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14
1
作者 李少昆 赵久然 +12 位作者 董树亭 赵明 李潮海 崔彦宏 刘永红 高聚林 薛吉全 王立春 王璞 卫平 王俊河 杨祁峰 王子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41-1959,共19页
玉米是全球也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玉米栽培学科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此重要历史关头,回顾中国玉... 玉米是全球也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玉米栽培学科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此重要历史关头,回顾中国玉米栽培研究历程和科技进展,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表明,经过60年不懈努力,玉米栽培研究的目标已由产量为主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多目标协同发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与深入,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玉米栽培科学与技术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栽培研究进入黄金发展期,在栽培理论、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围绕未来玉米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仍将是未来玉米栽培研究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今后20年重点研究的方向与任务:一是继续探索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潜力及突破技术途径,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围绕籽粒生产效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为目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增强玉米市场竞争力;适度发展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等,促进玉米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抗逆、减灾、稳产理论和技术研究,实施保护性耕作,实现玉米可持续生产;四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栽培技术研究,实现玉米精准生产与管理;五是强化栽培学科基础研究,玉米设计栽培,夯实玉米科技研究和生产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科学和技术 历史回顾 发展战略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4
2
作者 卫平 陈国平 +2 位作者 郭景伦 王忠孝 饶春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7-733,共7页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度及生态条件的差异很大,但不同试点的玉米产量水平均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源)、总粒数(库)的增加而增加,源库相互促进增产。但增源增产与增库增产比,增库增产更为重要。这方面花数少库容潜力小的品种比花数多库容潜力大的品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条件
下载PDF
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82
3
作者 凌启鸿 卫平 +1 位作者 蔡建中 曹显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3-131,共9页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较大的叶片仍可保持直立,较小的叶片更易直立,叶角更小。试验指出:叶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根系分布的调控。在群体叶面积指数较大的情况下,培育分布深而多纵向的根系,有利于改善群体通风透光,增加群体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分布 叶角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景立权 赵福成 +3 位作者 王德成 袁建华 大雷 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8-1490,共13页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超高产(≥13 500 kg hm 2)群体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通过苏玉20、浚单20两品种3年不同氮肥运筹方案的试验,实现了籽粒最高产量14 753 kg hm 2的目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两品种氮磷钾在植株、籽...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超高产(≥13 500 kg hm 2)群体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通过苏玉20、浚单20两品种3年不同氮肥运筹方案的试验,实现了籽粒最高产量14 753 kg hm 2的目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两品种氮磷钾在植株、籽粒中积累逐渐增大,在叶片、茎秆、叶鞘中呈先单峰变化趋势,叶片氮钾峰值在大口期,磷峰值在开花期。增大灌浆期植株氮积累量及叶片氮转移率,促使成熟期籽粒氮磷较大积累量,利于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形成。(2)籽粒产量、1 kg氮生产籽粒量、氮肥的农学效率、氮素利用率、植株(叶片、茎秆、叶鞘、籽粒等器官)氮磷钾含量在450 kg hm 2施氮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其值(苏玉20)分别为14 753 kg hm 2、44.0 kg、19.24%、38.63%、335.4kg hm 2、178.2 kg hm 2、230.7 kg hm 2,过高过低施氮均使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下降。(3)由两品种产量与施氮水平的回归方程,确定了超高产时的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水平和最佳施氮范围,苏玉20分别为457.0 kg hm 2、418.3~495.7 kg hm 2、418.5~495.4 kg hm 2;浚单20分别为452.7 kg hm 2(最佳施氮量)、410.8~494.6 kg hm 2(最佳施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氮磷钾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施氮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景立权 赵福成 +3 位作者 刘萍 袁建华 大雷 卫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以苏玉30、苏玉20、苏玉29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4年在大田设计6个施氮水平(0、360、405、450、495、540kg·hm-2)的试验,测试了玉米5个生育期内的光合及干物质指标,并用模型模拟产量及干物质的积累。研究了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 以苏玉30、苏玉20、苏玉29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4年在大田设计6个施氮水平(0、360、405、450、495、540kg·hm-2)的试验,测试了玉米5个生育期内的光合及干物质指标,并用模型模拟产量及干物质的积累。研究了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15 000kg·hm-2)产量、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50kg·hm-2施氮水平处理下产量最高,3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 798、15455、16 787kg·hm-2;确定了3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461.3、463.8、452.8kg·hm-2,过高过低施氮均不利于增产。(2)450kg·hm-2施氮水平增大了开花期光合速率,降低了灌浆期光合速率下降幅度。450kg·hm-2施氮水平下的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灌浆中前期大,积累量多。450kg·hm-2施氮水平下,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3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均在花后10d内,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越长(花后25d),实际和理论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的品种,产量就越高。对比3个品种的实际和理论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值后知,苏玉20、苏玉29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因此,通过氮肥运筹增大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促使灌浆前期有着较大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将是获得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光合特性 RICHARDS方程
