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德发 刘红艳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测定对照组和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定向、语言记忆、执行、思维能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记忆、思维、语言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思维能力下降 4 3 6 % ,记忆能力下降 11...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测定对照组和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定向、语言记忆、执行、思维能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记忆、思维、语言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思维能力下降 4 3 6 % ,记忆能力下降 11 2 %。结论  2型糖尿病损害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影响 神经心理学方法 测定
下载PDF
知觉学习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坤 王优 +4 位作者 丁玉珑 刘俐 黄(王乐) 林小铭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601-605,共5页
目的 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改善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18例青少年和成年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截止空间频率下进行对比度检测任务的训练,对侧相对健眼作为对照.患者随... 目的 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改善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18例青少年和成年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截止空间频率下进行对比度检测任务的训练,对侧相对健眼作为对照.患者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训练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对比度阈值改变,立体视改变以及试验组训练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弱视眼与相对健眼相比,其在训练前后的视力改变,截止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以及所有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t=5.108,P<0.01;t=3.700,P<0.01),弱视眼及对侧眼在训练前后潜伏期变化,振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18例中有8例立体视得到改善.12例患者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平均保持了99.3%,对侧眼视力改善平均保持了50%.结论 知觉学习能改善青少年及成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功能,可用于治疗大龄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知觉学习 对比敏感度
原文传递
两例颗粒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瑾 旷龙昊 +2 位作者 王婷 黄滔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9-20,25,共3页
目的分析两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中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PCR测序鉴定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结合两名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及眼前段照相结果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外周血进行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 目的分析两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中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PCR测序鉴定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结合两名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及眼前段照相结果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外周血进行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测序鉴定基因突变位点。结果两名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角膜刺激症状伴视力下降,眼前段照相显示角膜基质层颗粒状或雪花状混浊,患者外周血基因测序发现TGFBI基因上分别存在c.1663C>T:p.R555W及c.371G>A:p.R124杂合位点突变。结论两名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均表现为角膜刺激症状,该疾病分别由TGFBI基因的c.1663C>T:p.R555W及c.371G>A:p.R124位点杂合突变导致,基因检测分别诊断为GCD1型及GCD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TGFBI基因
下载PDF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铭 +4 位作者 杨斌 王铮 邓大明 陈绮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10岁,包括对术后视力,屈光度... 目的 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10岁,包括对术后视力,屈光度,远近立体视锐度进行分析。近立体视锐度采用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远立体视锐度采用同视机颜少明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结果术前平均裸眼视力为0.06±0.06,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提高到0.404±0.33。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范围0.284±0.23,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0.72±0.39。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为(一7.994-2.77)D,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减少到(-1.404±2.52)D。末次随访14例有近立体视,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立体视锐度平均为(127.14±148.97)”,9例有远立体视,立体视锐度平均为(213.334±243.10)”。术后末次随访未见角膜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LASIK手术矫正单眼弱视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术后有效进行弱视训练,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 弱视 屈光参差 儿童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移植PEDF-hUCMSCs在治疗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闻慧 +2 位作者 朱远飞 旷龙昊 阿洛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探讨移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蛋白修饰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治疗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hUCMSCs,以P... 目的:探讨移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蛋白修饰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治疗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hUCMSCs,以PEDF重组慢病毒转染hUCMSCs。实验RCS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 rat,RCS)随机分为3组干预,每组8只。实验组视网膜下腔注射PEDF-hUCMSCs;hUC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hUCMSCs,PB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注射后4、8wk观察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了解细胞的存活情况,通过视网膜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在体吞噬功能,通过MERTK蛋白的表达检测重建吞噬能力来评价疗效。结果:携带PED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hUCMSCs,感染后的hUCMSCs进行传代培养,慢病毒可延长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移植后8wk视功能上ERG中b波幅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4、8wk形态学上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4、8wk时GFP染色发现转染PEDF慢病毒的hUCMSCs细胞均能在视网膜下腔存活,视网膜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的PEDF-hUCMSCs对感光细胞脱落的外节碎片有吞噬作用。移植后4、8wk时MERTK蛋白的表达检测实验组蛋白条带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中MERTK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RPE重建吞噬能力提高。结论:移植PEDF蛋白修饰hUCMSCs对RCS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慢病毒载体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45例的临床回顾分析
6
作者 康建芳 刘芳艳 +1 位作者 莫劲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2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及强调患儿术后视觉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5例63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及强调患儿术后视觉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5例63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63眼中,术后矫正视力〈4.0共2眼(3.2%),4.0-4.6共24眼(38.1%),〉4.6共37眼(58.7%);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0眼(15.9%),后囊膜混浊3眼(4.8%),后弹力层皱褶8眼(12.7%),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疗效确切,可为患儿提供更大的视觉恢复空间,但术后复诊和视觉重建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不容忽视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
下载PDF
光动力与经瞳孔温热疗法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动物模型研究
7
作者 陈青山 李志 +2 位作者 殷国干 余敏玲 《眼科学》 2018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是严重损害中老年患者的常见视神经疾患,目前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疗效也不令人满意。因此,通过建立AION动物模型来探讨其发病机理就成为研究的关键。方法:... 目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是严重损害中老年患者的常见视神经疾患,目前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疗效也不令人满意。因此,通过建立AION动物模型来探讨其发病机理就成为研究的关键。方法:比较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与经瞳孔温热治疗(transpupillary thermal therapy)造模的优劣。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体重1.3~2.8 kg的12只家兔分为2组,A组为PDT模型组,B组为TTT模型组。2组均采用右眼造模,左眼作为空白对照组。PDT模型组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维替泊芬光敏剂,使用689 nm激光对视盘中上范围进行照射;TTT模型组采用810 nm红外激光进行照射。造模后第一天观察家兔眼底,1周后对A,B组模型眼与对照眼进行眼底彩色照相,无赤光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检查,观察视盘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造模后第一天TTT模型组右眼视盘上半水肿,PDT模型组右眼视盘无变化,2组左眼视盘无变化。1周后眼底彩色照相显示2组模型右眼视盘上半色素淡白,无赤光照相显示右眼视盘上半色泽暗,FFA显示2组造影早期右眼视盘上半弱荧光,15 min后2组右眼视盘上半荧光素轻微渗漏,视盘荧光素染色。2组对照眼视盘FFA未见异常荧光表现。结论:经PDT,TTT建立的r AION模型,经眼底照相,FFA检查是成功的,为人类的AION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诊断 缺血性/病理学 动物模型 光化学疗法/治疗应用 激光/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