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手术在脊柱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买尔旦.阿布苏甫尔 阿布喀迪.阿布克热木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3期48-49,共2页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脊柱创伤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脊柱创伤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偏少,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后疼痛评分为3.6±2.3分,对照组患者则为8.7±3.1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切口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偏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不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脊柱创伤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用MIPPO技术LISS-DF及RN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艾克白尔.米吉提 阿不外力.吾守尔 +4 位作者 阿布喀迪.阿布克热木 买尔旦.阿布苏甫尔 阿布艾尼.米吉提 牟洪 木合塔乐.阿布 《新疆医学》 201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LISS-DF(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18例和RN(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18例,通过临床统计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时... 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LISS-DF(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18例和RN(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18例,通过临床统计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肢体功能等。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5个月。36例全部骨性愈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18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8.8%,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ISS-DF及R N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内固定系统。MIPPO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和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LISS-DF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 RN逆行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7期146-147,共2页
目的对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跨伤椎... 目的对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bb角术后与随访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使脊柱矫正度获得良好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固定方式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Ponseti石膏矫形法治疗汉族和维吾尔族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柏松 牟洪 +5 位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沈阳 阿布外力.吾守尔 应灏 徐辉 谢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0-62,6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onseti石膏矫形疗法治疗汉族和维吾尔族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疗效,并在新疆推广该方法。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汉族CCF婴幼儿68例(98足),其中男45例(62足),女23例... 目的评价应用Ponseti石膏矫形疗法治疗汉族和维吾尔族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疗效,并在新疆推广该方法。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汉族CCF婴幼儿68例(98足),其中男45例(62足),女23例(36足),年龄10天~13个月(第一组);2013年1月至10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维吾尔族CCF婴幼儿及儿童29例(44足),其中男18例(26足),女11例(18足),年龄7天~27个月,选取其中大于12个月患JL(13~27个月)24例(36足)为第二组。全部病例均接受Ponseti疗法治疗,其中汉族患儿每2周更换石膏固定,维吾尔族患儿每周更换石膏固定。根据Dimeglio分类和功能评价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3~40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Dimeglio分类和功能评价方法评估,92例中90例(132足)矫形效果满意,评分达到I级。两组间治疗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每组分别有1例1足残留有轻度前足内收畸形,需进一步治疗。结论Ponseti疗法治疗维吾尔族患儿与汉族患儿CCF可取得同样确切的疗效。只要治疗方法规范,石膏更换频率、30个月龄内起始治疗对疗效无明显影响,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疗法 先天性 马蹄内翻足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肢体骨外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阿布江.依不拉因木 塔依尔江.亚生 +1 位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刘修信 《新疆医学》 2015年第8期1143-1144,1142,共3页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1996年Kovaes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VSD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2005年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1996年Kovaes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VSD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2005年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结各家之所长,自发研制出中国自己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治疗 临床观察 骨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慢性难愈合创面 肢体 软组织创面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买尔旦·阿布苏甫尔 阿布艾尼·米吉提 +1 位作者 阿布喀迪·阿布克热木 艾克白尔·米吉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9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27例长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法进行治疗,7例做小切口复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摄片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27例长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法进行治疗,7例做小切口复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摄片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经过4-16个月的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在6-18周内愈合,术后发现1例轻度前殿旋转受限患者、皮肤刺激2例,2例患者属于轻度下肢不等长。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比较适合4-14岁的小儿患者,不仅创伤小、康复快,而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小儿 长骨骨折
原文传递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的微创入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买尔旦·阿布苏甫尔 阿布喀迪·阿布克热木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对微创脊柱手术的微创入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 目的:对微创脊柱手术的微创入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脊柱旁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了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相比,经脊柱旁双切口入路的创伤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且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脊柱手术 微创入路 脊柱旁双切口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结核发病率的上升,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外科治疗取得...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结核发病率的上升,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外科治疗取得很大进步。目前,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6期93-94,共2页
目的对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应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对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应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为一期愈合,2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钉,3例患者螺钉松动。Frankel分级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功能获得明显改善,2例患者轻度疼痛,4例患者中度疼痛,其他44例患者疼痛感不明显。术后3-7个月4例患者出现脓肿以及螺钉周围感染等不良反应,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最终全部康复。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高能量创伤的肢体挽救
10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塔依尔江.亚生 +2 位作者 阿不拉.阿不克依木 阿布江.依不拉因木 麦麦热夏.米吉提 《新疆医学》 2009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能量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股(腘)动脉损伤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本组37例病人分别系膝关节周围如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近端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探查吻合血管,部分血管缺损2cm以上者采用自体大隐静... 目的:探讨高能量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股(腘)动脉损伤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本组37例病人分别系膝关节周围如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近端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探查吻合血管,部分血管缺损2cm以上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6例外伤后超过48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截肢;5例外伤后超过24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患肢功能大部丧失,其中1例足部坏死行截趾;24例外伤后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者功能恢复良好;2例虽在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但均系多发伤昏迷患者,继发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其中1例二期截肢。结论:高能量外伤所致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高度警惕股(腘)动、静脉损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腘)动脉伤 治疗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布艾尼.米吉提 《新疆医学》 2017年第8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本院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小儿脊柱结核患者18例,男性11例、女7例,年龄3~11岁,平均5.8岁。对所有...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本院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小儿脊柱结核患者18例,男性11例、女7例,年龄3~11岁,平均5.8岁。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现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凸畸形Cobb角及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96 min。术中出血量200~480 mL,平均328 mL。随访时间1~3年,平均2.18年。Cobb角由术前48.4°矫正至术后10.8°,矫正率为78%(P<0.05)。1例患者出现植骨块骨折,返修术后治愈。末次随访,根据Frankle分级,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P<0.05)。Cobb角平均丢失3.4°。随访中未发现结核复发及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该技术能够较理想地维持后凸畸形的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儿童 后路内固定 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