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 被引量:441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 +1 位作者 张伟明 徐筱琪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8,共2页
From 1999. 1. 1 1999. 12. 31, the registration of 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 in whole country, except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aiwan province, was performed by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From 1999. 1. 1 1999. 12. 31, the registration of 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 in whole country, except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aiwan province, was performed by 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 Registration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Nephr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using questionnaire. The response rates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s, which were highest in Shanghai and Beijing. 41 755 patients underwent maintenance dialysis and the point prevalence was 33. 16 per million population (pmp); among them, 89. 55% (29. 68 pmp) was hemodialysis and 10. 5% (3. 48 pmp) peritoneal dialysis. 19 268 cases ( HD 17 217, 89.4%, PD 2 051, 10. 6% ) began to dialysis within 1999 and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15. 3 pmp ( HD 13. 7 pmp, PD 1. 6 pmp) . 2 529 cases were dead. Heart failure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accounted for 32% and 19% respectively; besides, 16% patients died of dialysis interruption automatically,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inancial problem. Erythropoietin was administrated in 29. 6% HD patients and 28. 7% PD patients, but the levels of hematocrit in all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normal. Until 1999. 12. 31, there were total 4 976 hemodialysis machines. The first cause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HD patient was glomenslonephritis (50%), and then diabetic nephropathy (13. 5%),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8. 9%) . Inadequate hemodialysis was found in a certain part of cases.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5 years of HD duration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0%. Until 1999. 12. 31, the first cause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PD patients was glomerulonephritis as well (49.3%), and then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14.8% ), diabetic nephropathy (12.0%) . CAPD was the major modality(86% ).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5 years of PD duration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透析疗法 肾移植 中国 登记报告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的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4
2
作者 崔太根 侯凡凡 +14 位作者 倪兆慧 陈香美 张凤山 朱彤莹 赵学智 鲍春德 赵明辉 王国保 蔡广研 李英楠 陆福明 梅长林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选病理证实的活动性增殖型LN患者,对既往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来氟米特(A组)或静点环磷酰胺(B组);对3个月前接受...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选病理证实的活动性增殖型LN患者,对既往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来氟米特(A组)或静点环磷酰胺(B组);对3个月前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复发者也给予来氟米特(C组)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等。在第3、6个月时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参加了本试验,A组20例,B组16例,C组15例;有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47例患者如期完成了试验。A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80%,完全缓解率为40%;B组环磷酰胺治疗总有效率达75%,完全缓解率为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A、B组患者各项指标(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LEDAI)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60%,完全缓解率为6·7%。A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和脱发,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有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于活动性增殖型LN的诱导缓解治疗有较明显的疗效,耐受性尚好。其在维持缓解期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狼疮肾炎 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对照临床试验 狼疮性肾炎 增殖型 多中心 联合
原文传递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4
3
作者 倪兆慧 +6 位作者 丁小强 梅长林 袁伟杰 张金元 陈江华 邢昌赢 刘必成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比较蔗糖铁(森铁能)与右旋糖酐铁(科莫非)静脉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 80例MHD患者分为试验组(蔗糖铁组)与对照组(右旋糖酐铁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 目的比较蔗糖铁(森铁能)与右旋糖酐铁(科莫非)静脉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 80例MHD患者分为试验组(蔗糖铁组)与对照组(右旋糖酐铁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维持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P)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将100 mg蔗糖铁和100 mg右旋糖酐铁分别稀释于 100 ml生理盐水,于每次血透时使用。每周治疗2次,治疗时间为5周,观察时间共8周。两组患者的总补铁量均为1000 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FPO)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周-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98.85± 17.45)g/L比 (75.20±9.66)g/L,P<0.01]和[(94.93±14.03)g/L比(75.53±10.61)g/L,P< 0.01];Hct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试验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铁蛋白为[(399.92± 200.90)μg/L比(106.61±78.24)μg/L,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为[(27.28±11.87)μg/L比 (17.95±9.17)μg/L,P<0.01]。试验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BUN、Scr、ALT和AST等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下肢肌肉酸痛。结论蔗糖铁是治疗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贫血 缺铁性 蔗糖铁 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94
