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文博 陶帮宝 +3 位作者 孙秋阳 李世亭 王晓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665-668,681,共5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静脉压迫 缓解率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玲 +2 位作者 何大可 袁艳 王晓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VNS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术后2周开机并根据患儿个体癫痫发作情况逐步调整刺激参数,通过患者来院或电话随访至术后1年。结果该组患儿术...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VNS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术后2周开机并根据患儿个体癫痫发作情况逐步调整刺激参数,通过患者来院或电话随访至术后1年。结果该组患儿术前癫痫发作频率为(45.6±55.3)次/个月,术后6个月癫痫发作频率降为(38.2±47.3)次/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29.67%;患儿术后1年癫痫发作频率降为(25.2±31.8)次价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48%,与术前相比,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减少,且发作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升。结论VNS手术创伤小、耐受性良好,术后可减少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不适合开颅的儿童难治性癫痫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预后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与短期内再手术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秋阳 张文博 +3 位作者 陶帮宝 李宾 王晓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无效的原因,评价短期内再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首次行面神经MVD无效后在短期内再手术的25例患者,分析其手术过程、疗效和并... 目的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无效的原因,评价短期内再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首次行面神经MVD无效后在短期内再手术的25例患者,分析其手术过程、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16年4月~2018年9月间共有25例HFS患者行短期内再手术,入院前病程5~240月(平均101.0±58.5月),两次MVD手术间隔时间21~216 h(中位时间48 h)。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解剖欠清晰(60%)、遗漏潜在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点(24%)以及术中误判了异常肌反应的消失。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2例患者发生术侧Ⅱ级面瘫,2例患者发生术侧暂时性轻度听力下降。结论面神经MVD术后无效的原发性HFS患者可在短期内再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显露面神经REZ区,结合异常肌反应监测以避免遗漏神经血管压迫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再手术 面神经出脑干区 异常肌反应
原文传递
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施娟红 +3 位作者 孙丰兵 陶帮宝 张文博 王晓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4期4646-465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比较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5例男性和1例女性,平均年龄9.8...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比较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5例男性和1例女性,平均年龄9.8岁;5例病变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区;5例头痛起病,1例表现为多尿;术前血液学检查提示:4例患者甲胎蛋白明显升高,1例患者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3例患者手术全切,平均生存期32.0月,3例患者手术次全切,平均生存期21.0月;4例患者术后接受规范放化疗,平均生存期32.0月,1例仅行化疗,生存期22.0月,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生存期9.0月。结论: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多见于年轻男性,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术前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患者预后差,手术切除程度是一重要预后影响因素,术后放化疗或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胚胎性癌 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标记物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