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领域的一个大动作,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联手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领域的一个大动作,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联手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由此,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处理,重要的一环是对肺癌的分类和分期以尽量减少其异质性,从而达到治疗的归一性。从肺癌的分类历史看,分类逐渐从粗放型向精致型演进。先是上个世纪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简单分类,而后是早期、局部晚期和晚期的分类,接着是病理学家对各种亚型的进一步形态学分类。总体而言,这些分类基本是单学科的自娱自乐,并没有多学科的融会和贯通,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学分类几乎对治疗和预后没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只要依据非小细胞肺癌这一粗放的分类就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治疗了,这也是半个世纪来肺癌治疗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了21世纪,新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诞生了新的治疗模式,对肺癌的分类需求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由国际著名学会联手精心而作的肺腺癌新分类。作为这一新分类的审稿人之一,早在2008年我便接触到这一新分类的内容了,对其修订过程了解颇多,也见证了国际许多学者对这新分类的贡献,也可以说这是国际肺癌学界智慧的结晶。这样,在肺腺癌新分类发表之际,我便组织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翻译和解读。实际上,一个新分类的生命力,更在于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拓展,希望我们的解读,只是作为敲门砖,大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翱翔,这样的解读也就达到目的了。展开更多
2018年3月8?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第15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往往...2018年3月8?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第15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合并脑转移,在1 000多例的肺癌尸检结果中,肺癌脑转移发生率23%~36%,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且通常预后较差[1]。目前肺癌脑(膜)转移的综合治疗管理和治疗结果,仍不令人满意,治疗效果不佳,中位总生存时间16个月,其中脑膜转移的患者则仅为4.5个月左右[2?5]。近10年肺癌的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肺癌脑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成了提高肺癌长期生存率的瓶颈。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应如何对脑转移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在众多的分型分类体系中,又该如何参考应用?如何全面地对脑转移患者的颅内/颅外病灶进行合理评估?对于伴有驱动基因敏感突变的脑转移患者群体,应怎样对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定位和应用时机?随着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Checkpoint抑制剂的应用发展,新的治疗选择在肺癌脑转移治疗应用中又该如何管理?以上都是肺癌脑转移综合管理中的疑点和难点,急需解答和形成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次肺癌高峰论坛,综合近年来发表的前瞻性及回顾性重要研究结果、结合我国肺癌脑转移治疗管理的实际情况,与会专家们就肺癌脑转移的综合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争辩,最后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展开更多
文摘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领域的一个大动作,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联手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由此,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处理,重要的一环是对肺癌的分类和分期以尽量减少其异质性,从而达到治疗的归一性。从肺癌的分类历史看,分类逐渐从粗放型向精致型演进。先是上个世纪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简单分类,而后是早期、局部晚期和晚期的分类,接着是病理学家对各种亚型的进一步形态学分类。总体而言,这些分类基本是单学科的自娱自乐,并没有多学科的融会和贯通,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学分类几乎对治疗和预后没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只要依据非小细胞肺癌这一粗放的分类就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治疗了,这也是半个世纪来肺癌治疗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了21世纪,新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诞生了新的治疗模式,对肺癌的分类需求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由国际著名学会联手精心而作的肺腺癌新分类。作为这一新分类的审稿人之一,早在2008年我便接触到这一新分类的内容了,对其修订过程了解颇多,也见证了国际许多学者对这新分类的贡献,也可以说这是国际肺癌学界智慧的结晶。这样,在肺腺癌新分类发表之际,我便组织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翻译和解读。实际上,一个新分类的生命力,更在于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拓展,希望我们的解读,只是作为敲门砖,大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翱翔,这样的解读也就达到目的了。
文摘2018年3月8?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第15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合并脑转移,在1 000多例的肺癌尸检结果中,肺癌脑转移发生率23%~36%,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且通常预后较差[1]。目前肺癌脑(膜)转移的综合治疗管理和治疗结果,仍不令人满意,治疗效果不佳,中位总生存时间16个月,其中脑膜转移的患者则仅为4.5个月左右[2?5]。近10年肺癌的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肺癌脑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成了提高肺癌长期生存率的瓶颈。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应如何对脑转移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在众多的分型分类体系中,又该如何参考应用?如何全面地对脑转移患者的颅内/颅外病灶进行合理评估?对于伴有驱动基因敏感突变的脑转移患者群体,应怎样对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定位和应用时机?随着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Checkpoint抑制剂的应用发展,新的治疗选择在肺癌脑转移治疗应用中又该如何管理?以上都是肺癌脑转移综合管理中的疑点和难点,急需解答和形成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次肺癌高峰论坛,综合近年来发表的前瞻性及回顾性重要研究结果、结合我国肺癌脑转移治疗管理的实际情况,与会专家们就肺癌脑转移的综合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争辩,最后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