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
作者 宋彦涛 金平 卢群芳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状况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还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连。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我国却始终存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无法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这一形势下,多种类型的农业植保技术应运而生,并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结合实践来看,合理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逆境能力,还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目标,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为农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其重要性,探索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保 基层农业 农业生产 重要性
下载PDF
我国三个典型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天鹏 闫铁柱 +9 位作者 金平 雷秋良 连慧姝 李影 李晓虹 区惠平 周脚根 杜新 武淑霞 刘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678-4687,共10页
【目的】人类活动氮素过量投入是引起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面源氮素污染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模型... 【目的】人类活动氮素过量投入是引起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面源氮素污染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模型,通过统计年鉴和文献综述获得NANI相关数据和参数,对农业化的香溪河流域、城镇化的太湖流域和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洱海流域的净氮输入量进行评估。【结果】从NANI强度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平均值按照大小排序为:太湖流域(13241 kg·km^(-2)·a^(-1))、香溪河流域(2183 kg·km^(-2)·a^(-1))、洱海流域(1582 kg·km^(-2)·a^(-1))。从来源上看,氮肥施入(Nfer)和食品/饲料氮(Nim)是NANI最大来源,占比58%—97%,对NANI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氮肥施入、食品/饲料氮输入、氮沉降输入、作物固氮输入。从时间尺度看,2019年同2010年相比,香溪河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下降23个百分点,氮沉降比例上升34个百分点;洱海流域NANI中氮肥施入比例下降86个百分点;太湖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作物固氮量和氮沉降输入比例下降1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与城镇人口密度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且随城镇人口密度的增加NANI随之升高;耕地面积占比与NANI的拟合上,香溪河流域有显著影响(P<0.05),但洱海流域和太湖流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香溪河流域中昭君镇、峡口镇和黄粮镇,洱海流域中下关镇、上关镇和凤仪镇,太湖流域中张家港市、嘉兴市秀城区、杭州市拱墅区和上海市南汇区是NANI的关键源区;以农业为主的香溪河流域化肥施入是NANI的主要来源;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太湖流域食品/饲料氮和肥料氮投入是NANI主要来源;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可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因此,在关键源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 香溪河流域 洱海流域 太湖流域 城镇人口密度
下载PDF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付斌 王炽 +7 位作者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 姬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98-3205,共8页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水稻种植 水土环境 农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