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01
1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4-499,共16页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1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2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3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4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5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中心体系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 上海中心城
原文传递
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 被引量:71
2
作者 宋小冬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8-22,75,共6页
交通可达性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观可达性的概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的微观可达性评价方法。然后,着重讨论宏观可达性的概念,意义以及计算、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宏观可... 交通可达性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观可达性的概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的微观可达性评价方法。然后,着重讨论宏观可达性的概念,意义以及计算、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宏观可达性分析的应用实例.经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可以认为,通用GIS技术和特殊计算方法相结合,可使可达性分析为规划、决策人员提供直观、精确、丰富而又简练的信息和决策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可达性 计算机辅助评价 交通管理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被引量:85
3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6,共7页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界为空间单元的中心城通勤区。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研究表明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在"中心城"和"郊区"之间还存在一个"中心城通勤区"层次。中心城通勤区以内、以外区域存在较显著差异。中心城通勤区的识别结果可加深对上海市域空间结构的认识,为在市域范围内分层次、分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数据 通勤区 城市空间结构 大数据
下载PDF
基于LBS定位数据的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吴莞姝 李萌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7,共10页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模型,测度功能混合、小街段、老建筑、密度、交通和场地设计5组15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影响时空特征各不相同。其中,影响南京西路街道活力最显著的指标是地铁站出入口和沿街商业业态多样性。在这两个因素之外,规划设计理论关注的外部空间设计、街段长度、人行道宽度、商业界面连续性等也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街道两侧建筑功能混合、老建筑占比等会促进街道活力的观点,在当前南京西路环境中并不成立。本研究可为存量规划背景下南京西路以及类似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商业街道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设计 街道活力 建成环境 LBS定位数据 空间滞后模型 南京西路
原文传递
利用手机数据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若干结论和讨论 被引量:70
5
作者 丁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位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基于职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 被引量:62
6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3,126,共8页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就业者来源地,划分了各新城就业势力范围。最后用独立指数计算各新城的职住平衡程度。研究发现上海郊区新城已成为郊区经济活动主要集聚区域,但各新城就业辐射范围仍主要集中在其所属行政辖区内,对所属区县以外地区的就业吸引力较弱。独立指数测算定量证实了上海郊区新城基本符合离开中心城越远,自身职住平衡程度越高的规律。其中,地处远郊而且独立指数较低的郊区新城其发展状况较为特殊,原因值得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新城 职住空间关系 手机信令 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 被引量:55
7
作者 王垚 丁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文章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城市之间的联系流,用以测度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之间的人流联系,以人流联系反映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联系流量、联系流向两个维度测算了城市中心性,提出了吸引量法、... 文章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城市之间的联系流,用以测度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之间的人流联系,以人流联系反映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联系流量、联系流向两个维度测算了城市中心性,提出了吸引量法、优势流法两种分析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其次以江西省昌九区域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别使用吸引量法、优势流法测度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并与传统"位序—规模"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吸引量法、优势流法能较好地分析城市中心性,有助于识别出城市人口规模不大,但在区域内城市相互作用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城市等级,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和规划实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等级结构 手机信令数据 吸引量 优势流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GIS应用历程与趋势——中美差异及展望 被引量:48
8
作者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9,共7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早期发展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密切的关系。最近20多年来,GIS在美国的规划中得到了推广、普及。进入21世纪,GIS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市场中,专业性应用所占份额变小,专业性应用对GIS发展的影响变弱,这一...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早期发展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密切的关系。最近20多年来,GIS在美国的规划中得到了推广、普及。进入21世纪,GIS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市场中,专业性应用所占份额变小,专业性应用对GIS发展的影响变弱,这一趋势对城市规划会产生什么影响,美国学者开展了专题讨论。本文除了介绍美国学者的观点,还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了分析。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GIS尚未被普遍地、实质性地接受,数据供应不足、规划业务粗犷、人才滞后是主要原因。本文继而对未来趋势作了展望,并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训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规划 中美比较 历史回顾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观察与展望 被引量:39
9
作者 宋小冬 丁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近两年,"大数据"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城市规划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首先从文献的角度,简单介绍当前的学术动向。根据观察、经验和亲身实践,进一步分析、归纳规划领域大数据探索研究、应用中的基本特征,预计大数据可能带来... 近两年,"大数据"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城市规划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首先从文献的角度,简单介绍当前的学术动向。根据观察、经验和亲身实践,进一步分析、归纳规划领域大数据探索研究、应用中的基本特征,预计大数据可能带来局部突破,但是不太可能给规划带来既是整体性、又是实质性的变化。大数据和常规数据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包括验证和推断、质量检验、现状调查等方向。大数据的推广应用有诸方面的障碍,如大数据本身的来源、常规数据来源、特殊的处理技术、质量检验技术、知识和人才,等等,需多方共同努力来克服。现状调查、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模型验证、和传统模型结合可能是近期较快获得成效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规划 应用推广
