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神经网络学习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尹申明 +1 位作者 雷鸣 杨叔子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4-29,共6页
本文从连接权值、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学习参数以及神经元的激活特性等不同方面分别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的学习问题,并就当前流行的BP模型(BackPropaga... 本文从连接权值、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学习参数以及神经元的激活特性等不同方面分别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的学习问题,并就当前流行的BP模型(BackPropagation)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这些方法对于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成效。本文所述内容为ANN学习算法的改进与设计提供了示例、途径和思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模型 学习算法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中、远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姚群立 +4 位作者 徐向荣 柳玉华 郑宇平 温玲 郁金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6-899,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并于术后6、12、18、24、3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MRI检查结果、痛经程度以及贫血纠正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的贫血症状...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并于术后6、12、18、24、3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MRI检查结果、痛经程度以及贫血纠正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的贫血症状在3个月左右得到纠正;MRI显示子宫体积在12个月内缩小明显,平均缩小51.97%;痛经程度缓解,以24个月内明显,之后7例患者痛经症状有复发趋势,但比术前仍有明显缓解,其中4例患者MRI显示有新发小病灶。结论对于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24个月以后临床痛经症状可因新发小病灶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动脉栓塞 磁共振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徐向荣 张志国 陈晓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部位准确率为9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其中,肠道肿瘤20例,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肠道炎症5例,腹部疝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道扭转2例。结论 MDCT对急性肠梗阻、部位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多排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诊断
下载PDF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宁夏电力》 2007年第A02期76-81,共6页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性质都与温度有关,许多生产过程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必然会遇到有温度测量的问题。而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测量方便等优点,在温度测量中得到广泛地应...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性质都与温度有关,许多生产过程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必然会遇到有温度测量的问题。而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测量方便等优点,在温度测量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它基于物体的热电效应,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进行传递,这种测温方式不仅可以远距离传递,而且能够集中检测和控制。但要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认识热电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否则将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热电效应 测温原理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远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群立 +2 位作者 徐向荣 柳玉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分别以国产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和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其痛经等症状变化、子宫磁共振...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分别以国产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和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其痛经等症状变化、子宫磁共振影像改变及临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术后3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6个月时碘化油组、海藻酸钠微球组和Embosphere微球组痛经明显缓解率分别为33.3%(5/15),30.8%(4/13),41.1%(7/17);12个月时MRI显示子宫体积分别缩小为49.19%、48.25%和50.05%;24个月时有8例患者痛经复发,分别为碘化油组2例,海藻酸钠微球组4例和Embosphere微球组2例。碘化油组发生闭经2例,Embosphere微球组发生闭经1例。结论以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或Embosphere微球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对缓解患者痛经程度、缩小子宫体积具有良好的效果;栓塞治疗发生闭经的原因除卵巢功能减退外,也可能为子宫宫腔粘连;在取得临床疗效相似的情况下,使用颗粒型固体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其安全性可能较液体栓塞剂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动脉栓塞 栓塞剂 并发症
下载PDF
CT游离气体分布对鉴别上/下消化道穿孔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许冰弦 陈晓宇 张志国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评价CT对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穿孔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图像,评价游离气体的位置、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镰状韧带征和肝圆韧带征与消化道穿孔位置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穿孔的游离气体位于结肠... 