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30
1
作者 徐志军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20年第9期88-92,共5页
短视频作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新媒介形式,盛行于网络空间,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体现在价值观的多元化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教化功能、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会干扰主流媒体的话语导向功能、创作主体的"去中心... 短视频作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新媒介形式,盛行于网络空间,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体现在价值观的多元化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教化功能、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会干扰主流媒体的话语导向功能、创作主体的"去中心化"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掌控能力等。这些挑战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必须积极予以应对,加强对虚拟空间的引导与监管、推动短视频场域主流话语传播常态化与科学化、提升大众的媒介认知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学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命题 确切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探寻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理论,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对劳动解放及人的解放的探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阐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即以"劳动托起中国梦&qu...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探寻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理论,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对劳动解放及人的解放的探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阐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即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人的劳动精神形塑,实现马克思的劳动观与当代中国劳动观的历史性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观 新时代
下载PDF
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群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4,共3页
在由诸多"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相互激荡而成的当今"后现代"哲学语境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后现代主义"哲学诸流派与教育理念变革的视觉交汇为基点,探究教育理念的"后现代"元素... 在由诸多"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相互激荡而成的当今"后现代"哲学语境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后现代主义"哲学诸流派与教育理念变革的视觉交汇为基点,探究教育理念的"后现代"元素,以激活各种异质话语,完成教育理念的时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理念 主体间性 模糊性 多元化 生活化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发展之路——陈学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景钊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共9页
导语: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它集中体现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生态"提升到文明理... 导语: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它集中体现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生态"提升到文明理念的高度,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追求。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的现实,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对隐藏在这一矛盾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还认识不足。对此,陈学明教授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多年来,他在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密切关注近些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并且紧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在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等论著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生态危机隐含着的深层矛盾、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 中国发展 陈学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 访谈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社会发展
下载PDF
探析高校德育美育化之路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茜 《美育学刊》 2019年第2期35-40,共6页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各种理念思潮的碰撞,德育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话题。如今,高校德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内容偏重政治导向,忽略审美教育;德育过程偏向智育灌输,缺乏情感熏陶;德育评价偏离多元标准,缺少立体评价。而德...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各种理念思潮的碰撞,德育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话题。如今,高校德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内容偏重政治导向,忽略审美教育;德育过程偏向智育灌输,缺乏情感熏陶;德育评价偏离多元标准,缺少立体评价。而德育美育化,充分运用美育的精神核心与教育方法,通过更新高校德育观念,融入美育精神,注重培养教师榜样魅力,改善德育教学过程,体现审美情趣,传达美感导向,渗透美育方法,美化高校德育环境等,努力使高校德育实现"超功利性"的跨越,让学生能实现自主自觉地享用道德,并自发地不断追求道德的至美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美育 德育美育化 高校
下载PDF
从生态伦理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孔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5,共3页
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伦理的问题。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两者在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有共同之处。合理地生产、适度地消费、恰当地对待科技是强调生态伦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 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伦理的问题。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两者在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有共同之处。合理地生产、适度地消费、恰当地对待科技是强调生态伦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生态伦理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论美丽中国的五重维度 被引量:6
8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7期41-45,共5页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人们对美丽中国的渴求更加强烈。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五重维度:以尊重顺应保持自然本色之美、以审美实践构造自然人化之美、以生态伦理滋养人类德性之美、以绿水青山守护人类健康之美、以互利共生彰显"天人&qu...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人们对美丽中国的渴求更加强烈。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五重维度:以尊重顺应保持自然本色之美、以审美实践构造自然人化之美、以生态伦理滋养人类德性之美、以绿水青山守护人类健康之美、以互利共生彰显"天人"和谐之美。这五重维度都将人上升到整个"类"的高度与自然进行平等对话,无疑使美丽中国跨越了地域限制,而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自然本色之美 自然人化之美 人类德性之美 人类健康之美 “天人”和谐之美
原文传递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复旦大学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访谈 被引量:3
9
作者 俞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共5页
金瑶梅(以下简称金):俞老师,今天能有机会对您这样一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我深感荣幸。多年来您一直孜孜不倦地在哲学领域中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涉猎广泛,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 金瑶梅(以下简称金):俞老师,今天能有机会对您这样一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我深感荣幸。多年来您一直孜孜不倦地在哲学领域中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涉猎广泛,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外国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及美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原创性的见解。您最近出版的几本新书,比如《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和《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等,都在学术界产生了震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长江学者 复旦大学 俞吾金 现代外国哲学 马克思哲学 基础理论 著名学者
下载PDF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7,共6页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选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四种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可以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学理借鉴,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选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四种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可以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学理借鉴,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实质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乌托邦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在赞赏的背后——评福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质与用意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学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3,155-156,共9页
