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播期调控下水热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裴世娟 李瑞盈 +5 位作者 张萌 武晋涛 胡君霞 裴广芬 韩金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69-2878,共10页
为探究春玉米(Zea mays L.)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播期调控下水热变化的响应,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验基地,于2017—2020年进行了4年的播期试验,以京农科728和MC812为材料,分析了播期(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引起的春玉米干物... 为探究春玉米(Zea mays L.)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播期调控下水热变化的响应,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验基地,于2017—2020年进行了4年的播期试验,以京农科728和MC812为材料,分析了播期(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引起的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温度与降水影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中期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而灌浆后期至成熟期以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总持续时间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均最长。有效穗数、穗粗、轴粗、穗行数和出籽率不受温度与降水的影响,但穗粒数、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受其影响显著,各指标随播期延迟先下降再上升,并以5月20日播种的春玉米最低。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5月30日播种的春玉米产量最高。另外,随播期的推迟,总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综上可知,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冀东地区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冀东地区春玉米播期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水热资源 产量 播期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冀东地区晚播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畅 杨德华 +3 位作者 裴世娟 武晋涛 韩金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0-26,共7页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晚播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种植密度与籽粒灌浆参数的关系,于2018~2019年度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实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用京花11号作为试验材料,设525万株/hm^(2),67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等3个...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晚播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种植密度与籽粒灌浆参数的关系,于2018~2019年度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实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用京花11号作为试验材料,设525万株/hm^(2),67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等3个密度水平,对冬小麦的籽粒灌浆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研究小麦籽粒干物质、灌浆速率及粒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能拟合出冬小麦的籽粒灌浆过程,反映出各个处理的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粒质量和籽粒体积最大,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最小。籽粒中水的质量分数持续下降,且密度对籽粒中水的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粒质量与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灌浆速率大的处理下,粒质量最大,种植密度对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对灌浆持续时间。密度为675万株/hm^(2)时,千粒质量最低,但有效穗数最高,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种植密度 籽粒灌浆特性
下载PDF
MWCNTs-COOH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韩金玲 +3 位作者 杨晴 赵晓丽 杨敏 王秀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采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以超纯水和10%PEG溶液处理为非干旱处理对照(CK1)和干旱处理对照(CK2),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10、20、40、80、160、320 mg/L)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 采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以超纯水和10%PEG溶液处理为非干旱处理对照(CK1)和干旱处理对照(CK2),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10、20、40、80、160、320 mg/L)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的伤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途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随着MWCNTs-COOH质量浓度增加,小麦苗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最大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60 mg/L MWCNTs-COOH处理最高。与CK2相比,10~160 mg/L MWCNTs-COOH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小麦苗高、最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促进小麦生长,且对根的促进作用高于地上部;320 mg/L MWCNTs-COOH处理降低了干旱胁迫下苗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抑制小麦生长。对小麦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根系活力进行分析发现,与CK2相比,160 mg/L MWCNTs-COOH处理小麦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提高,水分饱和亏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根系活力增强,高质量浓度的MWCNTs-COOH(320 mg/L)则使各指标值向相反方向发展,胁迫程度加重。表明低质量浓度MWCNTs-COOH处理可通过保持叶片水分和激活植物防御系统,诱导幼苗对干旱产生耐受性。综上,适宜质量浓度(10~160 mg/L)的MWCNTs-COOH可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增强其抗旱性,以160 mg/L MWCNTs-COOH处理效果最好;高质量浓度(320 mg/L)的MWCNTs-COOH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具有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生长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Zn^(2+)对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裴世娟 +2 位作者 武晋涛 胡君霞 韩金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提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Zn^(2+)对小麦品种轮选103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所采用的Zn^(2+)质量浓度共7个,分别为0,5,10,20,40,80,160 mg/L。试验调查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干质量与鲜质量、发芽指数和... 为提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Zn^(2+)对小麦品种轮选103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所采用的Zn^(2+)质量浓度共7个,分别为0,5,10,20,40,80,160 mg/L。试验调查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干质量与鲜质量、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20 mg/L时有提高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的趋势,超过此量则有抑制作用,尤其显著降低种子活力指数。Zn^(2+)质量浓度在5~160 mg/L的范围内,抑制小麦苗长的伸长,使小麦鲜质量降低,但随着苗龄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在培养第4天,Zn^(2+)质量浓度为10 mg/L对根鲜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但Zn^(2+)质量浓度≥40 mg/L则显著抑制根鲜质量增加,继续培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添加Zn^(2+)对芽和根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质量浓度Zn^(2+)对小麦品种轮选103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幼苗生长 Zn^(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