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新的分子标记方法(RAPD)分析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松涛 张忠廷 +2 位作者 姚景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RAPD是一种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3个引物在这对抗白粉病的近等基因系中所扩增出的带型出现差异。并根据理论计算所找到的差异与... RAPD是一种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3个引物在这对抗白粉病的近等基因系中所扩增出的带型出现差异。并根据理论计算所找到的差异与抗性基因Pm4α连锁的概率是0.7,即3个差异中应有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分子标记 抗白粉病基因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用C-带技术识别小麦21对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变异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杰 +1 位作者 蒋建东 姚景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84001-1-33和扬麦3号的根尖染色体,结果如下:(1)除1A外,普通小麦的所有染色体均可显示出稳定的区分性带型;(2)以中国春小麦为标准建立了C-带核型;(3)对照中国春的C-带核型,发现84001-1-33的5B,7B染色...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84001-1-33和扬麦3号的根尖染色体,结果如下:(1)除1A外,普通小麦的所有染色体均可显示出稳定的区分性带型;(2)以中国春小麦为标准建立了C-带核型;(3)对照中国春的C-带核型,发现84001-1-33的5B,7B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形成了重组染色体——5BS/7BS和7BL/5BL;(4)扬麦3号的1B,4B染色体与中国春明显不同,从带型上看有可能扬麦3号的1B和4B的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交换,交换的区段包括1B,4B长臂的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染色体 C-带易位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德玉 +3 位作者 姚景侠 李松涛 张忠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10个核苷酸长的随机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对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旨在鉴定出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0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有4个引物(OPV03,OPV06,OPW15和OPX05)在这对近等... 以10个核苷酸长的随机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对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旨在鉴定出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0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有4个引物(OPV03,OPV06,OPW15和OPX05)在这对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其中由引物OPV03和OPV06扩增的多态DNA片段OPV03—1950和OPV06—1150只出现在抗病的近等基因系Khapli/8 chancellor中,推断其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但其连锁关系仍有待通过F2分离群体分析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白粉病 DNA
下载PDF
1B/1R易位系——“84059-4-2”的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姚景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利用 C-分带和 N-分带对普通小麦选系“84059-4-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1B 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经带型比较,确定该变异染色体由小麦的1B 和黑麦的1R 易位而来,它包括1B 长臂及其着丝粒和1R 短臂。在中国春双端二体1B 与... 利用 C-分带和 N-分带对普通小麦选系“84059-4-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1B 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经带型比较,确定该变异染色体由小麦的1B 和黑麦的1R 易位而来,它包括1B 长臂及其着丝粒和1R 短臂。在中国春双端二体1B 与“84059-4-2”的杂种 F_1植株中,发现95.83%的花粉母细胞出现一个异型二价体和一个游离的短臂端体,未观察到异型三价体的形成,说明该选系中的1B 短臂确实被黑麦染色体所代换,与分带分析结果相一致。“84059-4-2”的花粉母细胞配对正常,农艺性状较好,并对白粉病表现高抗,具有一定的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染色体 易位 细胞学
下载PDF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德玉 +4 位作者 周楠 蒋建东 姚景侠 A.RLeitch I.JLeitch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6期437-442,共6页
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系“Badger”(Triticale)1B/1R 易位系“宁8026”和1R(1D)代换系“84056-1-36-1”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样本,以生物素标记的整个黑麦基因组 DNA 和小麦核糖体 DNA(r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如下:(1)利用整个黑麦... 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系“Badger”(Triticale)1B/1R 易位系“宁8026”和1R(1D)代换系“84056-1-36-1”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样本,以生物素标记的整个黑麦基因组 DNA 和小麦核糖体 DNA(r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如下:(1)利用整个黑麦基因组 DNA 作探针时,棕色的杂交信号分布于整个黑麦染色体上,使其与 Wrights 染色的小麦染色体明显不同,从而把“Badger”中的黑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区分开来,并且确定了“宁 8026”中的1B/1R 易位染色体及易位断裂点。(2)在“Badger”和“84056-1-36-1”中分别检测出6个和8个含核糖体 DNA 的杂交位点,分布在1B、6B、1R 和5D上。(3)用原位杂交发现小麦核糖体 DNA 基因在细胞分裂间期的表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原位杂交 核糖体DNA
下载PDF
小麦与玉米杂交及单倍体的产生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景侠 李浩兵 +1 位作者 吴鹤鸣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5年第3期31-35,共5页
应用普通小麦不同品种(品系)与苏玉4号杂交,喷洒100ppm的2.4-D一至二次,授粉后子房膨大,其膨大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剥取到发育幼胚,经组织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小麦植株,植株未结实。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 单倍体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德玉 姚景侠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基因定位 抗病性
下载PDF
野燕麦的C带核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染色体 C带带型 核型
下载PDF
