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对热射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4 位作者 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吴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热射病(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94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HS患者32例。收集患者入科2h内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热射病(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94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HS患者32例。收集患者入科2h内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TEG指标。比较ISTH-DIC(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诊断标准)与TEG-DIC诊断标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4)与死亡组(n=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各指标的变化,分析TEG评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与生存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6.5(5.70~11.6)min]及血块形成速率[K值,3.8(2.30~6.3)min]相比,死亡组R值[30.9(10.28~88.58)min]与K值[22.4(4.9~41.63)min]明显延长。与生存组血块形成动力学指标α角(45.77±19.06)°、血块最大强度MA值(46.82±13.45mm)、凝血综合指数[CI值,–3.1(–10.30~–1.50)]相比,死亡组α角(12.68±13.65)°、MA值(19.60±21.67mm)及CI值[–22.3(–45.18~–17.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TEG-DIC诊断标准的DIC患者发病率较ISTH-DIC高,TEG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2=0.8372,P=0.0292)。结论 TEG评分≥2分可诊断HS合并DIC以及判断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血栓弹力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大黄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紊乱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青伟 宋景春 +3 位作者 曾庆波 宋晓敏 张昕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5期464-470,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的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收集盲肠结扎术后6、12、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的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收集盲肠结扎术后6、12、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TEG)普通杯及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Angle)、血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以及纤维蛋白原功能(FLEV)。观察各组大鼠48 h的生存率。结果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盲肠结扎术后48 h生存率依次为100%、20%和40%。术后6 h,盲肠结扎组的APTT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延长,大黄素组APTT较盲肠结扎组明显缩短;术后6、12、24 h,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PT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TEG普通杯结果显示盲肠结扎组中,K值在术后12 h显著降低(P<0. 05),α角、MA值以及CI值在术后12和24 h显著升高(P<0. 05)。大黄素组中,MA值以及CI值在术后12和24 h均显著升高(P<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盲肠结扎组的α角在术后12 h显著升高(P<0. 05),MA值与CI值在术后6 h显著降低(P<0. 05)。TEG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结果显示盲肠结扎组中,α角在术后12 h显著增大(P<0. 05); MA值与FLEV值均在术后24 h显著升高(P<0. 05)。与盲肠结扎组比较,大黄素组的α角在术后12和24 h显著升高(P<0. 05),FLEV值及MA值在术后24h均显著升高(P<0. 05)。结论脓毒症大鼠的整体凝血状态表现为低凝倾向,凝血因子功能减弱,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先减弱后增强。大黄素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功能,降低脓毒症大鼠48 h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脓毒症 凝血 大鼠
下载PDF
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景春 青伟 +3 位作者 曾庆波 邓星平 宋晓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血小板的分泌、聚集功能失调与脓毒症炎症失控和凝血异常密切相关。文中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聚集、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1只健康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后寻找盲肠后还纳)、盲肠结扎组(结... 目的血小板的分泌、聚集功能失调与脓毒症炎症失控和凝血异常密切相关。文中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聚集、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1只健康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后寻找盲肠后还纳)、盲肠结扎组(结扎大部分盲肠)和大黄素组[盲肠结扎后灌喂250 mg/(kg·d)大黄素],观察盲肠结扎术后72 h的生存率,检测血小板(PLT)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酶联免疫法检测五羟色胺(5-HT)血清浓度,RT-PCR检测Rab27 mRNA,Western blot检测Rab27b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盲肠结扎术后72 h存活率依次为100.0%、60.0%和66.7%。术后72 h,盲肠结扎组的血小板计数[(461.00±64.77)×10~9/L]较假手术组[(775.00±65.89)×10~9/L]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635.20±83.57)×10~9/L]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盲肠结扎组的ALT[(194.02±31.85)U/L]和Cr[(1.94±0.29)mg/dL]均高于假手术组[ALT(41.55±1.24)U/L、Cr(0.72±0.11)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的ALT和Cr[(162.56±31.51)U/L、(1.53±0.30)mg/dL]较盲肠结扎组明显下降,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2 h时,盲肠结扎组的PLT聚集率和5-HT血清浓度依次为(12.67±4.04)%、(13.18±2.31)ng/L,较假手术组[(43.33±2.89)%、(34.35±5.79)ng/L]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PLT聚集率为(24.67±2.52)%,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大黄素组的5-HT血清浓度(17.41±2.16)ng/L]与盲肠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2 h时,盲肠结扎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16.78±1.6)%,较假手术组[(2.33±0.14)%]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组P-选择素表达率[(12.58±2.28)%]较盲肠结扎组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脓毒症 血小板 分泌 聚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Centuryclot凝血仪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慧强 曾庆波 +5 位作者 宋景春 杨洋 余甜 胡艳晶 青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5—6月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2 h内同时行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监测。