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并发症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海广 胡畅远 +5 位作者 庞文洋 陈娇珍 灿灿 陈文静 朱冠保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胃腺癌且行胃癌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数据的病例380例,将其分为术后并发症组(52例)和无术后并发症组(328例),统计术后并发症的类型...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胃腺癌且行胃癌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数据的病例380例,将其分为术后并发症组(52例)和无术后并发症组(328例),统计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分级,以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MN分期(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MN分期、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并发症、性别、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之一,积极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对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涂建欣 +3 位作者 吴明 马海广 沈贤 薛向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03-70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IA)法对胃癌组(n=80)及健康对照组(n=80)的外周血清进行HCMV Ig G、Ig M抗体检测;巢式PCR技术检测2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的HCMV UL55基... 目的: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IA)法对胃癌组(n=80)及健康对照组(n=80)的外周血清进行HCMV Ig G、Ig M抗体检测;巢式PCR技术检测2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的HCMV UL55基因;统计分析HCMV感染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HCMV-Ig G阳性率为95%(76/80),HCMV-Ig M阳性率为6.25%(5/80);在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MV-Ig G阳性率为97.5%(78/80),HCMV-Ig M阳性率为3.75%(3/80),HCMV Ig G、Ig M在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 UL55阳性检出率在22例胃癌组织中为50%(11/22),在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为9.09%(2/22),胃癌组织HCMV阳性检出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1)。此外,未发现HCMV感染与胃癌的TMN分期、组织病理分化及肿块大小有显著性关联。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HCMV感染,且HCMV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更倾向感染癌灶,提示HCMV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巨细胞病毒 UL55
下载PDF
MAGE-A家族抗原共同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玉杰 +3 位作者 王冰冰 侯柏龙 张丽芳 朱冠保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706-710,共5页
目的:预测和筛选黑色素瘤抗原A(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方法:以MAGE-A1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 目的:预测和筛选黑色素瘤抗原A(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方法:以MAGE-A1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结合MAGE-A1的二级结构与其柔性区域及跨膜区域对MAGE-A1的优势B表位区段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运用抗原指数分析预测MAGE-A1的B细胞表位,并将其与MAGE-A家族中其他成员(MAGE-A2至A12)进行比对,以预测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结果:MAGE-A1的全长为3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 kDa,为可溶性蛋白。经综合分析,其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存在于氨基酸序列N端的9~14,84~88,118~124,160~165,208~214,233~240区段;经与MAGE-A家族中其他成员的氨基酸序列比对,MAGE-A1的9~14,84~88,118~124及233~240区段,即HCKPEE,EEEGP,RAREPVTK,GEPRKLLT肽段可能为MAGE-A家族抗原共同B细胞优势表位。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AGE-A1的优势B细胞表位中,9~14,84~88,118~124及233~240区段可能为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可为表位疫苗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A家族 黑色素瘤抗原A1 B细胞表位 共同表位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相关变化及作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鹏飞 +3 位作者 胡畅远 陈文静 朱冠保 程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筛选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变化,分析其相关作用,并挑选CXCL17验证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趋化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趋化因子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 目的:筛选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变化,分析其相关作用,并挑选CXCL17验证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趋化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趋化因子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作用。从中挑选出CXCL17进行验证,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进行mRNA水平验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蛋白水平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49个,主要与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相关。而通过TCGA数据分析发现CXCL17 mRNA在胃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降低(P<0.01),CXCL17蛋白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亦明显降低(P<0.05),且CXCL17表达量的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微环境中相关趋化因子变化情况,并验证了CXCL17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 肿瘤微环境 CXCL17
下载PDF
查尔酮类似物A59促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余省 朱冠保 +3 位作者 陶礼钧 朱维星 方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21-425,429,共6页
