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唐熠达 陈纪林 +7 位作者 徐新林 王清峙 司文学 张连庄 杨跃进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 利用高胆固醇饮食 (2 % )并免疫损伤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 ,评价不同剂量阿司匹林 (aspirin)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40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小剂量 (4mg·kg- 1&... 目的 利用高胆固醇饮食 (2 % )并免疫损伤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 ,评价不同剂量阿司匹林 (aspirin)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40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小剂量 (4mg·kg- 1·d- 1)、中剂量 (12mg·kg- 1·d- 1)、大剂量 (2 0mg·kg- 1·d- 1)和高胆固醇四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 ,每组各 10只。测定指标包括 0、2、12周时的血脂和 12周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 (CRP)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以及主动脉斑块 /内膜面积比、内 /中膜厚度比和斑块脂质含量。结果 阿司匹林小、中、大剂量组与高胆固醇组相比 ,斑块 /内膜面积比分别减少 2 0 9%、43 9%和 42 8% ,内 /中膜厚度比分别减少 49 0 %、67 1%和 69 0 % ,斑块脂质含量分别减少 2 8 8%、3 5 0 %和 48 6% (P <0 0 5~ 0 0 1) ;CRP和MCP 1也显著降低 (P均 <0 0 1)。三个治疗组间比较 ,各指标在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 (P <0 0 5~ 0 0 1) ,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阿司匹林呈剂量相关地通过抗炎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效应以中剂量 (12mg·kg- 1·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剂量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6
2
作者 顾晴 陈纪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i007-i008,共7页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药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模型对照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及合用组(n=10)。后4组建立高胆...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药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模型对照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及合用组(n=10)。后4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血清CRP浓度,减少巨噬细胞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平滑肌细胞阳性细胞百分率,联合用药作用增强(P<0.05~0.01),两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有抑制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作用,联合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黄芪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2
3
作者 陈晓玲 +2 位作者 席思川 司文学 张连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32-434,共3页
黄芪口服液能部分抑制大鼠常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
关键词 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顾晴 陈纪林 +6 位作者 司文学 王清峙 徐新林 褚雁 张连庄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 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 (n =9)、模型组 (n =10 )和氯吡格雷组 [4mg/(kg·d) ,n =10 ]。后两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 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 (n =9)、模型组 (n =10 )和氯吡格雷组 [4mg/(kg·d) ,n =10 ]。后两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脂和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 ,免疫组化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氯吡格雷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 /内膜面积减少 2 7 5 2 % ,内膜厚度和内膜厚度 /中膜厚度分别减少 5 4 5 2 %和 5 0 98% ,斑块中巨噬细胞百分数从 ( 5 7 5 0± 8 40 ) %减至 ( 4 0 93± 7 0 8) % ,平滑肌细胞百分数从( 3 7 2 8± 3 3 5 ) %增至 ( 5 3 16± 6 96) % ,血清CRP浓度从 ( 2 67 86± 49 89)ng/ml降至 ( 189 82± 77 0 2 )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氯吡格雷能够减轻动脉炎症反应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血脂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跃进 张健 +8 位作者 吴永健 唐熠达 陈羲 尤士杰 刘坤申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斯匹林防治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d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h,再松解2h。分别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①AMI前,通心络组的NO2-/NO3-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均P<0.01),而ET则均无显著差异。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2-/NO3-比AMI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ET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与I-R组相比,NO2-/NO3-在通心络组仍显著为高(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P<0.01),但比其它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②I-R组的CEC计数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但与I-R组相比,CEC计数在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在抵克力得组则显著升高(P<0.05)。③I-R组的MI面积为24.9%,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1)。④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I-R组为62.5%,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隆至12.5%和25%(P<0.05,P<0.01)。⑤AMI再灌注后2h,血NO2-/NO3-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NO2-/NO3-:r=-0.884,P<0.01;ET:r=0.946,P<0.01)。结论: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作用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 通心络 卡维地洛 缬沙坦
下载PDF
一种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6
