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I发动机及其稀燃优化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展 《柴油机》 2003年第6期36-41,51,共7页
论述了现代GDI发动机在电子控制策略(包括混合气的制备,扭矩的调节,喷油正时的选择)、燃油喷射系统及燃烧系统的设计、缸内气流运动的组织以及燃烧排放等几个方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国外典型的采用缸内直喷稀薄燃烧... 论述了现代GDI发动机在电子控制策略(包括混合气的制备,扭矩的调节,喷油正时的选择)、燃油喷射系统及燃烧系统的设计、缸内气流运动的组织以及燃烧排放等几个方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国外典型的采用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的发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GDI及其稀燃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发动机 电子控制策略 稀燃优化 燃油喷射系统 燃油控制 排放控制
下载PDF
“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晓飞 陆展 +5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石光 巫浩翔 方志强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方志强 陆展 +4 位作者 王石光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1-20,共10页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分析技术 基因 定位克隆 育种改良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维 何秀英 +5 位作者 廖耀平 程永盛 卢东柏 陆展 陈钊明 陈粤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8-1754,共7页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稻强恢复系粤恢826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和系谱选育方法,聚合4个外源基因以改良粤恢826的抗病性和米质,并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鉴定。【结果】经SSR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病性及米质鉴定,获得以粤恢826为遗传背景且含有目标基因的6个改良株系,通过农艺性状筛选与恢复力测试,优选到一个含有Pi1、Xa23和Wx基因的纯合株系,其恢复力好,农艺性状优良,2014年早造定名为粤恢88,其田间鉴定稻瘟病抗性3级,白叶枯病抗性1级,米质为软米。2014年晚造与两系不育系Y58S配制杂交稻组合Y两优88,其在品比试验中产量达6543 kg/ha,比对照深两优58香油占增产4.97%,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鉴定为国优3级和省优3级。【结论】MAS技术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Xa23和Wx基因),使粤恢826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明显改良,获得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米质为软米的新恢复系粤恢88,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米质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
下载PDF
优质稻粤农丝苗抗倒伏影响因素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陆展 王晓飞 +4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石光 薛皦 何秀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8-645,共8页
倒伏影响水稻光合产物的生成和运输,引起稻谷霉变、发芽,加剧病虫害的发生,进而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和粮食减产甚至减半。抗倒性受株高、茎秆结构特性和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抗倒伏性强、适应轻简化栽培模式,但... 倒伏影响水稻光合产物的生成和运输,引起稻谷霉变、发芽,加剧病虫害的发生,进而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和粮食减产甚至减半。抗倒性受株高、茎秆结构特性和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抗倒伏性强、适应轻简化栽培模式,但其抗倒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本研究对粤农丝苗、倒伏品种象牙香占及粤农丝苗×象牙香占的F2遗传分离群体的株高、单株抗折力、基部节间抗折力和茎秆结构等抗倒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象牙香占,粤农丝苗基部节间短、壁厚、充实度高是其抗倒伏的重要结构基础;在F2群体中,N2节间的抗折力、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茎秆壁厚可能受数量性状位点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主要性状与株高、穗长的相关性较低,与茎秆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的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抗倒伏能力主要取决于节间的长度、直径和茎秆壁的厚度。本研究为揭示粤农丝苗抗倒伏的内在因素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抗折力 茎秆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适宜直播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志强 陆展 +6 位作者 王石光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巫浩翔 陈浩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育苗移栽和直播是当前广东应用最广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究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广东及华南地区淹水直播的水稻品种,为广东及华南地区直播稻品种选择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 【目的】育苗移栽和直播是当前广东应用最广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究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广东及华南地区淹水直播的水稻品种,为广东及华南地区直播稻品种选择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育成的25份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模拟大田淹水成苗试验,并在早、晚两季的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产量等性状,筛选适宜直播的水稻品种。【结果】粤新银占2号、粤农丝苗、粤泰油占等12个品种的耐淹成苗率达到80%;通过分析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模式,发现早、晚季直播稻的生育期比育苗移栽平均缩短7~15 d;田间抗倒伏表型鉴定表明,有11份水稻品种的抗倒性强;产量分析表明,早、晚季直播产量比育苗移栽表现为增产,平均增幅分别为0.99%和1.25%。【结论】综合参试品种的耐淹性、抗倒性和丰产性筛选出粤农丝苗、粤美占、五山丝苗、粤特油占等4个品种适宜华南稻区的直播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移栽 直播 品种
下载PDF
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陆展 付魏魏 +4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何秀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22,共12页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和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和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原文传递