下载PDF
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 被引量:48
6
作者 江波 邹大进 +22 位作者 马向华 成兴波 鲁燕 陈莉明 保志军 徐向进 孙萍 唐伟 赖晓阳 卫平 贾平平 郭增清 朱翠凤 李增宁 张片红 郑锦峰 陈洁 陈秋霞 翁敏 赵绮华 刘建萍 陈春霞 杨柳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即13.8亿人口中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6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为肥胖、遗传、饮食... 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即13.8亿人口中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6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为肥胖、遗传、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等,与其他国家地区类似,但妊娠合并糖尿病及青年糖尿病患病者日渐增多,且血糖控制更差。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层显示,中国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BMI为25~<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 2者患病率为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生酮饮食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8
7
作者 卢艳丽 卫平 +4 位作者 王继丰 刘萍 刘小兵 大雷 苏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98...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98.65、39.43~61.31和31.70~53.70 kg/kg.聚类分析指出,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均属于高产、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6个,其百公斤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244、1.884和2.091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氮吸收 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赵福成 景立权 +3 位作者 闫发宝 大雷 王桂跃 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44-1651,共8页
为明确高温对甜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厦甜1号和粤甜16为材料,人工授粉3d后,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昼间高温(HT)35℃和正常气温(CK)处理,研究了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 为明确高温对甜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厦甜1号和粤甜16为材料,人工授粉3d后,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昼间高温(HT)35℃和正常气温(CK)处理,研究了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气温相比,高温缩短甜玉米灌浆进程,显著降低粒重、含水量,提高皮渣率。在最佳采收期(水分含量为68%~74%)甜玉米鲜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0.8%(厦甜1号)和16.4%(粤甜16)。在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授粉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高温处理不利于可溶性糖和蔗糖积累,籽粒中糖分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升高。籽粒中蔗糖的合成与分解主要由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催化,SS催化反应是可逆的。高温明显降低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提高ss分解方向活性,导致糖分含量降低,品质变劣。高温缩短两品种SS(合成方向)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而对于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厦甜1号被缩短,粤甜16为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高温胁迫 糖分积累 蔗糖代谢 酶活性
下载PDF
2017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效能评估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于芝 徐婷 +13 位作者 顾经宇 叶新华 徐书航 吴阳 邵新宇 刘德珍 卫平 华飞 施毕旻 梁军 许岚 唐伟 刘超 武晓泓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评估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与Kwak等提出的TIRADS(K-TIRADS)、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ATA)提出的恶性风险分层系统(ATA风险分... 目的评估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与Kwak等提出的TIRADS(K-TIRADS)、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ATA)提出的恶性风险分层系统(ATA风险分层)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江苏地区8家医院的1760例患者的1912个甲状腺结节资料,根据术前超声图像对结节分别进行风险分层,构建ROC曲线评价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ACR-TIRAD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分别达86.9%、87.5%,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较低(64.1%、62.9%)。K-TIRADS的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高达0.866、84.9%、76.1%。ATA风险分层AUC为0.852,其特异性高达83.4%,但敏感性较低(79.4%)。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之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K-TIRADS最高(Pd0.05)。ACR-TIRADS与K-TIRADS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但均高于ATA风险分层(P〈0.001)。三者之间特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TA风险分层最高。另外,有109个(5.7%)结节无法根据ATA风险分层进行分类,其中恶性率为31.2%。结论ACR-TIRADS整体诊断效率良好,但低于K-TIRADS及ATA风险分层。ACR-TIRADS具有最高的敏感性,ATA风险分层具有最高的特异性,而K-TIRADS整体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恶性风险分层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玉米群体根系活力与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0
10
作者 卫平 张其龙 +2 位作者 宗寿余 卢家栋 王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8-722,共5页
