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1
作者 吴国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吴国新,阮长耿血小板是血液循环内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它具有丰富的胞内颗粒,在正常血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受到生理或物理刺激因子作用时,血小板发生活化,伸出伪足并释放胞内颗粒内容物,参与生理...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吴国新,阮长耿血小板是血液循环内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它具有丰富的胞内颗粒,在正常血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受到生理或物理刺激因子作用时,血小板发生活化,伸出伪足并释放胞内颗粒内容物,参与生理性止血或病理性血栓形成等。血小板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30
2
作者 岳辰 周宗科 +3 位作者 裴福兴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髋、膝关节置换术常可伴随大量失血。根据文献报道,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总失血量多在1000 ml以上,输血率高达30%~60%[1,2]。大量失血可增加患者的围术期风险和经济负担[3]。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除手术切口直接出血外,由手术... 髋、膝关节置换术常可伴随大量失血。根据文献报道,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总失血量多在1000 ml以上,输血率高达30%~60%[1,2]。大量失血可增加患者的围术期风险和经济负担[3]。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除手术切口直接出血外,由手术创伤引起的纤溶反应增强所致的失血约占总失血量的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纤溶 抗凝血药 失血量 氨甲环酸 输血率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单次给药 手术切口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 被引量:119
3
作者 余自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3-984,共2页
一、概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专家 中国 治疗 诊断 神经精神症状 出血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4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5
5
作者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第一部分诊断与分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专家 治疗 造血功能衰竭 髓系细胞
原文传递
汉防己甲素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多药耐药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许文林 江云伟 +3 位作者 王法春 袁伟 林江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 (TTD)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白血病细胞株K 5 62 /ADM多药耐药 (MDR )逆转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及细胞表面P糖蛋白 (P -gp)的表达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mRNA ;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 (TTD)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白血病细胞株K 5 62 /ADM多药耐药 (MDR )逆转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及细胞表面P糖蛋白 (P -gp)的表达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mRNA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exin -V判断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  10 μmol/L的TTD处理K 5 62 /ADM细胞后 ,细胞内阿霉素 (ADM )的浓度明显提高 ;K 5 62 /ADM细胞MDR 1mRNA /P -gp的表达下降 ;TTD能增强ADM致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论 汉防己甲素的耐药逆转机制除了下调MDR 1mRNA /P -gp的表达引起细胞内抗癌药物的积聚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K562/ADM细胞 汉防己甲素 多药耐药性 P糖蛋白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异常与疾病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泉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的血管生成一氧化氮(NO)降低,对乙酰胆碱的舒张效应丧失,而对儿茶酚胺类的缩血管反应异常敏感,血管舒、缩失衡,病人易患高血压。败血症病人体内NO生成过多,血管过分扩张,...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的血管生成一氧化氮(NO)降低,对乙酰胆碱的舒张效应丧失,而对儿茶酚胺类的缩血管反应异常敏感,血管舒、缩失衡,病人易患高血压。败血症病人体内NO生成过多,血管过分扩张,导致败血症休克,可用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NO还参与男性性功能的调控,局部注射NO生成药物能治疗射精功能低下。NO吸入疗法已被用于治疗肺高压疾病,短期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舒张因子 病理学
下载PDF
WHO 2008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修订解读 被引量:43
8
作者 何广胜 吴德沛 +5 位作者 孙爱宁 梁建英 刘丹丹 陈子兴 薛永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1,共6页
2008年版WHO的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型集中了目前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等方面研究进展,对MDS的分型做出了新修订。文章对有关MDS方面的修订做一解读。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型 WHO
原文传递
新灯盏花素体内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兆钺 陈德春 +1 位作者 何杨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28,6,共3页
新灯盏花素是植物灯盏花中一种有抗血小板作用的复盐成分。在家兔的主动脉血栓模型中能减轻血小板的破坏与5-羟色胺释放反应,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性。新灯盏花素对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 新灯盏花素是植物灯盏花中一种有抗血小板作用的复盐成分。在家兔的主动脉血栓模型中能减轻血小板的破坏与5-羟色胺释放反应,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性。新灯盏花素对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TXB_2与6-酮-PGE1α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在体内有强烈的抗血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盏灯花素 抗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干扰素-γ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和ABC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唐朝克 易光辉 +6 位作者 王佐 王燕 刘录山 万载阳 袁中华 杨永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以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干扰素 γ (IFN γ)对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 )表达的影响 .以便探讨IFN γ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 以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干扰素 γ (IFN γ)对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 )表达的影响 .以便探讨IFN γ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 .运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ABCA1mRNA与ABCA1蛋白质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 .发现IFN γ引起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而ABCA1mRNA和蛋白质表达、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以及apoA 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呈时间依赖性减少 ,细胞内胆固醇增多 .结果表明IFN γ抑制THP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流式细胞术 胆固醇流出 低密度脂蛋白 泡沫细胞 Tangier病 干扰素-Γ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33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吴德沛 +1 位作者 胡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1]。T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1]。T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也与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补体异常活化、血小板异常活化等相关。