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群华 蔡端 +5 位作者 倪泉兴 殷保兵 张妞 向阳 张延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法。方法 对 32例SAP ,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 (n =11)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组 (n =10 )以及对照组 (n =11)。观察各组治疗后血清IL 1,IL 6和TNFα的变...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法。方法 对 32例SAP ,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 (n =11)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组 (n =10 )以及对照组 (n =11)。观察各组治疗后血清IL 1,IL 6和TNFα的变化 ,住院日数 ,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组能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缩短住院日数 ,抑制SAP病人的炎性细胞因子高表达 ,促进白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甙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倪泉兴 +3 位作者 张群华 向阳 张妞 张延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6 0只牛磺胆酸钠诱导的ANP大鼠分成不治疗组、雷公藤多甙组和橄榄油对照组共 3组 ,另取 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6和 12h各处死 6只大鼠取血 ...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6 0只牛磺胆酸钠诱导的ANP大鼠分成不治疗组、雷公藤多甙组和橄榄油对照组共 3组 ,另取 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6和 12h各处死 6只大鼠取血 ,测淀粉酶、内毒素、TNF α和IL 1水平 ,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雷公藤组有 3只动物生存 3d以上 ,不治疗组及橄榄油对照组大鼠 3d内全部死亡。不治疗组与雷公藤组 12h后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 α和IL 1水平分别为34 116U/ml、1 42 83EU/ml、34 6pg/ml和 2 17pg/ml及 10 2 2 0U/ml、0 145 6EU/ml、2 0 0pg/ml和 147pg/ml(P值均小于 0 0 5 )。两组光学显微镜病理学的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评分分别为 3 0 0、3 2 8、2 89和 2 6 7及 2 39、2 0 6、1 0 0和 0 84(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雷公藤的免疫调节效应已初步显示对ANP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雷公藤多甙 免疫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群华 蔡端 +5 位作者 倪泉兴 殷保兵 张妞 向阳 张延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35-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 32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 n = 11)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组( n = 10) 以及对照组( n =11) 。观察各...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 32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 n = 11)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组( n = 10) 以及对照组( n =11) 。观察各组治疗后血清 I L- 1β、 I L- 6 、 I L- 10 、 I L- 12 和 T N Fα的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促进白蛋白合成。结论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胰腺炎 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 联合疗法
原文传递
以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诊治探讨 被引量:40
4
作者 傅德良 曹国海 +2 位作者 倪泉兴 张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治策略,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89例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8.7%、84.2%、92.3%;82例手术,术后12例... 目的探讨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治策略,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89例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8.7%、84.2%、92.3%;82例手术,术后12例死亡,7例保守治愈出院。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干伤、严重的出血性休克。随着损伤器官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是腹部外伤有效的诊断措施;损伤器官数越多,尤其合并颅脑损伤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多发伤 CT B超 腹腔穿刺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宗辉 冯晓源 +1 位作者 祝瑞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18-222,F0003,共6页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45s。所得数据传输至GE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9例正常胰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BF的测量值为(9684.05±1701.43)ml/(min·kg),BV的测量值为(1362.26±827.10)ml/kg,MTT的测量值为(3.72±3.06)s,PS的测量值为(829.80±278.99)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CT 灌注成像
下载PDF
应用APACHEⅡ和POSSUM评分指导胰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群华 倪泉兴 +6 位作者 张延龄 曹国海 傅德良 姚琪远 虞先浚 张妞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胰腺癌患者外科治疗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 84例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中 ,青年组 (n =36 )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分别为 5 5 %和 19 4% ... 目的 探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胰腺癌患者外科治疗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 84例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中 ,青年组 (n =36 )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分别为 5 5 %和 19 4% ,老年组 (n =48)病死率和并发症分别为 6 2 %和 2 0 8% ,略低于APACHEⅡ和POSSUM评分预测的老年组病死率 (12 5 % )和并发症(2 5 5 % ) ,中青年组病死率 (11 1% )和并发症 (2 5 % )。 结论 POSSUM和APACHEⅡ能反映胰腺癌患者的病情 ,并且可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POSSUM APACHEⅡ