作者 金焱 庞宝森 +6 位作者 武维屏 冯淬灵 任传云 牛淑洁 黄秀霞 崔巍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模型。方法 :采用香烟染毒和细菌内毒素 (LPS)气管注入的复合方法 ,模仿人类COPD发病的慢性过程 ,制造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结果 :COPD模型肺组织平均肺泡面积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 ... 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模型。方法 :采用香烟染毒和细菌内毒素 (LPS)气管注入的复合方法 ,模仿人类COPD发病的慢性过程 ,制造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结果 :COPD模型肺组织平均肺泡面积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 ,OD值明显减少 (P <0 0 1)。COPD模型组吸气阻力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肺顺应性 (CLd)及第 0 3s用力呼气量 (FEV0 3)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0 3 FVC % )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 ,表明有通气阻塞现象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大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
下载PDF
心肺血管病并发较大肺动脉血栓阻塞100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程显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病 肺栓塞 病理 尸体解剖
原文传递
黄芪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功能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席思川 +1 位作者 张连庄 司文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6-238,共3页
为观察黄芪对缺氧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构形重组和肺动脉高压是否具有阻抑效应,以期为该药在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方面提供实验依据。在常压低氧条件下,选用60只大鼠,分低氧组、低氧加黄芪组和正常组,在实验第15天、30天分别测量右... 为观察黄芪对缺氧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构形重组和肺动脉高压是否具有阻抑效应,以期为该药在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方面提供实验依据。在常压低氧条件下,选用60只大鼠,分低氧组、低氧加黄芪组和正常组,在实验第15天、30天分别测量右心室收缩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光镜与电镜观察肺血管病变及进行显微形态计量学检测,动态观察了黄芪对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构形重组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不仅能拮抗缺氧性腺泡内肺动脉收缩,减轻低氧对肺动脉壁细胞的损伤,还能阻抑腺泡内肺动脉中膜肌化增强和外膜纤维母细胞增生。说明黄芪有明显阻抑低氧性腺泡内肺动脉构形重组和预防缺氧性肺动脉压升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缺氧 黄芪 中药 防治
原文传递
前胡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逆转效应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席思川 +2 位作者 张连庄 司文学 李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本实验用生理指标测定、心脏解剖称重、形态学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方法,动态观察中药前胡对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IAPA)构形重组及肺动脉高压(PHT)形成的逆转恢复作用。结果表明:前胡不仅能拮抗缺氧性IAPA收缩,降低肺动... 本实验用生理指标测定、心脏解剖称重、形态学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方法,动态观察中药前胡对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IAPA)构形重组及肺动脉高压(PHT)形成的逆转恢复作用。结果表明:前胡不仅能拮抗缺氧性IAPA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肺动脉壁细胞增殖与肥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结构和功能。提示前胡也是治疗低氧性IAPA构型重组和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缺氧 肺动脉高压 药理 大鼠
下载PDF
66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尸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车东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5,T005,共5页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肺心病住院尸检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测量。录用成人肺心病尸检62例,录用率88.5%。采用dBASE-Ⅲ汉文系统建立了全国肺心病尸检资料数据库和程序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肺心病住院尸检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测量。录用成人肺心病尸检62例,录用率88.5%。采用dBASE-Ⅲ汉文系统建立了全国肺心病尸检资料数据库和程序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我国慢性肺心病的主要部原发性疾病。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其周围炎是病变发展到损伤肺组织的阶段,也是并发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中心环节。强调肺小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改变或增多是肺血管顺应性降低的重要原因,而小血管腔的扩张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继发性改变。并建议室上脊肥大可作为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室肥大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肺心病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10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活检病理分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晓东 +7 位作者 程显声 沈宗林 张连庄 陈白平 胡盛寿 司文学 赵永平 梁风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54-57,I001,共5页
本文报告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活检的肺内动脉病理改变.以及与心导管资料及手术近期效果的对照分析结果。将肺动脉病变分为Ⅰ级(中层肥厚)、Ⅱ级(中层肥厚及内膜有细胞性增生)、Ⅲ级(中层肥厚及阻塞性内膜纤维... 本文报告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活检的肺内动脉病理改变.以及与心导管资料及手术近期效果的对照分析结果。将肺动脉病变分为Ⅰ级(中层肥厚)、Ⅱ级(中层肥厚及内膜有细胞性增生)、Ⅲ级(中层肥厚及阻塞性内膜纤维化、多发血栓形成,或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Ⅳ级(前述改变中部分病变加上出现丛状改变,或伴局限性动脉壁坏死、变性、炎症)。研究说明,Ⅰ、Ⅱ级为可逆性病变,预后好;Ⅳ级为不可逆性,不适宜行心脏矫正手术。Ⅲ级是临界性病变,难以预测其预后。对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活检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崇剑 高润霖 +6 位作者 宋来凤 唐跃 孟亮 杨跃进 陈纪林 乔树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0-32,F0003,共4页
