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困境及其公法转向 被引量:8
1
作者 华子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私法保护已无法应对互联网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然而,各界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却缺乏关照,公法保护呈现出规范零散化、内容局限化等弊端。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属性,这成为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逻辑起点。应以《个... 私法保护已无法应对互联网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然而,各界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却缺乏关照,公法保护呈现出规范零散化、内容局限化等弊端。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属性,这成为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逻辑起点。应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打造个人信息保护的公法规范体系,并将场景主义理念嵌入个人信息保护具体场景,形成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个人信息公法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公法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 场景主义
下载PDF
清代循吏法律实践中的“中道”理念
2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9,共15页
循吏既是清代法律实践的重要群体,也是“中道”理念的主要诠释者。清代循吏在秉承前朝循吏共性的基础上,于民众教化、调诉息争、审冤断狱等法律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道”理念,包括“以教止争、以调息讼”的中和之道,“致公致允、... 循吏既是清代法律实践的重要群体,也是“中道”理念的主要诠释者。清代循吏在秉承前朝循吏共性的基础上,于民众教化、调诉息争、审冤断狱等法律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道”理念,包括“以教止争、以调息讼”的中和之道,“致公致允、审断平明”的中正之道,“援情入法、因势制宜”的时中之道。这些“中道”理念体现了清代循吏对“奉职循理”“恤人体国”等为政之德的自觉践行,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对教化与惩戒、人治与法治、国法与人情等重大命题的深刻思考,对于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循吏 法律实践 “中道”理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德法合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依据与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星宇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0期77-86,共10页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环节,基本进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科学立法、保障严格执法、裨助公正司法、促成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传承与超越:新时代德法共治视域下的离监探亲制度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龙大轩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59-67,共9页
德法共治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监探亲制度的出台,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梳理古代"纵囚归狱"制度的缘起与脉络,探寻其对今日制度建设之借鉴,分析新时代离监探亲制度的现状,最... 德法共治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监探亲制度的出台,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梳理古代"纵囚归狱"制度的缘起与脉络,探寻其对今日制度建设之借鉴,分析新时代离监探亲制度的现状,最后在德法共治视域下对离监探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共治 离监探亲 纵囚归狱 诚信
下载PDF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领导干部为政之德
5
作者 张科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治国理念,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治国理念,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政德建设 治国理念 为政之德 风向标
原文传递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路径
6
作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12-114,共3页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不可或缺的权力。具备救济性与终局性双重特征的行政裁量权司法审查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外力监督方式。司法审查必须有"度",即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司法审查,如果越权审查,会带来...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不可或缺的权力。具备救济性与终局性双重特征的行政裁量权司法审查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外力监督方式。司法审查必须有"度",即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司法审查,如果越权审查,会带来干涉行政、降低行政公信力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构建、完善行政纠纷协调和解制度、审查附带司法建议提出制度以及行政案件判例指导制度,是高效、和谐解决行政纠纷,促使行政机关合法、合理行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由裁量权 司法审查 专属性 裁量基准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以“五对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175,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政治和法治(政法)、人和法治(人法)、此法和彼法(法法)、道德和法律(德法)、自然和法治(道法)五对关系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五对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恤幼传统的守正与创新 被引量:4
8
作者 《人民检察》 2023年第5期57-62,共6页
中国古代恤幼传统基于儒家明德慎罚、仁政爱民、宽猛相济、和合无讼等思想理念形成,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设定刑事责任年龄、量刑和刑罚上的宽宥等方面予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汲取恤幼传统中的优秀法文化基因,并结合时代精... 中国古代恤幼传统基于儒家明德慎罚、仁政爱民、宽猛相济、和合无讼等思想理念形成,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设定刑事责任年龄、量刑和刑罚上的宽宥等方面予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汲取恤幼传统中的优秀法文化基因,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转化,无论是实体层面还是程序层面,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未来,应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扎根中国文化,使其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法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恤幼 传统法律文化 转化发展
原文传递
“经义决狱”的司法传统及当代启示
9
作者 吕星宇 《人民检察》 2024年第15期23-25,共3页
所谓“经义决狱”,又称“春秋决狱”“引经决狱”等,是一种肇始于汉代的司法审判方式,指在审案断狱过程中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在法无明文规定或者适用法律规定将有悖于人情、有悖于事实的情况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所谓“经义决狱”,又称“春秋决狱”“引经决狱”等,是一种肇始于汉代的司法审判方式,指在审案断狱过程中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在法无明文规定或者适用法律规定将有悖于人情、有悖于事实的情况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认真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以“经权”原则为指导,审慎地进行司法审判。(1)换言之,即司法官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用记载儒家圣人言论的典籍,作为判案的准则,(2)分析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决定处罚轻重、解释适用法律,都需要把《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精神观念和具体事例作为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司法官员 春秋决狱 案件事实 引经决狱 司法传统 案件性质 精神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