4
作者 叶云洁 倪兆慧 +1 位作者 何颖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平均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CRP水平分组后发现,CRP>4mg/L组在颈动脉B超各项指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与CRP<4mg/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史而分组后发现,阳性组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尿毒症高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肾病 微炎症状态 ESRD 动脉粥样硬化 尿毒症
原文传递
黄芪皂甙对人系膜细胞基质分泌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7
5
作者 倪兆慧 张庆怡 +2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健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芪皂甙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皂甙或黄芪皂甙血清处理经人重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刺激的培养的人系膜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 目的了解黄芪皂甙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皂甙或黄芪皂甙血清处理经人重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刺激的培养的人系膜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系膜细胞的增殖和Ⅳ型胶原分泌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β1整合素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黄芪皂甙或黄芪血清处理72 h后,由 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黄芪皂甙或黄芪血清作用24 h后,经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Ⅳ型胶原蛋白浓度和β1整合素mRNA水平均较未经用药的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并与剂量呈一定相关(P<0.05和P<0. 01);β1整合素mRNA表达下调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和Ⅳ型胶原蛋白浓度分泌下降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和P<0.01)。结论黄芪皂甙可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基质的过度生成和下调细胞表面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甙 人系膜细胞基质 Β1整合素 肾疾病
原文传递
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83
6
作者 林爱武 严玉澄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开始后每小时的动脉血路的温度(反映患者体温)、相对血容量(RBV)、血压、心率、超滤量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共进行常温透析149次和低温透析151次。随着透析的进行,两组的RBV逐渐下降,出现低血压时的RBV分别为78%(低温组)和80%(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25.2%,39.6%,P=0.002),发生低血压的时间明显晚(3.93±0.49)小时,(3.66±0.73)小时,(P=0.038),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明显多(3500.21±843.10,3157.28±729.50,P=0.035)。RBV和心率两组无差异。但二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均逐渐升高,常温组始终明显高于低温组。结论 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减少透析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避免这种温度的升高可望进一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透析 透析过程 低血压 发生 血液透析 常温透析
下载PDF
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83
7
作者 张伟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5期233-236,共4页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血液透析共60所医院63家血液透析室,开展腹膜透析共38家医院),对所登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年新增透析患者1621例(每百万人口发病率114.8pmp),较上一年度增加9.2%;其中血液透析占75.8%,腹膜透析占24.2%。2010年12月31日年末透析患者10508例(每百万人口点治疗率744.0pmp),较上一年度增加14.6%;其中血液透析占80.6%,腹膜透析占19.4%。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病因仍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6.2%),新增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第2位(19.5%)。全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22.4%)、感染(19.6%)和心血管事件(15.2%);年末透析患者中透析龄5年以上的占30.8%。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治疗状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结论上海市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主要原发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新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仍是目前上海市ESRD患者主要透析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登记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徐筱琪 顾乐怡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了解感染及相关因素与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997.1. 1~2001.4.30间因感染住院的62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疗程、心胸比例及营养情况等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例血透患者共... 目的 了解感染及相关因素与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997.1. 1~2001.4.30间因感染住院的62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疗程、心胸比例及营养情况等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例血透患者共发生了72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1.4%)和血管通路(16.7%)。