以玉米中熟种苏玉9号为材料,通过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动态和节根组成与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群体气生根数与节根量、灌浆结实期根系伤流强度、总粒数、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正相关.生育... 以玉米中熟种苏玉9号为材料,通过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动态和节根组成与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群体气生根数与节根量、灌浆结实期根系伤流强度、总粒数、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正相关.生育过程中抽丝期的群体根系伤流量强度与抽丝后于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相关最密切.气生根的多少和抽丝期根系伤流强度的高低可作为玉米高产栽培群体质量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萍 卫平 大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共6页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皮渣率、淀粉黏度性状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鲜穗蒸煮品评分与各品质成分在品种间、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皮渣率、淀粉黏度性状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鲜穗蒸煮品评分与各品质成分在品种间、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各品种在最佳品尝品质时,品尝评分分别与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籽粒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皮渣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尤其是峰值黏度对品种品尝评分有重要作用。籽粒粗淀粉含量、淀粉黏度性状和皮渣率可作为糯玉米品种品质评价的客观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尝品质 理化指标
下载PDF
糖尿病住院患者434例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妮娅 刘超 +6 位作者 卫平 徐宽枫 柏林 唐伟 刘翠萍 吕述军 胡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横向断面调查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长期居住于江苏地区的434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其中109例患者作了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1)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横向断面调查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长期居住于江苏地区的434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其中109例患者作了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1)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23.27%,女性多见(P<0.05),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占16.36%(临床甲减4.15%,亚临床甲减12.21%),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91%(临床甲亢4.61%,亚临床甲亢2.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降低(P<0.05),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0.3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较常见,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筛查和随访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形态学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结节
原文传递
玉米灌浆结实期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卫平 卢家栋 +2 位作者 童长兴 马广贵 彭顺林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3-26,共4页
对玉米品种掖单13和鲁玉10进行剪叶剪穗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灌浆绍实期,群体源库两因素均是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库的作用更大。其主要机理是叶面积的减少,库容的相对变大增强了净同化率,促进了茎鞘物质向籽粒的运转,... 对玉米品种掖单13和鲁玉10进行剪叶剪穗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灌浆绍实期,群体源库两因素均是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库的作用更大。其主要机理是叶面积的减少,库容的相对变大增强了净同化率,促进了茎鞘物质向籽粒的运转,使花后物质生产量、籽粒库容及其活力的减少小于叶面积的减少量;籽粒库容的减少因单位库容及活力的补偿能力小,相对小的库容降低了净同化率,使花后物质生产量近于剪穗量的减少而影响产量。比较多花型掖单13和中花型鲁玉10两个品种,剪叶减产作用掖单13大于鲁玉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形成 灌浆结实期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关系 被引量:36
14
作者 董美娟 刘媛媛 +2 位作者 姚迪 卫平 毛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维生素D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两者间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介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目的维生素D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两者间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介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取同时期120例非糖尿病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3。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维生素D和HOMA-IR的相关性。进一步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0 ng/m L,n=101)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0 ng/m L,n=5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浓度[(17.78±6.73)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42.70±11.46)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维生素D与HOMA-IR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2=-0.289,P<0.01),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而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作用可通过炎症因子IL-6和TNF-α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D IL-6 TNF-Α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萍 卫平 大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的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的比例、子粒粗淀粉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子粒含水率在59%~64%时可作为鲜穗最适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质 适宜采收期 含水率
下载PDF
