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高山典型自然植被土壤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44
1
作者 黄旭 文维全 +4 位作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黄玉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植被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表聚性.针叶林苔藓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不同植被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Jacard相似系数显示:受干扰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与其他植被相似程度最低.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显著;坡向、海拔以及干扰等因素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土壤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自然植被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洋 张健 +3 位作者 黄旭 徐振锋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 季节动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自然恢复过程中川西亚高山林草交错带地被物储量及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洋 张健 +5 位作者 杨万勤 李贤伟 黄旭 苏江峰 赖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8,共6页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地被物储量的51.48%~76.85%,其最大持水量占地被物层最大持水量的32.4%~61.32%。枯落物层是涵养水源的优势层,但苔藓层在整个地被物层中的水文生态效应也十分显著。苔藓层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自身干重的6~7倍和3~4倍,苔藓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草甸〈原始针叶林〈草灌〈针阔混交林〈灌丛〈次生阔叶林。地被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随植被的自然恢复显著增加,变化规律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地被物的吸水速率在前0.5 h最大,随着时间推移吸水速率逐渐降低,到24 h趋近于零。苔藓层的平均吸水速率大于枯落物层,地被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可用Q=aln(t)+b和V=kt^n(R^2〉0.9)进行拟合。采伐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苔藓的生物量和枯落物的储量,保护天然林有利于促进现有群落尽快演潜和恢复到该区稳定的顶极群落,对亚高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物 持水性能 林草交错带 植被恢复 采伐干扰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旭 张健 +4 位作者 杨万勤 刘洋 胡方洁 苏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161-5173,共13页
交错区复杂的生境常常导致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探讨牧压条件形成的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典型林牧交错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交错区5种生境下,共获得土壤动物49837只,隶属7门16纲33目126类。从草... 交错区复杂的生境常常导致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探讨牧压条件形成的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典型林牧交错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交错区5种生境下,共获得土壤动物49837只,隶属7门16纲33目126类。从草甸到针叶林的过渡生境中,土壤动物明显受到放牧干扰影响,其个体密度随干扰的减弱呈逐步上升趋势,而类群数则呈单峰型变化趋势;Shannon-Wiener、DG多样性指数都呈现逐步上升趋势;Wilson-Shmida多样性指数表明相邻干扰梯度下土壤动物类群替代率相近。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草甸最低,阔叶林最高。CCA排序显示凋落物厚度与中小型土壤动物存正相关,pH与其存负相关,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 林牧交错区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干扰梯度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川西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地被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洋 张健 +5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忠 黄旭 文维全 胡开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样带法,以川西米亚罗林区鹧鸪山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被物最大持水量为33.55~140.03t·hm-2,暗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草甸>疏灌丛,暗... 采用样带法,以川西米亚罗林区鹧鸪山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被物最大持水量为33.55~140.03t·hm-2,暗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草甸>疏灌丛,暗针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疏密灌丛和草甸;林线地被物拦蓄降水的作用最明显;暗针叶林以苔藓层和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林线和树线以苔藓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疏密灌丛以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高山草甸草本层、苔藓层、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效果相当;0~30cm土壤饱和蓄水量都在2000t·hm-2以上,暗针叶林>林线>疏灌丛>密灌丛≈草甸>树线;各群落0~30cm土层非毛管持水量为575.89~801.46t·hm-2,表现为暗针叶林>疏灌丛>树线>密灌丛>林线>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线交错带 地被物 最大持水量 有效拦蓄量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叶片中各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异速增长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光熊 +1 位作者 李纪潮 纪中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6-1144,共9页
植物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植物生理代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对植物叶片的N、P元素与其他生源要素含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限制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广度。为了解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叶片中各... 植物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植物生理代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对植物叶片的N、P元素与其他生源要素含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限制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广度。为了解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叶片中各种生源要素间的异速增长关系,该研究通过对当地51个样方中107个样本的测量,探索个体水平、物种水平和样方水平上各生源要素间的异速增长关系。结果显示:叶片中各元素的比例N:P:K:S:Fe:Ca为100.00:6.64:88.20:11.59:2.48:91.64,N、P含量分别为11.21和0.744mg·g–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而N:P与全国平均值相当,表明植物生长受到N、P的双重限制。各种生源要素间存在正相关增长关系,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叶片中N-P大致呈等速增长关系,Fe与Ca元素相对于N、P、K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1,Fe的增长速率最大,依次为Fe>Ca>P>N>S>K;物种水平上Fe与Ca相对于N、P、K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1;样方水平上,Fe元素相对于N、P、K的增长速率依旧显著大于1,但Ca、S相对于N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1,元素增长速率为Fe>Ca>P>S>K>N,其中N相对于P的异速增长斜率与2/3极为接近,K相对于P的异速增长斜率接近3/4。个体水平和样方水平上各种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拟合优度不一致,表明群落构建在介导不同层次上元素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相关 干热河谷 生源要素 植物养分 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干热河谷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雪梅 刘泉 +2 位作者 赵广 刘刚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615-8629,共15页
