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晓燕 刘昌明 +3 位作者 杨胜天 高亚军 高云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5-1603,共9页
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降雨产流机制入手,分析了林草植被影响流域水循环的可能环节;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解译成果,以及同期实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供用水数据等,引入林草植被覆盖率、径流系数、产洪系数和... 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降雨产流机制入手,分析了林草植被影响流域水循环的可能环节;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解译成果,以及同期实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供用水数据等,引入林草植被覆盖率、径流系数、产洪系数和基流系数等概念,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林草植被覆盖率与河川径流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在半湿润或半干旱的黄土区,径流系数和产洪系数都将随林草植被的改善而减少,气候越干旱、径流或洪量减少越多;与同气候带的黄土区相比,盖沙黄土区林草植被改善所导致的减水量更大。不过,当林草植被覆盖率大于60%后,产洪系数变化减缓;最终河川径流将稳定在大于基流的某阈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草植被 干旱指数 河川径流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河川基流特点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钱云平 蒋秀华 +1 位作者 张培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计算了河龙区间黄土高原主要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支流基流的特点,初...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计算了河龙区间黄土高原主要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支流基流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影响基流变化的各种因素,认为河龙区间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基流 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 基流指数 河川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晓燕 杨胜天 +2 位作者 罗娅 周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依靠20世纪后期遥感影像数据、过去近60a的实测水文和气象数据、黄河水沙变化现有研究成果等,引入产沙系数和基于遥感影像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概念,提出基于遥感数据、可支持大空间尺度计算的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减沙量评价模型,并给出... 依靠20世纪后期遥感影像数据、过去近60a的实测水文和气象数据、黄河水沙变化现有研究成果等,引入产沙系数和基于遥感影像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概念,提出基于遥感数据、可支持大空间尺度计算的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减沙量评价模型,并给出模型应用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分析认为,在林草植被覆盖率小于35%~40%的范围内,改善林草的减沙效果非常明显;林草植被覆盖率达60%以后减沙效果趋于稳定,雨强对产沙的影响权重亦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林草 减沙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钱云平 林银平 +2 位作者 宋瑞鹏 蒋秀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0,共3页
黄河唐乃亥以上黄河河源区是黄河上游主要产水区.近几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川径流减少,源头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现象,使该地区草原退化、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中分析了... 黄河唐乃亥以上黄河河源区是黄河上游主要产水区.近几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川径流减少,源头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现象,使该地区草原退化、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中分析了黄河河源区水资源特性的变化和引起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水资源变化对上游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源区 产水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水保措施对“7·26”暴雨洪水减水减沙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建华 +1 位作者 高亚军 高文永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6,共5页
采用水文学方法分析表明,无定河流域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减水减沙作用有限;通过查勘认识到,林草植被以及梯田在一般降雨情况下减水减沙作用明显,但遇到类似此次的大暴雨,则淤地坝拦沙作用明显... 采用水文学方法分析表明,无定河流域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减水减沙作用有限;通过查勘认识到,林草植被以及梯田在一般降雨情况下减水减沙作用明显,但遇到类似此次的大暴雨,则淤地坝拦沙作用明显;径流主要来自坡面,而泥沙主要来自沟边重力侵蚀、耕种便道和河道淤积物冲刷、河岸及滩地淘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7·26”暴雨洪水 无定河 2017年
下载PDF
黄河兰州以上河川基流量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钱云平 +1 位作者 蒋秀华 林亚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黄河兰州以上是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其中基流在来水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游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黄河兰州以上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 黄河兰州以上是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其中基流在来水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游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黄河兰州以上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计算了黄河兰州以上干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黄河上游基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基流 水资源 黄河上游 水文地质 日平均流量过程线切割法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1980s以来次降雨-产流-产沙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4 位作者 刘晓燕 周旭 张亦弛 陈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目的]研究入黄支流降雨—径流—产沙变化规律,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方法]获取孤山川流域1985—2010年115场降雨事件数据,运用径流系数、产沙系数和弹性系数指标,分析孤山川流域近30年降雨—产流—产沙变化。[结果](1)与1980s相比,19... [目的]研究入黄支流降雨—径流—产沙变化规律,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方法]获取孤山川流域1985—2010年115场降雨事件数据,运用径流系数、产沙系数和弹性系数指标,分析孤山川流域近30年降雨—产流—产沙变化。[结果](1)与1980s相比,1990s的降雨多为短历时、弱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多为长历时、中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减小最为突出,其平均径流系数、平均产沙系数分别约为1980s的50%和23%。(2)1980s—199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0.13,4.21;1980s—200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1.73,6.19。(3)径流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2 3,-0.911 4,-0.801 0和-0.821 4,产沙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7,-0.998 5,-0.962 9和-0.971 7。[结论]1980s以来,孤山川流域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尤其2000年后的变化最为突出;降雨—产沙能力比降雨—产流能力对雨强变化更为敏感;植被盖度变化是下垫面因素中影响孤山川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产沙关系 次降雨 孤山川
下载PDF
