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张雪蓉 万丽萍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阿吉 朱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38-1443,144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P_(0)组(为空白对照)、P_(25)组(给予25μg/mL丙泊酚)和P_(50)组(给予50μg/m...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P_(0)组(为空白对照)、P_(25)组(给予25μg/mL丙泊酚)和P_(50)组(给予50μg/mL丙泊酚)。对3组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胞Ki-67、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RT-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Ki-67、PD-L1的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P_(0)组比较,P_(50)组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_(0)组相比,P_(50)组PD-L1、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L1表达随丙泊酚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D-L1、Ki-67的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浓度丙泊酚能促进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该变化与相关蛋白Ki-67、PD-L1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下载PDF
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张雪蓉 王波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阿吉 朱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7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等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随机将MCF-7分为3组,对每一组加入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等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随机将MCF-7分为3组,对每一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即P_(0)组(空白对照组)、P_(25)组(25μg/ml丙泊酚组)和P_(50)组(50μg/ml丙泊酚组)。对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以研究各组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迁移、侵袭变化差异。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做用下对人乳腺癌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情况。结果与P_(0)组及P_(25)组相比,P_(50)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_(50)组的PD-L1、Ki-6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P_(0)组(P<0.05),其中PD-L1的表达随着丙泊酚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丙泊酚并且能够导致相关标志物Ki-67、PD-L1表达增强,Ki-67、PD-L1可能参与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乳腺癌MCF-7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下载PDF
新斯的明对小鼠切口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陈永庄 阿孜古丽·阿吉 +6 位作者 沙梦羽 杨冬晓 郝思佳 江怡 高秀秀 周梦珊 王丹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577-579,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新斯的明(neostigmine,N)对小鼠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NS)组、新斯的明17.5μg·kg-1、35μg·kg-1和70μg·kg-1(N17.5、N35、N70)组。N17.5、...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新斯的明(neostigmine,N)对小鼠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NS)组、新斯的明17.5μg·kg-1、35μg·kg-1和70μg·kg-1(N17.5、N35、N70)组。N17.5、N35、N70组分别于切皮前10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新斯的明,N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切皮72h后测量各组小鼠的切口长度及体重增加量,记录各组小鼠切口平均愈合天数并计算每天的切口累计愈合率。结果与NS组相比,72h后N35组、N70组的切口长度缩短(P〈0.05,P〈0.01),其中N70组的切口长度明显缩短,N17.5组、N35组与N7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17.5组、N35组和N70组切口平均愈合天数缩短(P〈0.05),每天切口累计愈合率均高于Ns组,其中N70组最高。结论35μg·kg-1、70μg·kg1l新斯的明对小鼠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17.5μg·kg-1新斯的明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斯的明 切口愈合 小鼠 腹腔注射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痛性神经病变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阿孜古丽·阿吉 吴蓍妍 +3 位作者 陈雪 刘磊 张雪蓉 李亦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人数日益增高,至2022年已高达4亿多人[1]。其中,中国DM病人占全球总人数的1/4,达1.14亿人,居世界第一[2]。在DM发展过程中,可导致外周神经的累及,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人数日益增高,至2022年已高达4亿多人[1]。其中,中国DM病人占全球总人数的1/4,达1.14亿人,居世界第一[2]。在DM发展过程中,可导致外周神经的累及,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有数据显示,每2名DM病人中至少1名病人伴有DPN,是DM病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3],且好发于2型DM病人中[4]。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为8%~26%[5],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疼痛和痛觉改变,其中痛觉改变可表现为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增强、一定程度的感觉损失等不同形式[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自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痛性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 2型DM 数据显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