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5例次,革兰氏阴性菌4例次,真菌8例次,混合感染10例次。患者平均Hb和Alb分别为72.5 g/L和32.8 g/L。抗感染平均疗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6 d和26 d。肺部和多部位感染患者中心胸比例>0.5者较多,肠道和肺部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较高。结论 血透患者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低血红蛋白水平及较差的营养状况可能加重了血透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肺部感染 血红蛋白 革兰氏阳性菌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黎磊石 胡伟新 +7 位作者 王海燕 林善锬 陈香美 谌贻璞 徐君琴 陈楠 李学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6-479,共4页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1 0± 1 0 1 )岁 ,病程 (38 9± 52 5)个月 ;其中经正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无效者 2 6例 ,复发者 2 1例 ,初治患者 2 8例。治疗方案采用激素联合MMF。MMF起始剂量为 0 5~ 2 0g/d ,随访时间≥ 6个月。 38例治疗后行重复肾活检 ,并进行急性指数 (AI)、慢性指数 (CI)、免疫球蛋白 (Ig)及补体沉积半定量评分。结果 MMF平均起始剂量 (1 2 6±0 30 )g/d ,治疗 3、6个月时MMF平均剂量分别为 (1 2 1± 0 30 )g/d、(0 95± 0 33)g/d。治疗 3个月狼疮活动分数 (SLE DAI)由 1 6 9± 6 7降为 8 1± 4 8(P <0 0 1 ) ,血红蛋白由 (92± 2 1 )g/L升至 (1 1 2± 2 8)g/L(P <0 0 5) ,尿蛋白由 (4 2 4± 2 66)g/d降至 (2 1 8± 3 75)g/d(P <0 0 5) ,血清白蛋白升至 (35 3±6 9)g/L(P <0 0 1 ) ,肾功能明显改善 ,无活动性尿沉渣 ;治疗 6个月尿蛋白继续下降至 (1 54± 1 60 )g/d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继续升高。血清A 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治疗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0
作者 庞慧华 +2 位作者 张庆怡 张纪蔚 黄佩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了解影响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因素。方法  40例新建内瘘病例术中测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吻合口口径、内瘘血流量及术前平均动脉压。其中 ,18例还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术前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及术后连续 6周随访内瘘血... 目的 了解影响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因素。方法  40例新建内瘘病例术中测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吻合口口径、内瘘血流量及术前平均动脉压。其中 ,18例还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术前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及术后连续 6周随访内瘘血流量和管径。结果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流量与术后短时间的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静脉管径与术后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术后随访期内瘘血流量和管径随时间逐渐增加 (P <0 0 5 )。结论 低血压、静脉管径细会造成内瘘失败 ,术前动脉血流量达到 2 0ml/min术后可很快获得满意的血流量 ;吻合口口径在 8~ 10mm较为适宜 ;内瘘的使用尽量在 6周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0
11
作者 何琴 蔡宏 +7 位作者 张伟明 朱铭力 陆任华 鲁嘉越 蒋蓉 章海芬 倪兆慧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况,评价MHD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人选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年期间,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3个月MHD患者517例,随访...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况,评价MHD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人选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年期间,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3个月MHD患者517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人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依据KDOQI指南中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靶目标,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达标组(110≤Hb≤120g/L)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分析本中心MHD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并分析MII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影响因素以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76±14.78)岁,男性310例(59.96%),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5.20%、91.26%和31.18%。血红蛋白达标组平均TSAT及Ferritin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红蛋白达标组TSAT及Ferrtin达标率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94.97%比89.41%,P=0.045;37.22%比28.13%,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透析龄是影响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达标组患者8年生存率与心脑血管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86.70%比75.30%,X^2Log rank=7.134,P=0.008;93.80%比85.30%,X^2Log rank=6.134,P=0.013)。透析频率、年龄以及血清铁蛋白是MHD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透析频率是MHD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血红蛋白类 贫血 铁蛋白质类 转铁蛋白
原文传递
黄芪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D_(44)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倪兆慧 张庆怡 +5 位作者 王蔚 王利民 王健华 许以评 童菊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了解黄芪(AM)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泌基质和表达CD44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 AM或 AM血清处理经 PDGF-BB刺激的 HMCs,分别采用 MTT法和 ELISA方法检测 HMCs增殖和... 目的:了解黄芪(AM)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泌基质和表达CD44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 AM或 AM血清处理经 PDGF-BB刺激的 HMCs,分别采用 MTT法和 ELISA方法检测 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Col-Ⅳ)分泌,用RT-PC R法检测AM对HMCs表面CD4 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AM或AM血清处理后,由PDGF-BB诱导的HMCs增殖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HMCs分泌Col-AⅣ和CD44mRNA表达水平较未处理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下降,并与剂量呈一定相关。