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辩证唯物主义(再)开始 被引量:3
1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蓝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2-37,共16页
通过对阿尔都塞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阿尔都塞勾画出了庸俗马克思主义不同版本(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总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类比的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抹除了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差异。阿尔都塞的贡献在于,努力挖掘这一差异,并... 通过对阿尔都塞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阿尔都塞勾画出了庸俗马克思主义不同版本(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总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类比的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抹除了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差异。阿尔都塞的贡献在于,努力挖掘这一差异,并集中讨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而通过对科学与意识形态、决定性实践与主导性实践之差异的分析发现:事实上,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一门新的学科——辩证唯物主义的开放性领域,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界定为断裂的形式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其前理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开启新的革命方向。对此,阿尔都塞未能揭示,因而还需要重新开启辩证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萨特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关于共产主义的对话 被引量:2
2
作者 阿兰.巴迪欧 马塞尔.高歇 蓝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3-31,共9页
这是一场发生在法国当代左翼内部的对话,对话双方为阿兰·巴迪欧和马塞尔·高歇。前者是革命派的代表,后者是社会民主派的代表。对话的主题是一些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即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高歇虽然也... 这是一场发生在法国当代左翼内部的对话,对话双方为阿兰·巴迪欧和马塞尔·高歇。前者是革命派的代表,后者是社会民主派的代表。对话的主题是一些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即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高歇虽然也经历和参与了法国的革命运动("五月风暴"),但完全站在纯粹理论的角度去看待和界定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去评判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与斯大林时代。高歇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将左翼或者马克思主义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理想诉诸民主制。巴迪欧立足于原初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明确反对高歇这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认为高歇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和列宁,而且沿用马克思的说法批评高歇为"议会迷"。巴迪欧认为只有革命的共产主义,才是走出资本主义泥淖的唯一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列宁
下载PDF
哲学任务 成为佩索阿同时代的人
3
作者 阿兰.巴迪欧 王晨 《上海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4,共6页
费尔南多·佩索阿1935年去世,但直到五十年后才开始在法国更加广为人知。我也参与了这场可耻的拖延。我称其为耻辱,因为佩索阿是本世纪最举足轻重的诗人之一,尤其是如果我们试图把他看成一种哲学上的可能条件。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原文传递
性别差异是可见的吗?
4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肖熹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中三场性爱戏进行分析,说明性别身份在电影这种可见性的艺术中,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性别身份既不必然与身体器官相关,也不必然以有限的影像与具体的人物相关,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谜一样的似乎双性恋... 本文通过对《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中三场性爱戏进行分析,说明性别身份在电影这种可见性的艺术中,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性别身份既不必然与身体器官相关,也不必然以有限的影像与具体的人物相关,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谜一样的似乎双性恋的女性人物,女性的性别身份存在于男性的寻找和识别中。这篇论文为分析爱情电影和性别问题提供了哲学化的解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性别身份 女性人物 爱情电影 身份证明 身体器官 解读方式 性别问题
原文传递
我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
5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蓝江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26,521,共25页
在巴迪欧看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更是一种共产主义政治,更严格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终结一切政治的政治,终结一切国家和统治的政治。不过这种政治不可能从词句和意识来寻找,只能在具体的政治实践... 在巴迪欧看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更是一种共产主义政治,更严格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终结一切政治的政治,终结一切国家和统治的政治。不过这种政治不可能从词句和意识来寻找,只能在具体的政治实践,即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来实现。这些政治实践,是对社会现实的超越决定,去开创出一个全新实践的路径和方向,而这条路径,我们可以命名为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马克思主义 政治 共产主义
下载PDF
红色与三色
6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艾士薇 邓冰艳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49-53,101+125,共7页
国际寡头政治控制着全球,它阻断了共产主义理想,呈现出因循守旧与顺从的景象。针对这种状况,出现了一种狂躁的自省,即对同一性趋势的反对,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文明国家与伊斯兰教的对立。《查理周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矛头... 国际寡头政治控制着全球,它阻断了共产主义理想,呈现出因循守旧与顺从的景象。针对这种状况,出现了一种狂躁的自省,即对同一性趋势的反对,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文明国家与伊斯兰教的对立。《查理周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矛头对准穆斯林,这既是由多种不良法律的直接结果所导致,也是由于资金原因。《查理周刊》中关于穆斯林的讽刺画与"言论自由"无关,只是低层次的文化种族主义。《查理周刊》事件可以被总结为典型的法西斯主义罪行。国家所组织的示威游行和统一的舆论方式,与"言论自由"的实质产生了差异。法国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示威游行:在红色旗帜下的游行和在三色旗帜下的游行。关于《查理周刊》事件的游行是在三色旗下所进行的,而我们所需要复苏的是红色旗帜下的游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周刊》 伊斯兰教 言论自由 红色与三色
