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凤敏 徐奋奋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343-344,共2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都先后出现EV71的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已于2008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我们对宁波市江北区200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都先后出现EV71的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已于2008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我们对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疫情分析 江北区 宁波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常见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2004-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掌握流行趋势,做好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共5 9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掌握流行趋势,做好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共5 9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7/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为: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7%,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结论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甲乙类传染病 江北区 疫情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宁波市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平均发病率 传染病防治工作
原文传递
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奋奋 蔡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集2010年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年(1~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40.32/10万,2009年同期发病率为101.6/10万。两年病例分别覆盖辖区所有街道与乡镇,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庄桥、洪塘、甬江),以散居儿童为主。两年的发病高峰从16周开始,28周以后逐渐下降。2010年RT-PCR检测样本EV71阳性率为61.3%,Co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结论江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全年均有,夏秋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2010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
原文传递
宁波市江北区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与生活居住环境关系研究
4
作者 谷少华 黄亚琴 +3 位作者 蓓蓓 周逸夫 王爱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生活居住环境和行为习惯对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9-2021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波市江北区监测点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呼吸系统疾... 目的 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生活居住环境和行为习惯对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9-2021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波市江北区监测点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资料完整并纳入分析1 144名小学生,近1年内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44.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2.28, 95%CI:1.37~3.82)、过敏史(OR=5.63, 95%CI:4.22~7.51)、居住地100m内垃圾站(OR=1.96,95%CI:1.07~3.59)和近1年内购置大件家具(OR=1.81,95%CI:1.11~2.94)是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女生(OR=0.71, 95%CI:0.55~0.92)和重污染天气总是佩戴口罩(OR=0.53,95%CI:0.35~0.80)是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性别、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过敏史、居住地100 m内垃圾站、近1年购置大件家具、重污染天气佩戴口罩等是宁波市江北区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呼吸系统疾病 居住环境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宁波市江北区室外细颗粒物污染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一峰 蓓蓓 +4 位作者 谷少华 王爱红 周逸夫 张霞红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索室外细颗粒物(PM_(2.5))对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儿科门诊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江北区各医院儿科门诊患者资料及同期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2014—201... 目的探索室外细颗粒物(PM_(2.5))对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儿科门诊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江北区各医院儿科门诊患者资料及同期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2014—2017年儿科门诊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984 941人次。PM_(2.5)浓度较低时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的效应增长缓慢,而在较高浓度时,累积效应随着浓度的增加快速上升。同浓度PM_(2.5)的效应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浓度PM_(2.5)的滞后天数不同,最长可滞后20 d。同一浓度PM_(2.5)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效应无差别,而对不同年龄儿童作用强度不同,3岁组和4~6岁组受到的效应最强。在滞后10 d以前,各浓度PM_(2.5)更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在10 d之后,对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效应更强,且后者的滞后天数更长。结论 PM_(2.5)浓度的升高会增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量,并存在滞后效应。同一浓度PM_(2.5)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造成的危害有差别,但在性别方面没有差别,PM_(2.5)在早期更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效应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周娓 蔡一飙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初筛阳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江北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的1 6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基本...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初筛阳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江北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的1 6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基本信息、饮食运动、读写习惯、背包行为和行走姿态等资料;采用一般检查、前屈试验和脊柱侧弯测量仪初筛脊柱侧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639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初筛阳性113例,检出率为6.89%;女生脊柱侧弯检出率(10.15%)高于男生(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559,95%CI:1.698~3.855)、消瘦(OR=1.660,95%CI:1.123~2.455)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阳性的危险因素,父母偶尔或经常提醒读写姿势不正确(偶尔OR=0.557,95%CI:0.296~1.051,经常OR=0.430,95%CI:0.246~0.754)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江北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问题较严重,应重视女生的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营养,父母应注重提醒学生及时纠正读写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脊柱侧弯 筛查
下载PDF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建立及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一峰 赵凤敏 +2 位作者 李萍萍 徐奋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建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半定量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文献法和头脑风暴法建立风险指标,将9项指标纳入准则层,包括:聚集性疫情发生数、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家长对儿童... 目的建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半定量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文献法和头脑风暴法建立风险指标,将9项指标纳入准则层,包括:聚集性疫情发生数、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家长对儿童的健康投资、接种过EV71疫苗、最近一年的手足口病病例数、最近一周的手足口病病例数、确诊病例中检出EV71感染的比例、辖区内易感儿童的人数和辖区内流动人口比例。邀请8个乡镇共24名从事手足口病个案追踪和处置聚集性疫情的医生,按照Saaty标度标准,对所有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计算风险指数。结果风险体系的CI值为0.016,RI值为0.011。学校(托幼机构)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0.126)、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0.113)和近一年内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0.101)所得权重最高。洪塘街道(0.637)、甬江街道(0.467)和慈城镇(0.465)风险得分最高。结论该风险评估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指标是学校(托幼机构)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近一年内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应重点关注这些指标。洪塘街道、甬江街道和慈城镇近期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最高,可对这些街道(镇)得分较高的项目开展精准防控。该评估体系易于操作,可用来识别风险高的街道的薄弱环节,利于实现精准防控,但尚缺乏大量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半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