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周封闭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
作者 唐秀梅 郭凯锋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观察肩周封闭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肩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肩周封闭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肩关节... 目的观察肩周封闭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肩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肩周封闭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ROM)来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同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封闭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能明显改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疗法 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凤珍 张紫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4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择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分别给予常规平衡训练和常规平...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择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分别给予常规平衡训练和常规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观察两组的跌倒发生率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和比较,在跌倒发生率方面,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对两组的BBS评分和Holden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两组两项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的对照组;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平衡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平衡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秀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6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脑瘫儿童共85例,对患者进行引导式的教育,同时结合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对患者进行针对... 目的探讨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脑瘫儿童共85例,对患者进行引导式的教育,同时结合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然后进行康复结果评估统计。结果通过引导式的教育理念及护理方法治疗85例脑瘫患儿,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较之前有所好转,其中患者的大腿机能、坐和立等方面都有显著性的提高,生活行动能力(如行走、如厕、进食以及视听等)也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引导式的教育理念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可以促使其在语言表达、认知、参与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接受治疗的患儿在引导教育之下,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进而促使其感官行动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教育理念 脑瘫儿童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和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佩顺 +4 位作者 唐秀梅 杨惠贤 谭碧东 苏汝桐 张炽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康复中的疗效和对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基本治疗相同;对照组对偏瘫下肢进行抗痉挛模式训练,治疗组对偏瘫下肢进行功能... 目的:观察功能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康复中的疗效和对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基本治疗相同;对照组对偏瘫下肢进行抗痉挛模式训练,治疗组对偏瘫下肢进行功能性运动训练,2组治疗均为40 min/次,1次/天,5.5 d/周,总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I)等评价2组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MMT分级、MAS分级、FMA下肢运动积分和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MMT分级、FMA和M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张力在治疗前后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功能性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的肌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对下肢肌张力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运动 脑卒中 肌力 肌张力 康复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唐秀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0期2385-2385,2389,共2页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诊断为脑瘫的患儿84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来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前后均根据脑瘫患儿评价标准进...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诊断为脑瘫的患儿84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来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前后均根据脑瘫患儿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康复效果以评分的形式来进行反馈,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病情都得到了好转,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14.15±2.37)与对照组(10.15±2.26)比较,t=5.6413,P<0.05。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感觉统合训练 音乐 效果
下载PDF
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卫 黄志锐 +3 位作者 曹志贤 黄臻 闵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OS)特征。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本院颈性眩晕患者30例(眩晕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仪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OS)特征。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本院颈性眩晕患者30例(眩晕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仪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 8个方向的LOS,计算面积和长度的Romberg值。结果闭眼时,两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睁眼时(|Z|>2.138, P<0.05);无论睁眼或闭眼,除左右平均运动速度外(|Z|<1.026, P>0.05),眩晕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对照组(|Z|>2.004, P<0.05)。眩晕组在前方(右上方、正上方、左上方)的LOS和总LOS完成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Z|>2.240, 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静态平衡能力下降,平衡控制有赖于视觉补偿,LOS范围缩小,有较高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静态平衡 稳定极限
下载PDF
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臻 闵瑜 +2 位作者 陈佩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及渐进式抗阻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抗阻训练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凯锋 黄臻 +4 位作者 闵瑜 韩佩洁 陈佩顺 唐秀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1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等速组、有氧组和联合组各25例。3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等速组增加30 min等速肌力训练,有氧组增加30 min有氧运动,联合组增加...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等速组、有氧组和联合组各25例。3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等速组增加30 min等速肌力训练,有氧组增加30 min有氧运动,联合组增加15 min等速肌力训练和15 min有氧运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定,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峰力矩(P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氧组和联合组的FVC、FEV1、P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速组治疗后FVC、FEV1、PEF与治疗前相比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联合组FVC、FEV1、PEF、膝伸展PT、膝屈曲PT、FMA-LE、MBI等指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有氧组、等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脑卒中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功能 有氧运动 等速肌力训练
下载PDF
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志锐 曹志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评...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与单一超短波治疗相比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动气针法 董氏奇穴 超短波 疗效
原文传递
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凯锋 韩佩洁 +2 位作者 陈佩顺 唐秀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试验组则加用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试验组则加用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定,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半年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试验组CASCS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关节松动术 颈椎保健操 疗效 复发
原文传递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卫 +2 位作者 黄志锐 高燕 黄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62-4366,共5页
