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地方非典型肺炎病例病理及病原学发现 被引量:77
1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12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毛远丽 潘登 貌盼勇 程云 王业东 辛绍杰 周先志 江阳 李铃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9-382,F004,共5页
目的 研究非典型肺炎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原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对 1例地方SARS死亡病例 (属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病例之一 )进行... 目的 研究非典型肺炎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原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对 1例地方SARS死亡病例 (属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病例之一 )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该例SARS的肺部病变为严重的急性间质性渗漏出性炎 ,肺泡间隔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伴 2 0 %~ 30 %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呈凋亡及脱失改变 ;光镜下偶见肺泡上皮内病毒包涵体样结构 ;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超过 30 %的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包涵体染色阳性 ,而衣原体包涵体染色阳性细胞不足 5 %。肺外器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及噬红细胞现象 ,双侧肾上腺局灶性出血坏死性炎。电镜观察 ,肺组织内I、II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部分心肌细胞及淋巴结内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均查见较多病毒样颗粒 ,大小为 10 0~ 15 0nm ,有光晕或花环状包膜 ,病毒样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胞质内 ,少部分见于扩张的内质网内 ;肺外肝等组织内较易查见衣原体样颗粒 ,但肺泡组织内鲜见。死者本人及源自广东省的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和 (或 )IgG与其肺组织呈阳性反应。结论 肺部明显的急性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病理 病原学 急性呼吸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8 位作者 薛立波 周宝桐 江阳 晋桦 于燕 孙晓床 黎君友 郑玉清 熊德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MODS 动物模型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双相迟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10 位作者 周宝桐 薛丽波 晋桦 于燕 江阳 孙晓庆 孙世荣 黎君友 王亚平 祝晓枫 郑玉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复制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在提出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标准和建立动物ICU的基础上,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门静脉持续输入内毒素的方法;复制出山羊MODS模型。结果和结论... 目的:复制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在提出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标准和建立动物ICU的基础上,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门静脉持续输入内毒素的方法;复制出山羊MODS模型。结果和结论:该模型的致伤因素、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都与临床典型的双相迟发MODS相似,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和适用于临床防治研究的MODS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 综合征 诊断 MODS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去细胞异体真皮、去细胞猪真皮和自体刃厚皮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4
作者 柴家科 杨红明 +8 位作者 李利根 郭振荣 盛志勇 许明火 陈宝驹 贾晓明 京萨 江阳 李国红 《中华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 观察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和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去细胞异体真皮或我们研制的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方法 ,修复各种创面 119例次 ,比较不同创面的植皮成活率 ,观察应... 目的 观察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和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去细胞异体真皮或我们研制的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方法 ,修复各种创面 119例次 ,比较不同创面的植皮成活率 ,观察应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覆盖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与植皮成活的关系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随访。 结果 削痂、切痂和切瘢创面植皮成活率分别为 ( 93 4%± 3 1) %、( 92 1± 4 6 ) %和 ( 94 5± 3 8) % ,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去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与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 ,二者植皮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躯干、四肢自体刃厚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 ,植皮成活率分别为( 93 1± 4 8) %、( 89 0± 6 2 ) % ,而应用刃厚头皮或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 ,植皮成活率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组织学观察 ,术后 19个月时表皮、真皮形态正常 ,胶原纤维排列规则 ,未见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和瘢痕化 ,无皮肤附件。成活的复合移植皮肤 ,与邻近正常肤色近似 ,色素沉着轻 ,无明显皱缩 ,触之软 ,活动度好。 