优质稻品种粤农丝苗稻瘟病广谱抗性遗传及基因组成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陆展 刘维 +3 位作者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何秀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7-833,共7页
粤农丝苗是广东省近年来选育的常规优质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具有很强的抗性,可作为恢复系亲本应用于杂交稻育种。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华南稻区的稻瘟病菌株对粤农丝苗的抗谱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粤农丝苗具有广谱抗性;为深入了解该品种的抗... 粤农丝苗是广东省近年来选育的常规优质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具有很强的抗性,可作为恢复系亲本应用于杂交稻育种。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华南稻区的稻瘟病菌株对粤农丝苗的抗谱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粤农丝苗具有广谱抗性;为深入了解该品种的抗性基因组成和抗性遗传规律,对粤农丝苗×丽江新团黑谷的F2遗传分离群体进行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粤农丝苗的稻瘟病抗性可能受多基因控制;以Pi1、Pi2、Pi9、Pib、Pita等主效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粤农丝苗至少包含Pi2和Pib两个抗性位点。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粤农丝苗高抗稻瘟病的遗传基础,为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粤农丝苗 稻瘟病 抗性遗传
下载PDF
华南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何秀英 刘维 +5 位作者 陆展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廖耀平 陈钊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52-59,共8页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R1212)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37个,其中常规稻10个、杂交稻27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2012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2013—2021年连续9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粤农丝苗 选育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聚合Wx基因改良水稻早熟不育系品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维 廖耀平 +7 位作者 卢东柏 陆展 程永盛 陈粤汉 陈钊明 王晓飞 王石光 何秀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691-4699,共9页
改良早熟型两系不育系‘粤早1S’米质特性,为选育适合华南稻区及长江中下游优质早中稻杂交稻组合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携带低直链淀粉基因Wx的两系不育系材料‘RGD-7S’为供体亲本,以早熟型两系不育系‘粤早1S’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开展... 改良早熟型两系不育系‘粤早1S’米质特性,为选育适合华南稻区及长江中下游优质早中稻杂交稻组合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携带低直链淀粉基因Wx的两系不育系材料‘RGD-7S’为供体亲本,以早熟型两系不育系‘粤早1S’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开展杂交、回交和自交相结合的系谱选育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贯穿以不育系鉴定、人工气候箱光温反应鉴定、米质测定与室内米饭蒸煮食味品质鉴定等方法。通过2次回交,12次杂交,8年系谱选育,最终获得农艺性状整齐、不育株率100%、含有Wx基因且直链淀粉(干基)含量降低的两系不育系‘台早1S’,该不育系在广州早造播始历期60 d、晚造播始历期47 d,雄性不育期达140 d以上,不育起点温度为23℃,米质鉴定直链淀粉含量为13.6%。‘台早1S’于2017年获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号20173673.7,并成功进行成果转化,2018年9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系谱选育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粤早1S’直链淀粉含量,改良了米质特性,选育得到农艺性状优良的优质早熟两系不育系‘台早1S’,为配制优质早熟两系不育系杂交稻组合,充实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中早熟优质两系杂交稻市场提供了良好材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 系谱选育
原文传递
应用CRISPR/Cas9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广东丝苗米新种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石光 陆展 +5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方志强 巫浩翔 何秀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制香稻新品系,随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定向导入GW7/GL7位点,系谱选育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结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两个香稻新品系yn-kobadh2与yw-kobadh2,其2-A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达到239.39~440.79μg/kg,而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糙米外观品质、千粒重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未受到显著影响;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的方法成功选育两个丰产性好、籽粒长宽比超过4.3的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系NWbadh2GW7-1与NWbadh2GW7-2,达到广东丝苗米品种关于香味与外观粒型的认定标准。【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可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的优异水稻种质,为广东丝苗米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种质储备与遗传改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丝苗米 香味 粒形 CRISPR/Cas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优质丰产香稻新品种粤香430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秀英 刘维 +4 位作者 陆展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方志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为推进水稻优质化进程,自2018年起广东省开始设立香稻组区域试验,粤香430是广东省第一批参试并通过审定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抗倒力强,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区试平均产量456.3 kg/667 m^(2),在区试组中名... 为推进水稻优质化进程,自2018年起广东省开始设立香稻组区域试验,粤香430是广东省第一批参试并通过审定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抗倒力强,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区试平均产量456.3 kg/667 m^(2),在区试组中名列第一,比香稻组对照美香占2号显著增产;稻米品质达部标优质1级,直链淀粉含量16.2%,长宽比3.3,有香味(2-AP含量675.0~1 030.9μg/kg),品鉴食味分84.0~91.0分,米饭软滑、浓香,曾获广东首届稻米发展大会金奖。叶瘟1.4~3.0级,穗瘟3.0~3.4级,田间表现较强抗性,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季种植。在广东阳山、化州、新会、茂名、南雄等地试种表现良好,已成为广东多个丝苗米产业园的生产和加工用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稻 粤香430 选育与应用