目的:通过对经初步筛选证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查尔酮类似物A59可能涉及的信号通道进行检测,进一步明确其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对于以查尔酮为先导物设计合成类似物,以MTT法检测其对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作用,筛选出具有较... 目的:通过对经初步筛选证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查尔酮类似物A59可能涉及的信号通道进行检测,进一步明确其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对于以查尔酮为先导物设计合成类似物,以MTT法检测其对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A59。通过FCM法检测A59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周期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中A59对ATF4及CHOP表达的影响。利用si RNA技术敲除CHOP后,用免疫荧光和FCM法检测在A59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对自行设计合成查尔酮类似物进行筛选,发现A59对于HCT-116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7.6μmol/L)。通过FCM法检测发现A59是通过诱导HCT-116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细胞周期发挥其生物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A59剂量依赖性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CHOP,并通过si RNA基因沉默技术进一步确证A59是通过刺激CHOP的过表达发挥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查尔酮类似物A59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道中的关键蛋白CHOP来发挥对CHT116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类似物 肿瘤药 细胞凋亡 CHOP
下载PDF
MAGEA3基因表达对亚洲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一奇 +2 位作者 杨佳欣 程骏 王鹏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96-904,共9页
目的:通过对亚洲肿瘤研究组(ACRG)中的胃癌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收集临床胃癌患者血清进行验证,揭示MAGEA3基因对亚洲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从GEO下载GSE52254/ACRG数据集,根据MAGEA3基因表达值的中位数,将300例胃癌患... 目的:通过对亚洲肿瘤研究组(ACRG)中的胃癌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收集临床胃癌患者血清进行验证,揭示MAGEA3基因对亚洲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从GEO下载GSE52254/ACRG数据集,根据MAGEA3基因表达值的中位数,将300例胃癌患者分为MAGEA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然后应用ESTIMATE和CIBERSORT计算方法计算两组胃癌组织免疫和基质成分的数量以及22种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通过比较两组间免疫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利用GSEA进一步分析相关通路的变化以确定MAGEA3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86例胃癌患者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MAGEA3表达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清中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分析MAGEA3蛋白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ESTIMATE结果显示MAGEA3高表达组的免疫评分、基质评分均显著低于MAGEA3低表达组(P<0.001),并通过Spearman分析发现MAGEA3表达与免疫评分(r=-0.244,P<0.001)、基质评分(r=-0.266,P<0.001)呈负相关。GSEA分析进一步提示MAGEA3低表达组存在T细胞活化、增殖、巨噬细胞活化以及免疫细胞调节的相关通路富集。CIBERSORT结果提示在MAGEA3低表达组中,幼稚B细胞、浆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激活的NK细胞浸润更多,而巨噬细胞M0浸润更少。通过临床胃癌血清样本MAGEA3蛋白ELISA检测以及流式细胞检测血清中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MAGEA3表达与CD8^(+)T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0,P=0.004),结果与ACRG数据分析一致。结论:MAGEA3的表达水平可能通过影响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同时也提示了MAGEA3可能是胃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A3 胃肿瘤 亚洲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腹膜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1例
7
作者 武文一 吴亮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25-327,共3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会出现典型的皮肤表现、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异常。腹腔内NF1多表现为瘤体向腹腔或消化道出血,但NF1腹膜后大出血既往鲜见报道,现笔者报告1...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会出现典型的皮肤表现、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异常。腹腔内NF1多表现为瘤体向腹腔或消化道出血,但NF1腹膜后大出血既往鲜见报道,现笔者报告1例罕见的NF1腹膜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 腹膜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GIST伊马替尼继发耐药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颖鹏 胡畅远 +5 位作者 闫竞一 陈周浔 沈贤 陈笑雷 朱冠保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继发性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c-kit/PDGFR-α基因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甲磺酸伊马替尼(IM)继发耐药机制。方法:对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进行c-kit/PDGFR-α常见... 目的:通过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继发性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c-kit/PDGFR-α基因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甲磺酸伊马替尼(IM)继发耐药机制。方法:对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进行c-kit/PDGFR-α常见突变位点的检测,分为存在c-kit/PDGFR-α二次突变组和无二次突变组,通过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的IGF1R的表达水平。结果: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中发现5例存在c-kit/PDGFR-α不同位点的二次突变,7例未见新的突变。RT-PCR法检测结果发现未见二次突变的耐药GIST中IGF1R基因表达较存在二次突变组显著性上调(P=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R蛋白表达也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结论:证实在无c-kit/PDGFR-α二次突变的继发性耐药GIST组织标本中存在IGF1R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说明IGF1R在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继发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继发性耐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PD-L2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及其与PD-1结合的三维结构分析
9
作者 程开 陈旭东 +4 位作者 吕开绩 叶晓鲜 张丽芳 朱冠保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19-324,329,共7页
目的:对人源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2(PD-L2)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及其与PD-1结合的三维结构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服务器上的在线分析系统预测人类PD-L2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Hopp&Woods亲水性、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 目的:对人源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2(PD-L2)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及其与PD-1结合的三维结构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服务器上的在线分析系统预测人类PD-L2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Hopp&Woods亲水性、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以及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预测结果被用以对PD-L2的优势B细胞表位区段进行多方面分析。运用抗原指数分析,预测PD-L2的B细胞表位。使用BLAST分析人源PD-L2与小鼠PD-L2的同源性,将人源PD-L2的B表位与小鼠PD-L2的序列进行匹配。将与人源PD-L2表位匹配的序列在小鼠PD-1与小鼠PD-L2的结合模型上定位,对其立体结构进行模拟,进一步直观地分析B细胞表位与蛋白结合位点的关系。结果:PD-L2的全长氨基酸序列共含有2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1 k Da的可溶性蛋白;经综合分析,其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为氨基酸序列N端的60~72、93~97、133~139、164~171区段。模拟立体结构分析显示表位60~72区段"QKVENDTSPHRER"位于PD-1与PDL2的结合区域内。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PD-L2的优势B细胞表位中,60~72、93~97、133~139、164~171区段为PD-L2的B细胞表位,其中表位60~72区段"QKVENDTSPHRER"位于PD-1与PD-L2的结合区域内。可为PD-L2抗体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 B细胞表位 立体结构