记录各项指标,分析并比较...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5—6月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2 h内同时行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监测。记录各项指标,分析并比较两种监测方式结果的差异。结果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反应时间(R)与Centuryclot凝血仪的激活凝血时间(ACT)显著相关(P<0.05);与血栓弹力图的R值比较,Centuryclot凝血仪的ACT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栓弹力图的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的夹角(α角)、从R时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 mm所需的凝固时间(K)与Centuryclot凝血仪的凝血速率(CR)显著相关(P<0.05)。血栓弹力图的血凝块最大振幅(MA)值与Centuryclot凝血仪的血小板功能(PF)值显著相关(P<0.05)。两种方法监测凝血因子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对重症患者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PF评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enturyclot凝血仪对凝血因子功能监测更敏感,血栓弹力图监测纤溶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仪 凝血仪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流感染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景春 +3 位作者 曾庆波 青伟 胡艳晶 宋晓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凝血功能传统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的PT[13.7(12.5~17.4) s]、APTT[34.2(28.8~42.9) s]、R时间[5.7(4.8~7.9) min]、K时间[1.5(1.2~2.3) min]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T[16.7(15.0~20.9) s]、APTT[40.4(36.9~50.6) s]、R时间[9.0(6.6~10.2) min]和K时间[3.1(1.9~4.2) min]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Angle(64.0±9.1)°、CI值[-0.1(-2.1~2.0)]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Angle(52.4±14.8)°、CI值[-3.7(-8.0~-1.0)]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PLT计数[168(96~286)×109/L]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LT计数[82(41~149)×109/L]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8.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632、0.833、0.75、0.74(P<0.05)。K≥2.6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579、0.875、0.786、0.724(P<0.05)。结论 BSI相关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DD和FDP升高,发展至脓毒症休克时表现为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功能低下的低凝状态。R≥8.5min和K≥2.65 min提示脓毒症休克发生。BSI相关脓毒症休克患者PLT计数可出现明显减少,但PLT功能可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凝血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严重创伤时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血小板输注指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胡炜 尚峰 青伟 胡艳晶 余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时以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的血小板输注指征。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年零3个月收治的155例严重多发伤住院病例,收集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入科时间<2 h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时以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的血小板输注指征。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年零3个月收治的155例严重多发伤住院病例,收集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入科时间<2 h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TEG的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根据患者伤后9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n=143)和死亡组(n=12),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比较2组间血常规和TEG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操作曲线(ROC)分析筛选最佳预后判断指标,并根据MA阈值分组,比较组间的Plt和死亡率。结果1)严重创伤患者入科<2 h Plt(×10^9/L):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为79-170.75(121)、54-115.5(103)(P>0.05);K(min):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为2.1-4.2(2.9)、1.8-8(5.2)(P<0.05),α角(°):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为49.37±16.55、38.35±19.65(P<0.05);MA(mm):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为51.95±13.33、37.35±17.49(P<0.05)。2)直线相关分析:Plt与MA、α角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MA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OR 0.892,95%CI 0.801-0.993;P<0.05)。4)ROC分析:MA取43.1 mm时曲线下面积为0.756(P<0.05)。严重创伤患者MA<43.1 mm组和MA≥43.1 mm组入科<2 h Plt(×10^9/L)分别为49-122(95)、90-180(127)(P<0.05),MA<43.1 mm组和MA≥43.1 mm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3.3%、1.8%(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MA<43.1 mm是严重创伤患者启动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输血 血栓弹力图 血块最大强度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4 位作者 邓星平 胡艳晶 宋晓敏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创伤时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相关指标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预后,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4例创伤性凝... 目的创伤时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相关指标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预后,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4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收集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的临床资料、入院2 h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TEG结果。根据患者伤后9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n=108)和死亡组(n=16),比较两组间TEG相关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筛选最佳预后判断指标,并根据指标界值分组,比较组间的血小板计数和病死率。结果与生存组的血块形成时间(K)[3.2(2.2~4.8) min]相比,死亡组K[5.2(5.0~9.8) min]显著延长(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α角[(47.01±16.27) vs (39.24±16.29)]、血块最大强度(MA)[(49.99±12.39) mm vs (37.88±11.89) mm]和凝血综合指数(CI)[-3.1(-5.9~-1.15) vs-6.5(-6.9~-5.5)]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值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A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其界值为45.65 mm,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87.5%、66.7%和97.5%。MA<45.65 mm组的PLT计数[86(46~114)×10~9/L]明显低于MA>45.65 mm组[116(84~171)×10~9/L],病死率则明显高于MA>45.65 mm组(31.8%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标中,MA能够判断创伤性凝血病的预后。MA<45.65mm提示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已经出现血小板早期功能障碍,并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血栓弹力图 预后 血块最大强度
