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中期民间社会管窥——以清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98-105,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学者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抄录了"清嘉庆朝的刑科题本",2008年,由杜家骥老师主编,正式出版了《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南开大学还藏有没正式出版的《清嘉庆朝刑科题本》抄本。... 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学者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抄录了"清嘉庆朝的刑科题本",2008年,由杜家骥老师主编,正式出版了《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南开大学还藏有没正式出版的《清嘉庆朝刑科题本》抄本。本文选取其中59件刑科题本,将案件中矛盾发生者之间的关系分为宗族关系类、邻居关系类(包括民与商人)、经商关系类、主佃关系类、其他关系类(包括军与民、民与宗教、官员之间等),探讨宗族的族产和宗族组织的运用、乡村组织的公产设立及其作用、清中期民人的生计和生活等方面,从而对清中期民间社会进行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科题本 民间社会 宗族 族产 乡村组织 公产
下载PDF
八旗文化与满洲认同边限:以八旗汉军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清代八旗是多民族群体,因而八旗内共存女真、蒙古、汉族等多元文化。该多元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八旗文化。八旗文化的形成过程,相当于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入关后,八旗汉军在满洲民族共同体中逐渐边缘化,到乾隆时期,乾隆帝... 清代八旗是多民族群体,因而八旗内共存女真、蒙古、汉族等多元文化。该多元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八旗文化。八旗文化的形成过程,相当于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入关后,八旗汉军在满洲民族共同体中逐渐边缘化,到乾隆时期,乾隆帝实行八旗汉军旗的出旗政策,但汉军旗人的出旗并不意味着在满洲民族共同体中排除整个汉军旗人。八旗有明显阶层区分的性质,该阶层区分逐渐固定化而成为世袭身份。国初编入八旗汉军的旗人仍然是满洲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可以享受朝廷的优待。清代旗人族谱是表示身份认同的重要凭证。因此,在《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中利用汉军旗人家谱,探讨满洲多民族共同体的演变中如何看待汉军旗人,以及在族谱中可发现的八旗共同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汉军 满洲认同 八旗文化 沈阳甘氏
下载PDF
西安驻防旗人的宗族建设——以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为中心
3
作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9-55,共7页
清康熙初三藩之乱起,正红旗的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族被派遣至西安驻防。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向西安驻防旗人分给茔地,该族在其基础上开始设立宗族茔地。随着关内统治秩序稳定,驻防旗人不易取得军功,考取科举功名成为新的谋生之路。因... 清康熙初三藩之乱起,正红旗的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族被派遣至西安驻防。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向西安驻防旗人分给茔地,该族在其基础上开始设立宗族茔地。随着关内统治秩序稳定,驻防旗人不易取得军功,考取科举功名成为新的谋生之路。因此,驻防旗人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或者翻译考试。从康熙后期开始,主要在乾隆年间,瓜尔佳氏家族迁至京师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该族从五代孙开始分家。虽然该族产生宗族分居,但是他们继续回到西安驻防建立祖茔及祠堂,并表示对西安驻防的地方认同。同时他们在京师也建立了祖茔及祠堂,即北京是该宗族的另外宗族集散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旗人的科举官僚化及八旗制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尔佳氏 旗人宗族 西安驻防 族产 祖茔
下载PDF
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的构成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9年第2期133-145,251,共14页
满洲共同体产生以来,不断纳入周边民族及族群,入关后,尤其是关内汉人进入八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一部分。东北地方是满洲共同体的发源地,历代皇帝非常重视东北地方,入关后清朝皇帝将盛京作为帝国的陪都,东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中心之一。因... 满洲共同体产生以来,不断纳入周边民族及族群,入关后,尤其是关内汉人进入八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一部分。东北地方是满洲共同体的发源地,历代皇帝非常重视东北地方,入关后清朝皇帝将盛京作为帝国的陪都,东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中心之一。因此,入关以来,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如何构成,是八旗社会整体认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利用东北所藏满族家谱,探索个别满族宗族事例,研究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共同体 东北 八旗 招民政策 满族家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