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0例不孕症女性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孙丽英 王传堂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21-123,132,共4页
目的分析480例不孕症女性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12月于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48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分析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及不同类型子宫、输卵... 目的分析480例不孕症女性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12月于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48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分析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及不同类型子宫、输卵管异常的X线特征。结果480例中,子宫、输卵管均正常占30.00%,输卵管异常占51.25%,子宫异常占18.75%。输卵管炎症X线表现为不规则和粗细不均匀的管壁,输卵管可见粘连或迂曲,活动度较小;输卵管畸形X线表现为输卵管发育不良,伴有狭窄或阻塞等情况;输卵管阻塞X线表现为壶腹部形状为囊袋状扩大或壶腹部与峡部呈腊肠状扩大,输卵管边缘光滑,造影剂不能顺利进入盆腔内;不完全阻塞表现为壶腹部与峡部均伴有轻度扩张,仅有较少的造影剂流入盆腔,且速度缓慢,可见部分显影;子宫异常表现为子宫内部毛糙不整齐,内壁不光滑,内膜凹凸不平,同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宫腔中伴有粘连,角部膨粗且变形,子宫畸形可见子宫大小或者位置等异常。结论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在女性不孕症检查中应用,能够明确子宫、输卵管的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X线 子宫输卵管造影
下载PDF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放射诊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传堂 高强 +3 位作者 张燕 孙丽英 刘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子宫肌瘤患者156例(共189枚肌瘤),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盆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下子宫肌瘤与... 目的:探讨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子宫肌瘤患者156例(共189枚肌瘤),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盆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下子宫肌瘤与健康子宫肌的CT值,建立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扫描方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能。结果:CT平扫下健康子宫肌CT值高于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与健康子宫肌增强扫描各时相CT值均高于同部位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与健康子宫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CT值呈升高趋势,且子宫肌瘤对应时相CT值低于健康子宫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AUC(0.873)最高,其次为CT增强扫描AUC(0.827),CT平扫AUC(0.776);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效能大于CT平扫或CT增强扫描单一方式。结论: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CT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高于CT平扫,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效能高于任一单一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诊断
下载PDF
钼靶X射线影像在女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孙丽英 王传堂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9期27-30,共4页
分析在女性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钼靶X射线... 分析在女性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结果、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显示,钼靶X射线检查出腺病共56处,有6处病灶误诊,有36处病灶漏诊。钼靶X射线应用于乳腺腺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2.1%,诊断准确率为57.1%。研究发现,钼靶X射线影像应用在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拥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准确性不高,因此临床通常推荐将其与其他检查手段联合使用,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以更好地为临床诊治乳腺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乳腺疾病 钼靶X射线影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高强 王传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21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接受头颅CT平扫和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的2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相...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21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接受头颅CT平扫和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的2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Agatston法计算颅内动脉钙化积分,CT检测及评价脑腔隙灶。结果:检出颅内动脉钙化200例(72.46%),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ICA)发生率为64.8%。颅内动脉钙化严重程度与腔隙灶相关(P<0.05),相关系数(rs)为0.285。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灶相关性的优势比(OR)为3.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较高,以ICA为著。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灶显著相关。运用CT量化颅内动脉钙化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的一个潜在标志物,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