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的发掘 被引量:20
1
作者 阮秋荣 王永强 阿里甫.尼亚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6,I0001-I0006,共20页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对阔克苏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中部的93座墓葬。这批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竖穴石室墓。出土了铜器、骨器、陶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判断,墓葬的时代...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对阔克苏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中部的93座墓葬。这批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竖穴石室墓。出土了铜器、骨器、陶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判断,墓葬的时代差距较大,分别属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特克斯 阔克苏西2号墓群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高昌故城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勇 +2 位作者 田小红 佟文康 阿里甫·尼亚孜 《吐鲁番学研究》 2011年第2期36-54,F0002,共20页
200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昌故城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地点包括大佛寺东北排房和外城西门南、北两侧各200米城墙等,出土了一批遗物。
关键词 高昌故城 大佛寺东北排房 城墙 遗物
下载PDF
新疆塔城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8
3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0,168,共6页
2021年4~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葬马坑1座。这次考古发掘是目前为止塔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墓葬年代从铜石并用时代至隋唐时期,类型多样,出土遗物特征... 2021年4~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葬马坑1座。这次考古发掘是目前为止塔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墓葬年代从铜石并用时代至隋唐时期,类型多样,出土遗物特征明显,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对构建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出土的蛋形尖底罐、陨铁刀、铜器、石镞、玛瑙珠、绿松石珠等在新疆早期遗存中比较罕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仁苏墓地 铜器 陨铁器 珠饰 蛋形尖底罐 刻划纹平底罐
原文传递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出土陨铁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昕瑞 李延祥 阿里甫江·尼亚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4,175,共8页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铁刀,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方法,使用了线扫、面扫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发现两件铁刀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和少量Co元素,在残留的金属本体中还观察到高镍相与低镍相交替分布...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铁刀,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方法,使用了线扫、面扫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发现两件铁刀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和少量Co元素,在残留的金属本体中还观察到高镍相与低镍相交替分布的现象。结果表明,两件铁刀均为陨铁制品,陨铁中含有主要矿物铁纹石、镍纹石、合纹石,以及副矿物陨磷铁镍石。经过碳十四测年,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件铁刀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本文首次对阿凡纳谢沃文化陨铁制品的相关分析数据做出报道。这对于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以及探讨早期铁器的传播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铁器 那仁苏墓地 阿凡纳谢沃文化
原文传递
骨骼同位素揭示的天山南麓中部地区察吾呼文化人群生业模式——以和静县莫呼查汗遗址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惟妙 安成邦 +1 位作者 张铁男 阿里甫江·尼亚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91,共12页
察吾呼文化是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新疆天山中部地区一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尽管发现和发掘的该文化遗存较多,但针对该文化人群的生业模式的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天山南麓中部的和静县莫呼查汗墓地以及遗址出土... 察吾呼文化是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新疆天山中部地区一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尽管发现和发掘的该文化遗存较多,但针对该文化人群的生业模式的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天山南麓中部的和静县莫呼查汗墓地以及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材料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揭示距今约3000年前该区域居民的食谱构成和生业模式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人和动物骨骼的氮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2.6±0.6‰(n=9)和5.0±2.1‰(n=20),表明上述人群食谱中包含了大量动物蛋白,碳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8.2±0.7‰(n=9)和-18.6±1.0‰(n=20),证实该人群植物性食物摄入以C_(3)占绝对优势。结合莫呼查汗遗址和墓地所处环境以及墓葬中陪葬器物的种类和组合,本研究认为该遗址居民生计模式以放牧为主,羊等动物资源可能构成了其主要的食物来源,食谱中少量的植物性食物,尤其是C_(4) 来源食物可能来自与山谷外从事粟黍种植的人群的交换所得。结合周边其他察吾呼文化遗址的生计相关研究,本文认为该文化体系内人群依各自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发展出了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中部 骨骼同位素 察吾呼文化 牧业经济 生态适应
原文传递
新疆和静县巴仑台—伊尔根铁路沿线考古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2