结论 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或切瘢后创面不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异种移植 生物敷料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外器官的病理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11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孟二红 潘登 江阳 李玲 李进 辛绍杰 赵敏 陈菊梅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0-481,F00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对 1例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除发生肺部变化之外 ,进一步观察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对 1例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除发生肺部变化之外 ,进一步观察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丘脑、桥脑及延髓 )呈现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但神经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 ;消化系统表现为消化道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扩张、充血 ,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少部分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核呈空泡状 ,偶见细胞凋亡 ,胰腺间质水肿 ,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睾丸曲细精管内偶见淋巴细胞浸润。本例死亡病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史。电镜下血管腔内血液中查见SARS冠状病毒颗粒 ,但脑、睾丸等组织内均未发现SARS冠状病毒颗粒。结论 SARS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可呈轻度缺氧反应性改变 ,未见冠状病毒感染 ;SARS发病期血液内存在冠状病毒 ;该死亡病例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病变 ,推测慢性心血管疾病等可能为SARS患者的死亡促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RAS 病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血液
下载PDF
多器官衰竭早期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江阳 梁延杰 +4 位作者 王晓虹 杨毅 李玲 张桂香 杨建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用大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出多器官衰竭(MOF)实验模型,运用透射电镜与原位细胞DNA末端标记方法(TUNEL),研究MOF大鼠细胞凋亡现象与规律。结果表明:MOF早期大鼠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且以免疫器官细胞凋亡为... 用大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出多器官衰竭(MOF)实验模型,运用透射电镜与原位细胞DNA末端标记方法(TUNEL),研究MOF大鼠细胞凋亡现象与规律。结果表明:MOF早期大鼠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且以免疫器官细胞凋亡为主,电镜所见之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与TUNEL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皮质、脾白髓和淋巴结副皮质区。提示:MOF早期免疫器官大规模淋巴细胞凋亡与MOF启动机制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晶 冯蕾 +6 位作者 张冰松 任金涛 李振彩 胡冬梅 王芳 江阳 温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PMAUF)后肌瘤的转归.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4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40个肌瘤结节接受PMAUF.治疗后1 d用增强MRI检测肌瘤血供情况.1年内...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PMAUF)后肌瘤的转归.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4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40个肌瘤结节接受PMAUF.治疗后1 d用增强MRI检测肌瘤血供情况.1年内每隔3个月用超声检测肌瘤大小.每月随诊患者的月经情况,对有块状排出物者,收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个肌瘤结节中,22个肌壁间肌瘤,15个浆膜下肌瘤,3个黏膜下肌瘤.肌瘤均径3.7~9.0(6.4±1.5)cm.肌瘤体积14.6~341.1(140.1±87.4)cm^3.治疗后3个月肌瘤明显缩小,肌瘤内出现无回声区,6~7个月后无回声区逐渐消失,12个月时消融区回声仍较周围组织高.消融后1~8个月内,8例患者(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6例)月经期内有肉样组织排出,最大者长径约2.1 cm,排出物病理检查证实为坏死组织.浆膜下肌瘤患者均无坏死组织排出.有坏死组织排出者治疗后6~9个月肌瘤缩小率明显小于无坏死组织排出者(P<0.01).结论 PMAUF后黏膜下及肌壁间肌瘤坏死组织可随月经排出,浆膜下肌瘤或无坏死物排出的肌壁间肌瘤可发生部分液化并逐渐被吸收,这可能是肌瘤明显缩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微波 导管消融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原文传递
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33
8
作者 虞积耀 丁华野 +12 位作者 丁彦青 江阳 郭瑞峰 黄勇 王仰坤 王嘉羚 宁浩勇 杨光之 芮海涛 郝艳 陈建 李宏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8-11,i003-i004,共6页
目的 结合WHO(2 0 0 0 )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 ,对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 12 15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 ,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 ,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 目的 结合WHO(2 0 0 0 )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 ,对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 12 15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 ,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 ,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对照 ,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 12 15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 ,其中 1173例活检诊断结肠癌 ,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 74 2例 ,手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 ,4 2例为腺瘤癌变 ,手术后标本有 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结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病例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 ,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组织活检 病理学诊断 直肠癌 黏膜内肿瘤