下载PDF
保护山体背景景观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及其实现技术 被引量:30
10
作者 宋小冬 陈晨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5期92-97,共6页
提出了综合视觉影响模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及其实现技术,用于山地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为维持山地城市特有的城市天际线,将保护山体背景景观的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建筑高度控制目标。引入视觉影响模型,对简单眺望控制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落... 提出了综合视觉影响模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及其实现技术,用于山地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为维持山地城市特有的城市天际线,将保护山体背景景观的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建筑高度控制目标。引入视觉影响模型,对简单眺望控制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落实该导则的建筑高度控制技术。通过视觉影响模型模拟观测者视野中的山脊线,控制建筑物对背景山体的遮挡程度,从而推算允许建筑高度值。选择多个连续眺望点,在每个眺望点上分别进行视觉影响程度分析,先生成单一眺望点上符合山脊线保护要求的建筑高度控制值,然后综合各个眺望点的计算结果,得到建筑高度控制图。以舟山市沈家门旧城区为例,对上述技术方法进行验证,获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高度 天际线 城市设计导则 视觉影响
下载PDF
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实践——南昌大都市区的案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姚凯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中将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城镇体系规划基础数据,进行了创新研究实践。首先,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了江西省40个县市范围内手机用户37天的时空活动轨迹,以区域内常住居民的多日跨镇出行数量来模拟区域内各城市网络联系强度... 在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中将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城镇体系规划基础数据,进行了创新研究实践。首先,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了江西省40个县市范围内手机用户37天的时空活动轨迹,以区域内常住居民的多日跨镇出行数量来模拟区域内各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其次,依据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分别从城镇等级体系、中心城市腹地和区域发展廊道3个方面,结合对既有规划的比较,对区域城镇体系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对大都市区规划提出空间发展策略:积极培育多中心城市体系、依托主要廊道优化空间结构、合理构建城镇组群提供了定量分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网络联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定位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
聚焦城市空间的移动定位大数据研究可分为空间现象描述、空间功能识别、理论模型验证、中心体系分析4种类型。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数据为空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但当前的数据存在非全样本、缺少社会经济属性、非随机缺失的缺陷。大... 聚焦城市空间的移动定位大数据研究可分为空间现象描述、空间功能识别、理论模型验证、中心体系分析4种类型。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数据为空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但当前的数据存在非全样本、缺少社会经济属性、非随机缺失的缺陷。大数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扩展,呈现出多学科参与的特点,但研究结论还缺少新的理论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据此提出当前的大数据只是传统数据的有益补充,适用于描述、分析空间现象和规律,适宜于两方面研究:1验证理论模型、提出研究问题;2分析空间现状、评估空间规划。这两方面研究可通过统计汇总和空间计算的方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定位 大数据 城市空间研究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外来与本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的比较研究——基于空间剥夺的视角 被引量:26
13
作者 田莉 王博祎 +1 位作者 欧阳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3,共7页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瓶颈,外来人口在我国城市中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心城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外来和本地户籍人口相...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瓶颈,外来人口在我国城市中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心城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外来和本地户籍人口相对集聚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剥夺"的视角,借助六普人口数据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外来社区和本地社区的公共设施供应进行了打分,并通过方差分析法检验了设施供应和居民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最后,从缓解空间剥夺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外来人口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剥夺 外来人口 社区 本地人口社区 上海
下载PDF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莞姝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是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功能之间应该如何混合,不同的功能复合模式如何影响街道活力,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都缺少明确答案。选取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涵盖多种街道类型的南京西路街区为...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是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功能之间应该如何混合,不同的功能复合模式如何影响街道活力,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都缺少明确答案。选取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涵盖多种街道类型的南京西路街区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LBS定位数据和POI数据分别测度街道活力和功能多样性。从街道活动强度和稳定度两方面,分析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对南京西路重要路段提出优化策略。发现居住-就业功能的平衡可以显著提升街道活动强度,居住-商业功能的平衡有利于维持街道活动强度的稳定,此外,外部环境设计对街道活力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活力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功能多样性 LBS定位数据 POI数据 南京西路
下载PDF
郊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的测度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50,共9页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大城市郊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仅要重视空间均等,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地域平等,也必须重视空间公正,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在户籍人口、外来人口之间平等。以上海市奉城镇为案例,首先提出了适...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大城市郊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仅要重视空间均等,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地域平等,也必须重视空间公正,以达到公共服务空间配置在户籍人口、外来人口之间平等。以上海市奉城镇为案例,首先提出了适用于郊区城镇的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水平的测度指标。随后,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使用基尼系数对基础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进行了定量测度。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居住人口分布之间的空间不匹配是影响公共服务空间均等和公正的原因。郊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除了满足人均指标之外,还应以降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的基尼系数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空间 均等 空间公正 郊区城镇 基尼系数