原文传递
何谓真正的生活?--《每个年轻人都有两个内在的敌人》导读
7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蓝江(译) 《读写月报》 2021年第28期6-8,共3页
【阅读导引】2016年,时年79岁的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法雅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一本演讲小册子《何谓真正的生活》,收录了他面向年轻人的几次讲座的讲稿。在文前的说明中,巴迪欧说:“我在这里给出的是三次讲座的讲稿的最新版... 【阅读导引】2016年,时年79岁的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法雅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一本演讲小册子《何谓真正的生活》,收录了他面向年轻人的几次讲座的讲稿。在文前的说明中,巴迪欧说:“我在这里给出的是三次讲座的讲稿的最新版,其中的主要观念肇始于对当代青年与真正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阅读导引 年轻人 讲稿 当代青年 小册子
原文传递
哲学与心理学--阿兰·巴迪欧与米歇尔·福柯访谈录
8
作者 米歇尔.福柯 阿兰.巴迪欧 许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为1965年法国国家教学文献中心组织的哲学电视访谈录系列中的一篇。阿兰·巴迪欧与米歇尔·福柯探讨了有关哲学教学,心理学的界定,无意识概念的发现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 哲学 心理学 无意识 实证科学
下载PDF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关于《木兰花》
9
作者 阿兰.巴迪欧 李洋 许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1,共12页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平衡。影片沿用了传统情节剧的忏悔场景以及非常当代的反个人主义,展现出人性即爱这个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与一致性 过度表演 忏悔场景 反个人主义
下载PDF
主体理论
10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蓝江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78 126-127,126-127,共15页
本文是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一书中对主体概念做的第一次明确的定义和阐述,巴迪欧主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体,他从数学集合论上将主体明确定义为超越情势状态的架构,基于对事件的忠实基础上的程序,或者说一种忠实运算,在这个运算基... 本文是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一书中对主体概念做的第一次明确的定义和阐述,巴迪欧主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体,他从数学集合论上将主体明确定义为超越情势状态的架构,基于对事件的忠实基础上的程序,或者说一种忠实运算,在这个运算基础上区分了与事件相关的元素和与事件无关的元素。因此,巴迪欧坚持认为,主体诞生于事件之后,只有在事件之后,才能诞生真理,而主体就是对事件之后的真理的忠实运算程序,赋予事件产生的不可辨识之物以一种可辨识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主体理论 《存在与事件》 忠实
原文传递
电影作为哲学实验 被引量:30
11
作者 阿兰·巴迪欧 李洋(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0-194,共15页
巴迪欧从三个具体情境出发,提出哲学的使命在于思考选择、距离和例外,而电影也是在断裂中创造新的综合,是哲学情境的实验。哲学可以从影像、时间经验、连续性、艺术等级、艺术与非艺术这五个方面去思考电影给哲学的启示。电影不否定差异... 巴迪欧从三个具体情境出发,提出哲学的使命在于思考选择、距离和例外,而电影也是在断裂中创造新的综合,是哲学情境的实验。哲学可以从影像、时间经验、连续性、艺术等级、艺术与非艺术这五个方面去思考电影给哲学的启示。电影不否定差异,而是对不同艺术形式、对建构的时间和真实延绵、对流行文化的诸多形式、对不同的宏大道德冲突模式、对爱与政治等异质关系建立新的关系。电影是绝对不纯的艺术,它基于对世界最粗俗的复制,其生产条件也依靠不纯的物质系统。电影来自于现实的芜杂,它通过减法和提纯等方式创造纯粹。因此电影是艺术与不纯世界展开的战斗,经典电影的成功让人们在革命的理念破碎后,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情境 断裂与综合 不纯的艺术 电影综合论
下载PDF
电影的虚假运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阿兰·巴迪欧 谭笑晗(译) 肖熹(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区别判断和公理性... 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区别判断和公理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电影 艺术语言 理性判断 柏拉图
原文传递
哲学与诗歌:在不可命名的点
13
作者 艾士薇(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32-142,469,共12页
通常认为,柏拉图驱逐诗歌是因为它是对理念模仿的模仿,实际上,这没有抓住柏拉图的文本暴力。哲学和诗歌的不和谐是因为两者的思想标准不同。哲学用数元标准取代了诗歌标准,诗歌受制于形象和经验的独特性,数学始于纯粹的理念,依靠演绎法... 通常认为,柏拉图驱逐诗歌是因为它是对理念模仿的模仿,实际上,这没有抓住柏拉图的文本暴力。哲学和诗歌的不和谐是因为两者的思想标准不同。哲学用数元标准取代了诗歌标准,诗歌受制于形象和经验的独特性,数学始于纯粹的理念,依靠演绎法。然而,现代诗歌不仅对计算做出了贡献,还有其特有的智识使命,即通过操作展示理念。哲学通过语言,发现了数学与诗歌的不可命名之处。然而,两者皆为真理程序的基本形式。数学将非感性和不可呈现的多元变成它的真理;诗歌将处在消失边缘的多元变为真理。数学展示规则的不一致性,诗歌则挑战语言的边界,消除经验的客观性。有鉴于此,哲学放弃了为这两类不可命名创建名称。在不可命名的点上,既有思想与思想的多元之间存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诗歌 理念 不可命名
原文传递
世纪
14
作者 蓝江(译)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70-371,共2页
阿兰·巴迪欧是当代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该著收录了阿兰·巴迪欧的13篇讲座,它们是巴迪欧于1998—1999学年、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为哲学国际学院研究班开设的课程内容。巴迪欧在其中号召用内在性方法来取代外... 阿兰·巴迪欧是当代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该著收录了阿兰·巴迪欧的13篇讲座,它们是巴迪欧于1998—1999学年、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为哲学国际学院研究班开设的课程内容。巴迪欧在其中号召用内在性方法来取代外在性方法,以评价波澜壮阔的20世纪。巴迪欧将20世纪描述为“野兽”,这个新世纪超脱于旧的世界,它是新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后马克思思潮 内在性 外在性 新世纪 课程内容 超脱 20世纪
原文传递
当下的哲学
15
作者 +1 位作者 蓝江(译) 吴冠军(译)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78-378,共1页
该著是巴迪欧与齐泽克针对“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所作对话的记录,包括对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 该著是巴迪欧与齐泽克针对“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所作对话的记录,包括对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则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齐泽克 一致性 哲人 关键性问题 学术性 哲学 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