下载PDF
MODS大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病理改变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江阳 王晓虹 +3 位作者 孙宇 胡森 杨毅 李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腺树突状细胞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为严重创伤后脓毒症和 MOD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运用光镜、电镜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 (CD1a与S 10 0 )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研究 MOD... 目的 :探讨胸腺树突状细胞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为严重创伤后脓毒症和 MOD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运用光镜、电镜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 (CD1a与S 10 0 )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研究 MODS大鼠胸腺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复制小鼠酵母多糖 MODS模型 ,伤后 12小时 (MODS早期 )观察到胸腺树突状细胞增生和过高反应 ,伴有淋巴细胞大量凋亡 ;伤后 2~ 3日 (MODS进展期 ) ,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形态萎缩 ,淋巴细胞凋亡减轻。结论 :树突状细胞的病理改变不仅可能是 MODS的早发病变和启动因素之一 ,且可能是影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或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形成和转归 ,使病程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脾脏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江阳 李志宏 +2 位作者 王晓虹 杨毅 李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T0002,共5页
目的 探讨脾脏树突状细胞(DCs)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病理过程和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MODS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D205、CD86)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 目的 探讨脾脏树突状细胞(DCs)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病理过程和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MODS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D205、CD86)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观察脾脏病理学及其DCs在MODS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早期(3h),DCs显著增生且功能活跃,伴大量淋巴细胞凋亡,外周血CD4^+/CD8^+比值下降;晚期(10~12d)大量DCs失活,脾脏各种免疫细胞退变、凋亡,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脾脏DCs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在MODS小鼠建立外周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脾脏 免疫组化方法 病理学观察 脾脏病理学 CD4^+/CD8^+比值 免疫器官损伤 淋巴细胞凋亡 MODS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与电镜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江阳 梁延杰 +5 位作者 王晓红 杜若红 杨毅 杨建法 李玲 佟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7-19,T008,共4页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15例恶性GIST标本 ,运用电镜与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大多数病例c kit与CD34标记阳性 ,电镜见瘤细胞树状突起、致密核心颗粒与间质丝团样纤维。...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15例恶性GIST标本 ,运用电镜与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大多数病例c kit与CD34标记阳性 ,电镜见瘤细胞树状突起、致密核心颗粒与间质丝团样纤维。结论 GIST符合卡哈尔间质细胞来源。超微结构病变特点与c k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CD34 卡哈尔间质细胞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缺血-再灌流时卡巴胆碱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邹晓防 林凯 +4 位作者 吕艺 黎君友 江阳 胡森 盛志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I/R)时卡巴胆碱(ca)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阻断Wistar大鼠SMA血量建立I/R模型,并以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进行处理.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肠上皮细胞损伤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TNF-α...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I/R)时卡巴胆碱(ca)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阻断Wistar大鼠SMA血量建立I/R模型,并以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进行处理.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肠上皮细胞损伤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TNF-α表达的变化;生化法检测肠组织中DAO含量(nkat/g pro)的变化.结果:I/R+Ca组再灌流各时间点肠上皮细胞病理变化较I/R+NS组轻(P<0.01);I/R+Ca组再灌流各时间点肠袋组织DAO含量较I/R+NS组显著增加(0 min:42.01±7.17 vs 18.50±7.83;30 min:44.51±8.00 vs 20.00±5.83;60 min:35.67±7.00 vs 16.34±8.17;120 min:39.00±7.33 vs 21.84±6.67;240 min:53.34±8.17 vs 45.68±6.00;均P<0.01),而I/R+Ca组再灌流各时间点肠上皮细胞中呈TNF-α阳性细胞数较I/R+NS组明显减少(0 min:204.4±12 vs 246.4±15.6;30 min:198.4±11.2 vs 230.4±14.4;60 min:234.4±12.1 vs 270.4±17.1;120 min:225.4±10.2 vs 260.4±18.5;240 min:196.4±10.8 vs 220.4±18.2;均P<0.01).结论:卡巴胆碱能抑制缺血-再灌流时肠上皮细胞中TNF-α表达,减轻病理损害,对肠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 卡巴胆碱 肠上皮细胞 大鼠
