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的句式原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文辉 浩然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5,共7页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夺去’类双宾语句是双宾语句”这个观点作了新的论证,第二部分讨论“给予”类和“夺去”类哪个是双宾语句式的原型。文章认为,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源于对相关因素的不全面的认识。句式原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四...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夺去’类双宾语句是双宾语句”这个观点作了新的论证,第二部分讨论“给予”类和“夺去”类哪个是双宾语句式的原型。文章认为,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源于对相关因素的不全面的认识。句式原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四个特征:历史上出现在先;句式扩展上占优势;频率上占优势;理解上占优势。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给予”类的原型特征多于“夺去”类,应该视为句式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句 原型 给予 夺去
原文传递
茅盾与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贫困叙事 被引量:3
2
作者 浩然 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业破产、农民贫困化只是近年之事,因而并非封建土地制度的直接结果,外国资本的入侵才是其主因。在茅盾笔下,地主不等于恶霸,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未必截然对立,地主、富农和小商人同样是农业危机的受害者。这些叙事特点源自茅盾独特的小说美学追求:与其他左翼作家追求直接宣传鼓动效果不同,茅盾更将小说创作看作一项探求真理、追寻社会现实背后潜在规律,最后以"精进和圆熟"的"艺术手腕"予以表达的过程,看作一种"求真"活动。他既强调理性认识,也倚重感性经验。茅盾不同于其他左翼作家的创作方法,还表现在他其他小说的叙事聚焦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乡村贫困叙事 美学追求
下载PDF
如何以“规则”行“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再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浩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1-76,共6页
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是学界解读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其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以往研究... 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是学界解读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其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以往研究者对"规则"概念的不同解读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意义,尝试在理论层面发掘"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之间的关联,结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最新英译本及其中的"语法"概念,对比Kripke、Wright、McDowell等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出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游戏和规则的哲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语言游戏 规则 家族相似性
下载PDF
祥林嫂形象是怎样“合成”的
4
作者 浩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1X期70-71,共2页
在谈及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时,鲁迅说过:"小说也如绘画一样,有模特儿,我从来不用某一整个,但一肢一节,总不免和某一个相似,倘使无一和活人相似处,即非具象化了的作品。"他还曾讲道:"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 在谈及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时,鲁迅说过:"小说也如绘画一样,有模特儿,我从来不用某一整个,但一肢一节,总不免和某一个相似,倘使无一和活人相似处,即非具象化了的作品。"他还曾讲道:"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本人更多采用的是第二种,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祝福》里的祥林嫂也有模特儿,即生活原型,但这一形象的原型并非一个,是多个人的外貌、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肢一节 《祝福》 生活原型 人物形象塑造 具象化 在酒楼上 《故乡》 《孔乙己》 《彷徨》 闰土
原文传递
概念转喻构建下的文学叙事与语篇连贯研究
5
作者 浩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在认知语言学兴起之前,转喻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以往对转喻的研究仅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文章着重从语篇宏观层面入手,对转喻进行分类,对其在文学叙事和语篇连... 在认知语言学兴起之前,转喻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以往对转喻的研究仅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文章着重从语篇宏观层面入手,对转喻进行分类,对其在文学叙事和语篇连贯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机制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转喻 文学叙事 语篇连贯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人物塑造的偏离现象
6
作者 浩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0-41,共2页
认知文体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心智层面的文体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理想读者和隐含读者之间的差异,译文和原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会有所体现,进而导致译文的人物塑... 认知文体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心智层面的文体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理想读者和隐含读者之间的差异,译文和原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会有所体现,进而导致译文的人物塑造发生认知上的偏离。运用认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这种语言现象予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人物塑造 偏离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解读
7
作者 浩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运用文本世界和概念整合理论对《理智与情感》进行文体研究,对作品中人物性格表征与情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比较了文本世界与概念整合两种理论,指出其在文体学研究中的交互性及理论构建上的差异。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文本世界 概念整合 交互性
下载PDF
注意短语的结构
8
作者 浩然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前几天看到一袋大米的包装上印着这么八个字: “米之精品,食之清香。”看着就感觉不舒服,稍一琢磨更是别扭。显然印者考虑到了这是广告,所以尽量使语句显得整齐些,可是他只注意了字数,而忽略了结构。一般情况下,像这样字数相等。
关键词 短语 汉语 结构方式 语法
下载PDF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论《理智与情感》中语法隐喻在中文译本的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浩然 《现代语文》 2021年第5期63-70,共8页
从功能文体学视角出发,对语法隐喻在《理智与情感》三个译本中的重构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各类语法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文体意义进行讨论,并分析各译本中语法隐喻的转换特点。通过建立较为完整的语料库,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比分... 从功能文体学视角出发,对语法隐喻在《理智与情感》三个译本中的重构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各类语法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文体意义进行讨论,并分析各译本中语法隐喻的转换特点。通过建立较为完整的语料库,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三个译本在翻译语法隐喻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试图揭示语法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分布特征,以及译者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倾向性策略,以期对未来的跨学科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功能文体学 数据统计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本世界理论的新发展——《世界构建: 心智中的语篇》评介
10
作者 Joanna Gavins Ernestine Lahey +1 位作者 浩然 蓝纯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51,共6页
1.引言随着Paul Werth首部系统论述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Text Worlds:Represen ̄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的出版,文本世界理论逐渐成为认知诗学领域的一大热点。Joanna Gavins(2007)对世界转换(world-switch)和情态世界(... 1.引言随着Paul Werth首部系统论述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Text Worlds:Represen ̄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的出版,文本世界理论逐渐成为认知诗学领域的一大热点。Joanna Gavins(2007)对世界转换(world-switch)和情态世界(modal-world)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在Werth(199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本世界理论。Peter Stockwell(2009)和Gavins(2013)则分别从阅读反馈和荒诞作品解读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文本世界理论的研究领域。为了反映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由Joanna Gavins和Ernes ̄tine Lahey编著的《世界构建:心智中的语篇》(World Building:Discourse in the Mind,2016)一书对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世界理论 MODAL 作品解读
原文传递
不要忘了“准确”——由几句歌词想到的
11
作者 浩然 《语文知识》 2001年第12期7-9,共3页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和意义是它的形式和内容。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表达是不是准确,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更好的修辞效果。如果忽略了内容的”对”与“准”而一味强求形式的“好”,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和意义是它的形式和内容。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表达是不是准确,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更好的修辞效果。如果忽略了内容的”对”与“准”而一味强求形式的“好”,则无异于舍本逐末,势必会因辞害意。歌词写作,由于在音乐节奏、音节数目、押韵等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如《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姊妹兄弟都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写作 音乐节奏 写作要求 押韵 语法 修辞
下载PDF
“一对双眼”是多少“眼”?——流行歌曲歌词例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浩然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2,共1页
<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姊妹兄弟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最后一个词"不错"就是"不坏、好"的意思,(见<现代汉语词典>)作者用它显然是只从韵脚的需要来考虑的,为了合上"坡梭&q... <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姊妹兄弟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最后一个词"不错"就是"不坏、好"的意思,(见<现代汉语词典>)作者用它显然是只从韵脚的需要来考虑的,为了合上"坡梭"辙而舍弃了它的众多同义形式中的更"好"的词语,偏偏用这个差不多是肯定语气最弱,赞美显得最为"吝啬"的字眼儿,(当然,"可以"还不如它)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 歌词 汉语 语素 逻辑规律 语法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