目的:评价CT对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穿孔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图像,评价游离气体的位置、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镰状韧带征和肝圆韧带征与消化道穿孔位置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穿孔的游离气体位于结肠下区的概率(7/42,16.7%)显著低于下消化道穿孔(18/22,81.8%),而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穿孔的游离气体出现在结肠上区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出现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概率(27/42,64.3%)显著高于下消化道穿孔(8/22,36.4%,P=0.03),而镰状韧带征和肝圆韧带征出现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显示游离气体的位置对鉴别消化道穿孔位置有重要价值,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提示消化道穿孔位于上消化道,结肠下区游离气体提示穿孔位于下消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游离气体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茅旭平 +3 位作者 许冰弦 蔡利忠 张伟 姚群立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1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创伤 急症CT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增强CT鉴别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原 蔡晓娟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0期1231-1233,123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CECT)鉴别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具有完整CECT影像资料的肾癌和乏脂性AML患者96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n=63)和乏脂性AML组(n=33),对比两组患者的CECT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增强CT(CECT)鉴别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具有完整CECT影像资料的肾癌和乏脂性AML患者96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n=63)和乏脂性AML组(n=33),对比两组患者的CECT影像特征,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ECT对乏脂性AML与肾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肾癌组患者的病灶增强程度、病灶增强均匀程度、假包膜征阳性率、杯口征阳性率、劈裂征阳性率与乏脂性A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患者的病灶CT值高于乏脂性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T诊断肾癌的灵敏度为82.54%,特异度为81.82%,漏诊率为17.46%,误诊率为18.18%。结论乏脂性AML与肾癌分别具有典型的CECT影像学特征,CECT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肾癌 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下载PDF
肛瘘MRI检查CAIPIRINHA-VIBE序列代替SE-T1WI序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志国 金艳 +2 位作者 陈欢欢 张晓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CAIPIRINHA-VIBE序列在肛瘘MRI检查中代替SE-T1WI序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肛瘘患者术前磁共振CAIPIRINHA-VIBE与SE-T1WI序列图像,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比较两者在内口、瘘管及外口的显示率差异;比较两序列轴... 目的研究CAIPIRINHA-VIBE序列在肛瘘MRI检查中代替SE-T1WI序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肛瘘患者术前磁共振CAIPIRINHA-VIBE与SE-T1WI序列图像,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比较两者在内口、瘘管及外口的显示率差异;比较两序列轴位图像增强前后同一瘘管的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SI(change))。结果 CAIPIRINHA-VIBE和SE-T1WI增强序列在内口、瘘管及外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3.0%、92.6%、89.1%和59.6%、96.1%、93.5%,在内口显示率方面CAIPIRINHA-VIBE序列明显优于SET1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5),两者在瘘管和外口显示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校正χ^2=0.177和0.137,P〉0.05);两序列轴位图像增强前后同一瘘管的信号变化幅值(%SI(change))分别为1.69±0.109和1.74±0.13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20,P〉0.05)。结论 CAIPIRINHA-VIBE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代替SE-T1WI作为肛瘘MRI常规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序列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指导下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志国 孙亚鸣 +2 位作者 陈晓宇 钱菊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进行指导的可行性。方法按照发病时间及CTP检查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35例患者分为三组:<4.5 h组、>4.5 h且存在IP组及>4.5 h无IP组。前二组均进行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进行指导的可行性。方法按照发病时间及CTP检查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35例患者分为三组:<4.5 h组、>4.5 h且存在IP组及>4.5 h无IP组。前二组均进行静脉溶栓,第三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24 h、7 d、30 d及9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前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24 h 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改良Ranki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0 d有明显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相比24 h、7 d、30 d神经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90 d神经功能评分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使用CTP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静脉溶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 RT-PA静脉溶栓 超时间窗
原文传递
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的MS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冰弦 +2 位作者 茅旭平 陈欢欢 张志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腹部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及内镜确诊的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均表现为骨样密度增高影;22例为鱼刺,1例为硬质塑料牙签,1例为枣核,1例为骨... 目的探讨MSCT对腹部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及内镜确诊的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均表现为骨样密度增高影;22例为鱼刺,1例为硬质塑料牙签,1例为枣核,1例为骨性刺状异物;异物位于小肠11例、结肠7例、胃部3例、十二指肠2例、肝脏及腹膜腔各1例。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组有助于对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状异物 腹部消化道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2例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茅旭平 +1 位作者 谢宝元 王昌壁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讨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方法:对2例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显示为肺外围或边缘部的片状炎症,单发或多发急慢性肺脓肿,患者甲硝唑治疗明显好转。结论:超... 目的:探讨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方法:对2例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显示为肺外围或边缘部的片状炎症,单发或多发急慢性肺脓肿,患者甲硝唑治疗明显好转。结论: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片状肺炎或肺脓肿,支气管肺泡灌洗镜检可明确诊断;甲硝唑对治疗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鞭毛虫 支气管肺部感染 影像学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徐向荣 姚群立 柳玉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肝硬化
