、1998、2004和2010年4个年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和空间关联分析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长三角地区各县市1992、1998、2004和2010年4个年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和空间关联分析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强,区域差异不断缓解;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型向"Z"型,进而向"∑"型转变的态势,多中心、多轴线和均衡化发展态势日益突出。最后指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全区的带动作用,以经济区来组织城市经济发展将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均衡、协调和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被引量:61
20
作者 尹贻梅 邓祖涛 《旅游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49-54,61,共7页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 ,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旅游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调控 ,可以将区域旅游发展调整到最佳状态。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研究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 ,...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 ,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旅游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调控 ,可以将区域旅游发展调整到最佳状态。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研究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 ,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本文在分析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内容 ,将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 :旅游地空间形态组织、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规律、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空间结构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