下载PDF
大黄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2 位作者 青伟 胡艳晶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0例,于大黄给药前、给药后1、4、24 h采血,并检测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0例,于大黄给药前、给药后1、4、24 h采血,并检测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3(AT3)以及血栓弹力图。结果与4 h时比较,1 h和24 h时的DD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 h时比较,0h、1h、24h时的Angle角和MA值均显著升高,但1 h时的K值明显缩短(P<0.05);与0 h相比,24 h的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时,患者表现为DD的显著升高。大黄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功能、血小板功能、纤溶功能,并能调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大黄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青伟 宋景春 +3 位作者 曾庆波 余甜 胡艳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9月-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9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科时的凝血状况分为普通创伤组(n=187)、创伤性凝血病组(n=4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9月-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9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科时的凝血状况分为普通创伤组(n=187)、创伤性凝血病组(n=44)和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n=48)。收集各组入科2 h内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以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3组上述各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FIB诊断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普通创伤组的APTT[30.8(27.3,35.7)s]、PT[14.0(12.7,15.1)s]、K时间[2.3(1.8,3.4)min]比较,创伤性凝血病组的APTT[44.2(34.1,58.4)s]、PT[18.1(17.2,19.1)s]、K时间[3.3(2.1,7.1)min]明显延长(P<0.05)。与普通创伤组的α角[57.8(47.1,65.2)°]、MA[57.8(47.1,65.2)mm]、CI[–1.9(–4.3,0.3)]比较,创伤性凝血病组的α角[48.3(35.3,59.6)°]、MA[51.0(34.7,58.8)mm]、CI[–4.2(–7.9,–1.3)]明显减小(P<0.05)。与创伤性凝血病组的DD[2.9(0.9,7.3)mg/L]、FDP[17.3(5.4,60.5)mg/L]比较,创伤性DIC组的DD[23.1(10.4,33.3)mg/L]和FDP[79.2(38.2,147.4)mg/L]显著升高(P<0.05)。与创伤性凝血病组的R[7.2(5.8,8.8)min]、K[3.3(2.1,7.1)min]比较,创伤性DIC组的R[10.4(8.1,16.7)min]、K[7.9(4.6,18.1)min]显著延长(P<0.05)。与创伤性凝血病组的PLT[117(85,152)×109/L]、FIB[1.66(1.20,2.96)g/L]、α角[48.3°(35.3°,59.6°)]、MA[51.0(34.7,58.8)mm]和CI[–4.2(–7.9,–1.3)]比较,创伤性DIC组的PLT[75(38,105)×109/L]、FIB[0.91(0.64,1.61)g/L]、α角[32.3°(18.6°,43.9°)]、MA[33.6(23.2,44.9)mm]和CI[–11.0(–18.7,–6.9)]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严重创伤时凝血紊乱的不同时相分别以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景春 +3 位作者 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杨洋 青伟 徐瑾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5-849,共5页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80)和死亡组(n=14),比较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ATIII)]、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等]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聚集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死亡组APTT、R值和K值较生存组延长,α角、MA值和CI值、AA和ADP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预测创伤患者生存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MA界值(cut-off)值为42.05 mm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71.4%、58.3%和94.2%;当AA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36.6%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85.7%、75.5%和93.8%;当ADP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29.3%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64.3%、72.7%和91.8%。AA血小板聚集率<36.6%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36.6%者4.37倍(95%CI:1.34~10.98);ADP血小板聚集率<29.3%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29.3%者3.674倍(95%CI:1.385~ 12.880);MA<42.05 mm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42.05 mm者的9.759倍(95%CI:6.674 ~89.87)。结论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可出现明显障碍,MA、AA血小板聚集率、ADP血小板聚集率越低,创伤患者病死率越高。血小板功能指标MA、AA和ADP可用于判断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血块最大强度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判断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景春 +4 位作者 邓星平 胡艳晶 何龙平 青伟 曾庆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血栓弹力图指标,以及凝血分子标志物TM、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资料。根据患者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TM[20.2(14.1,23.8)TU/ml]和TAT[17.7(11.8,54.6)ng/m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TM[11.7(8.8,15.9)TU/ml]和TAT[11.3(7.0,20.5)ng/ml](P<0.05)。TM、TAT判断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和0.67(P<0.05)。当TM>16.95 TU/ml且TAT>10.55 ng/ml时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TM联合TAT能够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和早期识别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青伟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性凝血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庆波 张念清 +5 位作者 余婷 何龙平 青伟 邓星平 宋景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2例脓毒症患者。