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8
1
作者 吴文革 陈烨 +2 位作者 王小军 吴一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6,共5页
介绍了国外直播稻生产发展现状和中国直播稻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简述了直播稻作方式,重点阐述了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中国直播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种植面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1
2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6 位作者 吴桂成 翟超群 陈烨 徐军 戴其根 许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结果】(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结果】(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培育大穗是超级稻扩大库容量、增加颖花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2)大穗是通过两种途径协调实现的:一是增加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二是增加二次枝梗数但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的;超级稻在一、二次枝梗数增加的同时,通过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而增加一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优化颖花分布,提高全穗结实率而增加单穗籽粒重;超级稻单穗重达4.0 g以上,平均比对照增重10.9%。(3)超级稻产量潜力高,最大库容达870 kg/667m2,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近10%;但最高库容有效充实度在品种间、试点间变化较大,并无稳定优势,平均为80.3%,略低于对照,故因种因地栽培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关键。【结论】超级稻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及其平均着粒数来增大穗型,通过优化一、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布来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单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颖花量 最大库容量 库容有效充实度 枝梗 单穗重
下载PDF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107
3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6 位作者 陈烨 徐军 吴桂成 翟超群 霍中洋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抽穗期营养器官贮存了较多的结构物质但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均低于对照,平均少148.5 kg/hm2,表观输出率也低,平均低2.5个百分点。超级稻的叶面积及光合势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群体生产率的提高,大田期平均群体生产率比对照高4542(m2.d)/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物质生产 作物生长率 光合势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下载PDF
机插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高产栽培精确定量关键技术 被引量:97
4
作者 张洪程 李杰 +6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黄大山 夏炎 《中国稻米》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有关专题试验研究和大田高产栽培攻关试验示范,把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关键技术概括为"十二字",即"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并对每项技术关键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机插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产技术
下载PDF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被引量:66
5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4 位作者 陈烨 李杰 吴桂成 翟超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0-10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kg hm^-2,较对照的176.5kg hm^-2增加20.0kg hm^-2,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kg hm^-2,抽穗至抽穗后25d增加4.9kg hm^-2,抽穗后25d至成熟期增加4.3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超级稻为3.68(3.44-3.96)kg N hm^-2d^-1,对照为3.55kg N hm^-2d^-1;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抽穗25d以后,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kg N hm^-2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 氮素 吸收/运转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8
6
作者 张洪程 +5 位作者 宗华 刘艳阳 李杰 郭振华 陈烨 张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共5页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机插秧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机插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机插秧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机遇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10 位作者 郭振华 陈烨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华正雄 沙安勤 周有炎 刘国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10.5~11.0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10.5~11.0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栽培 生长特性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壮秧剂不同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洪程 +8 位作者 郭振华 陈烨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正雄 沙安勤 周有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中熟中粳水稻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不同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壮秧剂培肥浓度的增加,秧苗茎基粗增加,成苗数下降;叶龄、株高、根量、发根力、百苗干物重和秧苗充实度有先增后减趋势,均在培肥浓度为... 以中熟中粳水稻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不同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壮秧剂培肥浓度的增加,秧苗茎基粗增加,成苗数下降;叶龄、株高、根量、发根力、百苗干物重和秧苗充实度有先增后减趋势,均在培肥浓度为0.8%时最高;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壮秧剂培肥浓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高峰苗数、成穗率和产量也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培肥浓度为0.8%时最高;每穗颖花数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和结实率受培肥浓度影响程度较小。综合考虑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以壮秧剂浓度为0.8%培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壮秧剂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洪程 +7 位作者 李杰 吴文革 张强 陈烨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316-322,共7页
以密穗型水稻扬辐粳7号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配置(穴数和本数)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穴数的影响大于两者互作,不同基本苗处理以A2B3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外... 以密穗型水稻扬辐粳7号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配置(穴数和本数)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穴数的影响大于两者互作,不同基本苗处理以A2B3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最大,对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为其次,加工品质受影响最小。随基本苗数的增加,机插水稻垩白率、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RVA谱特征值中的消减值影响最大,热浆黏度其次,峰值时间最小。相同本数不同穴数下,随栽插穴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直线增加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直线下降趋势。相同穴数不同本数下,随栽插本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机插稻扬辐粳7号以25.5×104/hm2,每穴4本左右最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优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移栽密度 产量 品质 RVA谱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8 位作者 陈烨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刘国林 赵德亮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指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栽培 理论与技术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洪程 +8 位作者 李杰 陈烨 郭振华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周有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6-772,共7页
以江苏近年育成的10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系)为直播材料,依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重进行划分为大中小3种穗型,研究其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穗型水稻以中穗型水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在较高有... 以江苏近年育成的10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系)为直播材料,依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重进行划分为大中小3种穗型,研究其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穗型水稻以中穗型水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在较高有效穗的基础上增加了穗粒数,即颖花量显著增加。同时其产量的提高也依赖于关键生育期较高的LAI和高的干物质积累量,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表观转换率和转化率,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成穗率等源库协调的群体质量特征。依据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特征,对直播稻品种的合理选用及高产途径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穗型 产量 群体质量特征