结论;AM可抑制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过度生成,并且这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 HMCs表面 CD44 mRNA的过表达而介导的。本研究结果提示,AM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向肾硬化进展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系膜细胞 肾硬化 中药 药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应用^(99m)Tc-DTPA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及与传统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方炜 张庆怡 +1 位作者 黄佩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为临床准确评估GFR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我们对3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用99mTc-DTPA的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Tc-GFR),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肌酐清除率(2... 目的为临床准确评估GFR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我们对3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用99mTc-DTPA的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Tc-GFR),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肌酐清除率(24hCcr)和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ockcroft),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以上指标与Tc-GFR均存在相关关系;它们检出Tc-GFR下降的敏感性分别是50%、58%、69%和80%;24hCcr和Ccockcroft与Tc-GFR的相关性显著优于BUN,Ccockcroft检出Tc-GFR下降的敏感性显著优于BUN。结论传统的指标除BUN外均能一定程度地准确反映GFR。99mTc-DTPA清除率可以准确,安全,有效地测定GFR,适用于某些对GFR精确性要求较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锝99M DTPA 清除率 肾疾病
原文传递
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 被引量:41
14
作者 姚强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维持性透析患者 炎症状态 体内 透析剂量 尿素清除率 小分子溶质 终末期肾衰 透析充分 溶质清除 性认识 生存率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交叉对照、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汪关煜 +8 位作者 姜筠 王质刚 范敏华 廖履坦 梅长林 张训 朱兰英 杨敏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Fragmin)与普通肝素(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10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CHD)通过自身对照,按不同顺序给予Fragmin和UFH各4次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观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效力...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Fragmin)与普通肝素(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10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CHD)通过自身对照,按不同顺序给予Fragmin和UFH各4次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观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效力,监测抗Xa活性及白陶土部份凝血活酶时间(KPTT),人工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与UFH相比,Fragmin抗Xa活性明显高于UFH,而对KPTT影响不明显;两种肝素均应用常规剂量时,用Fragmin的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明显优于UFH,压迫止血时间缩短。结论Fragmin的抗凝效果与UFH相似,在血液透析中应用能保证透析效果而不增加出血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 肝素
原文传递
上海市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现况分析 被引量:39
16
作者 车妙琳 严玉澄 +16 位作者 张芸 顾勇 汪年松 陈楠 毛佩菊 张金元 丁小强 袁伟杰 梅长林 姚建 樊雨良 周毅 张薇 朱汉威 刘梅 金惠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4-749,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病率,肾毒性药物种类、预后,为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患者资料来源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上海17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住院患...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病率,肾毒性药物种类、预后,为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患者资料来源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上海17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的ARF患者登记表,从中将药物性ARF患者挑出并记录其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在1200例各种原因的ARF患者中,药物性ARF共347例(28.9%)。男224例,女123例,年龄(58±20)岁,60岁以上占51.0%。发生于非手术科室的药物性ARF以社区获得性为主(60.2%)。在非手术科室中医院获得性的药物性ARF的发生率在肾脏科最低,仅为9.5%,而在血液科、心血管科及神内科较高。发生于手术科室的药物性ARF则以医院获得性为主(55.7%)。其中医院获得性的药物性ARF在肝移植科,神外科和心胸外科中发生率较高,而泌尿外科较低。合并的基础疾病以慢性肾脏疾病较常见(69例,占19.9%),之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59例(17.0%),糖尿病43例(12.4%),高血压41例(11.8%),冠心病20例(5.8%)。肾活检病理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8例(37.5%),急性间质性肾炎11例(22.9%),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6例(12.5%)。肾毒性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166例(47.8%),主要为氨基糖甙类(17.0%)与头孢菌素类(12.7%);其次为利尿剂77例(22.2%)和造影剂46例(13.3%);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占22.5%。119例患者(34.3%)行肾脏替代治疗。院内死亡患者100例(28.8%)。存活患者中,188例(54.2%)。肾脏完全恢复,42例(12.1%)肾脏部分恢复,17例(4.9%)肾脏死亡。结论药物性ARF的发病率较高,往往与多种致病因素联合作用,多发于存在基础合并症的老年患者。氨基糖甙类、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药物毒性 发病率
原文传递