原文传递
胰头癌治愈性切除水平30年的变化(附377例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倪泉兴 张群华 +7 位作者 傅德良 曹国海 华鲁纯 姚其远 虞先浚 张妞 张延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用回顾性方法研究近 30年胰腺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相关因素 ,探讨手术及肿瘤的性状与生存的关系。方法 华山医院 1970~ 1999年收治的 377例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 ,其中 75例行Whipple手术或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目的 用回顾性方法研究近 30年胰腺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相关因素 ,探讨手术及肿瘤的性状与生存的关系。方法 华山医院 1970~ 1999年收治的 377例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 ,其中 75例行Whipple手术或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包括 10例介入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病例 )。结果 手术切除率从 70年代的 9%提高到 90年代的 2 8 2 %。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包括淋巴结廓清 ,对累及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病例行静脉切除及搭桥术 ,也增加了手术的切除率及生存率。手术后 1,3,5年的生存率在 70年代分别为 5 0 % ,2 5 %和 0 % ,80年代为 5 7 1% ,2 8 5 %和 9% ,90年代为 6 1 6 % ,2 7%和 11 1%。结论 胰头癌病人的长期生存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的浸润有关 ,因而提出在掌握标准的Whipple(DP)技术后可以做广泛的淋巴结和软组织清除 ,清扫范围达腹主动脉旁 (EP) ,必要时可采用区域性胰腺切除 (R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率 胰头癌 外科手术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细菌学和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峰 傅德良 +7 位作者 虞先浚 龙江 徐近 蒋永剑 陈润浩 倪泉兴 张延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规律,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腹腔引流液...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规律,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腹腔引流液标本培养阳性,35例患者符合腹腔内感染诊断标准。共分离出118株菌珠,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占54.2%,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36.4%。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铜绿假单胞菌19例、大肠埃希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和粪肠球菌9例。72%的致病菌发生于术后2周内。病原菌大多为多重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40%,多重耐药性肠球菌较以往增加,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68%。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22%和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珠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放化疗、胰漏(瘘)和肺部感染。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数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当术前行放化疗,术后合并胰漏(瘘)和肺部感染时,腹腔感染发病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分阶段综合治疗胰头癌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倪泉兴 张群华 +6 位作者 曹国海 傅德良 姚琪远 虞先俊 张妞 张延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分析减轻黄疸 (以下简称减黄 )、介入化疗和手术切除“3阶段法”治疗大胰头癌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近 1年收治的 16例大胰头癌 (大于 6cm)患者 (均伴有黄疸 ) ,采用上述“3阶段法”治疗。先行胆囊造瘘以缓解黄疸 ,10d~ 3个月... 目的 分析减轻黄疸 (以下简称减黄 )、介入化疗和手术切除“3阶段法”治疗大胰头癌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近 1年收治的 16例大胰头癌 (大于 6cm)患者 (均伴有黄疸 ) ,采用上述“3阶段法”治疗。先行胆囊造瘘以缓解黄疸 ,10d~ 3个月后进行介入化疗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注入 5氟尿嘧啶 (5 FU) 1~ 1.5g ,丝裂霉素 8~ 14mg、顺铂 40~ 6 0mg ,生长抑素 1U。 3周后进行手术。结果  16例肿瘤均得以切除 ,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 7例 ,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9例 ,其中 3例取人造血管行门静脉架桥术 ,4例切除血管后行对端吻合、2例做部分血管壁切除后修补。结论 “3阶段法”治疗大胰头癌是可行的 ,手术安全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头癌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崔正果 李秋祝 +4 位作者 张恩萍 张玉斌 王洪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109,共6页
2011~2015年采用玉米田间原位定位试验方法,探讨农户常规种植(根茬还田)、根茬+1/3秸秆还田、根茬+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茬还田(对照)土壤有机质年下降0.14 g/kg,根茬+1/3秸秆还田和根... 2011~2015年采用玉米田间原位定位试验方法,探讨农户常规种植(根茬还田)、根茬+1/3秸秆还田、根茬+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茬还田(对照)土壤有机质年下降0.14 g/kg,根茬+1/3秸秆还田和根茬+全部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分别提高0.03 g/kg和0.26 g/kg。同时,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射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总体数量。根茬+1/3秸秆还田和根茬+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年提高,是吉林中部黑土农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可行的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质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附68例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玉珠 姚其远 +1 位作者 朱锡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69-571,共3页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乳房脓肿、乳房肿块和慢性瘘管。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具诊断价值。作者认为对乳房脓肿作单纯切开引流常致复发及瘘管形成。有复发者应争取于静止期将所有病变组织及...