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 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 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4周后处死, 进行心肌TTC染色、HE染色和PTAH染色。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2%(23/25),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重新开放血流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模型猪心肌经病理显微镜检查有坏死心肌。结论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此法是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扎 再灌注损伤 模型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心脏肿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红月 李莉 +4 位作者 吕凤 宋来凤 赵红 浦介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976—2006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手术切除的56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选择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病例。分...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976—2006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手术切除的56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选择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所见,部分病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52例中年龄平均12岁,最小6个月;男女各26例。良性肿瘤48例,占93%,其中黏液瘤最常见(31例),其它依次为纤维瘤(4例)、横纹肌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还有颗粒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恶性肿瘤4例,占7%,分别为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及低分化肉瘤。3岁以内婴幼儿原发心脏肿瘤以横纹肌瘤(3例)和纤维瘤(3例)较多,还可见恶性的低分化肉瘤(1例)。52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占93%,误诊7%。结论儿童心脏肿瘤类型多样,年龄较大者也以黏液瘤最多,而婴幼儿期以横纹肌瘤和纤维瘤多见。恶性肿瘤为分化较差的肉瘤,好发于右心,可见于婴幼儿。肿瘤临床诊断时应密切结合患儿年龄、瘤体生长部位及影像形态特点,才能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黏液瘤 横纹肌瘤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应用弹性蛋白酶复制金黄地鼠肺气肿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旭晨 +3 位作者 徐新林 褚燕 韩晓男 李亚辉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9期536-538,共3页
应用弹性蛋白酶气管内滴入复制金黄地鼠肺气肿模型。方法:将金黄地鼠麻醉后,气管内一次性滴入弹性蛋白酶液(40 u/100 g体重),分别于实验第 3天、1周、2周、3周、4周时处死。对地鼠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第4周时... 应用弹性蛋白酶气管内滴入复制金黄地鼠肺气肿模型。方法:将金黄地鼠麻醉后,气管内一次性滴入弹性蛋白酶液(40 u/100 g体重),分别于实验第 3天、1周、2周、3周、4周时处死。对地鼠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第4周时平均肺动脉压、右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指数、肺容积。结果:实验第4周时,地鼠出现了典型的肺气肿改变,平均肺动脉压、右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指数、肺容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气管内一次性滴入弹性蛋白酶可成功地复制出金黄地鼠肺气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胰肽酶 动物实验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吸烟诱发地鼠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莉 +2 位作者 陈颖 褚雁 徐新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吸烟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在吸烟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吸烟时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的动物模型 ,2 0只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组和吸烟组 ,每组各 1 0只 ;体外培养支气管上皮细... 目的 探讨吸烟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在吸烟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吸烟时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的动物模型 ,2 0只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组和吸烟组 ,每组各 1 0只 ;体外培养支气管上皮细胞并经香烟烟雾提取物 (CSE)刺激。观察肺内和支气管上皮细胞TGF β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吸烟组于 3个月时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吸烟组TGF β1 的阳性强度 (2 .75± 0 2 3)与正常组 (0 .84± 0 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两组的TGF β1 mRNA吸光度分别为 1 .2 8和 0 .98。支气管上皮在CSE刺激后 ,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TGF β1 的表达增强 ,与单纯培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67± 0 1 6vs0 .85± 0 54 ,P =0 .0 0 1 )。结论 烟雾刺激造成气道上皮的损伤 ,产生大量的TGF β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吸烟 地鼠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组织
原文传递
大、中、小剂量依那普利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左心室重构的作用对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沛 杨跃进 +8 位作者 宋来凤 徐新林 李永利 周燕文 田毅 陈纪林 陈在嘉 徐义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对比大、中、小剂量依那普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左心室重构的防治作用,并评价其量效关系。    方法:AMI术后48小时存活的97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对照以及依那普利大、中、小剂量[10mg/(... 目的:对比大、中、小剂量依那普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左心室重构的防治作用,并评价其量效关系。    方法:AMI术后48小时存活的97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对照以及依那普利大、中、小剂量[10mg/(kg·d)、1mg/(kg·d)和0.1mg/(kg·d)]4组。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作对照。给药治疗4周后均行血液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及病理分析。最终67只大鼠获完整资料,在上述各组中的数目分别为13、13、12、12、8和9只。    结果:AMI各组间梗塞面积均无显著差异(45.4%~47.4%,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容积以及实际和相对重量均显著增加(P均<0.001=,发生了左心室重构;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dp/dt/左心室收缩压(LVSP)]均显著降低(P<0.01~0.001=。与AMI组相比,依那普利大、中、小剂量3治疗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容积以及实际和相对重量均显著降低或减小(P<0.05~0.001),且左心室舒张末压、容积和实际重量在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降低或减小更显著(P均<0.05=;而±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左心室重构 依那普利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化瘀咳喘片(81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作用(312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柏蔷 朱元珏 +8 位作者 徐凌 张弘 郭子健 马毅 徐佳 陈勇 朱明娟 董湘陵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4期14-18,共5页