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赵福成 景立权 +3 位作者 闫发宝 大雷 王桂跃 卫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设置纯氮N 0、75、225、375 kg/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鲜穗产量,两品种均以施N 225 kg/hm2产量最高,比不... 以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设置纯氮N 0、75、225、375 kg/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鲜穗产量,两品种均以施N 225 kg/hm2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分别增产65.15%、99.61%。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吐丝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施氮明显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对甜玉米质构特性有较大影响,施氮量增多,籽粒的硬度显著增加;脆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氮肥用量在N 225 kg/hm2最大。籽粒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变大。合理施氮可提高甜玉米籽粒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增加糖分,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氮肥 产量 品质 蔗糖代谢
下载PDF
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大雷 孙世贤 +1 位作者 陈国清 卫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8,77,共8页
以2002-2014年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理化指标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在2005年最多,达到116个,2008-2014年在60-76个。参试品种鲜果穗产量、生育期、出籽率、鲜百粒重、皮渣率和品尝品质品... 以2002-2014年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理化指标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在2005年最多,达到116个,2008-2014年在60-76个。参试品种鲜果穗产量、生育期、出籽率、鲜百粒重、皮渣率和品尝品质品种间、区域间、年度间均有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以皮渣率最高,鲜果穗产量次之,品尝品质最低。1999-2014年共通过国家审定69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品种生育期较短,品尝品质总分较高,2007-2014年审定品种品尝品质总分在84.1-89.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生育期和鲜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和皮渣率极显著负相关;皮渣率与色泽、皮厚薄、品尝品质总分显著负相关。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品尝评分的提高取决于各项参数的协同提高,对鲜食糯玉米品尝品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性和皮厚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区域试验 品尝品质
原文传递
生长季节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大雷 郭换粉 +1 位作者 董策 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主要由直径〈13μm的颗粒组成,占总数目的71.7%~84.3%。颗粒体积和表面积呈双峰分布,〉17μm颗粒占...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主要由直径〈13μm的颗粒组成,占总数目的71.7%~84.3%。颗粒体积和表面积呈双峰分布,〉17μm颗粒占比例最高,9~13μm颗粒占比例较高,〈9μm颗粒占比例最低。和春播相比,秋播处理使糯玉米淀粉中〈17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升高,〉17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降低,〈9μm的颗粒数目增多,〉9μm颗粒数目减少。淀粉热力学特征参数中,秋播处理下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回生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但热焓值总体上无显著变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9~13μm和13~17μm颗粒体积比例与淀粉的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正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负相关。〉17μm颗粒体积比例与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在不同季节下不同,导致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生长季节 颗粒分布 热力学特性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不同品种授粉后籽粒品质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萍 王从亮 +4 位作者 王凤格 卫平 郭景伦 王继丰 刘小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7-1821,共5页
【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 【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品质、糯性和柔嫩性。灌浆各时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粗淀粉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符合Richards方程,y=K/(1+Ae-Bx)1/N,粗淀粉积累起始增长势高、活跃增长期长、快增期灌浆速率高有利于籽粒粗淀粉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以吐丝后4~12d较快,12~20d渐慢,20~24d又变快,24d后又转慢,到成熟期降至最低值。蛋白质含量与授粉后天数的变化符合方程Y=a×ebx,b绝对值小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结论】授粉后糯玉米不同品种籽粒品质主要成分分别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方程参数值不同体现了籽粒品质成分品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 品质 淀粉 可溶性糖 蛋白质
下载PDF
糯玉米淀粉RVA黏度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芳芳 卫平 +3 位作者 刘萍 沈新平 王继丰 刘小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8,共6页
以糯玉米10个自交系为材料应用p+q+2pq交配设计组配了50个杂种,研究了淀粉RVA的7个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淀粉RVA各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以回落值的变异最大,最高的杂种达249 cP,最低的仅为122.33 cP;变异最小的是... 以糯玉米10个自交系为材料应用p+q+2pq交配设计组配了50个杂种,研究了淀粉RVA的7个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淀粉RVA各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以回落值的变异最大,最高的杂种达249 cP,最低的仅为122.33 cP;变异最小的是糊化温度,最高的为79.5℃,最低的为76.92℃;(2)所有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杂种大于亲本,且峰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3个性状杂种平均数高于亲本;(3)沉降值存在显著的超中亲优势,峰值黏度和回落值仅存在极显著的超低亲优势,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均无杂种优势;(4)杂种与双亲淀粉RVA黏度性状之间的关系因性状而异,其中在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4个性状上,杂种与母本、中亲值RVA参数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余3个性状则因组合的不同而异,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RVA黏度 杂种优势 黏度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