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野草》论辩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金钦俊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7-81,共15页
-
文摘
鲁迅全部作品中,最是格式独特的,莫如《野草》;最为幽昧难识的,也莫如《野草》。《野草》为散文诗集,本文二十三篇,写于1924年6月至1926年4月。二十年代中期,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和发展的时期,南方已燃遍革命之火。
-
关键词
二十年代
鲁迅
北洋军阀
散文
作品
格式
论辩
中期
革命
发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雷雨》的人物和思想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金钦俊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Z1期93-103,共11页
-
文摘
曹禺的四幕話剧《雷雨》从写成到現在剛好整整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在話剧創作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剧作,同时,以前有些貭量未高的作品,也在时間的长河中逐步受了淘汰。但是,在这当中,《雷雨》始終以它对旧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活在中外的舞台上,在广大讀者和观众心里保持着难忘的印象。在中国話剧史上,象《雷雨》这样保有这么长久的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是并不多見的。
-
关键词
周朴园
曹禺
雷雨
鲁侍萍
三十年代
周萍
大海
民主主义思想
家庭
思想基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建立民族新诗体
- 3
-
-
作者
金钦俊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62-73,共12页
-
文摘
我国的新诗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路程。它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对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民族形式的建立,仍然是它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有待于诗歌界同志们的努力。
-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民歌体
新诗体
诗歌形式
七言诗
诗歌发展
节奏
民族形式
格律诗
自由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而已集》等著作看鲁迅广州时期的世界观
- 4
-
-
作者
金钦俊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67-75,共9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创作是受世界观制约的。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对一定社会现象进行评价,从而表现了作者的社会见解和理想,因而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探索作者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研究他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本文试从鲁迅广州时期的著作,考察他当时的世界观,为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提供一点线索。鲁迅在广州的八个多月里,共写下四十多篇文章(不包括书信、译文和古籍整理、校勘),其中二十一篇收进了《而已集》,《三闲集》中收了六篇,“作为《而已集》的补遗”,其他散见于鲁迅著、译、编的各种集子和当时报刊。
-
关键词
古籍整理
鲁迅思想
反革命
中国人民
毛泽东
世界观
书信
政变
马克思主义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郭沫若佚文《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介绍
- 5
-
-
作者
梁山
金钦俊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最近,我们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关同志的协助下,发现了郭沫若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写于广州后来从未收集的一篇佚文《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文章刊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广东大学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出版的专刊《劳动号》上,署名“沫若”。《劳动号》由广东大学出版部印行。
-
关键词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郭沫若佚文
广东
国际劳动节
阶级斗争
大革命时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
广州
大学出版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基本主题之一:文化乡愁——读江天《土地的呐喊》
- 6
-
-
作者
金钦俊
-
出处
《华文文学》
1994年第1期48-49,共2页
-
文摘
乡愁见诸中国文学可谓肇始始早,从古老的诗、骚开始,便出现了许多离人游子及其神化人物的幽怨。到了离乱的时代,这声音尤为广泛,如中晚唐诗、南宋诗等,于是渐渐成为古代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结构。随着近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向海外移民,文学中这种乡愁遂也发展成为一种对于故国家乡的绵绵愁思。读江天(吴天才)先生的诗集《土地》的呐喊,正如我读过的许多东南亚国家以至世界广阔地域的华文文学作品一样,又一次唤起了我的这一感觉。
-
关键词
中晚唐诗
吴天才
文化心理
宋诗
古代文学
离人
中国文学
海外移民
主题结构
华文文学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诗语言的变异艺术
- 7
-
-
作者
金钦俊
-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粤海风》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
文摘
语言变异是语言学与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课程。语言变异在创作实践中多有运用,但学理上的精细分析与科学论述极少,有待学者、诗人、作家的进一步探讨。语言变异的出现实属必然:世间事物,有常规便会有反常规,有正必有反,相辅相成。常规语言的目的是实现语言规范化,以利交流。变异语言则是提高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以达至一种特别的魅力。
-
关键词
语言变异
语言规范化
常规语言
变异语言
文学创作
精细分析
新课程
反常规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