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抵御外侮的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康模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54-59,共6页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觊觎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陈述战守方略,力主援越抗法,保藩固边.他对法国侵越图华的...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觊觎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陈述战守方略,力主援越抗法,保藩固边.他对法国侵越图华的狼子野心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当此“强邻窥伺,藩属急难,疆国堪虞之际”,中国亟宜加强防务,增兵边关,“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断无坐视之理”.因而,就抗法援越问题,他曾“上十六策”,要求朝廷奋武筹边,秣马厉兵,全力抗击法国的殖民侵略.针对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对外方针,张之洞尖锐指出:“今日法越之局,惟有一战……敌人虎狼无厌,而我执一不破和局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中法战争 抵御外侮 刘永福 黑旗军 张树声 冯子材 两广 法国政府 李鸿章
下载PDF
苏共亡党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被引量:5
2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2002年第6期24-32,共9页
苏共败亡、苏联解体的原因 ,归根结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执政党的蜕化变质 ,激发了民心的流失 ,使苏联共产党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 苏共败亡、苏联解体的原因 ,归根结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执政党的蜕化变质 ,激发了民心的流失 ,使苏联共产党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 ,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亡党 历史教训
下载PDF
论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问题上的思想矛盾及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康模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7-121,116,共6页
论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问题上的思想矛盾及变化钟康模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十分注意个人和党的关系,防止个人崇拜现象的发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曾经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旗手。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把马列主义原则贯彻始终... 论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问题上的思想矛盾及变化钟康模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十分注意个人和党的关系,防止个人崇拜现象的发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曾经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旗手。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把马列主义原则贯彻始终。正确研究这方面的史实,剖析毛泽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崇拜 毛泽东 斯大林 思想矛盾 赫鲁晓夫 个人英雄主义 马列主义 毛泽东主义 共产国际 集体领导
下载PDF
中国近代化运动夭折的历史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失败 思考
下载PDF
胡耀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2004年第1期52-60,共9页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和“左”倾错误仍然严重阻碍着拨乱反正和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进程。在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点燃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熊熊烈火。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和“左”倾错误仍然严重阻碍着拨乱反正和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进程。在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点燃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熊熊烈火。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邓小平控制着大局,一掌定乾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耀邦 真理标准 “两个凡是” “四人帮” 实践观
下载PDF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
6
作者 康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6-60,共5页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钟康模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1863年),他进士及第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京师渡过了近20年的词臣学官生活,以清流党人著称。从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钟康模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1863年),他进士及第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京师渡过了近20年的词臣学官生活,以清流党人著称。从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年),张之洞由巡抚而总督,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作用 清流派 吏治 腐败 历史评价 张之洞
下载PDF
日本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3
7
作者 康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8-43,共6页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中越边境,中法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都不希望清朝获胜。因为“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说来都会对欧洲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各自在中国所处地位的优劣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不...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中越边境,中法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都不希望清朝获胜。因为“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说来都会对欧洲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各自在中国所处地位的优劣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它们对中法战争所持的立场、态度也不尽一样。德法是世仇,而英法在埃及问题上矛盾重重,所以英德两国“眼看法国从事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内心并不难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政变 矛盾重重 汉城条约 英法 《天津条约》 中越边境 英德 伊藤博文 镇南关大捷 巴夏礼
下载PDF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2,共12页
60年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 60年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以极大的民族牺牲,迟滞了日本的“南进”,对美英的太平洋地区作战给予了重大支援。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始终高扬团结一致、积极抗战的大旗,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并且认识到,正面战场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有变化的。战后60年来,日本政治人物对过去那段罪恶历史也不是没有表示过反省,但总是反反复复,羞羞答答,时不时地要作些翻案文章,对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拒不认罪,不肯作出真诚的反省,其目的在于企图掩盖侵略史实、摆脱日本在战后受到的各种制约、重温“大日本帝国”迷梦,这应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族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支柱 正面战场 以史为鉴
下载PDF
论胡耀邦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智慧和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6,共16页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仍有两大难题亟待解决:"两个凡是"和大量的冤假错案。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办好了这两件影响中国未来政局的大事,在中共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面对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的"两个...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仍有两大难题亟待解决:"两个凡是"和大量的冤假错案。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办好了这两件影响中国未来政局的大事,在中共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面对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的"两个凡是",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胡耀邦认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理论问题、思想问题解决好,并且提出只能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检验路线正确与否的标准。1978年5月,经过胡耀邦亲自审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先后在《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发表,并在党内和思想政治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讨论不仅是理论上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意义十分重大。历史表明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组织者,而邓小平则是最有力的推动者。这场讨论冲破教条主义和"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推动了思想解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为我党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推行新政,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作为站在大讨论最前列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和胡耀邦,开创了一个拨乱反正的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复兴有望,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耀邦 真理标准 讨论 邓小平 贡献