下载PDF
不同灌溉用水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蔡昊炀 韩孟红 +9 位作者 陈俊霖 陆楚盛 王俊江 廖嘉晖 陆展 梁开明 尹媛红 叶群欢 傅友强 程雄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节水灌溉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水稻品种粤禾丝苗为材料,盆栽试验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用水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水分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减少,水稻每穗... 节水灌溉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水稻品种粤禾丝苗为材料,盆栽试验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用水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水分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减少,水稻每穗粒数逐渐下降,结实率逐渐增加,而水稻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与CK(长期淹水灌溉,水量38.6 L/盆)相比,T2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88.6%)的水稻产量增加14.55%,T4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36.8%)的水稻产量减少45.28%,但T3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62.4%)无明显差异,表明减少37.6%的灌溉用水量不影响水稻产量。与CK相比,T4处理的生物量显著减少50.84%,T2和T3处理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中T3处理的水分籽粒生产效率最高,比CK显著增加62.3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减少37.6%的灌溉用水量)水稻不减产,水分籽粒生产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灌溉 产量 水分籽粒生产效率
下载PDF
水稻穗型突变体cl的鉴定、保护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维 何秀英 +5 位作者 陆展 卢东柏 廖耀平 陈钊明 程永盛 陈粤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0-1215,共6页
通过神州八号飞船搭载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主导品种粤农丝苗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穗型突变体cl,中文名为粤花占1号,2015年完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工作(申请号:20151728.8,公告号:CNA014491E)。该突变体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熟色好... 通过神州八号飞船搭载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主导品种粤农丝苗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穗型突变体cl,中文名为粤花占1号,2015年完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工作(申请号:20151728.8,公告号:CNA014491E)。该突变体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熟色好,产量高,但表现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一次枝梗数增加,二次枝梗、小穗梗长度严重缩短,枝梗顶端小穗3粒簇生在一起。进一步的细胞学观测发现,差异主要源自幼穗分化的第3期到第4期发育异常所致。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非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BSA性状定位法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命名为CL-6。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CL-6基因、找到控制水稻幼穗枝梗伸长缩短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因子奠定基础,同时为培育理想穗型水稻和观赏农业提供优良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突变体 鉴定保护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优质稻“粤农丝苗”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及主效QTL qBB-11-1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皦 卢东柏 +5 位作者 刘维 陆展 王石光 王晓飞 方志强 何秀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10-2220,共11页
白叶枯病是对水稻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及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挖掘新的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抗病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广东省及华南稻区主栽的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粤农丝苗为材料,利用抗病品种粤农丝苗和感病品种丽江... 白叶枯病是对水稻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及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挖掘新的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抗病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广东省及华南稻区主栽的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粤农丝苗为材料,利用抗病品种粤农丝苗和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及回交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及基因定位分析。遗传分析表明:粤农丝苗的抗性由不完全显性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控制;重组自交系抗病表型结合重测序结果初定位到一个抗性QTL qBB-11-1,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利用片段重叠群分法将qBB-11-1精细定位在InDel标记P89和P54之间,物理距离约为63 kb,区间内包含6个候选基因,且粤农丝苗中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未被报道的新基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将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粤农丝苗 白叶枯病 抗病 QTL
下载PDF
优质水稻新品种粤银软占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维 何秀英 +4 位作者 卢东柏 陆展 王晓飞 王石光 陈粤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19,123,共4页