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乳房脓肿、乳房肿块和慢性瘘管。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具诊断价值。作者认为对乳房脓肿作单纯切开引流常致复发及瘘管形成。有复发者应争取于静止期将所有病变组织及导管广泛切除。表现为炎性肿块者,单用药物治疗常导致复发。只要炎症局限良好,即使有中央脓肿形成,仍应作肿块及周围病变组织和导管切除术。慢性瘘管者,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搔刮术。若能同时切除周围的炎症肉芽和扩张的导管,效果更好。久治不愈的瘘管、严重变形的乳房,才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部分年轻患者可同期或分期行乳房整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乳房肿块 瘘管 乳房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近 倪泉兴 +4 位作者 傅德良 虞先浚 龙江 张延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的作用。方法 对 1999~ 2 0 0 3年行根治性手术 4 8例和姑息性手术82例胰腺癌病人在术后进行介入化疗 ,观察介入化疗后病人生存率、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胰腺癌介...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的作用。方法 对 1999~ 2 0 0 3年行根治性手术 4 8例和姑息性手术82例胰腺癌病人在术后进行介入化疗 ,观察介入化疗后病人生存率、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胰腺癌介入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 ,病人疼痛明显缓解 ,肿瘤缓解率为4 1 5 %。根治性切除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 74 1%、32 3%和 9 8% ;姑息性手术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5 3 0 %、7 2 %和 1 4 %。结论 术后介入化疗能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 ,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是胰腺癌手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术后 介入化疗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原文传递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bcl-2、bax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傅德良 倪泉兴 +5 位作者 虞先浚 张群华 姚其远 曹国海 张延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寻找胰腺癌治疗的新手段。方法 应用TUNEL法检测 3 2例未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和 19例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胰腺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 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寻找胰腺癌治疗的新手段。方法 应用TUNEL法检测 3 2例未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和 19例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胰腺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细胞bcl、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组胰腺癌细胞AI比未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组明显升高 ( 0 65 %vs 1 10 % ,P <0 0 5 ) ;与未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组肿瘤细胞bcl 2基因表达明显减少 ( 3 6 7%vs 75 0 % ,P <0 0 5 ) ,而bax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 ( 73 6%vs3 4 0 % ,P <0 0 5 )。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胰腺癌肿瘤细胞凋亡的增加 ,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介入治疗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BAX基因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应用SF-36量表评估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玉琴 钟良 +2 位作者 狄扬 郝思介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EUS-CPN)在晚期胰腺癌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胰腺癌且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有明显肿瘤相关性疼痛的60例患者,随... 目的探讨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EUS-CPN)在晚期胰腺癌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胰腺癌且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有明显肿瘤相关性疼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EUS-CPN镇痛治疗,对照组予阿片类药物镇痛。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操作成功率为100%,治疗后1、4、8周时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7%、67%和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 EUS-CPN可有效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相关性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上胰腺癌姑息治疗的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镇痛治疗 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生存质量 SF-36量表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MDCT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珍 梁宗辉 +4 位作者 窦娅芳 周仲文 郝思介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呈渐进性强化,而囊性成分无强化。囊性部分间可有分隔,且分隔有强化。16例瘤内可见斑片样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3例SPTP伴有胰管扩张,4例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巨大肿瘤推压周围结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SPTP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DCT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胰腺癌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群华 倪泉兴 +6 位作者 沈兆中 丁锐 姚琪远 张妞 罗建民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和细胞流式仪观测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 ,并分析其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影响。结果 :发现PC - 3细胞在高浓度施他宁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和细胞流式仪观测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 ,并分析其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影响。