下载PDF
随机PETRI NET在可靠度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远保 王瑜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58,共4页
本文回顾了系统可靠度估算的传统方法,并分析了传统估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将随机PBTRINET知识引入可靠性理论中,提出新的估算系统可靠度的思想,以随机PETRINET作为描述系统可靠性的造型工具,使系统可靠性分析向规范... 本文回顾了系统可靠度估算的传统方法,并分析了传统估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将随机PBTRINET知识引入可靠性理论中,提出新的估算系统可靠度的思想,以随机PETRINET作为描述系统可靠性的造型工具,使系统可靠性分析向规范化发展,可靠性行为的描述更加方便直观。这种方法也有利于使用计算机对系统可靠性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估算 可靠性理论 造型工具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三维成像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徐向荣 陈晓宇 张志国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等后处理技术,通过薄...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等后处理技术,通过薄层轴位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和分析BA的相关三维解剖学特征。结果 79例患者中,BA共清晰显示189支,其中右侧99支,左侧90支;较为常见的是R1L1(59.4%,47/79),R2L1(17.7%,14/79);右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后动脉(80.0%,79/99)和胸主动脉(18.0%,18/99),开口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壁,右前侧壁及前壁,左BA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92.0%,83/90),开口位于胸主动脉的前壁及前侧壁,BA左右共干起源的24支,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异位起源的9支(0.05%,9/189)。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BA,有效评价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BA三维解剖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支气管动脉 成像 三维 解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姚群立 陈晓宇 张志国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3期185-187,201,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9%)外伤性脾破裂。增强扫描的20例全部(100%)得到正确诊断。在CT平扫像上,外伤性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及弧形高密度影,而CT增强扫描显示了脾脏内或表面不规则撕裂口、脾内未强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49例(89.1%)患者伴发腹腔积液。早期或轻微脾破裂时,腹腔积液主要见于左侧结肠旁沟及道格拉斯窝。38例(69.1%)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对比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合并症的检出率,并能正确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双机容错系统分析和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峻林 黄长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3-68,共6页
本文给出一种提高STD工业控制机可靠性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两台STD联机工作(热冗余)。文中开发了双STD微机系统DSMS(Dual STDMlcrocomputer System)的比较-仲裁部件及其相应的软件。讨论了DSMS所采用的软、硬件容错技术。
关键词 工业控制机 双机系统 容错 可靠性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1236-1239,共4页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分类 病因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SCT对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茅旭平 +2 位作者 徐向荣 王利兵 张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方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31例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的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均经ERCP、EST或手术证实。结果CT平扫与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阴性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方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31例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的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均经ERCP、EST或手术证实。结果CT平扫与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受累胆管的形态与扩长程度,以及胆总管结石伴发的炎症性改变。多层螺旋CT诊断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87%。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阴性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子宫动脉三维CE-MRA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特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国 +2 位作者 陈欢欢 茅旭平 徐向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三维CE-MRA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特征。方法搜集35例患者子宫动脉CE-MRA原始数据,利用MIP、VR及原始薄层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后观察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显示位置及角度。结果子宫动脉42支起源于髂内动脉的三叉支,18支起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三维CE-MRA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特征。方法搜集35例患者子宫动脉CE-MRA原始数据,利用MIP、VR及原始薄层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后观察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显示位置及角度。结果子宫动脉42支起源于髂内动脉的三叉支,18支起源于臀下动脉第1分支,5支起源于臀下2、3分支,3支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2支起源于卵巢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开口正位清晰显示率为54%,斜位清晰显示率46%。结论应用CE-MRA子宫动脉三维重组可清晰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起源、解剖特征及最佳投照角度,子宫动脉栓塞前行CE-MRA能更好地指导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子宫动脉 三维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