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奕峰 杨灵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比...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黄斑水肿情况、视力起效时间、视网膜循环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率为67.4%(29/43),对照组为40.9%(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起效时间和视网膜循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11,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45、5.20、4.78、4.56,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t=4.35、4.39、4.11、4.02,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医疗法,血栓通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加快血栓溶解,黄斑水肿及视网膜循环状态改善更明显,视力起效时间更快,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西医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PDF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并近10年107例文献病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奕峰 王衡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1031-1032,共2页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人或家畜眼部的结膜囊内而引起的眼部损害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眼部疾病。我国于1917年首先在北京市和福建省报道结膜吸吮线虫病人体病例,此后各地陆续报道,并呈增多趋势。近日,我院...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人或家畜眼部的结膜囊内而引起的眼部损害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眼部疾病。我国于1917年首先在北京市和福建省报道结膜吸吮线虫病人体病例,此后各地陆续报道,并呈增多趋势。近日,我院接诊1例人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对近10年(2006—2016)间文献报道的1075病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 病例分析 文献 眼部损害 眼部疾病 结膜囊内 人畜共患 福建省
原文传递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攀攀 +4 位作者 汤晨昱 赵一格 王彦红 沈宏 王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患者,女,50岁。双眼眶周黄褐色增生性肿物10年余。皮肤科检查可见左眼眶周及右眼眶内、外侧有黄褐色增生性肿物,表面轻度毛细血管扩张,触之坚实,边界清楚。眼科检查发现左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清免... 患者,女,50岁。双眼眶周黄褐色增生性肿物10年余。皮肤科检查可见左眼眶周及右眼眶内、外侧有黄褐色增生性肿物,表面轻度毛细血管扩张,触之坚实,边界清楚。眼科检查发现左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清免疫电泳无异常。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弥漫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局灶性坏死。诊断为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贫血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麦粒消方口服并湿敷治疗多发性睑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奕峰 杨灵萍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933-935,共3页
睑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又称作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位置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青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初起胞睑局部红肿、痒痛、按之硬结如麦粒,继之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成脓,严重者胞睑漫肿,引起恶寒、发热... 睑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又称作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位置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青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初起胞睑局部红肿、痒痛、按之硬结如麦粒,继之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成脓,严重者胞睑漫肿,引起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引发眶蜂窝织炎[1]。可累及一个腺体或多个腺体,当病变累及多个腺体,或者双眼睑同时发生睑腺炎时,称为多发性睑腺炎,治疗较为棘手。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手术切开引流等,但效果达不到预期[2]。近年来,中医在多发性睑腺炎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进展[3]。本文笔者2018年6月—2020年6月观察了自拟麦粒消方口服并外敷治疗该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炎症 睑腺炎 双眼睑 胞睑 葡萄球菌感染 湿敷治疗 外敷治疗 眼科疾病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学军 +1 位作者 李娟 郑日登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致盲眼病,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缺血、缺氧是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内皮抑素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Bevac...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致盲眼病,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缺血、缺氧是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内皮抑素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Bevacizumab(avastin)是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在抑制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有显著效果,有望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视网膜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Bevacizmnab
下载PDF
首诊眼科的12例梅毒患者临床及脑脊液分析
6
作者 卢奕峰 章一近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6期794-795,830,共3页
目的探讨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及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诊于眼科的12例(15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科临床特征(视力、眼底表现等)、血液及脑脊液生化指标。结果12例中男9例,女3例;15眼受累,年龄28~66岁... 目的探讨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及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诊于眼科的12例(15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科临床特征(视力、眼底表现等)、血液及脑脊液生化指标。结果12例中男9例,女3例;15眼受累,年龄28~66岁,中位年龄39岁;HIV(-)。眼部情况:8例(66.7%)主诉为视力下降、模糊、重影3例(25%)以视野缺损、视野暗点为主诉就诊;1例(8.3%)仅表现为眼部阿罗瞳孔。散瞳检查眼底提示视网膜血管炎4眼,视神经乳头炎伴血管炎4眼,视神经萎缩2眼,视网膜脉络膜炎3眼,阿罗瞳孔2眼,伴有玻璃体絮状混浊9眼。患者血清TPPA及TRUST均为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TRUST阳性6例;4例脑脊液蛋白定量>500 mg/L,5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个/mm^(3);7例(5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驱梅治疗,治疗后光感1眼恢复至数指,视力提高9眼(60%)视力稳定5眼(33.3%)。结论眼梅毒患者多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主诉就诊眼科,眼底表现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眼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生率高,应积极参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神经梅毒 脑脊液 视网膜血管炎
下载PDF
晶体全脱位手术取出一例
7
作者 李晟 代丽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78,共1页
患者男,65岁。于2007年5月8日被拳击伤左眼伴视力下降15d,检查:左眼视力手动(10cm),混合充血,睫状体压痛明显,角膜轻度水肿,瞳孔散大约7mm(曾在其他医院用阿托品眼膏),前房加深,虹膜震颤,瞳孔后鼻下方见全脱位肿胀混浊的... 患者男,65岁。于2007年5月8日被拳击伤左眼伴视力下降15d,检查:左眼视力手动(10cm),混合充血,睫状体压痛明显,角膜轻度水肿,瞳孔散大约7mm(曾在其他医院用阿托品眼膏),前房加深,虹膜震颤,瞳孔后鼻下方见全脱位肿胀混浊的晶状体,A与B超证实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并玻璃体混浊。眼压T+1。入院诊断:钝挫伤,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全脱位,左外伤性青光眼。急诊行“脱位晶体取出并人工晶体悬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全脱位 手术取出 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混浊 晶状体脱位 外伤性白内障 晶状体全脱位 外伤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