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明文化属性探讨——从造型与装饰角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星月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4,共12页
温明是流行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的一种高等级葬具。早期,由于考古发掘材料有限,对此类器物称秘器或漆面罩。近年来,随着最新考古资料的发现,可确定此类器物确为温明。本文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从造型结构与装饰角度,对... 温明是流行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的一种高等级葬具。早期,由于考古发掘材料有限,对此类器物称秘器或漆面罩。近年来,随着最新考古资料的发现,可确定此类器物确为温明。本文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从造型结构与装饰角度,对温明类器物的文化属性进行研究,并试析其短暂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温明 结构 铜镜 玉璧
下载PDF
唐代帝陵神道石刻鸵鸟图像流变研究
2
作者 星月 《天工》 2021年第8期121-123,共3页
唐代帝陵神道石刻上承南朝下启宋明,在陵墓制度史上发展较为成熟且艺术成就较高。鸵鸟图像的神道石刻自乾陵始,为唐代独有,其艺术表现形式为浮雕,与其他圆雕的神道石刻有所不同。由于唐中晚期帝陵石刻保存状况较差,现仅有八座陵墓保存... 唐代帝陵神道石刻上承南朝下启宋明,在陵墓制度史上发展较为成熟且艺术成就较高。鸵鸟图像的神道石刻自乾陵始,为唐代独有,其艺术表现形式为浮雕,与其他圆雕的神道石刻有所不同。由于唐中晚期帝陵石刻保存状况较差,现仅有八座陵墓保存有相对完整的鸵鸟石雕。以这八座陵寝中鸵鸟石雕的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与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流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所反映的唐代社会生活之势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帝陵 神道石刻 鸵鸟图像 发展演变 形变与势变
下载PDF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论威尔汉姆·哈默修伊绘画中的疏离感
3
作者 星月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5-100,共6页
威尔汉姆·哈默修伊(Vilhelm Hammershoi1864-1916)是丹麦黄金时代之后的油画艺术家,在经过去世后半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末重新走入世人的视野。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以沉静平和之感,既有诗意般感性的艺术美感又暗含精密理性的... 威尔汉姆·哈默修伊(Vilhelm Hammershoi1864-1916)是丹麦黄金时代之后的油画艺术家,在经过去世后半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末重新走入世人的视野。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以沉静平和之感,既有诗意般感性的艺术美感又暗含精密理性的结构排布,为观者传达出独特的美学感受。本文将其画面中所传递出的特殊美感定义为一种基于物性审美的“疏离感”,并针对其绘画作品展开讨论,通过画面分析试图解释这种疏离感的来源与构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汉姆·哈默修伊 疏离感 物性审美 物化
原文传递
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看唐代外来宗教发展
4
作者 星月 《文物世界》 2018年第1期35-37,42,共4页
唐朝初,由于持"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不少外来宗教得以进入中国,但最后仅有以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三大外来宗教组成的"三夷教"之说能够留在世人的视线中。那么需要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迅速从众多外来宗教中... 唐朝初,由于持"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不少外来宗教得以进入中国,但最后仅有以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三大外来宗教组成的"三夷教"之说能够留在世人的视线中。那么需要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迅速从众多外来宗教中脱颖而出,并立足于唐代至少二百五十年呢?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看,笔者以为想要在唐朝时迅速发展宗教,需先以上层统治者为发展契机,融合主流宗教,并深入本土文化才能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夷教 宗教发展 景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下载PDF
山西武乡石窑会石窟、磨里石窟调查简报
5
作者 武夏(摄影/执笔) 马楠(摄影/执笔) +3 位作者 肖诗颖(绘图) 姬凌飞(绘图) 星月(绘图) 李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现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进行了调查。石窑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石窑会村东南处,208国道旁的东山脚下,现存1个洞窟和8个附属... 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现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进行了调查。石窑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石窑会村东南处,208国道旁的东山脚下,现存1个洞窟和8个附属龛,均坐东朝西,窟内三壁主尊均为结跏趺坐佛。磨里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磨里村东的半山腰上,现存1个洞窟和1个附属龛,均坐南朝北,窟内三壁开三龛,龛内均雕刻一佛二菩萨。这两处石窟虽经过重妆彩塑,但洞窟形制完整,造像题材与雕刻风格可辨。据此推断石窟的开凿年代均为北齐。这一发现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北朝晚期佛教窟龛的面貌以及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乡 石窑会石窟 磨里石窟 北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