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17年发布的S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C组(n=...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2例脓毒症患者。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17年发布的S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C组(n=68)与普通脓毒症(SA)组(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合并疾病、ICU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分子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的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凝血分子标志物对SIC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TM分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与SA组的TM[10.5(7.8~14.9)TU/ml]、TAT[8.6(4.8~18.0)ng/ml]及t-PAIC[11.6(7.1~22.2)ng/ml]比较,SIC组的TM[15.0(10.5~25.9)TU/ml]、TAT[15.1(5.7~34.6)ng/ml]及t-PAIC[22.1(11.0~39.1)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血乳酸升高是S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M诊断SIC的曲线下面积为0.685;当TM界值为11.5 TU/ml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1%、61.5%、55.2%、77.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M>11.5 TU/ml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是TM≤11.5 TU/ml脓毒症患者的3.61倍。SOFA≥2分且TM>11.5 TU/ml患者的病死率为47.2%(42/89),不符合该标准患者的病死率为14.5%(12/83);符合ISTH-SIC诊断标准的患者病死率为47.1%(32/68),不符合该标准的患者病死率为21.2%(22/104)。结论TM>11.5 TU/ml时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联合SOFA≥2分可为诊断SIC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脓毒症 凝血病 诊断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青伟 徐瑾 邓星平 宋晓敏 张昕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九十四医院收治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8例,女37例;年龄18~88岁[(49.0±1.3)岁]。损伤严...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九十四医院收治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8例,女37例;年龄18~88岁[(49.0±1.3)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6.4±11.0)分。143例伤后90 d生存(生存组),12例伤后90 d死亡(死亡组)。收集患者刚入院时的I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和伤后90 d结局;入ICU 2 h内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以及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凝块强度(G)、弹性常数(E)和血块溶解时间(CLT)。比较组间TEG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ISS和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GCS、SBP、RR、RBC和Hb明显降低(P均<0.05)。与生存组PT[(16.5±4.3)s]和FIB[(2.7±1.7)g/L]比较,死亡组PT[(21.1±9.1)s]显著延长,且FIB[(1.7±1.5)g/L]明显降低(P均<0.05)。与生存组K[2.9(2.1,4.2)min]比较,死亡组K[5.2(1.8,8.0)min]显著延长(P<0.05)。与生存组G(6 366.5±3 886.1)、E(127.3±77.7)、α角[(49.4±16.6)°]、MA[(52.0±13.3)mm]、CI[-2.9(-5.9,-0.7)]和CLT[46.4(32.7,60.8)min]比较,死亡组G(3 762.4±3 346.7)、E(75.3±67.0)、α角[(38.4±19.7)°]、MA[(37.4±17.5)mm]、CI[-6.8(-9.5,1.5)]和CLT[39.2(32.5,46.9)min]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间PLT、APTT、INR、TT和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与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OR=1.15,95%CI 1.04~1.28,P<0.05)。M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P<0.05)。取MA界值为43.1 mm时,预测患者生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血栓弹力描记术 预后 血块最大强度
原文传递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治疗脓毒症性凝血病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青伟 宋景春 +4 位作者 彭恩兰 余诗凯 刘慧强 邓星平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司他抗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格控制出血风险,择期进行手术。结果应用萘莫司他进行抗凝治疗后,体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栓弹力图普通杯的凝血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在未输注血小板的情况下,入院第4 d患者血小板计数由2×10^(9)/L上升至16×10^(9)/L。经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术后尿量逐渐恢复,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萘莫司他具有显著体内抗凝作用,可作为脓毒症性凝血病抗凝治疗的备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莫司他 脓毒症 凝血病 抗凝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景春 +3 位作者 高燕 李庆华 李海玲 宋青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中热射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2021年3—11月收治的274例中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热射病组(n=92)与非热射病组(n=18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中热射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2021年3—11月收治的274例中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热射病组(n=92)与非热射病组(n=18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凝血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热射病组比较,热射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是热射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凝血酶时间判断热射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可信区间0.63~0.76,P<0.001)。取凝血酶时间为17.4 s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0.61和0.70。当凝血酶时间>17.4 s时,热射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时间>17.4 s是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热射病 凝血酶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脓毒症时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板治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减轻炎症和免疫调节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脓毒症中的炎症反应。文章将血小板参与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脓毒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