目的通过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平行研究,应用二年时间观察814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对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评价814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312例,通过双盲、随机分为两组:①814临床治疗组;②安慰剂对照组... 目的通过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平行研究,应用二年时间观察814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对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评价814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312例,通过双盲、随机分为两组:①814临床治疗组;②安慰剂对照组;所有患者仅在COPD急性加重期加用常规药物治疗(抗生素、止咳化痰药、平喘药物等)。临床观察时间为二年。结果 814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比率较高,其中以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的改善较为显著(P<0.05)。814治疗组中,咳嗽缓解的总有效率为35%,咳痰为41%,喘息为16.7%;临床体征方面则以哮鸣音减少较为明显。COPD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814治疗组中的COPD患者平均每年每个患者发生2.7±2.1次病情急性加重,而安慰剂对照组中平均每年每个患者发生4.8±1.9次病情急性加重,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814治疗后能缓解COPD肺功能下降趋势。814治疗后,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尤其能缓解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并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咳喘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药814 肺功能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邢绣荣 秦俭 +2 位作者 李春盛 曾翔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复苏成功率、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治疗组(B组)和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C组),各20只。分别于窒息前、...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复苏成功率、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治疗组(B组)和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C组),各20只。分别于窒息前、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测定,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时间,C组明显少于B组(P<0.05)。C组中有75%自主循环恢复,30min存活率为70%,B组分别为60%(P>0.05)和55%(P>0.05)。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的LVSP、dp/dtmax、经LVSP校正后的dp/dt和-dp/dt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C组复苏后心肌超微结构略有部分改变,线粒体轻度肿胀及少量空泡形成。B组复苏后心肌细胞部分损害,心肌细胞肌丝排列不整齐,线粒体明显肿胀及空泡化,损害程度比C组严重。结论在复苏早期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并且改善了心脏功能,减少了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因此,氨茶碱可作为肾上腺素的增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超微结构 早期应用 氨茶碱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 自主循环恢复 腺苷受体拮抗剂 复苏成功率 肾上腺素 LVSP 血液流变学 心功能测定 血流动力学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SD大鼠 电镜观察 恢复时间 空泡形成 损害程度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肽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明辉 +2 位作者 王清峙 褚雁 徐新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大鼠冠状... 目的:探讨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造成心肌缺血模型,复灌24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①再灌注结束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②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③心肌肌动蛋白表达采用特异性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④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光镜下半定量评分以10倍物镜下,随机选取若干视野观察整个左室心肌切面,从心肌变性坏死、出血、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四方面观察心肌病变分布情况并计分,计算每种病变的视野比例(有心肌病变的视野数/镜下观察的总视野数),正常心肌计0分;病变灶性,病变视野比例≦1/4计1分;病变视野比例为1/4~1/2计2分;病变弥散性,病变视野比例≧1/2计3分。每方面的得分求和即为最后计分。⑤大鼠心肌病理学电镜下半定量评分:从心肌纤维、线粒体、核染色质、细胞水肿和小血管内皮五方面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并计分,结构正常为0分;轻度改变且病变灶性,小于全部视野面积的1/4为1分;中度改变,病变占全部视野面积的1/4~1/2计2分;重度改变且病变弥散性,大于全部视野面积的1/2为3分。每方面的得分求和即为最后计分。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24只,每组8只。①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肽素用药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5.59±0.52)μkat/L,(1.06±0.09)μkat/L,(4.34±1.15)%;(10.52±0.32)μkat/L,(1.97±0.21)μkat/L,(11.16±1.09)%,P<0.05],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58±0.32)μkat/L,(0.57±0.15)μk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肌动蛋白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陈曦 张宝杰 王清峙 张连庄 田毅 周燕文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6期8202-8203,共2页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即:心肌梗死48h(n=11)和心肌梗死4周(n=13)组,假手术48h(n=10)和假手术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AMI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犤心肌梗死48h组分别为(212.86±155.75)/1000,(198.16±120.0)/1000和(63.23±45.43)/1000,心肌梗死4周组分别为(235.14±130.43)/1000,(80.33±44.29)/1000和(31.61±16.39)/1000,P<0.05~0.01犦。结论:大鼠发生AMI后,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大鼠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