泾河合水川流域近50年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锡云 郭东静 +1 位作者 高晓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泾河合水川流域1964-2011年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法、双累计曲线法定量分析了其趋势及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64-2011年的年降雨量呈轻微下降趋势(P=0.52),年变率-0.04 mm/a;径流深... 在泾河合水川流域1964-2011年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法、双累计曲线法定量分析了其趋势及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64-2011年的年降雨量呈轻微下降趋势(P=0.52),年变率-0.04 mm/a;径流深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97),年变率-0.10 mm/a。变化趋势与泾河东北部、黄河河口-龙门区间西南部类似,与黄河中游其它子流域差异较大。二者突变年份分别为2000年和1978年。1964-1978年是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天然时期,1979年后受水保工程修建、植被覆盖增加等人类活动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水川流域 径流变化 Mann-Kendall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夹河滩站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秦毅 +1 位作者 李雪梅 徐建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1,共4页
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区间加水加沙很少,夹河滩洪水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受上游来水含沙量、来沙系数和本站洪峰流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夹河滩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案和模型。运用该方案和模型对&quo... 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区间加水加沙很少,夹河滩洪水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受上游来水含沙量、来沙系数和本站洪峰流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夹河滩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案和模型。运用该方案和模型对"04.8"洪水夹河滩最大含沙量进行了试预报,预报值为250kg/m3,比实测值270kg/m3偏小7.4%。这是黄河下游首次发布洪水最大含沙量试预报,拉开了黄河下游洪水含沙量预报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含沙量 试预报 “04.8”洪水 相关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夹河滩
下载PDF
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周期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新平 蒋昕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5,共3页
采用自相关和方差谱密度分析方法,对黄河三门峡站1470~2002年、1919~2002年和1949~2002年3个系列天然年径流量的近似周期成分进行了识别、表示和提取.研究表明:1470~2002年序列首先存在11年、其次存在3年的近似周期成分;1919~2002... 采用自相关和方差谱密度分析方法,对黄河三门峡站1470~2002年、1919~2002年和1949~2002年3个系列天然年径流量的近似周期成分进行了识别、表示和提取.研究表明:1470~2002年序列首先存在11年、其次存在3年的近似周期成分;1919~2002年和1949~2002年序列明显存在3年的近似周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分析 方差谱密度 近似周期 天然年径流量 三门峡站
下载PDF
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霍文博 李致家 +3 位作者 张珂 杨明祥 张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4,共8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网格计算流域蒸散发及产汇流的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两个半干旱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该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两个半干旱流域,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的应用效... 构建了一种基于网格计算流域蒸散发及产汇流的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两个半干旱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该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两个半干旱流域,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的应用效果好于GA-PIC模型和格林-安普特模型,尤其对于洪峰的模拟精度更高;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中基于网格的坡面汇流与河道汇流模块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径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时间;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能更精确地计算出流域不同位置的产流过程,并准确地模拟流域产流面积分布情况;半干旱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超渗产流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降雨观测精度对径流预报精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格林-安普特降雨径流模型 降雨径流 半干旱流域 超渗产流模型 洪水预报 陕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水文模拟法的洛河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12
作者 李杨千 何海 +2 位作者 吴志勇 李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对径流过程的影响愈发强烈。为了探究洛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在分析洛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SWAT模型,通过考虑水库模块以及下垫面动态变化对水文模拟的影响,对传统水文模拟...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对径流过程的影响愈发强烈。为了探究洛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在分析洛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SWAT模型,通过考虑水库模块以及下垫面动态变化对水文模拟的影响,对传统水文模拟法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水文模拟法,定量分析了水库建设、下垫面动态变化等人类活动微观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61-2020年洛河流域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约0.12亿m^(3),突变检验表明洛河流域径流量在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由此将研究序列划分为基准期(1961-198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期(1989-2020年);②通过分区域参数率定方式构建的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洛河流域径流过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8,相对误差RE均小于10%;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2.9%和67.1%,人类活动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微观因素中故县水库建设对径流影响最大,贡献率为47.9%;下垫面动态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0%;其他人类活动如小型水库、橡胶坝、於地坝和渠系引水工程建设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22.2%。研究成果可为洛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SWAT模型 归因分析 洛河流域
下载PDF
水利水保工程对河龙区间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晓宇 徐建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89,共3页
对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的场次暴雨洪水开展了研究,利用统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保措施对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0—2006年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33.6%、41.3%、38.0%,陕西北... 对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的场次暴雨洪水开展了研究,利用统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保措施对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0—2006年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33.6%、41.3%、38.0%,陕西北片5条支流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23.7%、41.7%3、0.3%;②水利水保工程对洪量的削减程度最大,沙量次之,洪峰最小,对主要来沙区5条支流的影响程度略小于整个河龙区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水 泥沙 水利水保工程 河龙区间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萍 +1 位作者 蒋昕晖 谷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选择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的石嘴山和头道拐两个省界断面为研究对象,利用1956—2013年历年各月实测径流量和天然径流量资料,对该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流量过程变异均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56—1... 选择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的石嘴山和头道拐两个省界断面为研究对象,利用1956—2013年历年各月实测径流量和天然径流量资料,对该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流量过程变异均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56—1968年、1969—1986年和1987—2013年,流量过程变异程度逐阶段上升,相应赋分逐阶段降低;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显著及呈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沿黄工农业耗水以及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蓄水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耗水 水库运用 变异程度 流量过程 内蒙古河段 黄河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洛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15
