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双抗治疗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对NIHSS、mRS评分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瑞军 +2 位作者 王子琪 王笑儒 贾建峰 《系统医学》 202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病发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双抗进行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效果,及对NIHSS、m R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病发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予以随机分... 目的 探讨病发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双抗进行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效果,及对NIHSS、m R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病发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予以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单纯应用双抗治疗方案)和观察组(林柯彤替罗非班)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转归程度、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修正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1、3.880,P<0.001)。治疗前,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双抗基础上,取替罗非班方案加用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病程转归,且可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溶栓窗 急性脑梗死 双抗 替罗非班 NIHSS、mRS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用进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常万民 +2 位作者 王笑儒 王迎淼 贾建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5期192-194,198,共4页
急性脑梗死(AMI)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斑块出现破裂等,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MI属于伴有冠状动脉急性的闭塞,为临床方面的综合征。现阶段,一般采取抑制拮抗血小板的粘附情况,及抑制聚集反应的... 急性脑梗死(AMI)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斑块出现破裂等,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MI属于伴有冠状动脉急性的闭塞,为临床方面的综合征。现阶段,一般采取抑制拮抗血小板的粘附情况,及抑制聚集反应的方式治疗本病,以降低血栓的形成。临床实践证明,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对疾病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替罗非班是常见的受体抑制剂,可以对血小板聚集现象起到阻断作用,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血栓形成会危急患者生命安全,而使用替罗非班则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防止血栓形成,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在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阐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机制,最后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金波 李如娟 +2 位作者 信中芳 侯耀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索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6例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一侧肢体无力5例,意识障碍6例,言语不清3例,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尿失禁1例;根... 目的探索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6例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一侧肢体无力5例,意识障碍6例,言语不清3例,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尿失禁1例;根据CT表现梗死部位于左侧4例,右侧2例,颞、额、顶、枕5例,颞叶1例,其中合并脑室受压5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5例,梗塞灶出血1例,6例均行微创内减压术,其中4例均恢复良好,2例死亡。结论微创内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减压术 外科 治疗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成人起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艺 何江弘 +3 位作者 高天智 党圆圆 徐如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道,为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道,为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后者可由感染、免疫或肿瘤所致[1]。迄今为止文献中报道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于婴儿或儿童,尤其是原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成人起病相对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全血细胞减少 噬血细胞综合征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失败后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韩跃梅 +2 位作者 尹雪摘 邢伟 贾建峰 《大医生》 2021年第1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24 h采用替罗非班与双抗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邢台市第九医院收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24 h内给予静脉溶栓,未达到治疗效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24 h采用替罗非班与双抗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邢台市第九医院收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24 h内给予静脉溶栓,未达到治疗效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14 d、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增加,且观察组患者APTT、PT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溶栓失败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双抗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双抗治疗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