粤银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体系,以粤丰丝苗为母本、黄软占/粤银丝苗为父本育成的国标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状突出,在参加广东省区试... 粤银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体系,以粤丰丝苗为母本、黄软占/粤银丝苗为父本育成的国标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状突出,在参加广东省区试时,2年平均产量达467.86 kg·667 m^(-2),比该组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平均增产7.5%,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米质优,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分蘖力较强,抗倒性中强。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推荐参加国家水稻区域试验,预期在广东及华南稻区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国标优质 新品种
下载PDF
国内外旱稻研究现状及对广东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展 刘维 +5 位作者 王石光 巫浩翔 王晓飞 陈浩 潘朝阳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62-72,共11页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育种 干旱 低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广东优质稻粤农丝苗的衍生品种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秀英 刘维 +5 位作者 陆展 王晓飞 王石光 方志强 巫浩翔 陈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66-73,共8页
粤农丝苗既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优质稻育种亲本,分析其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为优质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粤农丝苗(R1212)作亲本,育成通过审定或授权的水稻品种有53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43... 粤农丝苗既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优质稻育种亲本,分析其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为优质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粤农丝苗(R1212)作亲本,育成通过审定或授权的水稻品种有53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43个,这些品种类型丰富,包括常规稻、杂交稻、香稻等。为阐明粤农丝苗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选取审定的衍生品种,以它们参加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的产量、米质、抗病及抗逆性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均比对照种增产,增幅为0.46%~10.98%;品质指标除Q两优粤农丝苗未定级外,常规稻、杂交稻都可达到优质标准;在抗病性方面,部分衍生品种表现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但较多衍生品种对这两个主要水稻病害抗性表现较弱;在抗倒力、耐热性鉴定上,粤农丝苗衍生品种均表现抗倒力强,除徽两优粤农丝苗外,其他品种对耐热性表现为较强或强。粤农丝苗衍生品种普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抗倒性和耐热性较强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质稻亲本的“芯”片作用。粤农丝苗主要衍生品种粤禾丝苗、粤金农占、隆晶优1212、晶两优1212、隆两优1212、荃优粤农丝苗、徽两优粤农丝苗都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在审定区域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粤农丝苗 衍生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抗逆
下载PDF
表型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朝阳 陆展 +6 位作者 刘维 王晓飞 王石光 陈浩 方志强 巫浩翔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05-113,共9页
表型组学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地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随着植物表型获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表型组学分析在种质资... 表型组学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地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随着植物表型获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表型组学分析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绘制、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通量表型组学研究正成为突破未来作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领域,为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因此,充分挖掘多组学信息,加快高通量表型研究对全面了解农作物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揭示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和作为机制,促进作物功能基因组及作物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表型组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表型组学主要研究平台和成像系统,及其在作物根系结构、冠层结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为农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和解析提供方法借鉴,加速表型组学研究方法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组学 高通量 作物 传感器 无人机 光学成像
下载PDF
稻瘟病菌效应蛋白与水稻互作研究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巫浩翔 陆展 +5 位作者 方志强 陈浩 王石光 王晓飞 刘维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52-61,共10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安全生产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相较于药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田间稻瘟病菌...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安全生产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相较于药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复杂多样、杀菌剂过量施用、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小种变异迅速,品种的抗性往往只能维持3~5年。稻瘟病菌通过无毒基因的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逃逸或抑制水稻的免疫系统,实现侵染致病。目前已在稻瘟菌中鉴定出26个无毒基因,其中14个已被克隆,其在病原菌的侵染、定殖和干扰寄主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稻瘟菌效应蛋白和水稻抗性蛋白的互作分子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稻瘟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原菌的作用途径和植物抗病基因响应的免疫反应,以制定更高效、绿色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水稻细胞转运和分泌的过程、效应蛋白与抗病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和效应蛋白的区域性分布,讨论和展望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效应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