6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 王永强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巴仑台至伊尔根铁路位于和静县境内,全长93.5公里,为配合该线路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7~8月、2014年7月~9月两次对哈布其罕萨拉沟、哈尔哈提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小裕勒都斯盆地东北山前地带内遗迹用RTK进行详细调查和... 巴仑台至伊尔根铁路位于和静县境内,全长93.5公里,为配合该线路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7~8月、2014年7月~9月两次对哈布其罕萨拉沟、哈尔哈提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小裕勒都斯盆地东北山前地带内遗迹用RTK进行详细调查和测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铁路沿线 和静县 新疆 文物考古研究所 巴音布鲁克草原 发掘 山前地带
原文传递
新疆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线萨吾尔山墓葬考古新收获
7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 刘玉生(摄影) 《文物天地》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2016~2017年,为配合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的修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 2016~2017年,为配合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的修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发掘墓葬71座。国道219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公路工程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起向南翻越萨吾尔山到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全长83.45千米,这些古墓群分布在这一线的萨吾尔山地上。萨吾尔山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向延伸,属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东部,东南部为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点是木斯套峰,海拔3835米,终年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葬 发掘 萨吾尔山 石人墓 古墓群 墓葬考古 松树沟 萨拉
原文传递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 阿力木·阿卜杜(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F0002,F0003,共17页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国内最早的铁器、玛瑙、绿松石等遗物,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那仁苏 石堆墓 铜石并用时代 陨铁 珠饰 蛋形尖底罐
下载PDF
新疆吉木乃县219国道沿线墓地考古发掘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建军 胡兴军 +2 位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图/摄) 宁辛(文/图) 刘玉生(摄) 《边疆考古研究》 2020年第2期1-50,483-485,共53页
2016年8~9月,为配合219国道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线段公路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木乃县文物局的协助下对吉木乃县境内涉及工程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40座。一、墓地概况与地理环境219国道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公路... 2016年8~9月,为配合219国道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线段公路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木乃县文物局的协助下对吉木乃县境内涉及工程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40座。一、墓地概况与地理环境219国道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公路段的起点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路线向南沿着托斯特-森塔斯牧区砂石路开展,经草原神石城、塔斯特河、库玛依河、森塔斯、松树沟至和布克赛尔县,全长83.45千米,共涉及墓葬71座(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古墓葬 吉木乃 和布克赛尔 松树沟 抢救性 地理环境 墓地
原文传递
2021年托里县引水管线涉及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10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摄) 阿力木·阿卜杜(文/绘图/摄) 李双勇(摄) 《吐鲁番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21,153,共12页
2021年4至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引水工程管线施工区发掘古墓葬36座、祭祀遗迹1处。墓葬封堆以石堆为主,墓室多数为竖穴土坑和竖穴土坑石棺,葬俗有土葬与火葬等。这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 2021年4至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引水工程管线施工区发掘古墓葬36座、祭祀遗迹1处。墓葬封堆以石堆为主,墓室多数为竖穴土坑和竖穴土坑石棺,葬俗有土葬与火葬等。这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堆墓 火葬墓 高领陶壶 铜脚链饰
下载PDF
沙湾县加尔肯加尕墓群考古发掘报告
11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摄) 阿力木·阿卜杜(文/绘图) +2 位作者 朱永明(文/摄) 白雪怀 哈里买买提(绘图) 《吐鲁番学研究》 2022年第2期57-70,154,共15页
2019年11月和2020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沙湾县境内加尔肯加尕墓群17座墓葬和3座祭祀石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地表有石堆标志,墓室结构有竖穴土坑、竖穴石室、竖穴木棺、竖穴偏室以及地面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多人合葬,存在... 2019年11月和2020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沙湾县境内加尔肯加尕墓群17座墓葬和3座祭祀石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地表有石堆标志,墓室结构有竖穴土坑、竖穴石室、竖穴木棺、竖穴偏室以及地面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多人合葬,存在二次扰乱葬,此外发现土火并葬的情况,出土单耳罐、平底钵、环首刀、玻璃珠等随葬品。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资料推断,这一墓群年代从青铜时代延续至秦汉时期。出土假圈足平底钵的土火葬墓体现了安德罗诺沃文化因素。随葬菱格和三角纹平底钵、假圈足平底钵的墓葬遗存为资料鲜少的水泥厂类型遗存补充了材料,表明这类遗存的形成不仅与卡拉苏克文化联系密切,还接受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火葬 假圈足平底钵 菱格和三角纹平底钵 水泥厂类型遗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