氮磷养分是限制干热河谷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不同土壤上植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类型不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土壤上氮磷养分添加对干热河谷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还没有报道。因此,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 氮磷养分是限制干热河谷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不同土壤上植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类型不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土壤上氮磷养分添加对干热河谷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还没有报道。因此,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在元谋县不同海拔处采集土壤,设置加氮(+N)、加磷(+P)、氮磷同时添加(+NP)和不添加(CK)四个处理,研究车桑子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光合响应特征与车桑子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土壤上,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具有不同的响应。在低海拔燥红土上,氮添加处理(+N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II活性;中海拔紫色土上,+NP促进了车桑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高海拔黄棕壤上,+N处理降低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和PSII活性,而磷添加处理(+P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2)车桑子光合特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取决于土壤的养分限制类型,限制性养分添加可以提高车桑子的净光合速率。3)燥红土上+P以及黄棕壤上+N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更大程度上归于可变荧光Fv的减少而不是最小荧光F0的增加,可减少养分限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伤害。4)三种土壤类型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差异极显著,相比于燥红土和紫色土,黄棕壤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更高,而叶绿素a/b显著更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光合能力受到氮和磷的共同调节,不同土壤上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可增强植物对限制性养分的适应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车桑子 氮磷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修枝对辣木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广 韩学琴 +5 位作者 王雪梅 廖承飞 刘刚才 李贵华 金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1-398,共8页
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压力下树木在垂直和水平生长之间的权衡,了解修枝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环境压力对树木资源分配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研究了修枝对辣木生长以及株高... 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压力下树木在垂直和水平生长之间的权衡,了解修枝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环境压力对树木资源分配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研究了修枝对辣木生长以及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50%、修枝100%以及修枝100%+去顶对辣木株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测定后期(12和16周)修枝50%和对照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修枝50%和修枝100%的地径生长速率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辣木在修枝后可能存在生长补偿机制。一般线性模型(GLMs)和标准化主轴法模型(SMA)对株高-地径拟合的决定系数相同,但是前者计算出的异速生长系数低于后者(前者为后者的84.9%~91.9%)。辣木异速生长系数随着修枝程度加大而升高,去顶处理降低了系数,表明修枝会促进辣木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株高生长,而地径增粗受到限制,去顶则相反。生产中,推荐采用修枝50%的方式对辣木进行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枝 去顶 异速生长 一般线性模型 标准化主轴法
原文传递
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雪梅 +1 位作者 史亮涛 刘刚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7-1261,共15页
调整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车桑子(Dodonaeaviscosa)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对认识车桑子在氮磷浓度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砂培法,测定不同氮浓度(3、5、15、30 ... 调整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车桑子(Dodonaeaviscosa)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对认识车桑子在氮磷浓度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砂培法,测定不同氮浓度(3、5、15、30 mmol·L^(–1))与不同磷浓度(0.25、0.5、1、2 mmol·L^(–1))下车桑子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叶性状的响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氮(30 mmol·L^(–1))促进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叶片氮含量和生物量积累,其余氮添加条件(3、5、15 mmol·L^(–1))下车桑子幼苗各性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高氮水平,其生物量积累和叶片氮含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随着磷添加浓度的增加,车桑子幼苗生物量显著增加,低磷条件(0.25、0.5mmol·L^(–1))限制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其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比叶面积和叶/茎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氮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磷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同时,氮处理下,车桑子幼苗株高、基径、总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根冠比和叶片氮含量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氮限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磷处理下,株高、基径、总生物量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结构性状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低磷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和叶性状及性状间的权衡策略对氮、磷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氮和磷对植物性状影响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氮浓度 磷浓度 干热河谷 养分限制 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在地表凋落物周转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纪中华 +6 位作者 何光熊 史亮涛 潘志贤 李纪潮 岳学文 王春雪 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668-5674,共7页
