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佳琪 +2 位作者 潘小艳 刘波 王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1-112,共12页
食源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而病原菌是引起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快速、简单、灵敏地筛选食源性致病菌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因其光学特性、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穿透性,已成为... 食源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而病原菌是引起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快速、简单、灵敏地筛选食源性致病菌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因其光学特性、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穿透性,已成为近年来光学传感研究的热门课题。作为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装置和生物识别分子的负载基质,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点。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的短单链核酸,具有合成简单、稳定性好、亲和力高、选择性强、适用性广等优点,是生物应用中理想的分子受体。利用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耗时费力、难以定量、不便现场检测等缺点,成为当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细菌捕获方法和传感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便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适配体 光学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下载PDF
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BL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美琴 毛丽萍 +3 位作者 潘娌妮 李亚利 楼永良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对经API细菌鉴定条所证实的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溶血素BL(HBL)基因鉴定并进行体外毒理性试验。方法根据溶血素结合亚基B、2个溶血亚基L1、L2三种组分的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PCR检... 目的对经API细菌鉴定条所证实的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溶血素BL(HBL)基因鉴定并进行体外毒理性试验。方法根据溶血素结合亚基B、2个溶血亚基L1、L2三种组分的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5株临床分离的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检测分析;随机选取其中1株菌,利用盐析法提取溶血素,并以不同浓度剂量作用于绵羊红细胞、Vero细胞和Hela细胞,监测其对细胞的毒性;通过腹腔注射观察HBL对小鼠的致死作用,评估其毒力的强弱。结果5株临床分离菌中,共检出3个基因;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BL蛋白具有较强溶血活性,其溶血活性呈明显的时间一剂量依赖性;BL溶血素对Vero细胞和Hela细胞的作用所致的形态变化虽有不同,但结果均导致细胞死亡,其内容物释出;对小鼠的致死率同样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且2.0HU/ml浓度以上的BL溶血素可使小鼠48h的致死率达100%。结论HBL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对临床分离的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BL基因进行检测,3个基因均表达,为该菌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的临床表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该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源性 蜡样芽孢杆菌 溶血素
原文传递
PCR法快速鉴定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 被引量:3
3
作者 袁珊珊 楼永良 +5 位作者 毛丽萍 吴娅娅 陈静思 沙栋杰 郑美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3-277,28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检测方法,为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编码蜡样芽胞杆菌细胞毒素的cytK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检测方法,为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编码蜡样芽胞杆菌细胞毒素的cytK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序列与GenBank比对验证扩增产物;将计数过的5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悬液,梯度稀释后分别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确定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用眼部常见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以及枯草芽胞杆菌DNA进行特异性试验;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人工污染致病蜡样芽胞杆菌的房水标本中,并分析其灵敏度。结果 5株分离自眼内炎患者标本中的蜡样芽胞杆菌均扩增出360 bp左右的DNA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一致;该法检测在5 h内完成,方法灵敏度达7.5~15.0 CFU/mL;其他菌株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对模拟感染房水标本的PCR鉴定结果与分离培养对比,二者符合率为100%,模拟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与纯菌结果一致。结论 cytK基因为靶基因的PCR用于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为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cytK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眼内炎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宇 张松照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模式分布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杭州地区8 707例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HBV-M检测。结果:在8 707例体检人员...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模式分布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杭州地区8 707例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HBV-M检测。结果:在8 707例体检人员标本中,共检测出13种HBV-M的血清学模式。HBsAb单(+)为主要模式,占30.48%;其次是全部阴性(-)模式和HBsAb(+)HBcAb(+)模式,分别占22.64%和15.09%。其余10种模式所占比例在0.02%~12.05%。1 032例标本为HBsAg反应性,体检人群总体HBsAg血清学反应性率为11.83%。所有HBsAb反应性体检者的HBsAb水平分为3个范围:10~100mIU/mL(48.54%),100~1 000mIU/mL(41.14%),和〉1 000mIU/ml(10.32%)。结论:杭州地区体检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sAb反应性率相对较高,而HBV-M全部阴性模式相对较低。3种主要的血清学模式分布特征与年龄和性别有关。针对HBV-M阴性的易感人群,应及时开展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从而降低HBV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文传递
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vrrA基因型及其与病情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美琴 +1 位作者 毛丽萍 吴娅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建立PCR检测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了解不同vrrA基因型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与临床病情和预后关系。方法选择vrrA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蜡样芽胞杆菌PCR。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Clustal软件对获得的vrrA基... 目的建立PCR检测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了解不同vrrA基因型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与临床病情和预后关系。方法选择vrrA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蜡样芽胞杆菌PCR。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Clustal软件对获得的vrrA基因序列进行分型。对不同vrrA基因型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与眼内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分析与比较。结果所建立的PCR可有效检测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株分离自眼内炎患者标本中的蜡样芽胞杆菌可分为MT1、MT2、MT3三种vrrA基因型,其中MT1、MT2型各2株,MT3型1株。MT1和MT2型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性眼内炎病情重、预后差,MT3型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性眼内炎病情较轻、预后较好。结论 vrrA基因为靶基因的PCR可用于眼源性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不同蜡样芽孢杆菌vrrA基因型感染所致的眼内炎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眼内炎 vrrA基因 基因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波 金疆 +4 位作者 赵志超 杨军 楼永良 严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电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V-PI标记法、线粒体膜电位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rVvhA诱导J774A.1凋亡的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电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V-PI标记法、线粒体膜电位和caspase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rVvhA诱导J774A.1凋亡的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rVvhA能够抑制J774A.1生长。2.0溶血单位(HU)/ml和3.0HU/ml的rVvhA作用J774A.18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发生凋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7.80±0.62)%、(12.33±0.12)%,均高于正常组(3.07±0.67)%;线粒体膜电位也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绿色荧光率分别是9.8%、39.2%。其中3.0HU/mlrVvhA作用组,caspase-3、9活性增加,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而caspase-8活性没有明显改变。3.0HU/mlrVvhA加caspase-3抑制剂(Ac—DEVD-FMK)或caspase-9抑制剂(Ac—LEHD-FMK)的凋亡率与3.0HU/mlrVvhA作用组相比都降低,分别为(6.23±3.95)%、(9.60±3.14)%;同时caspase-3、9活性也下降。结论rVvhA具有诱导J774A.1凋亡的生物学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依赖caspase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 J774A.1 凋亡 线粒体
原文传递
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结果分析
7
作者 戴宇 张松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五项标志物(HBV-M)全阴模式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HBV-M阴性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对策。方法采用ELISA对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五项标志物(HBV-M)全阴模式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HBV-M阴性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对策。方法采用ELISA对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对保存的300例HBV-M阴性标本,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sAb和PROCLEIX ULTRIOAssay检测HBV-DNA,对HBV-DNA反应性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结果在检测的9 143例体检者的标本中,2 213例标本为HBV-M阴性,阴性率为24.20%;男女HBV-M阴性率比值为1∶1.21。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PROCLEIX ULTRIOAssay分别检测出1例低浓度的HBsAg标本(HBsAb及HBV DNA均无反应性),4例低浓度的HBsAb标本(HBsAg及HBV DNA均无反应性),2例HBV-DNA反应性标本(HBV-M阴性)。其中1例HBV-DNA反应性标本定量检测为560IU/mL。结论杭州地区ELISA HBV-M阴性的体检人群中,少数人可检出低浓度的HBsAg或HBsAb或HBV DNA。针对ELISA HBV-M阴性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前进行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及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阴性模式 疫苗接种 体检人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