小麦-簇毛麦杂种染色体的DNA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德玉 +1 位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6-8,共3页
以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DNA作探针与小麦-簇毛麦杂种双二倍体及异附加系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旨在探索一种鉴定小麦中簇毛麦染色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首先试验了标记的簇毛麦DNA与小麦DNA之含量比对原位杂交效果的影... 以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DNA作探针与小麦-簇毛麦杂种双二倍体及异附加系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旨在探索一种鉴定小麦中簇毛麦染色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首先试验了标记的簇毛麦DNA与小麦DNA之含量比对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发现探针混合液中不加未标记的小麦DNA时,获得的原位杂交结果较理想。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2n=56)中,14对簇毛麦染色体出现明显的棕褐色原位杂交信号,而小麦染色体不显标记,使这2个物种的染色体很易相互区分开来。进一步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DNA与小麦-簇毛麦6V染色体附加系体细胞杂交,也可检测出其中1对附加的6V染色体。由于该方法标记的簇毛麦DNA覆盖各簇毛麦染色体的整个染色体臂,由此,用其鉴定小片段小麦-簇毛麦染色体易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 簇毛麦 杂种 染色体
下载PDF
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浩兵 +1 位作者 仲裕泉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运用C-分带技术对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的研究表明,节节麦的染色体组的C-带带型和小麦D组染色体的带型很相似,表明这两组染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供体很可能就是节节麦。
关键词 节节麦 核型 C-带带型 同源性 小麦
下载PDF
麦类作物原位杂交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德玉 +1 位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麦类作物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和基因定位,对麦类作物原位杂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利用缺口转译法对克隆的DNA 片段进行生物素标记,即节省时间,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对麦类作物的基因... 为了更好地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麦类作物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和基因定位,对麦类作物原位杂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利用缺口转译法对克隆的DNA 片段进行生物素标记,即节省时间,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对麦类作物的基因组DNA,宜采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标记法进行生物素标记,适当延长标记时间可以提高标记效率。(2)共变性法比较适宜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分别变性法如掌握不当易使染色体产生膨胀现象,变性温度过高也会使黑麦(Secale cereal)染色体的轮廓模糊不清。(3)应根据麦类作物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封阻DNA 的使用浓度,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基因组DNA 为探针,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中识别了簇毛麦的染色体。(4)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受洗脱强度的影响很大,利用甲酰胺进行洗脱可以获得背景清晰的原位杂交带型。随着原位杂交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麦类作物 外源染色体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的重复DNA序列与黑麦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德玉 +1 位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1-694,共4页
本研究以两个黑麦重复DNA序列pSc119.1和pSc119.2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其在小麦和黑麦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在检测黑麦染色质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pSc119.1分布于所有黑麦染色体的长短臂上,但在小麦染色体上几乎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明... 本研究以两个黑麦重复DNA序列pSc119.1和pSc119.2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其在小麦和黑麦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在检测黑麦染色质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pSc119.1分布于所有黑麦染色体的长短臂上,但在小麦染色体上几乎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明 pSc119.1对黑麦染色体具有专化性。进一步用该探针与小麦品种“Amigo”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可明显检测出其中一对含IRS的染色体。 pSc119.2则主要分布在黑麦染色体的端粒区,但在其它部位也可看到一些弱的杂交位点。另外, pSc119.2也能在小麦染色体上产生杂交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DNA 生物素 原位杂交 染色体
下载PDF
簇毛麦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双二倍体的C-分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景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9,共3页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Tritic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二倍体进行了C-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2)普通小...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Tritic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二倍体进行了C-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2)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变幅在53-56之间,其中2n=56的个体占5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普通小麦 双二倍体 C-分带
下载PDF
