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孕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淑红 田慧艳 +5 位作者 徐坤 周策 高章圈 宗文平 陈拽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29-130,共2页
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是导致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继发男性不育症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女性子宫颈炎、输卵管炎、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等的病原体之一。本文对273例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是导致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继发男性不育症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女性子宫颈炎、输卵管炎、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等的病原体之一。本文对273例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继发性不孕 药敏分析 不育患者 男性尿道炎 人型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男性不育症
下载PDF
供精人工授精1418个周期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亦心 郭薇 +12 位作者 和伟 田慧艳 黄海燕 王海叶 王雪莹 姚冠峰 高羽 张诺 郭旭芳 赵青 米莹 张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9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D助孕治疗723例,共1418个周期的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418个AID周期中,生...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D助孕治疗723例,共1418个周期的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418个AID周期中,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分别为33.92%、31.00%和7.52%,双胎率为0.91%。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周期中,双次授精和单次授精的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隔日授精流产率最高。第3个AID周期累计妊娠率达到58.37%,流产率以第4周期最高(15.38%)。第1、2、3周期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符合AID适应证的患者,应选择正确的AID助孕方案,对AID时机、授精次数进行恰当的把握可提高妊娠率。若行2~3个周期AID治疗未妊娠时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分析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无溶剂法合成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的配合物 被引量:7
3
作者 +1 位作者 国清 张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1-474,共4页
以L-丙氨酸或L-亮氨酸及水杨醛、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无溶剂一步法合成了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Ⅱ)配合物[ZnL(H2O)].nH2O(L=sal-ala,sal-leu),用EDTA滴定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 以L-丙氨酸或L-亮氨酸及水杨醛、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无溶剂一步法合成了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Ⅱ)配合物[ZnL(H2O)].nH2O(L=sal-ala,sal-leu),用EDTA滴定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锌分别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氮、羧基氧、酚羟基氧以及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了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席夫碱 水杨醛 锌配合物 无溶剂法 表征 医药与日化原料
下载PDF
大中专学生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效果调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俊芳 刘伟江 +1 位作者 刘柏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32-433,共2页
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 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以了解预防性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6%;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9.88%;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14.54/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7.03/10万)的9.2倍。结论: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是结核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之一,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对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是控制大中专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大学生 预防性治疗 发病率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制备碱式氯化铜纳米粉体 被引量:6
5
作者 国清 何江洪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81-1585,共5页
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了碱式氯化铜Cu2(OH)3Cl,反应条件为n(NaOH)∶n(CuCl2)=1.5∶1.0,研磨时间40 min,产率为94.1%。用XRD、IR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的指标化结果表明,所得碱式氯化铜样品... 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了碱式氯化铜Cu2(OH)3Cl,反应条件为n(NaOH)∶n(CuCl2)=1.5∶1.0,研磨时间40 min,产率为94.1%。用XRD、IR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的指标化结果表明,所得碱式氯化铜样品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0.5510 nm,b=1.0146 nm,c=1.3946nm,β=96.39°。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制得的碱式氯化铜为60 nm,长度约600 nm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氯化铜 室温固相反应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机化性肺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鉴别诊断 CT诊断 PNEUMONIA 局限性炎症 FOP 后遗症 特异性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黄贤平 梅菊芳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尘肺的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且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有利于将圆形小阴影与血管影区别,提高尘肺的早期鉴别诊断水平。结论鉴于CT及HRCT在尘肺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尘肺的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使得尘肺的诊断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矽肺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赖化平 林韬 +2 位作者 陈江莉 涂国平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4-115,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1091例确诊矽肺病例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依据1091例确诊矽肺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3~75岁)的系列胸片和部分CT片资料,对其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矽肺合并结核448例,占41.1%;矽肺合并肺部感染981例,占89.9%;... 目的探讨分析1091例确诊矽肺病例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依据1091例确诊矽肺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3~75岁)的系列胸片和部分CT片资料,对其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矽肺合并结核448例,占41.1%;矽肺合并肺部感染981例,占89.9%;矽肺合并阻塞性肺气肿850例,占77.9%;矽肺合并自发性气胸210例,占19.2%;矽肺合并肺肿瘤26例,占2.4%。结论矽肺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正确分析其表现特点对其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并发症 影像学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怡文 王磊 +2 位作者 唐斯伟 曾鹏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低脂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烯磷脂...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低脂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氧化脂质(LPO)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TC、TG、ALT和γ-GT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更显著(P<0.05);两组血清ox-LDL和LPO水平显著下降,血清T-AO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值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23%较对照组80.95%更佳(X^(2)=4.09,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NAFLD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肝功能,调节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亢进,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益生菌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脂质过氧化损伤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贤平 周观林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诊断数据,以术后病理检查联合DS...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诊断数据,以术后病理检查联合DS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平扫、三期增强图像及肝细胞期图像,并统计其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联合DSA造影检查显示,40例患者中有29例小肝癌结节,其中典型结节20例,不典型结节9例。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中,典型结节直径(1.42±0.48)cm,不典型结节直径(0.87±0.28)cm;不典型结节病理分期为Ⅰ~Ⅱ期,典型结节病理分期为Ⅱ~Ⅲ期。Gd-EOB-DTPA增强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10%、90.91%和92.50%。结论在慢性肝炎合并小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到结节的大小和血流信号,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小肝癌 钆塞酸二钠 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外科手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学楷 刘荣梁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科手术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2,单纯外科肝切除术)与观察组(n=42,外科肝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经外科手术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2,单纯外科肝切除术)与观察组(n=42,外科肝切除术后1个月后开始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59.52%,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67%vs.42.86%),局部复发率、转移率(57.14%、42.86%)低于对照组(80.95%、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肾损害等情况,上腹部疼痛28.57%、发热23.81%,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缓解;骨髓抑制4.76%,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治疗后恢复。结论对原发性肝患者在肝切除术后联合TACE治疗,可增加患者远期生存率,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TACE 原发性肝癌 远期生存率
