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睑外翻
1
作者 侯觉 侯春胜 +2 位作者 屠静宜 张菊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研究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睑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20年9月于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采用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头面部烧伤继发眼睑严重瘢痕挛缩导致睑外翻... 目的研究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睑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20年9月于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采用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头面部烧伤继发眼睑严重瘢痕挛缩导致睑外翻的患者资料。术中松解瘢痕睑缘复位后,于上、下睑松解切口基底部各制备一个眼轮匝肌肌瓣,将肌瓣越过睑裂睑粘连点,进行桥式交叉转移,远端固定于松解切口基底的眼轮匝肌,形成睑粘连;对术中形成的皮肤缺损进行工字形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并打包固定。术后1年,确认所植皮片稳定、无睑外翻复发后切开粘连。睑粘连术后至少随访1年,观察有无异物感、结膜囊积脓、皮片成活情况,以及睑粘连成功率、肌瓣抗拉伸效果、皮片回缩率和并发症情况。测量术前及睑粘连切开后睁、闭眼时的睑缘间距。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M(Q 1,Q 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结果共纳入14例患者23只眼,男11例,女3例,年龄41.5(32.5,47.0)岁,烧伤至本次治疗时间13.5(10,24)个月;5例(7只眼)烧伤后未行植皮或睑粘连术治疗,另外9例(16只眼)曾行睑粘连术和(或)皮肤移植。术中植皮面积37 mm×18 mm~52 mm×39 mm。术前23只眼睁眼时上、下睑缘距离为14(12,14)mm,闭眼时距离为6(5,9)mm。眼睑粘连术后,患者无异物感,无感染,皮片全部成活。睑粘连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意外断裂或拉长,患者闭眼时睑粘连组织同步收缩,肌瓣抗拉伸效果好。粘连维持时间为13(12,24)个月,期间无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半年皮片回缩率为9%(5%,10%)。粘连切开后,睁眼时上、下睑缘距离为9(8,9)mm,闭眼时距离为0(0,0)mm。结论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睑粘连效果,有效减少眼睑植皮后的皮片挛缩,治疗烧伤后睑外翻的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外翻 眼轮匝肌肌瓣 烧伤 瘢痕
原文传递
女性型脱发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2
作者 黄哲炜 +4 位作者 范崇祥 屠静宜 侯觉 程含皛 张菊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女性型脱发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对脱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门诊的女性型脱发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与研究组年龄相当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 目的探讨女性型脱发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对脱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门诊的女性型脱发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与研究组年龄相当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并对受试者行毛发镜检测, 以排除其他模式脱发。从实验室检测项目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做进一步分析, 包括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促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血清铁蛋白, 并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计算缺乏(<20 ng/ml)比例(缺乏例数/各组总例数×100%)。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_(1), Q_(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型脱发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均纳入37例女性受试者, 其中研究组年龄为(28.8±1.3)岁, 对照组为(29.6±0.9)岁(t=0.49, P=0.625);研究组体重指数为(22.8±0.4) kg/m^(2), 对照组为(23.5±0.3) kg/m^(2)(t=1.26, P=0.211)。研究组睾酮水平为0.58(0.49, 0.79) nmol/L, 对照组为0.54(0.50, 0.78) nmol/L(Z=1.42, P=0.157);研究组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为6.21(5.18, 9.60) μmol/L, 对照组为6.20(5.20, 9.34) μmol/L(Z=2.75, P=0.006);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为2.56(1.55, 3.66) mU/L, 对照组为1.49(1.05, 2.65) mU/L(Z=2.51, P=0.012);研究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5.44(11.80, 21.20) ng/ml, 对照组为20.32(12.07, 21.20) ng/ml (Z=2.30, P=0.021), 研究组25-羟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4.9%(24/37), 高于对照组的40.5%(15/37)(χ^(2)=4.39, P=0.036);研究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64.44(39.47, 133.45) μg/L, 对照组为67.75(52.63, 143.83) μg/L(Z=0.70, P=0.48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增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下会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女性型脱发 维生素D 硫酸脱氢表雄酮 促甲状腺激素
原文传递