下载PDF
重复高+G_Z应激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25
13
作者 江阳 詹皓 +7 位作者 辛益妹 李玲 李彤 张清俊 颜桂定 杨建法 张政 符凤英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7-139,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重复高 +GZ应激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建立高 +GZ致心肌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 方法  2 4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 +1GZ组、+10 GZ组与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1GZ 组 :+1GZ 暴露 5 m in/d,3d/周 ,共 3周 ;+10 GZ... 目的 研究重复高 +GZ应激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建立高 +GZ致心肌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 方法  2 4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 +1GZ组、+10 GZ组与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1GZ 组 :+1GZ 暴露 5 m in/d,3d/周 ,共 3周 ;+10 GZ组 :+10 GZ暴露 30 s/次 ,5次 /d,3d/周 ,共 3周 ;对照组不受加速度作用。实验组大鼠于末次 +GZ实验后次日断头处死 ,迅速从每鼠左室心尖部切取 5小块心肌组织 ,常规透射电镜制样、观察。 结果  +1GZ组心肌结构无明显病变 ,与对照组接近。+10 GZ组心肌细胞基质水肿 ,肌原纤维离散 ,线粒体变性 ,闰盘结构解离。间质血管内皮水肿 ,血管腔内血小板聚集、附壁。 结论 重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细胞病理学 电子显微镜检查 航空医学 大鼠 心肌
原文传递
小剂量酵母多糖诱发肠缺血-再灌注后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5 位作者 黎君友 江阳 晋桦 吕艺 姜小国 张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肠缺血再灌注 (I R)损伤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酵母多糖对全身炎症反应和远隔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二次打击组 (M组 )先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6 0 m in,于恢复肠道血流 12 h腹腔注射小剂量酵母多糖 (... 目的 :研究肠缺血再灌注 (I R)损伤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酵母多糖对全身炎症反应和远隔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二次打击组 (M组 )先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6 0 m in,于恢复肠道血流 12 h腹腔注射小剂量酵母多糖 (12 5 m g/ kg) ;对照组分别实施单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I R)或腹腔注射酵母多糖 (Z)。观察 3组动物炎症介质、脏器功能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3组动物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M组动物血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含量以及肺和小肠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 I R组和 Z组。二次打击组 72 h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4 8%和 6 8% ,显著高于两个单次打击组。结论 :小剂量酵母多糖能诱发肠缺血再灌注后全身炎症反应和 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酵母多糖 肠缺血 全身炎症反应 再灌注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病理变化及其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德文 李宁 +6 位作者 赵景民 彭瑞云 王翠娥 周本成 江阳 曹惠君 张建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2-696,I002,I003,I004,I005,共9页
目的 系统观察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时间死亡患者近 30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病变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①重症SAR... 目的 系统观察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时间死亡患者近 30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病变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①重症SARS死亡患者早期基本病变为以肺和免疫器官 (脾、淋巴结、黏膜淋巴组织)为主的全身各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质性改变和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及出血等为主的血循环障碍 ;中后期则以肺上皮坏死脱落和间质纤维增生伴早期纤维化及免疫器官进行性萎缩等病变为主 ,再次证实肺和免疫器官为主要靶器官 ;②肺脏病变经历急性渗漏性炎症期 (发病后 2周内 ,主要病变为严重的弥漫性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肺泡上皮坏死脱落伴增生机化性炎症期 (发病后 3~ 4周 )和纤维增生伴早期纤维化期 (发病后 5~ 6周 ) ,具有广泛性、速发性、进行性和阶段性、多样性等特点 ;③在重症SARS死亡患者中 ,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发生严重的破坏和广泛出血 ,脾小体和淋巴滤泡极度萎缩 ,淋巴细胞迅速发生凋亡和坏死 ,T、B淋巴细胞数量极度减少 ,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其病变同样具有广泛性、速发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④证实主要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 ,衣原体样颗粒也是致病病原体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病理学 病原学
下载PDF