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决定植物的生后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偶联作用。为了阐明植物叶片生源要素含量对凋落物周转的影响,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瓦纳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关系。结果... 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决定植物的生后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偶联作用。为了阐明植物叶片生源要素含量对凋落物周转的影响,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瓦纳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凋落物周转受到多重生源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K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S、Mn、Mg元素具有负关系,表明K可能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S、Mn、Mg元素可能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在物种水平上K、S、Mn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S组合解释了16.93%的凋落物周转时间变异;样方水平上,K、S、Mn、Mg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虽然N对凋落物的周转时间影响不显著,但当N与K及其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周转时间解释了37.42%的变异。其它元素组合也可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变异。多元要素的互作效应表明元素间可能存在拮抗和协同效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能受到多重分解者的共同作用,而不同分解者会受到不同的元素限制。未来的研究应当注重N、P以外的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生源要素 干热河谷 萨瓦纳 凋落物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光熊 +4 位作者 纪中华 史亮涛 樊博 范建成 张梦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1,共10页
对逆境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剖析是理解群落组配规则及物种适应性与逆境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采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18个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 对逆境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剖析是理解群落组配规则及物种适应性与逆境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采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18个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植物整体的种间关系主要呈现显著的负关联,优势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2)18个优势物种间联结性较弱,在同一样方中18个优势物种间共同出现的频率较低,具有独立分布的特点;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由18个优势物种组成的153个种对中显著相关的种对31对,呈极显著相关的种对18对,分别占总种对数的20.3%和11.8%,主要呈现正相关关系;3)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优势种橘草、拟金茅、孔颖草及广布种扭黄茅是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种间关系维持的关键种。该结论提示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具有明显的独立分布特征,因而群落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优先恢复扭黄茅等关键种,而功能性植被重建应按群落的功能需求恢复及保护相适应的生态种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逆境 群落结构 生态种组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欢 魏雅丽 +1 位作者 孙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1126,共9页
为了解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带植被恢复初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植被恢复区与未恢复区(裸地)设置样方,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恢复区的土壤碳(C)、... 为了解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带植被恢复初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植被恢复区与未恢复区(裸地)设置样方,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恢复区的土壤碳(C)、氮(N)含量和土壤酸性磷酸酶(AP)、β-D-葡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脲酶(URE)活性显著高于未恢复区(侵蚀裸地);但单位C含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表明土壤C积累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2)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变化显著。相比于未恢复区,恢复区的土壤C:N酶活性比(BG∶NAG)显著下降,N∶P酶活性比(NAG∶AP)显著增加,说明N元素限制增大、C元素限制缓解,P元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NAG∶AP与土壤TN、TC、TP及C∶N、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而BG∶NAG则与这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养分含量变化是引起植被恢复前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沟蚀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及其重吸收效率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光熊 +4 位作者 史亮涛 樊博 李纪潮 潘志贤 纪中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9-1045,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响;燥红土植物叶片与凋落叶N、Mn含量和N∶P显著高于变性土,而燥红土植物叶片P、Ca、Mg、Fe、Cu、Zn和凋落叶P含量显著低于变性土.燥红土植物叶片N含量较变性土高34.8%,而P含量低40.0%;在叶片凋落时,N、P、K表现为重吸收,而其他元素呈富集状态.燥红土凋落叶Ca、Mg、Mn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变性土.物种仅对叶片N含量有显著影响,物种与土壤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和凋落叶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土壤类型对不同物种元素含量的影响方式较为一致.土壤类型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作用于干热河谷植物凋落物分解、植物-土壤的养分反馈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土壤类型 氮磷平衡 养分回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原文传递
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功能对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纪中华 李建增 +3 位作者 钱坤建 潘志贤 奎建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9-253,共5页
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土壤入渗和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乡土树种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林下,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模式的恢复效果最好,土壤团粒达60%~80%,... 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土壤入渗和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乡土树种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林下,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模式的恢复效果最好,土壤团粒达60%~80%,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5.01倍,其入渗率较对照区提高14.43倍,最大吸持贮水量可达633.0t/hm2,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土壤性质的改善也提高了罗望子的生产力水平。其他恢复模式的土壤功能较差,但优于对照模式,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取决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干热河谷 土壤入渗 土壤贮水量
下载PDF
干热河谷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建查 +6 位作者 潘志贤 张雷 岳学文 何光熊 樊博 史亮涛 方海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78-2284,共7页