37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唐碧雯 方炜 +7 位作者 严豪 袁江姿 张敏芳 黄佳颖 顾爱萍 林爱武 倪兆慧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的转归与预后,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人选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接受腹透治疗并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所有患...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的转归与预后,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人选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接受腹透治疗并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所有患者,分析7年间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转归与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20例患者发生了371次腹膜炎,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54.4患者·月。其中285例次(76.8%)的腹膜炎治愈,17例次(4.6%)的腹膜炎导致患者拔管转临时血液透析(血透),46例次(12.4%)的腹膜炎引起患者拔管转永久血透治疗,21例次(5.7%)的腹膜炎导致患者死亡。难治性腹膜炎患者的超滤能力(4h-UF)较腹膜炎发生前明显减少(330比270ml,P=0.036),4hD/Per较腹膜炎发生略有前升高[(0.55+0.08)比(0.58+0.10),P=0.0861。结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导致腹透技术失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难治性腹膜炎可损害患者腹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预后 腹膜功能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陆福明 丁小强 +7 位作者 陈楠 徐琴君 袁伟杰 梅长林 徐玉兰 侯凡凡 林善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方法,9个中心共47例患者入选。其中初治患者16例,难治性患者31例。用MMF联合激素治疗。MMF起始剂量为1.0~2.0g/d,至少3个月后开始减...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方法,9个中心共47例患者入选。其中初治患者16例,难治性患者31例。用MMF联合激素治疗。MMF起始剂量为1.0~2.0g/d,至少3个月后开始减量,至12个月时维持在0.75~1.0g/d。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8~1.0mg·kg-1·d-1,根据疗效减量,至6个月时至少减至传统治疗剂量的50%或以下。定期监测蛋白尿等生化指标及副作用。随访期≥6个月。结果47例患者蛋白尿水平从治疗后第2周起明显下降,由治疗前(6.46±3.18)g/d降至治疗后6个月时的(1.45±2.47)g/d(P<0.01),31/47例达到缓解;治疗后12个月时为(0.96±4.17)g/d(P<0.01),23/26例达到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10.89±11.49)周。初治组与难治性NS组均有效(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Scr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P<0.01),血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微小病变组中6个月时有6/8例已达缓解,治疗后12个月时有4/4例仍处于缓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中治疗后6个月时有8/10例已达缓解,治疗后12个月时有6/7例仍处于缓解。膜性肾病组中治疗后6个月时有4/10例已达缓解,治疗后12个月时有2/4例仍处于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MMF PNS 激素治疗 肾小球硬化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陆任华 方燕 +8 位作者 高嘉元 蔡宏 朱铭力 张敏芳 戴慧莉 张伟明 倪兆慧 严玉澄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及预后情况,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和预防AKI,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院实验室网络系统筛选2009年1月至12月上海市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应用急...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及预后情况,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和预防AKI,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院实验室网络系统筛选2009年1月至12月上海市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应用急性。肾损伤网(AKIN)推荐的AKI定义选择病史完整的AKI患者组成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AKI住院患者的发病率、病因及分布特点、患者及肾脏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AKI患者预后和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人选标准的住院AKI患者共934例,住院患者的AKI发病率为2.41%(934/38734)。患者男女比例为1.88:1,平均年龄(60.82±16.94)岁,AKI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其中63.4%为外科患者,35.4%为内科患者,1.2%为妇产科患者。病因中肾前性AKI占51.7%,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37.7%,急性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病变(AGV)占3.8%,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AIN)占3.5%,肾后性AKI占3.3%。患者AKI后28d存活率为71.8%。AKI后28d时有65.7%的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16.9%的患者部分恢复。17.4%的患者未恢复。AKII、Ⅱ和Ⅲ期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4.8%、31.2%和43.7%。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肾损伤药物史(OR=2.313)、前1周低血压史(OR=4.482)、少尿史(OR=5.267)、肾外脏器衰竭数(OR=1.376)和行肾脏替代治疗(RRT)(OR=4.221)是住院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外脏器衰竭数(OR=1.529)和行RRT(OR=2.117)是住院AKI患者肾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在住院患者中常见,病死率较高,AKI后可以造成患者的肾脏丢失。预后与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肾损伤药物史、1周内低血压史、少尿史、肾外脏器衰竭数和需要行RRT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急性 住院病人 预后 危险因素 病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对人腹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方炜 +2 位作者 余志远 林爱武 陈诗书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对人腹膜,重点在间皮层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正常对照者、1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例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腹膜的结构...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对人腹膜,重点在间皮层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正常对照者、1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例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腹膜的结构与正常对照者相似,而腹透患者的腹膜形态结构随着透析时间而呈进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间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消失,间皮细胞从基底膜脱落直至完全消失,最后只剩下裸露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腹膜透析可引起腹膜的形态学明显改变,这可能是长期腹透引起腹膜衰竭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深入研究腹膜结构与功能间关系能为人们了解长期腹透对腹膜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进而寻找保护腹膜的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形态学 腹膜活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