下载PDF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洪程 +7 位作者 李杰 吴文革 郭振华 陈烨 张强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8,共7页
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 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主要影响稻米品质中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其次为消减值,而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品质性状中的加工碾磨品质、稻米的表面积、横面积可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而其它品质指标则表现为对施氮存在负响应。综合来看,机插杂交稻徐优403适宜施氮量以施N 22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杂交粳稻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RVA谱
下载PDF
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洪程 +9 位作者 吴文革 张强 李杰 陈烨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周有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 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矮壮,抗倒伏能力增强,群体茎蘖消长较为缓和,成穗率升高。但也存在着茎蘖数量不足,群体LAI和生物产量积累较少,最后成穗数不足等特征。综合来看,机插水稻淮稻5号以移栽密度组合A3B3群个体矛盾协调最好,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穴数 本数 生长发育特点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万靓军 张洪程 +3 位作者 霍中洋 孙政国 林忠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施氮量225kg·hm-2的条件下,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前中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6:4、5:5、7:3、4:6、3:7,以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为58.99... 在施氮量225kg·hm-2的条件下,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前中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6:4、5:5、7:3、4:6、3:7,以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为58.99%时产量最高;②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为3:7~7:3,两优培九稻米加工、营养等品质下降,外观品质有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淀粉黏性逐渐提高,食味改善;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为5:5-6:4,能较好地协调产量、品质等诸多性状的良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邵彩虹 +7 位作者 邱才 陈先茂 谢江 邓国强 陈大洲 童金炳 伍守恒 彭春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2,共6页
以双季超级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组合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早稻180 kg·hm-2,晚稻225 kg·hm-2)模式下,与全施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全施包膜缓释尿素的处理双季超级稻... 以双季超级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组合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早稻180 kg·hm-2,晚稻225 kg·hm-2)模式下,与全施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全施包膜缓释尿素的处理双季超级稻的穗数降低,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最终提高产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节氮模式(早稻144 kg·hm-2,晚稻180 kg·hm-2)下,不同比例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组合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全氮模式;3种配比组合中以包膜缓释尿素∶普通尿素=3∶7组合的产量最高,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应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包膜缓释尿素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作物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彭春瑞 陈先茂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S1期51-54,共4页
为了解红壤旱地秸秆覆盖还田的效应,在江西典型红壤旱地上建立定位试验,以研究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质量演变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提高红壤旱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依据。4a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作物行间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促进... 为了解红壤旱地秸秆覆盖还田的效应,在江西典型红壤旱地上建立定位试验,以研究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质量演变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提高红壤旱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依据。4a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作物行间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作物单产较对照(不覆盖)提高15%~20%;(2)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质提高1.8g/kg、土壤速效N、K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8.0%、8.1%;(3)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土壤真菌、细菌的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92.0%、31.1%,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7.6%、19.9%和42.1%;(4)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容重降低了0.022g/cm3,干旱时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而且随着定位时间的延长,作物增产和培肥改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秸秆覆盖 作物产量 土壤质量
下载PDF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邵彩虹 +4 位作者 邱才 陈先茂 李思亮 左卫东 彭春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249-253,共5页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 晚稻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邵彩虹 +6 位作者 邱才 陈先茂 关贤交 陈金 谢江 邓国强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7-34,共8页
以早稻金优458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在等氮量条件(早稻总施氮量180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kg/hm^2)下,猪粪与化肥4种配施处理(全施化肥处理T1、25%猪粪和75%化肥配施处理T2、50%猪粪和50%化肥配施处... 以早稻金优458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在等氮量条件(早稻总施氮量180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kg/hm^2)下,猪粪与化肥4种配施处理(全施化肥处理T1、25%猪粪和75%化肥配施处理T2、50%猪粪和50%化肥配施处理T3、75%猪粪和25%化肥配施处理T4)对南方红黄壤区双季稻田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总颖花量;2013年水稻产量表现为T2>T3>T1>T4>CK,2014年产量表现为T2>T3>T4>T1>CK;T2处理在够苗期的有效分蘖多,成穗率、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最高;随着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分蘖变差,成穗率下降,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猪粪 分蘖性状 产量 氮素 吸收利用
下载PDF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邱才 +6 位作者 邵彩虹 陈先茂 谢江 邓国强 李思亮 左卫东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5-127,139,共4页
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双季稻区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到不同肥料品种后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1.9%~3.5%之间;同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能减缓土壤中碱解氮、速... 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双季稻区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到不同肥料品种后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1.9%~3.5%之间;同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能减缓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有效养分的下降,成熟期比未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处理的土壤肥力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纳米碳 水稻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水稻育秧肥的壮秧效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春瑞 邵彩虹 +3 位作者 潘晓华 邱才 谢金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通过比较育秧肥和化肥作基肥的早稻秧苗质量的差异,及在这两种育秧条件下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揭示了育秧肥的壮秧机理。结果表明,育秧肥具有促进秧苗分蘖和发根,使秧苗矮壮,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秧苗综合素质... 通过比较育秧肥和化肥作基肥的早稻秧苗质量的差异,及在这两种育秧条件下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揭示了育秧肥的壮秧机理。结果表明,育秧肥具有促进秧苗分蘖和发根,使秧苗矮壮,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秧苗综合素质等作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18个不同处理下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其中16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包括9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3个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及3个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和1个未知功能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肥 水稻 秧苗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