作者 李杨千 何海 +1 位作者 吴志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探究洛河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1—2020年水文、气象和下垫面资料,分析洛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法,定量分析了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改变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阐明了... 为探究洛河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1—2020年水文、气象和下垫面资料,分析洛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法,定量分析了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改变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阐明了洛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61—2020年,洛河流域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1986年;降水与潜在蒸散发减少趋势不明显,气温显著增加;1980年后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降水与潜在蒸散发变化对洛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4%和-13.9%,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88.5%。(3)空间上,植被变化是导致流域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少的关键因素,水利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是导致下游地区径流减少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认识洛河流域径流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Budyko假设 归因分析 洛河流域
下载PDF
江河防洪堤的概率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昕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13,17,共4页
提出了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概率设计方法 ,并首次在水工设计方面进行了实例验算 ,证明用该方法进行防洪堤设计 ,不仅具有合理性 。
关键词 防洪堤 概率设计 风险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深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偏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佘王康 杨勤丽 +1 位作者 王国庆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5,共11页
为探析第三极地区积雪时空变化规律,基于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1979—2021)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近地面气温、降水的偏相关性。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析第三极地区积雪时空变化规律,基于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1979—2021)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近地面气温、降水的偏相关性。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雪深在年尺度上呈现出以内部三大区域的雪深减少为主的变化趋势,而这种趋势在月尺度及秋冬两季更为显著;高原东部是雪深显著增加的主要区域。偏相关分析发现,雪深在月、季和年尺度上均与气温有着较大的负相关性,最大负偏相关系数约为−0.8;雪深与降水在年、月尺度上有着以正相关为主且相似的空间分布,在春、夏两季二者呈“东正西负”的相关性,而大范围的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在0.4以上)集中在秋季。在日尺度上,气温与延迟10 d后的雪深呈现出最大负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733);而降水则与延迟3 d后的雪深呈现出最高的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064)。青藏高原雪深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地形、融积时间乃至高原周围的季风与西风都可能是导致这种时空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时空变化 偏相关分析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改进的KNN实时校正方法在山区中小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文博 高源 +2 位作者 李致家 杨明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提高山区中小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洪水学习的KNN实时校正方法(KNN-H法),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2个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其与传统KNN法和AR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KNN法和KNN-H法的校... 为提高山区中小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洪水学习的KNN实时校正方法(KNN-H法),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2个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其与传统KNN法和AR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KNN法和KNN-H法的校正精度总体高于AR法;KNN法和AR法不能有效降低预报结果的峰现时间误差,而KNN-H法校正结果峰现时间误差比校正前有明显降低;KNN-H法通过对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的学习,可有效解决KNN法在实时校正中因为预热期资料不足导致的校正精度不高问题;当预报洪水过程处于涨洪或退水阶段时,KNN-H法能够快速定位到历史洪水的相同阶段,分析历史预报误差后迅速对当前预报值做出校正;总体上KNN-H法校正精度高于传统KNN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N实时校正法 洪水预报 山区中小流域 超渗产流模型 陕北地区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次洪水量和沙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昕晖 +1 位作者 钱云平 龙晓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运用有序聚类法、MWP检定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孤山川流域场次洪水的水量、沙量和降雨量,认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分界点为1979年。利用天然时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次洪降雨—水量—沙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变化... 运用有序聚类法、MWP检定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孤山川流域场次洪水的水量、沙量和降雨量,认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分界点为1979年。利用天然时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次洪降雨—水量—沙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1979年之后次洪水量和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1980—2010年,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次洪水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65.7%、34.3%,对次洪沙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72.9%、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洪水 降雨强度 降雨变化 人类活动 孤山川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枯水段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建华 +1 位作者 田中岳 毛利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3,共2页
通过绘制多年均值和天然年径流量过程线以及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得出三门峡站1919~2002年系列中存在1922~1932年和1990~2002年两个连续枯水段,并对这两个连续枯水段在长系列中的重现期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1年枯水段重现期... 通过绘制多年均值和天然年径流量过程线以及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得出三门峡站1919~2002年系列中存在1922~1932年和1990~2002年两个连续枯水段,并对这两个连续枯水段在长系列中的重现期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1年枯水段重现期为70~80年,连续13年枯水段重现期为130~1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三门峡 天然年径流量 枯水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