下载PDF
多层CT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6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均经4排螺旋CT诊断分析。结果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为线条状或网状阴影、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蜂窝...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均经4排螺旋CT诊断分析。结果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为线条状或网状阴影、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蜂窝状阴影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可提高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是早期诊断肺部弥漫性疾病较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部弥漫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菊芳 黄贤平 +3 位作者 曾忠 吴棒 刘霞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检查、多层...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不同征象检出情况、诊断效能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不易分类型征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4例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变化不明显,18例患者好转,斑片影范围缩小且数量减少,空洞缩小,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减少,28例患者斑片影范围扩大且数量增加,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增加,其中9例空洞缩小,19例由结节影、斑片影演变为空洞。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可较准确地判断不同征象,提高临床检出率,诊断的灵敏度较高,在治疗随访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影像表现型 诊断效能 治疗随访
下载PDF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源 文芳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与试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与试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下肢周径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周径差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消除下肢肿胀,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周径差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曲平 杨沛华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4期10-11,20,共3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2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结...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2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并分析CT与MRI诊断残留/复发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比较不同碘油沉积类型下CT与MRI对残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及CT与MRI诊断病灶包膜、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准确度。结果MRI诊断残留/复发病灶Kappa值为0.729,一致性较高;CT诊断残留/复发病灶Kappa值为0.478,一致性中等;MRI对残留/复发病灶诊断的准确度及对Ⅱ型沉积类型残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Ⅰ、Ⅲ、Ⅳ型沉积类型残留/复发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病灶包膜、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准确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MRI诊断PHC介入治疗后残留/复发病灶更为准确全面,在PHC患者疗效评估与预后预测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残留病灶 复发病灶
下载PDF
三维CAPP的智能工艺决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巍 葛东坡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三维CAPP的智能工艺决策技术,从三维CAD模型上获取零件的制造信息,作为工艺推理的参数依据;利用工艺知识数据库作为理论支撑;借助专家系统逻辑推理与工艺知识分离的特点,通过推理机的推理决策,快速准确的得到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以键... 三维CAPP的智能工艺决策技术,从三维CAD模型上获取零件的制造信息,作为工艺推理的参数依据;利用工艺知识数据库作为理论支撑;借助专家系统逻辑推理与工艺知识分离的特点,通过推理机的推理决策,快速准确的得到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以键槽特征为例,验证了智能工艺决策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知识 数据库 推理机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大泡固化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德昌 刘春云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胶治疗肺大泡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15例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医用生物胶并抽气引流。结果12例肺大泡患者抽气后空腔完全消失,3例肺大泡明显缩小,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明显...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胶治疗肺大泡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15例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医用生物胶并抽气引流。结果12例肺大泡患者抽气后空腔完全消失,3例肺大泡明显缩小,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评分(MMRC)均较术前下降1-2分。4例并发少量气胸,经吸氧等治疗后恢复,无咯血和局部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注入医用生物胶内固定,置入导管持续负压引流的肺大泡减容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费用低廉,患者耐受性、安全性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肺大泡 生物胶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当代医学》 2014年第8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120例怀疑患有肺结核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收集对照。由负责医师严格按两组扫描参数对同一患者给予相关的CT扫描方案,低剂量CT...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120例怀疑患有肺结核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收集对照。由负责医师严格按两组扫描参数对同一患者给予相关的CT扫描方案,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5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5 mm;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为5 mm。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低剂量CT扫描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无公害蔬菜生产应严把“五关”
19
作者 《农村实用科技》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生产 生态环境 选种 肥水管理
原文传递
龟龄集对900 MHz手机电磁辐射致大鼠睾丸氧化损伤和Prdx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豆豆 陆星星 +3 位作者 马惠荣 陈景伟 孙灵娇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6-933,共8页
目的:探讨900 MHz手机频率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氧化损伤以及过氧化物酶2(Prdx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龟龄集对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各10只),分别为:假辐射组、4 h辐射组、8 h辐射组、4 h龟龄集... 目的:探讨900 MHz手机频率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氧化损伤以及过氧化物酶2(Prdx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龟龄集对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各10只),分别为:假辐射组、4 h辐射组、8 h辐射组、4 h龟龄集胶囊组、8 h龟龄集胶囊组。假辐射组辐射0 h,余组分别于900 MHz电磁辐射(370μW/cm^2)下暴露4 h和8 h,持续15 d,4 h龟龄集胶囊组和8 h龟龄集胶囊组辐射后灌胃龟龄集混悬液,其它3组灌胃纯净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TB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rd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辐射组比较,辐射组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辐射4 h组GSH含量为69.58±4.18、SOD活性为172.29±10.98、MDA含量为9.84±1.03,辐射8 h组GSH含量为66.17±8.45、SOD活性为148.91±8.60、MDA含量为11.22±2.13,辐射组GSH含量、SOD活性显著下降且随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MDA含量增多且随时间延长增加越明显;假辐射组大鼠睾丸组织Prdx2蛋白表达量为0.44±0.09,辐射4 h和8 h组大鼠睾丸组织Prdx2蛋白表达量为0.25±0.08、0.20±0.07,中药4 h和8 h组大鼠睾丸组织Prdx2蛋白表达量为0.40±0.07、0.41±0.07,辐射组大鼠睾丸组织Prdx2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低于假辐射组和中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机电磁辐射可导致睾丸组织超微结构损伤,龟龄集可改善其损伤,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大鼠睾丸Prdx2蛋白表达和减轻氧化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电磁辐射 大鼠 睾丸 氧化损伤 Prdx2 龟龄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