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讲张”:苏州城的前朝梦忆
1
作者 沈阳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
幼时,在外婆家午觉醒来,外婆总会打趣道:“从苏州回来咧。”这其实是一句令人费解的话——睡觉怎么会和苏州扯上关系?不过,外婆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在她小时候,也是这么听来的。而在奶奶家,总是听奶奶说出一个叫“gang zang”(前字一声... 幼时,在外婆家午觉醒来,外婆总会打趣道:“从苏州回来咧。”这其实是一句令人费解的话——睡觉怎么会和苏州扯上关系?不过,外婆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在她小时候,也是这么听来的。而在奶奶家,总是听奶奶说出一个叫“gang zang”(前字一声,后字四声)的词语,它是聊天的意思。那个时候,总觉得这个词很土,因为这个词和普通话对应不上,以为是“深乡下”里流出来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 外婆家 普通话
下载PDF
谈中西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钰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4期99-100,共2页
中西诗歌中美女意象有三点不同,第一是旁观者和当局者,中国诗歌静穆,所以做了旁观者;西方诗歌直抒胸臆,因此深陷当局。第二是再现与表现,中国诗歌采取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方式,空间意识强,所以偏重于再现;西方诗歌善于用影响来表现意象... 中西诗歌中美女意象有三点不同,第一是旁观者和当局者,中国诗歌静穆,所以做了旁观者;西方诗歌直抒胸臆,因此深陷当局。第二是再现与表现,中国诗歌采取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方式,空间意识强,所以偏重于再现;西方诗歌善于用影响来表现意象,因此注重表现。第三是动态美与静态美,中国哲学注重气韵生动,因此诗歌偏爱动态美,西方哲学注重永恒实体,因此诗歌注重静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象 中西诗歌 比较
下载PDF
神性的转向——比较《山海经》与《离骚》中的神性
3
作者 李钰辉 《戏剧之家》 2016年第7期261-262,共2页
神话是一种思维方式,理所当然会表现在文本上,《山海经》与《离骚》就可以看做不同时期的神话文本,分析两者就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神性的表现。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两者关于神性的体验,借此论述从《山海经》到《离骚》的神性转向。下文... 神话是一种思维方式,理所当然会表现在文本上,《山海经》与《离骚》就可以看做不同时期的神话文本,分析两者就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神性的表现。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两者关于神性的体验,借此论述从《山海经》到《离骚》的神性转向。下文将从非主体性与主体性、外化与内化、空间化与历史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性 《山海经》 《离骚》 非主体性与主体性 外化与内化 空间化与历史化
下载PDF
《飞屋环游记》的复调性研究
4
作者 李钰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电影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并且一般来说是群体作品,灯光、剪辑、道具、摄影、服装每个艺术家各司其职,最后产生电影这门综合艺术。因此电影就如音乐一般,本身就具有复调的可能性。《飞屋环游记》就是如此,它是一种立体化的表达,具有... 电影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并且一般来说是群体作品,灯光、剪辑、道具、摄影、服装每个艺术家各司其职,最后产生电影这门综合艺术。因此电影就如音乐一般,本身就具有复调的可能性。《飞屋环游记》就是如此,它是一种立体化的表达,具有复调性的特点,并且它的复调包含主题、叙事方式、对话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屋环游记》 复调性 主题 叙事方式 对话
下载PDF
特里·伊格尔顿的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批评
5
作者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特里·伊格尔顿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批评的洞见颇值得挖掘,尤其是他洞透到了布鲁姆的美国中产阶级男性中心主义的精英身份。而他对布鲁姆的批评谬见则应该被予以批判,分析其背后的非文学因素,深层次的政治偏见立场影响... 特里·伊格尔顿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批评的洞见颇值得挖掘,尤其是他洞透到了布鲁姆的美国中产阶级男性中心主义的精英身份。而他对布鲁姆的批评谬见则应该被予以批判,分析其背后的非文学因素,深层次的政治偏见立场影响了两人文学经典批评观的和衷共济。至于两人对文学的虔诚与知性就更可以在符号化的消费社会与喧哗的理论之后的当代语境下,共生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学经典批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哈罗德·布鲁姆 文学经典 批评谬误
下载PDF
日神精神:悲剧诞生的关键因素——论《悲剧的诞生》中日神精神的地位
6
作者 李钰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7-69,共3页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悲剧的诞生》中的两个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悲剧诞生的原因。可是虽说悲剧的诞生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交融下形成的,但是两者发生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不同。酒神精神作为悲剧之"悲"是悲剧的内核,日神精...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悲剧的诞生》中的两个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悲剧诞生的原因。可是虽说悲剧的诞生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交融下形成的,但是两者发生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不同。酒神精神作为悲剧之"悲"是悲剧的内核,日神精神是悲剧诞生的关键因素,笔者将从主动性假象、艺术化的过程、时间与永恒的并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悲剧的诞生 关键因素
下载PDF
《超能查派》——生命镜像与死亡重构
7
作者 李钰辉 《艺海》 2016年第5期82-83,共2页
《超能查派》这部电影表达了生命镜像与死亡重构的主题,笔者通过角色设定、剧情安排以及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影片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 超能查派 生命镜像 死亡重构
下载PDF
论《庄子》中死亡的悲剧意识
8
作者 李钰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6期83-85,共3页
《庄子》中并不只含逍遥思想,其对死亡有很多思考,在理性的前提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悲剧意识,并用生之逍遥与死之淡然的伟大精神来面对。
关键词 《庄子》 悲剧意识 死亡 超越
下载PDF
卢梭教育观一瞥——重读《爱弥儿》
9
作者 《福建教育》 2020年第35期64-64,共1页
在《爱弥儿》原序中,卢梭认为:“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我阐述的这个问题,在洛克的著作问世之后,一直没有人谈论过,我非常担心,在我这本书发表以后,它仍然是那个样子。”由此可见,卢梭... 在《爱弥儿》原序中,卢梭认为:“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我阐述的这个问题,在洛克的著作问世之后,一直没有人谈论过,我非常担心,在我这本书发表以后,它仍然是那个样子。”由此可见,卢梭所考虑的“著书立说”乃是首先指向教育的,而他心目中的教育之演进是以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洛克为最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教育观 卢梭 著书立说 洛克 教育家 哲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