血浆中ADAMTS13活性缺乏导致内皮细胞异常释放的超大分子VWF(UL-VWF)不能及时降解,UL-VWF可自发结合血小板,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进而引起相应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引起临床症候群[2,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精神症状 ADAMTS13 临床症候群 血栓性微血管病 肾脏受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功能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殿彬 陈汝贤 +1 位作者 李建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测定21例有微血管病变和27倒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人,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者血浆血栓烷素(TXB2)、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浓度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 测定21例有微血管病变和27倒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人,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者血浆血栓烷素(TXB2)、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浓度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做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2012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1
13
作者 余自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以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发热及肾脏损害。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率可达9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以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发热及肾脏损害。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率可达90%。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TTP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虽有明显改观,但仍然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并存在易反复发作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治疗 共识 解读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唐朝克 易光辉 +8 位作者 唐国华 王佐 王燕 刘录山 袁中华 万载阳 严鹏科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以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单核—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方法 ,来判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激动剂 2 2 (R) 羟基胆固醇和抑制剂 4 ,4 -二异硫氰... 以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单核—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方法 ,来判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激动剂 2 2 (R) 羟基胆固醇和抑制剂 4 ,4 -二异硫氰酸二丙乙烯 2 ,2 -二磺酸 (4 ,4’ diisothiocyanostilbene 2 ,2’ disulfonicacid ,DIDS)对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2 2 (R) 羟基胆固醇作用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 ,能明显增加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蛋白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从 0h的 31 .1增加到 2 4h的 4 5 .2 ;而DIDS作用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 ,能明显降低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蛋白表达 ,平均荧光强度从 0h的 2 9.4降低到 2 4h的1 0 .4。胆固醇流出实验发现 ,2 2 (R) 羟基胆固醇作用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 ,能明显增加细胞胆固醇流出 ;而DIDS作用THP 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 ,能明显降低细胞胆固醇流出。这些结果表明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T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作用 流式细胞术 胆固醇流出 低密度脂蛋白 泡沫细胞 22(R)-差劲基胆固醇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膜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8
15
作者 吴国新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3,共4页
随着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膜蛋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改变。糖蛋白Ⅰb由均一性分布变为簇状排列,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暴露出多种粘附蛋白的受体,血小板膜上出现一系列新的蛋白抗原及受体部位,活化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研究血小... 随着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膜蛋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改变。糖蛋白Ⅰb由均一性分布变为簇状排列,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暴露出多种粘附蛋白的受体,血小板膜上出现一系列新的蛋白抗原及受体部位,活化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研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止血与纤溶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韩崇旭 李锦堂 +2 位作者 苏天水 王兆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止血 纤溶相关指标 血栓形成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韩悦 王兆钺 +3 位作者 朱明清 王爱青 张威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222-223,共2页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血小板自身抗体 PAIg G,研究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 FCM检测 2 0例 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并与 EL ISA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CM测得 14例 (...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血小板自身抗体 PAIg G,研究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 FCM检测 2 0例 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并与 EL ISA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CM测得 14例 (70 % ) ITP患者血小板膜自身抗体 PAIg G阳性 ,9例 (4 5 % )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EL ISA显示 12例 (6 0 % )患者 PAIg G阳性 ,7例 (35 % )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FCM所测结果阳性率稍高于 EL ISA。结论 :FCM可成为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的一项新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与 EL ISA等方法同时应用可进一步提高 ITP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抗体 流式细胞术 ELISA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4 位作者 薛永权 吴春华 谢新 过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和 6名正常人骨髓的 8三体。结果 分析2 0 0个间期细胞 ,以 >3%的 3个绿色杂交信号定为阳性标准。 6 9例MDS患者中 ,10例CC和FISH检测均为 8三体 ,其中 7例 8三体的检出率FISH低于CC ;1例CC检测为 8三体 ,而FISH检测阴性 ;5 8例CC检测无 8三体的患者中 ,采用FISH检出 7例 8三体 ,其中 2例分别含 2和 3个标志染色体 ,4例为正常核型。结论 间期FISH是检测MDS 8三体的有价值的技术 ,特别是在检测核型正常和在标志染色体的识别中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范磊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粘膜的出血。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仍然是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粘膜的出血。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仍然是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发病机制 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毒性反应 抗原递呈细胞 血小板数目 T细胞介导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高维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研究进展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