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102
1
作者 毕志刚 田美华 +6 位作者 林麟 仇宁 郝飞 白玉 尹若菲 曾凡钦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湿疹 皮损 分型 患者 莫匹罗星 特应性皮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毛乳头细胞高效培养方法探索 被引量:42
3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白玉 唐书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83-385,共3页
显微解剖法分离毛乳头效率低,细胞生长差,采用胶原酶D消化法直接将毛囊下部的真皮鞘组织消化成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从而省去了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毛乳头的步骤,显著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毛乳头的贴壁和细胞... 显微解剖法分离毛乳头效率低,细胞生长差,采用胶原酶D消化法直接将毛囊下部的真皮鞘组织消化成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从而省去了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毛乳头的步骤,显著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毛乳头的贴壁和细胞的生长,并保证了毛乳头的完整性,且可大批量分离出毛乳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细胞 培养
原文传递
改良毛乳头细胞培养法 被引量:26
4
作者 程波 刘荣卿 +3 位作者 伍津津 麦跃 白玉 唐书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毛乳头 细胞培养 方法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 被引量:38
5
作者 杨斌 刁庆春 +1 位作者 白玉 林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重庆 慢性荨麻疹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熊亚 阎衡 +4 位作者 刘燕 郝飞 白玉 邹永珍 杨希川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1年~20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统计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6∶1,其中基底细胞癌45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1年~20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统计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6∶1,其中基底细胞癌454例(占34.06%)、鳞状细胞癌235例(占17.63%)、鲍恩病136例(占10.20%)、恶性黑素瘤133例(占9.98%)、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104例(占7.80%)。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4%,符合率最高的是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93.27%)。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颈部,鲍恩病多见于躯干部位,恶性黑素瘤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足跖。结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重庆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皮肤 分析 回顾性
下载PDF
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唐书谦 叶庆佾 +2 位作者 白玉 胡梦玲 杜青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对姜油挥发油和水浸出液进行抗真菌的MIC测定。方法: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结果:姜黄挥发油对13种常见真菌,MIC抑菌浓度测定范围为1.5%~0.08%,姜黄水浸出液MIC抑菌浓度范围为2.5%~0.16%。... 目的:对姜油挥发油和水浸出液进行抗真菌的MIC测定。方法: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结果:姜黄挥发油对13种常见真菌,MIC抑菌浓度测定范围为1.5%~0.08%,姜黄水浸出液MIC抑菌浓度范围为2.5%~0.16%。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比较,前者比后者敏感。结论: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二者均有广谱抗真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抗真菌药物 挥发油 水浸出液 体外试验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25
8
作者 郭庆 曾凡钦 +6 位作者 毕志刚 张美华 弓娟琴 陈敏 白玉 郝飞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在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独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在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独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治疗28d后,治疗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存在循环IL-4和IFN-γ水平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可干扰IL-4水平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独外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干扰素Γ 湿疹 患者 白介素4 血清 IFN-Γ水平 糖皮质激素 ELISA法检测 IL-4 水平变化 细胞因子 治疗前后 双抗体夹心 发病机制 外用治疗 疗效显著 对照组 治疗组 抗生素 正常人 统计学 单独
原文传递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艳 白玉 翟志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方法采集皮肤科门诊105例疑为浅表真菌感染的患者皮损标本,每例同时行荧光染色法及KOH湿片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5份标本中荧光染色法检出85例阳性,KOH湿片法检...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方法采集皮肤科门诊105例疑为浅表真菌感染的患者皮损标本,每例同时行荧光染色法及KOH湿片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5份标本中荧光染色法检出85例阳性,KOH湿片法检出58例阳性,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0.95%)明显高于KOH湿片法(55.23%)。结论荧光染色法较KOH湿片法结果更快速、准确,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浅部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下载PDF