下载PDF
基于个体移动轨迹的多中心城市引力模型验证 被引量:21
16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85,共18页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变量、距离衰减系数取值缺乏依据,引力模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容易受到质疑,加之中国城市的多中心化使得模型应用的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模型验证工作的必要性再次显现。本文使用2015年移动通信用户的个体移动轨迹数据,使...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变量、距离衰减系数取值缺乏依据,引力模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容易受到质疑,加之中国城市的多中心化使得模型应用的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模型验证工作的必要性再次显现。本文使用2015年移动通信用户的个体移动轨迹数据,使用Huff当年的验证方法,通过变量检验、参数校正两个步骤,验证Huff的引力模型。研究发现:①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的吸引力与中心的规模呈正比,与距中心的距离呈反比,符合引力模型规律。②在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尺度、200 m网格空间单元下,商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2.5,就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3.0,表明居民就业通勤对距离更加敏感,距离衰减比购物出行更加显著。③经变量检验、参数校正后的引力模型可用于对商业中心、就业中心优化调整后的势力范围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可分别达到78.5%和71.9%。就业中心势力范围预测准确性略低,这是由于就业中心吸引力衰减除受距离影响外,还受家庭、房价等因素影响,会对预测结果产生扰动。最后,研究还证实了距离衰减系数存在空间分层异质性:距离衰减系数不是唯一值,受道路可达性、至就业(商业)中心距离、至地铁站距离、人口密度影响,不同地区的距离衰减系数存在较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多中心 模型验证 距离衰减 空间分层异质性 个体移动轨迹
原文传递
手机信令数据支持城镇体系规划的技术框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康宁 +1 位作者 王垚 谢昱梓 《地理信息世界》 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
提出了一个应用手机信令数据支持城镇体系规划的技术框架,将其应用于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中心城市腹地、区域重要交通设施服务范围分析。首先依据手机信令数据特征,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计算跨镇出行的出行链,获得... 提出了一个应用手机信令数据支持城镇体系规划的技术框架,将其应用于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中心城市腹地、区域重要交通设施服务范围分析。首先依据手机信令数据特征,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计算跨镇出行的出行链,获得城镇联系度的方法。并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实践案例,分别提出了城镇体系中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中心城市腹地、区域重要交通设施服务范围等分析的技术框架与应用途径。手机信令数据有效弥补了传统静态数据的不足,能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数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 手机信令数据 城镇联系度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探讨——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116,共10页
依据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式和功能联系两方面特征.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多关注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缺少对功能联系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中提取街道之间的就业-居住功能联系和游憩-居... 依据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式和功能联系两方面特征.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多关注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缺少对功能联系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中提取街道之间的就业-居住功能联系和游憩-居住功能联系,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单位面积吸引量、联系紧密程度两方面分析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研究发现,从功能联系来看,上海中心城区呈“单中心+扇形”结构,中心地区对就业、游憩活动的吸引力远大于外围地区,外围地区居民沿与放射地铁线网耦合的若干扇面与中心地区产生紧密的联系.行政区划、黄浦江和苏州河会通过对居民活动范围的限制影响扇形结构边界.这与“多中心+内环、中环、外环3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传统认识和圈层式的社会空间结构有较大差异.说明表象的圈层结构下,就业和游憩活动都受中心地区强烈吸引,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虽然居住分布存在圈层分异,但就业-居住和游憩-居住活动相互交错,不存在空间隔阂.基于功能联系,补充空间结构理论中既已提出,但还难以实证的内容,希望能有助于深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功能联系 单中心 扇形结构 上海中心城区
下载PDF
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职住地的时空因素及其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谢琛 《城市交通》 2019年第3期19-29,共11页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职住地时,采用不同规则和参数取值可能导致结果差异。这种差异对职住地识别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值得研究。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特性,提出职住地识别的时间连续性、空间位置分辨率、数据时间序列3个关键时空因素。采用...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职住地时,采用不同规则和参数取值可能导致结果差异。这种差异对职住地识别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值得研究。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特性,提出职住地识别的时间连续性、空间位置分辨率、数据时间序列3个关键时空因素。采用4种时间规则、3种空间聚合距离、3种数据时间序列进行组合,对同一城市同一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职住地测算。比较不同时空因素下职住地识别结果的差异,采用识别率、平均直线通勤距离、共同识别用户一致性等指标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不同的时空因素对职住地识别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探讨在实际应用中时空因素取值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手机信令数据 居住地识别 工作地识别 时空因素
下载PDF
城市工业用地调整的空间决策支持——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时锦 +2 位作者 宋小冬 钟家晖 谭迎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9,共6页
依托GIS技术,提出了一种在中心城区内进行工业用地调整的空间决策支持方法。该方法由潜力评价、政策约束、方案一致性比较三个步骤组成,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化为出发点,获取工业用地调整空间位置和时序。潜力评价使用多准则评价方法... 依托GIS技术,提出了一种在中心城区内进行工业用地调整的空间决策支持方法。该方法由潜力评价、政策约束、方案一致性比较三个步骤组成,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化为出发点,获取工业用地调整空间位置和时序。潜力评价使用多准则评价方法评价中心城区内现有工业用地的调整潜力。在政策约束中,将影响工业用地调整的不确定因素归纳为不同的外部政策,根据外部政策修正潜力评价的结果,得到政策对应的工业用地调整方案。通过多个方案一致性比较,可以为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相应的工业用地调整政策制定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调整 空间布局 调整时序 空间决策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