结果 :发现PC - 3细胞在高浓度施他宁的作用下生长缓慢 ,与低浓度比较抑制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并与施他宁浓度呈依赖关系。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凋亡率为 6.31 % ,而非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为 0 .48%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 5)。在移植瘤中 ,施他宁治疗组在肿瘤重量和肿瘤生长速度上均小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施他宁对胰腺癌生长起抑制作用和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 细胞凋亡 施他宁 流式细胞术 MTT法 生长抑素 胰腺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血流改变意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倪泉兴 +4 位作者 张群华 张延龄 余波 张妞 陈灏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血流(PBF)改变的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制成ANP模型,20只予生长抑素治疗,术前及术后6、12小时以多普勒超声测定PBF。取血测内毒素和TNF一a,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血流(PBF)改变的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制成ANP模型,20只予生长抑素治疗,术前及术后6、12小时以多普勒超声测定PBF。取血测内毒素和TNF一a,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分析PBF与各指标的关系。另取6只正常鼠作对照。结果.ANP大鼠PBF减少,生长抑素治疗组PBF明显改善,生存率提高。12小时后PBF速度与内毒素、TNF-a和光镜病理评分密切相关。结论ANP大鼠胰腺微区存在血运障碍,生长抑素有益于改善ANP大鼠PBF,多普勒超声检测PBF能反映AN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 胰腺血流 生长抑素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大鼠TNF-αmRNA、IL-10 mRNA表达和胰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倪泉兴 +2 位作者 张群华 张妞 张延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中TNF αmRNA、IL 10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 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诱导 2 0只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 ,2 0只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另取 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术后 12...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中TNF αmRNA、IL 10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 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诱导 2 0只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 ,2 0只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另取 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术后 12h各处死 10只大鼠 ,检测血清和胰腺组织中的TNF α和IL 10水平 ,分析两者在胰腺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 ,检测胰腺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 正常、AEP和ANP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98%、17 2 9%和 8 39%。制模后TNF α和IL 10水平均升高 ,前者水平AEP组低于ANP组 ,后者水平AEP组高于ANP组。AEP大鼠组织中IL 10表达增强 ,ANP大鼠TNF α表达增强。 结论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TNF α和IL 10的表达与其在血清和胰腺中的浓度成正比 ,胰腺本身可能就是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器官。胰腺细胞凋亡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mRNA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正果 李秋祝 +4 位作者 张玉斌 张恩萍 王洪预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9,共4页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分别达显著(P<0.05)与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镇压强度的提高,玉米下玉米的出苗率,且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玉米出苗率。在播种深度5 cm、镇压强度650 g/cm^2时玉米出苗率最高,达到96.5%,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镇压强度 出苗率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缺血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倪泉兴 +4 位作者 张群华 曹国海 向阳 张妞 张延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 (AP)时胰腺缺血和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关系。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P ,2 0只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2 0只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另取 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术后 12h处死各组 10只大...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 (AP)时胰腺缺血和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关系。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P ,2 0只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2 0只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另取 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术后 12h处死各组 10只大鼠 ,取血和胰腺组织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 ,观察胰腺病理变化 ,并以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大鼠胰腺血流(PBF)。结果 AEP大鼠血清和胰腺中TNF α和IL 10水平均升高 ,分别为 ( 186± 13 )、( 2 10± 3 0 )pg/ml和 ( 660± 2 9)、( 669± 62 )pg/ml;ANP大鼠两者分别为 ( 3 3 7± 5 6)、( 4 43± 60 )pg/ml和 ( 12 4± 12 )、( 2 0 2± 3 8)pg/ml。AP时PBF明显减少 ,PBF波幅与血清和胰腺组织中TNF α和IL 10水平及病理评分密切相关 (P值均 <0 0 1)。结论 AP大鼠PBF的减少与细胞因子的增高同时发生 ,两者都是AP的重要致病因素 ,又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急性胰腺炎 胰腺缺血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