尽管福山对中国发展模式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但他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他在赞扬中国模式的同时,不时地强调中国发展模式不值得仿效和不可持续。他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基点不是为了宣传和弘扬这一模式,而是旨在说明这一模式... 尽管福山对中国发展模式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但他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他在赞扬中国模式的同时,不时地强调中国发展模式不值得仿效和不可持续。他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基点不是为了宣传和弘扬这一模式,而是旨在说明这一模式没有普遍意义和不可能持久。他力图说服中国人扭转当今的前进方向,在他的思想的导引下改旗易帜,使中国模式与资本主义趋同。他研究中国模式有着明确的理论立足点,这就是他在《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所阐述的历史观,这一历史观的核心系强调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终点的,但人类历史并不终结于共产主义,而是终结于市场资本主义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 中国模式 不可持续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域中的绿色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29,42,共7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在自然观的演进中具有革命性意义,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根基,借助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视角正确看待我国绿色发展的目的、途径、原则及境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制度诠释及实践探究,具有...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在自然观的演进中具有革命性意义,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根基,借助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视角正确看待我国绿色发展的目的、途径、原则及境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制度诠释及实践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观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从阿尔都塞的视角反思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约翰.米利奥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8,共7页
本文探究了路易.阿尔都塞的立场。他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形成了与古典(李嘉图主义)价值概念的一个根本性断裂,马克思将价值设想为一种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性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包含于商品中的劳动量。然而,阿尔都塞没有充分... 本文探究了路易.阿尔都塞的立场。他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形成了与古典(李嘉图主义)价值概念的一个根本性断裂,马克思将价值设想为一种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性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包含于商品中的劳动量。然而,阿尔都塞没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的断裂首先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价值形式分析中。这一疏忽使阿尔都塞没有完全意识到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尤其是《资本论》第三卷中的理论矛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马克思 价值形式 价值学说
原文传递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深刻涵义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文建龙 《邓小平研究》 2017年第4期11-19,共9页
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该论断具有深刻的涵义:不能把贫穷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人民群众折腾得越来越穷的做法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精神... 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该论断具有深刻的涵义:不能把贫穷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人民群众折腾得越来越穷的做法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该论断的提出,澄清了被"文革"搞乱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在新形势下吹响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的时代号角,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 时代价值
原文传递
生存论视域中实践活动的当代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学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当前,哲学界正经历一次生存论转向。生存论是关于人的生存样态的理论。它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点,探讨人与世界的关联性,引导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生存论的诸多特点直接引发了对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关注。当今强势推进的实践... 当前,哲学界正经历一次生存论转向。生存论是关于人的生存样态的理论。它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点,探讨人与世界的关联性,引导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生存论的诸多特点直接引发了对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关注。当今强势推进的实践活动已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危机的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理性的沦丧和主体性的异化。因此,立足于生存论视域,反思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引入相应调适机制,有着极大的当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实践 反思
下载PDF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年第2期25-30,共6页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最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包括经济的改革,还包括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的改革又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时代契机,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最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包括经济的改革,还包括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的改革又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时代契机,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及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使党的重要决议精神进入高校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
下载PDF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笔谈(二)
17
作者 刘立 +2 位作者 赵新伟 彭鹏 王不凡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72,共22页
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摘要:“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现代延伸,反映了当代生产力的先进趋势。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创新性、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能的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高科技特性通过绿色低碳技术降低资源消... 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摘要:“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现代延伸,反映了当代生产力的先进趋势。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创新性、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能的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高科技特性通过绿色低碳技术降低资源消耗,高质量特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效能特性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深远影响。在深化改革中应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生态意蕴 高质量发展 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好四大关系
18
作者 韦彪 《精神文明导刊》 2024年第1期11-12,共2页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认真把握好四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大变局 建党精神 大力推进 现代化道路 人民 四大
原文传递
网络无政府主义现象的生成及其治理
19
作者 李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典型世界观、主张消灭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政治权威和国家管理机构的思想流派。网络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生成、发展和传播的思想现象,其平台载体是技术赋能下的网络空间,主体因素是网络用户的...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典型世界观、主张消灭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政治权威和国家管理机构的思想流派。网络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生成、发展和传播的思想现象,其平台载体是技术赋能下的网络空间,主体因素是网络用户的线上聚合,形成契机是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发酵。相较传统无政府主义,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吸引对象转向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年网络用户;攻击对象转向地方政府、地方官方媒体及与地方官方媒体立场一致的自媒体、涉及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因此,破解网络无政府主义现象,要优化地方政府治理方式,提高地方政府解决公共事件的能力;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与引导职能,畅通舆论常态化表达渠道;关注引导网络用户心态,提高他们对公共事件的心理调适阈值;确立网络空间秩序,加强网络法治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无政府主义 青年网络用户 地方政府 社会思潮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与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强强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双碳”背景下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当重要。融入的路径包括: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同时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成;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 “双碳”背景下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当重要。融入的路径包括: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同时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成;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了确保融入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创新机制、协同机制、互动机制、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生态文明 高校思政课 路径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