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蛋白及其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仁山 刘荣卿 +4 位作者 胡川闽 叶庆佾 刁庆春 刘晓宏 白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诊 自身抗体 IGE受体 a链蛋白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213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熊亚 周村建 +6 位作者 李芹阶 黄秀英 黄元辉 白玉 唐书谦 戴玮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1-713,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2135例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镜检阳性率为66.5%,培养阳性率为55.7%。菌种分布主要为:红色毛癣菌872株(68.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2135例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镜检阳性率为66.5%,培养阳性率为55.7%。菌种分布主要为:红色毛癣菌872株(68.2%),犬小孢子菌50株(3.9%),须癣毛癣菌48株(3.8%),念珠菌及酵母样菌173株(13.5%),曲霉26株(2.0%),青霉11株(0.9%)。结论:①重庆地区浅部真菌感染中,皮肤癣菌仍占主导地位。男性皮肤癣菌的镜检及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冬季癣菌的检出率低于春、夏、秋三季。②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但其在1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浅部 病原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下载PDF
裸鼠重建毛囊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荣卿 白玉 +3 位作者 唐书谦 叶庆佾 吕中法 伍津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观察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情况和毛囊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器官型培养技术和裸鼠移植技术,将培养的毛囊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和头皮 (或包皮 )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制成胶原凝胶,再接种于毛囊上皮上段、下段和球部细胞,进行体... 目的 观察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情况和毛囊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器官型培养技术和裸鼠移植技术,将培养的毛囊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和头皮 (或包皮 )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制成胶原凝胶,再接种于毛囊上皮上段、下段和球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裸鼠移植试验。结果 在毛囊毛乳头细胞与毛囊各段上皮细胞的器官型培养中均可见毛囊样结构形成;毛囊真皮鞘细胞凝胶上培养的毛球部细胞也重建出毛囊样结构。移植到裸鼠皮下后则可见较为完整的毛囊结构形成。结论 低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诱导毛囊再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囊再生 毛囊重建 裸鼠
原文传递
西安、重庆两所医院20年皮肤恶性黑素瘤回顾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东杰 高天文 +14 位作者 李春英 刘荣卿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何弘 黄高升 郝飞 马福成 柳凤轩 白玉 闫小初 刘东梅 李廷慧 刘玉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及重庆两所医院20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趋势;比较两地差异;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诱因。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新确诊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185例具备完整病理资料者进行分析。结... 目的了解西安及重庆两所医院20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趋势;比较两地差异;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诱因。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新确诊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185例具备完整病理资料者进行分析。结果63.3%的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于肢端;依据临床病史,15.8%原发部位曾有先天性小痣;20世纪80、90年代皮肤恶性黑素瘤分别占同期病理活检数比例为0.053%、0.094%,该比例的年增长率为3.9%;20年来面、颈部皮肤恶性黑素瘤比例逐渐增加,足部减少。结论肢端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20年来上述两所医院皮肤恶性黑素瘤占活检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重庆 医院 皮肤恶性素瘤 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肢端恶性黑素瘤10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东杰 高天文 +14 位作者 李春英 刘荣卿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何弘 黄高升 郝飞 马福成 柳凤轩 白玉 闫小初 刘东梅 李廷慧 刘玉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56-558,共3页
目的 探讨肢端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伤在发病中的意义以及现行分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最近诊断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0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于手28例,其中拇指甲下14例;... 目的 探讨肢端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伤在发病中的意义以及现行分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最近诊断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0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于手28例,其中拇指甲下14例;足72例,足掌跖29例,足跟18例,拇趾甲下12例。31例原发部位有外伤史。4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难以用目前的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现行病理分型方法,肢端雀斑样痣性、结节性、浅表扩散性黑素瘤在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足部是肢端恶性黑素瘤的好发部位,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现行分型方法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素瘤 临床症状 病理分析 诊断
原文传递
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志强 郝飞 +4 位作者 杨希川 白玉 杨卫兵 麦跃 叶庆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13-515,共3页