ⅩⅦ型胶原蛋白对雄激素性脱发模型小鼠毛发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程含皛 戚吉妮 +2 位作者 许言文 张菊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COL17)对雄激素性脱发(AGA)模型小鼠毛发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J小鼠建立AGA模型(脱去小鼠背部毛发并外涂二氢睾酮溶液),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 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 脱毛区注射生理盐水(单点... 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COL17)对雄激素性脱发(AGA)模型小鼠毛发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J小鼠建立AGA模型(脱去小鼠背部毛发并外涂二氢睾酮溶液),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 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 脱毛区注射生理盐水(单点注射0.05 ml, 共5个点);阳性对照组, 脱毛区外用5%米诺地尔酊, 1 ml/d;COL17低、中、高浓度组, 在脱毛区分别注射0.5、1.0、2.0 mg/ml的COL17(单点注射0.05 ml, 共5个点);Ⅲ型胶原蛋白(COL3)、COL17(COL3+COL17)联合高浓度组, 在脱毛区注射2.0 mg/ml的COL3和COL17(单点注射0.05 ml, 共5个点)。共给药21 d, 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毛发生长情况;21 d后, 取小鼠脱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 观察毛囊数量及形态变化;取小鼠脱毛区新鲜皮肤组织行总RNA测序分析, 对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给药21 d后,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阳性对照组、COL17高浓度组、COL3+COL17联合高浓度组小鼠背部脱毛面积明显缩小, HE染色显示其毛囊数量也明显增多。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各组间聚类热图显示, COL17高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基因相关性较高(R2=0.95, P=0.024), 基因表达较为接近, 2组有3 882个差异基因(1 705个上调, 2 177个下调), 而COL3+COL17联合高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基因相关性最高(R2=0.96, P=0.001), 基因表达最接近, 2组有1 289个差异基因(385个上调, 904个下调);KEGG分析显示,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阳性对照组、COL17高浓度组及COL3+COL17联合高浓度组小鼠均上调了与毛发生长相关的Wn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及hedgehog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提示COL17高浓度组及COL3+COL17联合高浓度组中皮肤发育、毛发周期循环相关基因上调;GSEA富集分析发现, COL17高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白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雄激素性脱发 ⅩⅦ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毛发再生
原文传递
定点测距分级在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中的适用性研究
4
作者 戚吉妮 蒋宙男 +12 位作者 程含皛 侯觉 屠静怡 周玥 徐伟力 赵钧 周圳滔 周易 毛俊杰 范崇祥 张菊芳 吕中法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讨定点测距分级在评估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严重程度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9年6至12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脱发专科门诊根据定点测距分级及BASP(basic and specific)分级对诊断明确的中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进行评估。定点测距分级... 目的探讨定点测距分级在评估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严重程度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9年6至12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脱发专科门诊根据定点测距分级及BASP(basic and specific)分级对诊断明确的中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进行评估。定点测距分级基于患者毛发的测量数据进行评级,通过测量前发际线定点至眉水平线的距离、发旋中心的最长脱发半径,评估患者额(F)、颞(M)、顶(V)部毛发退缩情况,将各区域脱发情况由轻到重评为0~3级,最终脱发分级表示为FnMnVn形式(如F1M2V0)。以F、M、V中最高的脱发等级作为患者整体脱发分级。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Kappa检验评估定点测距分级与BASP分级结果间的一致性;通过3位脱发专科医生评级的重复率检验定点测距分级的重复性;3位脱发专科医生中2位及以上有相同评价的患者,将该评价结果视作标准结果,通过2位临时培训的普通医生的分级结果与标准结果的一致率检验定点测距分级的易用性。结果共纳入150例男性患者,年龄(32.8±7.9)岁(19~58岁),其中24~35岁者99例,占66.00%,可以观察到患者发病年龄偏早。经定点测距分级评估,150例患者中轻度脱发的人数最多[65例(43.33%)],其次为重度脱发[58例(38.67%)],与BASP分级所得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0.573,P<0.001)。3位经验丰富的脱发专科医生通过定点测距分级对150例患者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额、颞、顶部分级结果的重复率分别为98.00%(147/150)、97.33%(146/150)和96.00%(144/150),最终脱发分级的重复率为92.00%(138/150),整体脱发分级的重复率为98.00%(147/150)。2名临时培训的普通医生的整体脱发分级结果与标准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5.92%(141/147)与96.60%(142/147),且除其中1位普通医生在最终分级方面与标准结果的一致率为89.86%(124/138)外,其余结果一致率均高于90.00%。结论定点测距分级是一种针对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 脱发分级 脱发诊断 定点测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