本文以番茄植株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盆栽人工给水后自然耗水获得系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光合生理特性。通过光合参数与土壤水分回归分析,结合数学模型求解,研究了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 本文以番茄植株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盆栽人工给水后自然耗水获得系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光合生理特性。通过光合参数与土壤水分回归分析,结合数学模型求解,研究了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Pn、Tr、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Tr和Pn的水分饱和点分别为20.68%和18.18%,WUE最高点为15.83%,Ls最高点为10.7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10.74%,番茄茎和叶片SOD活性均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10.74%是番茄叶片光合结构损伤的临界点,也是干热河谷番茄苗期生长所允许的土壤水分最大亏缺程度。而土壤含水率15.83%~18.18%为番茄苗期高产高效水含量,此时番茄幼苗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高效生理用水特性,是确保干热河谷番茄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区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番茄 光合特性 土壤水分 阈值效应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光熊 +5 位作者 李纪潮 钱坤建 奎建蕊 潘志贤 史亮涛 纪中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6-960,共5页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恢复区内植物叶片N、P、K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5、0.604和9.619g·kg-1,比对照区分别下降了16.9%、34.9%和4.7%.恢复区中植物优势度与叶片P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区植物优势度与叶片K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生态系统恢复改变了N、P、K之间标度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而恢复区与对照区同一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别不显著.研究区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群落物种替代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态系统恢复 金沙江干热河谷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灌木群落的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学文 潘志贤 +4 位作者 史亮涛 钱坤建 王春雪 纪中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65-2668,共4页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2个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2个群落的0-20 cm(表层)和20-40 cm(深层)取样,分析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2个群落内存在着...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2个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2个群落的0-20 cm(表层)和20-40 cm(深层)取样,分析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2个群落内存在着显著差异,全磷和全钾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在坡柳群落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在剑麻地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对坡柳的速效磷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对剑麻的速效磷变化却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养分 Pearson指数
下载PDF
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春雪 纪中华 +4 位作者 李纪潮 潘志贤 岳学文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12-1919,共8页
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引种的3个剑麻(Agave sisalana)品种"H.11648、广西76416、肯尼亚K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干旱胁迫组与正常浇水组,研究连续进行了4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对比研究了剑麻不... 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引种的3个剑麻(Agave sisalana)品种"H.11648、广西76416、肯尼亚K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干旱胁迫组与正常浇水组,研究连续进行了4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对比研究了剑麻不同品种间的抗旱能力差异与干旱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则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尤其是在干旱胁迫的第一个月中,变化程度更明显。隶属函数比较表明,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比较为:广西76416>肯尼亚K2>H.11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干热河谷 抗旱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雪梅 +1 位作者 史亮涛 刘刚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767-7776,共10页
水分是干热河谷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种植密度增加也会引起植物生长的资源限制,两者交互作用下植物生长性状及种内关系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年均生长季降雨量设置3... 水分是干热河谷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种植密度增加也会引起植物生长的资源限制,两者交互作用下植物生长性状及种内关系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年均生长季降雨量设置3种水分梯度:高水分、中水分和低水分,同时在各水分梯度下设置4个种植密度:1、2、4、9株/盆,探究水分、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生长性状、生物量分配及种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水分条件下,车桑子生长和水分生理受到抑制,但车桑子在较低的叶水势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2)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车桑子总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枯叶生物量比例,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对总生物无显著影响;而高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显著提高了车桑子总生物量;(3)低水分显著增加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叶,而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增加了茎的生物量分配;(4)通过相对邻体效应的计算,各处理条件下,车桑子种内关系均表现为竞争作用,并且,这种竞争作用的强度随水分的减少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条件下(9棵/盆),增加水分不会减轻种内竞争作用。综上,水分和种植密度均会对车桑子个体的生理生长产生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水分和种植密度对车桑子个体产生的资源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种植密度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生理生长
下载PDF
饲喂热带牧草对云南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光熊 史亮涛 +3 位作者 潘志贤 李纪潮 纪中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0-948,共9页
应用传统形态生物学的分析框架,选取云南鹅为研究对象,设计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组、菊苣(Cichorium intybus)组、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组3种热带牧草基础日粮,采用配合饲料为对照,分析这3种热带牧草对云南白鹅生长的影响... 应用传统形态生物学的分析框架,选取云南鹅为研究对象,设计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组、菊苣(Cichorium intybus)组、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组3种热带牧草基础日粮,采用配合饲料为对照,分析这3种热带牧草对云南白鹅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4种不同日粮饲喂的云南鹅在体质发育、胸部相对发育、胸肌发育和脚的相对发育上水平相当,但饲喂象草、菊苣和配合饲料较饲喂黑麦草日粮条件下云南鹅背部发育更好,且饲喂象草的效果最为明显;2)在试验期内,饲喂云南鹅黑麦草和菊苣能取得与配合饲料相似的日增重和料重比,且日增重均高于饲喂象草组和配合饲料组,料重比均低于饲喂象草组;3)饲喂4种不同日粮对云南鹅平均体质量累积均呈现"快-慢-快"的生长模式,而对日增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约75日龄以前,75日龄后云南鹅的生长不受这4种不同日粮的影响,用黑麦草饲喂30~50日龄云南鹅可有效提高云南鹅平均日增重;4)就生产效益的比较而言,黑麦草和菊苣均适宜在云南鹅的养殖中使用,且黑麦草对30~50日龄云南鹅的平均日增重具有特殊作用,而象草不适宜在云南鹅的饲养中单独饲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鹅 热带牧草 体态 干热河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