目的筛选和分析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凝集性生长和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毛乳头细胞中的总RNA,应用SMARTcDNA合成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并构建消减cDN... 目的筛选和分析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凝集性生长和非凝集性生长状态下毛乳头细胞中的总RNA,应用SMARTcDNA合成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并构建消减cDNA文库,通过PCR筛选、cDNA斑点杂交验证、测序和同源性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cDNA文库。通过对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状态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的筛选、克隆,证实毛乳头在体外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可以特异表达与细胞同源凝集、生长调控、分化发育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包括已知基因(如加帽蛋白、palladin,VEGF)、造血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HSPC011、HSPC016)及1条新基因。结论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在凝集性生长状态下,多种基因可能协同作用,参与毛乳头细胞生长调控和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凝集性生长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筛选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重建毛囊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唐书谦 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毛囊真皮鞘成分和上皮成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分别与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器官型培养来重建表皮和毛囊。结果:在真皮成纤维细胞凝胶上培养的... 目的:观察毛囊真皮鞘成分和上皮成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分别与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器官型培养来重建表皮和毛囊。结果:在真皮成纤维细胞凝胶上培养的毛囊间表皮细胞、上段、下段和球部细胞重建出了表皮,而上段细胞形成的表皮最厚,球部细胞形成的表皮最薄;在毛囊真皮鞘细胞胶原凝胶上时上段和下段细胞重建出了毛囊结构。结论:首次成功地证明毛囊真皮鞘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仍具有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也表明了毛囊上段和下段细胞在真皮鞘细胞的诱导下具有向毛囊球部细胞分化的能力,为隆突激活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重建 组织学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真皮替代物
下载PDF
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希川 阎衡 +2 位作者 叶庆佾 白玉 郝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94-2195,共2页
目的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MT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归纳分析本院1980-2007年26例MT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为大汗腺性MTS,其中8例出现毛囊和/或皮脂腺分化,5例呈软骨样变,8例出现多少不... 目的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MT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归纳分析本院1980-2007年26例MT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为大汗腺性MTS,其中8例出现毛囊和/或皮脂腺分化,5例呈软骨样变,8例出现多少不等的脂肪组织,8例出现浆细胞样细胞,并有1例出现明显软骨及骨样化生;另外4例小汗腺性MTS出现透明细胞,26例MTS肿瘤间质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物质沉积。结论MTS可向毛囊和/或皮脂腺分化,间质表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软骨样汗管瘤
下载PDF
巨大外毛根鞘癌1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翟志芳 杨希川 +2 位作者 叶庆佾 白玉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报告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男,64岁。右侧臀部出现一红色斑块,渐增大伴微痒20余年。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不规则增生,表皮突呈树枝状伸入真皮下部,增生的细胞胞质染色较淡,排列紊乱,可见异常核分裂像,部分细胞核大,深染,胞质透明,PAS染色... 报告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男,64岁。右侧臀部出现一红色斑块,渐增大伴微痒20余年。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不规则增生,表皮突呈树枝状伸入真皮下部,增生的细胞胞质染色较淡,排列紊乱,可见异常核分裂像,部分细胞核大,深染,胞质透明,PAS染色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根鞘
下载PDF
人头皮游离毛囊培养 被引量:16
19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2 位作者 叶庆佾 唐书谦 白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用尸体头皮经无菌处理后剪成0.3~0.5cm宽的皮条,再从真皮皮下组织交界处剪开,从皮下组织中轻轻拔出毛囊,培养于加有胰岛素、氢化可的松的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结果显示游离毛囊前2天生长最快,前4天平均生... 用尸体头皮经无菌处理后剪成0.3~0.5cm宽的皮条,再从真皮皮下组织交界处剪开,从皮下组织中轻轻拔出毛囊,培养于加有胰岛素、氢化可的松的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结果显示游离毛囊前2天生长最快,前4天平均生长长度为0.17mm/d。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维持毛囊的形态有作用。放射自显影显示DNA的合成主要是发生在毛母质细胞和部分外根鞘的基底细胞中,表明毛囊的生长延长是由于毛母质细胞分裂、增生的结果,外根鞘细胞能参与组织的修复。培养4天后毛囊出现贴壁,角朊细胞从外根鞘中迁出,一般7~10天都会贴壁,前4天毛囊的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以后毛根变成棒状,毛乳头紧凑成一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头皮游离毛囊 培养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安信 尹锐 +1 位作者 白玉 郝飞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期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妇产科和解放军三○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86例患者,在未接受任...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期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妇产科和解放军三○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86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CIN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两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63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为96·70%,其中以HPV6(44·97%)和HPV11(29·40%)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两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两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