普通小麦1B/4A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景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品种扬麦3号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1B和4A染色体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明显不同。扬麦3号的1B长臂与中国春4A长臂带型相同,而其4A长臂带型又与中国春1B长臂带型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利用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品种扬麦3号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1B和4A染色体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明显不同。扬麦3号的1B长臂与中国春4A长臂带型相同,而其4A长臂带型又与中国春1B长臂带型一致,这一结果表明,扬麦3号的1B和4A发生了相互易位,易位断裂点分别在1B的L2.2带区和4A的L1.4带区,所形成的易位染色体分别命名为TIBS·L2.2::4AL1.4+ter和T4AS·L1.4::IBL2.2、ter。用扬麦3号与中国春1B和4A的双端二体杂交,其F1分别有52.4%和71.7%花粉母细胞形成异型五价体,表明扬麦3号的1B和4A参与易位染色体的形成,从而进一步证实C一分带鉴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易位 C-分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无线控制方式的断路器紧急分闸装置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国鹏 张毅勇 +2 位作者 洪文 龚文剑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期90-91,共2页
鉴于目前电网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开关柜中断路器各种开关的操作,导致操作效率低或易造成误操作,存在耗费人力、物力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控制方式的断路器紧急分闸装置。该装置通过远距离的无线操作,实现装置的自动操作... 鉴于目前电网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开关柜中断路器各种开关的操作,导致操作效率低或易造成误操作,存在耗费人力、物力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控制方式的断路器紧急分闸装置。该装置通过远距离的无线操作,实现装置的自动操作,有效降低因断路器无法分闸故障而产生的经济成本,同时,通过人机操作界面实现多种操作功能,能降低现场的安全风险,提高智能电网的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控制 断路器 分闸装置 电网
下载PDF
阿拉拉特小麦染色体的C-带和N-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旭 臧宇辉 +3 位作者 刘朝晖 秦浚川 姚景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47-252,共6页
应用C 分带和N 分带技术对阿拉拉特小麦 (TriticumararaticumJakubz ,2n =2 8,AbAbGG)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构成分析 ,结果表明 :(1)C 分带和N 分带方法均可以使阿拉拉特小麦染色体显示稳定的带型 ;(2 )根据带型可以明确区分阿拉拉特小... 应用C 分带和N 分带技术对阿拉拉特小麦 (TriticumararaticumJakubz ,2n =2 8,AbAbGG)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构成分析 ,结果表明 :(1)C 分带和N 分带方法均可以使阿拉拉特小麦染色体显示稳定的带型 ;(2 )根据带型可以明确区分阿拉拉特小麦各条染色体 ;(3)阿拉拉特小麦A、G组染色体带型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差异明显 ,利用分带方法可以区分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拉特小麦 普通小麦 染色体 C-分带 N-分带
下载PDF
麦类染色体图像电脑自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景侠 +3 位作者 徐杰 蒋建东 吕玉琦 鲍旭东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21-25,81-82,共5页
以图像电脑自动分析技术研究了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四个品种和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 L.)一个品种的染色体N-带和C-带,如染色体图像分割、单个染色体的提取、黑白灰度的调整、交叉染色体分离和弯曲染色体的拉直等.在此基础... 以图像电脑自动分析技术研究了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四个品种和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 L.)一个品种的染色体N-带和C-带,如染色体图像分割、单个染色体的提取、黑白灰度的调整、交叉染色体分离和弯曲染色体的拉直等.在此基础上对染色体特征带纹的提取和染色体电脑模式的建立,以及根据电脑模式而进行的同源染色体自动匹配方法均作了探索。证明这些方法和技术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 染色体图像 计算机 分析
下载PDF
一个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的细胞学鉴定
18
作者 姚景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6期523-527,共5页
对从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获得的矮秆抗病选系84056-1-36-1进行体细胞C-分带鉴定,结果表明,它的21对染色体中,有1对短臂带型与1R相似的黑麦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1D。观察“中国春”双端二体1A、1B与该选系杂种F_1的花粉母... 对从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获得的矮秆抗病选系84056-1-36-1进行体细胞C-分带鉴定,结果表明,它的21对染色体中,有1对短臂带型与1R相似的黑麦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1D。观察“中国春”双端二体1A、1B与该选系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发现分别有82.56%和65.71%的细胞出现异型三价体,所有细胞至少有两个形态不同的单价体;而在“中国春”端二体IDL与84056-1-36-1的杂种中,端体不配对的花粉母细胞占100%,经C-分带后,另外1条单价体显示明显的端带。从上述这些结果推断84056-1-36-1为1R(1D)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染色体代换 小麦 细胞学鉴定
下载PDF
新转育的5B缺体-5D四体的细胞学鉴定
19
作者 姚景侠 小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7-31,共5页
普通小麦选系88023是利用京红1号5B单体与中国春5B缺体-5D四体杂交,回交转育而成的。经细胞学分析,该选系有63.33%的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42.2n=40,41,43和44的植株分别占6.67%、10%、10%和3.3%。经体细胞C-分带鉴定,该选系为5B缺体... 普通小麦选系88023是利用京红1号5B单体与中国春5B缺体-5D四体杂交,回交转育而成的。经细胞学分析,该选系有63.33%的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42.2n=40,41,43和44的植株分别占6.67%、10%、10%和3.3%。经体细胞C-分带鉴定,该选系为5B缺体-5D四体。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观察表明,有58.33%的细胞含有多价体,其中出现两个以上多价体的细胞占25%,说明在5B缺失的情况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也会发生较高频率的配对现象。88023选系的农艺性状与京红1号相似,优于中国春5B缺体-sD四体,因而可作为引入外源优良基因的一个较好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5B缺体 5D四体 C-分带
下载PDF
普通小麦双端二体的细胞学行为及在易位系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蒋建东 +1 位作者 徐杰 姚景侠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1-25,共5页
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 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中国春”为材料培育出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的完整系列的基础上,近年来制备出了42个染色体臂的完整端体系列,并通过对“中国春”单体自交后代的不断选择、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系 端体 错分裂 细胞学鉴定 缺体 双端 端着丝粒染色体 异形二价体 染色体构型 染色体分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