下载PDF
查尔酮衍生物H175促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孙余省 方军 +3 位作者 陶礼钧 周珠哈 朱冠保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 通过对经初步筛选证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查尔酮类似物H175可能涉及的信号通道进行检测,进一步明确其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于以查尔酮为先导物设计合成类似物,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杀伤作用,筛选出具有较... 目的 通过对经初步筛选证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查尔酮类似物H175可能涉及的信号通道进行检测,进一步明确其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于以查尔酮为先导物设计合成类似物,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杀伤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H175.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175诱导CT2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周期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T26细胞中H175对于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al factor 4,ATF-4)及DNA损伤诱导基因(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153,CHOP)表达的影响.利用siRNA技术敲除CHOP后,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175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113个自行设计合成查尔酮类似物进行筛选,发现H175对CT26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1.9 μmol/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H175通过诱导CT26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细胞周期发挥其生物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175剂量依赖性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CHOP,并通过siRNA基因沉默技术进一步确证H175是通过刺激CHOP的过表达发挥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查尔酮类似物H175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道中的关键蛋白CHOP发挥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查尔酮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piRNA在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比较
11
作者 蒋佩佩 蔡一奇 +7 位作者 王鹏飞 陈孝冬 胡畅远 陈文静 薛向阳 张丽芳 朱冠保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708-712,共5页
目的:分析pi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对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小分子RNA(s RNA)深度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iRNA的表达差异。根据分... 目的:分析pi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对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小分子RNA(s RNA)深度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iRNA的表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登录号分别为DQ570956、DQ575659、DQ594126和DQ597128),通过茎环反转录实时定量PCR(简称茎环RT-q PCR)技术验证其存在及其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olexa深度测序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测得的piRNA种类在各标本所测得所有s RNA种类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5,P=0.67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测得的piRNA数量在各标本所测得s RNA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7,P=0.042);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经茎环RT-q PCR法检测显示,这4种p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piRNA,且在表达量上与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选取的4种piRNA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IRNA 小分子RNA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诱导性表达人巨细胞病毒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构建及其效应评价
12
作者 张良 陈文静 +6 位作者 郭刚强 孙祥威 叶璐璐 胡畅远 沈贤 薛向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蛋白的稳定遗传胃癌细胞系,并评价UL138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p CMV-tet3G质粒转染BGC-823胃癌细胞,通过G418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筛选BGCTet-on细胞株。再将含有UL138外源基因的p T... 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蛋白的稳定遗传胃癌细胞系,并评价UL138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p CMV-tet3G质粒转染BGC-823胃癌细胞,通过G418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筛选BGCTet-on细胞株。再将含有UL138外源基因的p TRE3G-UL138质粒转染稳定BGCTet-on细胞株,通过G418及潮霉素双抗筛选,获得诱导性表达UL138基因的胃癌细胞(BGC-UL138_(Tet-on))。强力霉素(DOX)诱导后,采用Western blot验证UL138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及CCK8试剂盒检测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构建荷瘤裸鼠模型,体内验证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DOX诱导性表达的、携带UL138基因的BGC-UL138_(Tet-on)稳转细胞株。UL138蛋白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UL138蛋白表达阻滞BGC-823细胞周期在G_1期。荷瘤裸鼠模型体内实验发现,DOX腹腔注射诱导UL138蛋白表达后,BGC-UL138_(Tet-on)移植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结论:成功构建可诱导表达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进一步证实HCMV基因UL138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实验提示细胞周期阻断在G_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UL138 Tet-on系统 胃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