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池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宋卫兵 孙现忠 +5 位作者 康二维 王磊 骆静 何董琦 白银祥 《火工品》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磁悬浮筛分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并通过单体电池放电试验研究了LiB/LiCl-LiBr-KBr/FeS_(2)-CoS_(2)热电池中正极材料粒径、正负极质量比和放电温度对正极材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 采用高能球磨和磁悬浮筛分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并通过单体电池放电试验研究了LiB/LiCl-LiBr-KBr/FeS_(2)-CoS_(2)热电池中正极材料粒径、正负极质量比和放电温度对正极材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条件下,当FeS_(2)粒径为7.85~59.12μm时,正极材料利用率随FeS_(2)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FeS_(2)粒径为3.30~7.85μm时,正极材料利用率随FeS_(2)粒径的减小而减小。FeS_(2)(7.85μm)-CoS_(2)(8.06μm)复合正极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最佳,截止电压1.5 V时,其放电比容量为342.4 mA·h·g^(-1),正极材料利用率为48.8%。随着单体电池工作时间的延长,其放电比容量随正负极质量比的减小而增大,在正负极质量比为1.67时,450℃条件下的FeS_(2)-CoS_(2)复合正极单体电池的放电比容量高于400℃和500℃,截止电压1.5 V时,其放电比容量为389.2 mA·h·g-1,正极材料利用率高达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预处理 正极材料利用率 正负极质量比 放电温度
高热值低热冲击热电池加热剂研究
2
作者 骆静 上官小红 +5 位作者 孙现忠 白银祥 康二维 宋卫兵 何董琦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研发高热值、低热冲击的热电池加热剂,对不同类型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分析,并对不同配方加热剂的成形性、可燃性、热值和燃烧温度等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和特性对加热剂的成形... 为研发高热值、低热冲击的热电池加热剂,对不同类型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分析,并对不同配方加热剂的成形性、可燃性、热值和燃烧温度等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和特性对加热剂的成形性和可燃性影响较大,珊瑚簇状的活性铁粉制备的加热剂成形性和可燃性最好,制备成的高热值加热剂燃烧时热冲击较小;同时,通过提高高氯酸钾的占比或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可在热冲击无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加热剂的热值。本研究有望为高比能量热电池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加热剂 高热值 热冲击
下载PDF
热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宋卫兵 孙现忠 +2 位作者 康二维 骆静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1368,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FeF_(3)-FeF_(2)正极材料,并对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8 m^(2)/g,远大于FeS_(2)的比表面积(0.5 m^(2)/g)。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初始热分... 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FeF_(3)-FeF_(2)正极材料,并对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8 m^(2)/g,远大于FeS_(2)的比表面积(0.5 m^(2)/g)。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为850℃,比FeS_(2)高出300℃,比CoS_(2)高出200℃。FeF_(3)-FeF_(2)单体电池的空载电压为3.22 V,远高于FeS_(2)的空载电压(2.05 V)。LiB/LiF-LiCl-Li_(2)SO_(4)/FeF_(3)-FeF_(2)单体电池在电流密度150 mA/cm^(2)下的初始放电电压为2.65 V,截止电压1.5 V,能够放电308 s,放电比容量达到160.4 mAh/g,较LiCl-KCl和LiF-LiCl-LiBr电解质体系提高75.3%和43.5%,表现出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高电压、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热电池的研制,FeF_(3)-FeF_(2)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热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高电压 FeF_(3)-FeF_(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钴磷族化合物BaT2P2和BaT2As2(T=Co,Rh,Ir)的电子结构
4
作者 徐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9-596,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在广义梯度(GGA)下计算了钴磷族化合物BaT2P2和BaT2As2(T=Co,Rh,Ir)的电子结构.研究发现在BaCo2P2和BaCo2As2中,由于范霍夫畸点位于费米面附近使得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非常高,从而导致由斯通纳机理引起的巡游铁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在广义梯度(GGA)下计算了钴磷族化合物BaT2P2和BaT2As2(T=Co,Rh,Ir)的电子结构.研究发现在BaCo2P2和BaCo2As2中,由于范霍夫畸点位于费米面附近使得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非常高,从而导致由斯通纳机理引起的巡游铁磁不稳定性.在从Co到Rh然后到Ir的化合物中由于d轨道的空间扩展性增强,直接的d-d以及d-p杂化都会增强,这使得形成范霍夫畸点的d-d:σ键的反键态被推往远离费米能级之上更高的能量区间,从而使得在费米面处的态密度下降,斯通纳机理消失,从而使得Rh和Ir的化合物都稳定在非磁态.本文仔细研究并比较了这些化合物间的电子结构及其演化,计算表明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对电子结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范霍夫畸点 斯通纳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陈旧性宫外孕12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湖北中医杂志》 2001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陈旧性宫外孕 中医药疗法 桂枝茯苓汤 异位妊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