背景:平衡能力是影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引发跌倒、骨折、残疾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双足站位下分析比较,却鲜见在辨别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带来混杂因素等影响的前提下去探讨单、双足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的特... 背景:平衡能力是影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引发跌倒、骨折、残疾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双足站位下分析比较,却鲜见在辨别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带来混杂因素等影响的前提下去探讨单、双足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的特征报道。目的: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招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0例(腰痛组),健康者20例(健康组)。选择Pro-kin平衡仪,进行单/双足站立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测试,并记录相应测试的指标数值,例如:双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中心和稳定极限,以及单双足站立下的前后和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和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等。结果与结论:(1)睁/闭眼状态下,健康组的足底压力中心呈轴心处集中分布,腰痛组相较呈更大离散分布,并以非优势腿上分布为主;(2)比较双足站立静态平衡:睁眼状态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闭眼状态下腰痛组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大于健康组(P <0.05);(3)比较单足站立静态平衡:腰痛组优势腿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大于非优势腿(P <0.05),健康组优和非优势腿间无明显差异(P> 0.05);腰痛组优势腿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明显大于健康组(P <0.05),非优势腿上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 0.05);(4)健康组在左方(正左方、左前方、左后方)和右方(正右方、右前方、右后方)上的稳定极限数值均显著大于腰痛组(P <0.05);(5)结果提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闭眼状态下的双足站立静态平衡、优势腿的单足站立静态平衡以及左、右方上的稳定极限平衡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平衡能力的维持存在视觉依赖,并有较大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静态平衡 稳定极限 压力中心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凯锋 韩佩洁 +2 位作者 黄臻 杨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1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耐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脑卒中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有氧运动,试验组增加有氧运动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耐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脑卒中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有氧运动,试验组增加有氧运动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峰力矩(PT)、耐力指数(E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耐力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膝伸展PT、膝屈曲PT、膝屈伸ER、FMA-LE、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耐力,与单一的有氧运动对比效果更显著,建议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应辅以等速肌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等速肌力训练 有氧运动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肌内效贴配合虚拟情景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豪 黄小华 +2 位作者 唐秀梅 张子龙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虚拟情景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因膝关节疾病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CPM治疗、肌力训练、助行器负重训练、...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虚拟情景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因膝关节疾病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CPM治疗、肌力训练、助行器负重训练、平衡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配合虚拟情景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和步态分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步态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技术配合虚拟情景训练能显著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肌内效贴 虚拟情景训练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步态分析 康复 疗效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秀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910,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运动疗法 封闭疗法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豪 黄臻 +1 位作者 杨文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肿胀 血流速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颜海霞 孙巨 +1 位作者 黄臻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0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同时进行吞冰训练),...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同时进行吞冰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吞咽综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5次/周)后采用视屏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综合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失弛缓症 导管球囊扩张术 吞咽障碍治疗仪 吞冰训练 视屏吞咽造影检查(VFSS) 洼田饮水试验
原文传递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凯锋 +2 位作者 张紫龙 赵凤珍 黄臻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4-6,11,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ACB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下肢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ACB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肢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和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伸肌PT、屈肌PT),并评估6MWT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EV_(1)、FEV_(1)/FVC、伸肌PT、屈肌PT、6MW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FEV_(1)、FEV_(1)/FVC、伸肌PT、屈肌PT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6MWT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下肢肌力的改善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步行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等速肌力训练 肺功能 肌力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三维步态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卫 +3 位作者 高燕 李豪 黄小华 吴泽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三维步态功能特征。方法 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选取CNLBP患者20例,作为腰痛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组。选择Gait Watch三... 目的 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三维步态功能特征。方法 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选取CNLBP患者20例,作为腰痛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组。选择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中的步态相关参数,如:步行周期、步频、步长、跨步长、步速、步长差、单支撑相百分比及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等。结果 (1)健康组和腰痛组的步行周期分别为(1.0±0.1)s和(1.1±0.1)s,步频分别为(120.0±8.6)步/s和(114.3±8.5)步/s,跨步长分别为(128.7±12.4)cm和(120.5±12.7)cm,步速分别为(128.6±14.8)cm/s和(115.1±17.2)cm/s。相比健康组,腰痛组的步行周期时间延长,步频降低,跨步长缩短,步速减慢,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组和腰痛组患侧肢体的步长分别为(63.2±8.9)cm和(55.8±8.4)cm,单支撑相百分比分别为(58.9±1.0)%和(58.2±1.0)%,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46.2±5.8)o和(42.6±4.8)o,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54.3±12.3)o和(47.5±8.1)o。相比健康组,腰痛组患侧肢体的步长缩短,单支撑相百分比降低,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健康组,腰痛组健侧肢体的步长、单支撑相百分比、髋和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差异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LBP患者的步态存在异常,呈现出一种轻缓、不对称性的疼痛步态模式,可能是疼痛和保护性策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三维步态 步长 步速
下载PDF
浅谈“九鬼拔马刀”的功能锻炼意义及适应人群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凤珍 周海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5期29-30,共2页
导引一直是古人极力推崇的健身方式,并一直传承至今。作为健身导引的代表,"易筋经"以其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深得大众喜爱。特别是对于一直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常见劳损型疾病困扰的当代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本文主要介绍&q... 导引一直是古人极力推崇的健身方式,并一直传承至今。作为健身导引的代表,"易筋经"以其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深得大众喜爱。特别是对于一直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常见劳损型疾病困扰的当代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本文主要介绍"易筋经"中"九鬼拔马刀"式的功能锻炼意义及适应人群,阐明导引健身的作用机理和意义所在,并呼吁大众都能参与导引健身,防病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鬼拔马刀 功能锻炼 适应人群
原文传递
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郭凯锋 韩佩洁 +7 位作者 伍卓强 张紫龙 闵瑜 符薛峰 徐浩铭 卢利军 黄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肺炎对证治疗、营养支持、降脂、抗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肺炎对证治疗、营养支持、降脂、抗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观察组则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及肺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含量,同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2组患者咯痰、气短、肺啰音、咳嗽、发热、乏力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FEV1、PEF、WBC、CRP、PC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VC[(3.10±0.68)L]、FEV1[(2.79±0.67)L]、PEF[(6.01±0.78)L/min]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水平(P<0.05),WBC[(9.38±1.91)10^(9)·L^(-1)]、CRP[(12.91±4.26)ρ/mg·L^(-1)]、PCT[(0.41±0.17)ρ/mg·L^(-1)]及中医证候总积分[(6.79±5.38)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对SAP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显著缩短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同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俞募配穴 肺康复 肺功能 卒中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