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NF-κB通路调节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宓余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4,共8页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常见病因,乙肝病毒所表达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模式识别受体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常见病因,乙肝病毒所表达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模式识别受体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c-Met途径能够促进NF-κB活化,并通过活化的NF-κB来调节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等生物学环节。但HBx是否直接通过NF-κB通路来调节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尚未明确。为探究HBx通过NF-κB通路调节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肝癌HepG2细胞并分组,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物及质粒的DMEM处理,空白质粒组转染1.2μg的pcDNA3.1空白质粒,HBx质粒组转染不同浓度的HBx表达质粒pcDNA3.1-HBx,HBx+PDTC组转染1.2μg的HBx表达质粒pcDNA3.1-HBx并用含有50μmol/L PDTC的DMEM进行处理;皮下注射HepG2细胞建立移植瘤小鼠模型,称量移植瘤的质量。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活力、细胞及移植瘤中NF-κB通路分子、迁移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比较,HBx质粒组细胞中NF-κB、HGF、c-Met、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对愈合面积、侵袭数目均明显增多(P<0.05);与HBx质粒组比较,HBx+PDTC组细胞中NF-κB、HGF、c-Met、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对愈合面积、侵袭数目均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比较,HBx质粒组移植瘤的质量及移植瘤中NF-κB、HGF、c-Me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得出结论,HBx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且该作用与激活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HBx) 肝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叶进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前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我国的抗-HCV抗体阳性率约3.2%,尚无预防疫苗,以基因Ⅰ型为主(占80%),其中又以Ⅰb型最为常见(占64%)。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展为终末期肝硬化或肝癌,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许维国 陈杰 +3 位作者 于书云 王春艳 李萧冉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5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悬液芯片法检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及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血清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悬液芯片法检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及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血清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速率法检测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发病24 h内行APACHEⅡ评分,48 h内行Ranson评分。结果 APACHEⅡ及Ranson评分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轻症。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高于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P均<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6、IL-8、TNF-α可能参与了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后急性胰腺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胰腺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自然变异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娄红梅 +3 位作者 李志国 李清旺 刘柱 尹林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8-869,共2页
我们用DNA测序法对102例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10个突变位点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自然变异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相关治疗进展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10期71-73,共3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肝病毒为阳性,且病程超过半年、诱发时间尚未明确的慢性肝炎综合征,且患者多见恶心、乏力和肝区疼痛等表现,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肝病面容、肝功能异常和蜘蛛痣等状况。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完善,对该病的治疗也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肝病毒为阳性,且病程超过半年、诱发时间尚未明确的慢性肝炎综合征,且患者多见恶心、乏力和肝区疼痛等表现,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肝病面容、肝功能异常和蜘蛛痣等状况。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完善,对该病的治疗也呈现现代化、个性化趋势,例如抗病毒、中西医联合治疗模式。虽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取得优异成绩,便于对疾病进展的控制,但因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问题,使其治疗工作面临阻碍。对此,笔者通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析,以其表现、诱病因素为前提,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治疗进展,仅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诱病因素 表现 中西医 抗病毒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2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还原型GSH联合甘利欣,对照组20例仅给予甘利欣,测量并比较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复查肝功能时,治疗组...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还原型GSH联合甘利欣,对照组20例仅给予甘利欣,测量并比较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复查肝功能时,治疗组有63.6%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只有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GSH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痨药物性肝损害 肺结核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天津科技》 2009年第5期119-120,共2页
为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指出还原型GSH联合... 为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指出还原型GSH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痨药物性肝损害 肺结核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收集2014年1月-2018年4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且病情确诊的41例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患者作为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在参与试验研究前均知晓试验内容且签订自愿参与协议书;以入院时间...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收集2014年1月-2018年4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且病情确诊的41例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患者作为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在参与试验研究前均知晓试验内容且签订自愿参与协议书;以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替诺福韦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为90.5%且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BV-DNA值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值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HBV-DNA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HBV-DNA值(P<0.05)。结论临床上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常规药物的用药方案,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HBVDNA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联合用药 HBV-DNA 有效率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9
作者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0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17例,这117例患者对服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无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持续服用拉米夫定药物,实验组患者改服用恩替卡...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17例,这117例患者对服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无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持续服用拉米夫定药物,实验组患者改服用恩替卡韦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以及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 0. 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且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效果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自然变异耐药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娄红梅 +3 位作者 李志国 李清旺 刘柱 尹林峰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84-686,共3页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耐药性已成为病毒学家和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1]。为减少耐药率,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耐药管理时间前移的新观念,即有效耐...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耐药性已成为病毒学家和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1]。为减少耐药率,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耐药管理时间前移的新观念,即有效耐药管理,其最终前移至治疗起点,已得到一致认同^[2]。随着抗HBV核苷(酸)类似物种类的增多和使用时间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耐药性 自然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临床医师 病毒学家 抗HBV 有效性
下载PDF
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4564-4564,共1页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家属同意参加此次调查的6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西咪替丁静脉滴...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家属同意参加此次调查的6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24/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西咪替丁 小儿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