下载PDF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闭关自守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特点,对外开放的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长期存在。从明正德年间到鸦片战争期间,闭关自守才成为国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近代已来,即使是被动的“门户开放”,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也是进步... 闭关自守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特点,对外开放的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长期存在。从明正德年间到鸦片战争期间,闭关自守才成为国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近代已来,即使是被动的“门户开放”,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也是进步的。反思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思想和实践,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反抗外国入侵与实行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外开放必须从本国情况出发;对外开放必须与对内改革相结合;历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对外开放 反思 闭关自守 改革
下载PDF
论张之洞对待外敌入侵的态度——兼论张之洞对外态度变化的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模 海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63-71,共9页
在晚清的封建高级官僚中,张之洞是比较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在对待外国侵略这个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态度是比较坚决的,是爱国的。我们不应因他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策划“东南互保”而否定他在一些涉外事件中的积极... 在晚清的封建高级官僚中,张之洞是比较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在对待外国侵略这个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态度是比较坚决的,是爱国的。我们不应因他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策划“东南互保”而否定他在一些涉外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爱国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中法战争 对外交涉 主战思想 东南互保
下载PDF
论胡耀邦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中的胆识和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2004年第6期41-47,共7页
“文革”结束后,胡耀邦同志的一大历史功绩是: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大量工作,使大批受到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使其他大批蒙受冤屈和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平反昭雪、恢... “文革”结束后,胡耀邦同志的一大历史功绩是: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大量工作,使大批受到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使其他大批蒙受冤屈和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胡耀邦同志开创了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耀邦 文化大革命 中国 政治冤案
下载PDF
张之洞在中俄交收东三省谈判期间的言行评析
13
作者 康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9-83,共5页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晚清许多重大的涉外事件中,他的态度令人瞩目。一般观点认为,张之洞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前期和中期都不乏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壮举,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从他和刘坤一等人勾结外敌,演出“东南...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晚清许多重大的涉外事件中,他的态度令人瞩目。一般观点认为,张之洞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前期和中期都不乏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壮举,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从他和刘坤一等人勾结外敌,演出“东南互保”的丑剧后,便被指斥为叛国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东三省 俄国 东三省 张之洞 民族利益
下载PDF
邓小平在正确评价毛泽东问题上的思索与智慧
14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2002年第3期60-70,共11页
在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问题上 ,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充分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政治勇气、政治远见和非凡的政治智慧。他心雄万夫 ,力排众议 ,择其善者而为之 ,坚决地、正确地要求全党高度统一 ,... 在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问题上 ,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充分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政治勇气、政治远见和非凡的政治智慧。他心雄万夫 ,力排众议 ,择其善者而为之 ,坚决地、正确地要求全党高度统一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历史表明 ,邓小平此举 ,对拨乱反正 ,开辟中国未来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他的这一伟大功绩将载入党的史册 ,令后人永志不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历史评价 领袖人物 历史地位 邓小平 毛泽东
下载PDF
孙中山“以党治国”的思想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模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73-77,63,共6页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提出的“以党治国”的主张,是他整个政治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党治国”的主张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有其缺陷流弊;而且,它对后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日后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制度...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提出的“以党治国”的主张,是他整个政治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党治国”的主张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有其缺陷流弊;而且,它对后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日后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科学地探讨和总结这一思想主张,将有助于我们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党治国” 孙中山 国民党 武汉国民政府 党权 政治委员会 蒋介石 中华革命党 中国国民党 大元帅
原文传递
评毛泽东在公社化运动中纠“左”的努力及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1995年第1期72-77,共6页
评毛泽东在公社化运动中纠“左”的努力及作用钟康模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评毛泽东在公社化运动中纠“左”的努力及作用钟康模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纠“左”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 基本核算单位 庐山会议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郑州会议 资本主义 集体所有制
下载PDF
论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3,共9页
成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移的认识,首先是毛泽东独立思考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起了杰出的历史作用。... 成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移的认识,首先是毛泽东独立思考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起了杰出的历史作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完整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了说明。贯穿这条独特道路及其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坚持这个基本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 经验 基本精神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
18
作者 康模 《岭南学刊》 2001年第4期8-19,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经验 党史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革命 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贡献
19
作者 康模 《探求》 1994年第4期25-28,共4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带头独立探索和率领全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关键词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 伟大创举 农村革命根据地 战争和战略问题 《毛泽东选集》 农民运动 农民斗争 城市中心
原文传递
陈炯明叛变前后的蒋介石
20
作者 康模 《广州研究》 1988年第6期51-55,50,共6页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困守永丰舰。蒋介石临危受命,从宁波赶回广州,登上永丰舰,在孙中山身边帮助策划军事,指挥作战,最后护送孙中山脱险回到上海。如何评价蒋介石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历来众说纷纭。台湾方面史...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困守永丰舰。蒋介石临危受命,从宁波赶回广州,登上永丰舰,在孙中山身边帮助策划军事,指挥作战,最后护送孙中山脱险回到上海。如何评价蒋介石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历来众说纷纭。台湾方面史家对蒋介石在“陈逆之变”前后的表现几乎都持赞扬态度,把蒋氏的作为说成是“完全出于公心”。这种政治实用主义的解释,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仅仅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蒋介石 陈炯明 永丰舰 重大历史事件 广州 北伐军 政治实用主义 评价历史人物 信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