海藻糖对低温保存皮肤的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蔡宏 贾晓明 +4 位作者 吴志谷 姚咏明 杨毅 李绍然 江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 研究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 (DMSO) ,用于人类皮肤的低温储存 ,并与皮库常规应用的二甲基亚砜 (DMSO)、丙二醇 (Propyleneglycol)、DMEM进行比较 ,以寻求更佳的皮肤冷冻保护剂。方法 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 5... 目的 研究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 (DMSO) ,用于人类皮肤的低温储存 ,并与皮库常规应用的二甲基亚砜 (DMSO)、丙二醇 (Propyleneglycol)、DMEM进行比较 ,以寻求更佳的皮肤冷冻保护剂。方法 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 5组 ,液氮冻存 7、14d后复温 ,采用病理形态学、酶组织化学、组织代谢等方法 ,分别对海藻糖 /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 /丙二醇、二甲基亚砜 /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 (KSFM )、DMEM作为冷冻保护剂保存后的皮肤活力进行比较。结果  0 .5mol/L海藻糖 /二甲基亚砜作为保护剂所冷冻的皮肤 ,复温后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保护剂组。结论 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是较佳的冷冻保护剂 ,皮库在常规应用保护剂时可以在渗透性保护剂中加入海藻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活力 冷冻保护剂 复温 联合应用 二甲基亚砜 低温保存 组织代谢 海藻糖 DMEM 角质细胞
原文传递
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21
17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10 位作者 江阳 文仲光 杨红明 贾晓明 李利根 曹卫红 郝岱峰 申传安 庹晓晔 梁黎明 王淑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 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23h死亡外,其余4例均救治成功。入院时5例患者均有心、肝、肺、胰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死亡患者心、肝、肺等器官出现了严重的冲击伤病理变化。本组血小板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5000U/次,2-4次/d静脉给予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呼吸机支持,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短时间内给予纯氧纠正低氧血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2-16h分别行四肢和胸腹部切削痂和异体皮微粒皮移植手术,一次封闭创面(55±8)%。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在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次,4次/d)治疗后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 烧冲复合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过程复杂,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正确判断伤情,尽早封闭创面,审慎使用抗生素,积极抗凝治疗,注重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时有效地行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冲击伤 复合伤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12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孟二红 潘登 李文淑 周先志 王业东 江阳 李宁 王德文 周本成 张泰和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7-221,T002,共6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电镜观察 ,对 2例SARS系统尸检病例和 4例多器官多部位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肺组织及免疫...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电镜观察 ,对 2例SARS系统尸检病例和 4例多器官多部位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各淋巴亚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核酸原位杂交结合电镜观察 ,作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在体病原学定位及定量检测。结果  6例SARS肺组织均呈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2例尸检肺组织呈急性间质性炎和区域性肺水肿 ,2例尸检和1例穿刺肺组织中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1例尸检和 2例穿刺肺组织呈脱屑性终末细支气管炎及肺泡炎 ,2例穿刺病例见早期肺纤维化及肺泡腔机化。SARS肺外器官 ,2例病程 <12dSARS病例免疫器官呈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及单核细胞样免疫母细胞反应性增生 ,骨髓组织内单核 粒细胞系统相对抑制 ,而 4例病程 >2 1dSRAS病例脾脏中央动脉周围T淋巴细胞增生 ,骨髓像大致正常。体内SARS CoV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和靶器官 ,其中肺脏为主要靶器官 ,支气管、肾、肾上腺、心肌、胃肠道、淋巴组织及睾丸等也为靶器官。肺组织内以CD8+ 细胞浸润为主 ,杂以少数CD4 + 细胞 ;淋巴结及脾脏中CD3+ 、CD4 + 、CD8+ 和CD2 0 + 淋巴细胞亚群呈不同程度减少及比例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病理 发病机制 病毒学 原位杂交 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肠缺血/再灌注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森 邹晓防 +2 位作者 吕艺 江阳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3-466,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结扎肠管造成长约8cm肠袋,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血流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结扎肠管造成长约8cm肠袋,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血流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0)、I/R模型组(n=40)和卡巴胆碱组(n=40)。卡巴胆碱组在阻断血流的同时向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0.1mg/kg),I/R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再灌注0、30、60、120和240min时,采用病理学方法按Chiu’s评分观察肠上皮细胞损伤;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肠上皮细胞病理学变化较轻,凋亡指数明显降低,caspase-3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而Bcl-2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卡巴胆碱能抑制I/R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卡巴胆碱 肠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植皮与供皮区的选择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振荣 江阳 《人民军医》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植皮 供皮区 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